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新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新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新高一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高一分班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窗明几.净(jī) 几.次三番(jǐ) 没.有(méi) 没.收(mò)

B.倒买倒.卖(dǎo) 本末倒.置(dào) 称.心(chèn) 称.呼(chēng)

C.差.之毫厘(chā) 差.使(chāi) 乳臭.未干(chòu) 铜臭.(xìu)

D.自我反省.(xǐng) 省.略(shěng) 着.急(zháo) 着.手(zh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按部就班矫揉造作变本加厉漠不关心

B.相形见绌相辅相成断章取意出类拔萃

C.蹉跎岁月富甲一方破釜沉舟灯枯油尽

D.故作矜持人所不齿充耳不闻锋芒毕露

3.下列句子中有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是既看不到苦楝树,也听不到人们讲起苦楝树了。不知道我的这篇文章,会不会成为苦楝树的墓志铭呢?

B.我们总是闲庭信步,不能说是优哉游哉,也可以称悠然自得。

C.那歪骂族,表面看来似夏天空中的苍蝇,除了嘤嘤嗡嗡之外似乎与世无争,而实质也如苍蝇,浑身带满了细菌,害人不浅。

D.要“对黑恶势力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是做不到,问题在于能否真正去做,是否能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⑴一切只顾个人不顾社会、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权利不顾义务、只顾消费不顾的观点和行为,都是同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

⑵今年我国铁路春运各类旅客列车的票价一律不再上浮,这标志着了6年之久的火车票春运上浮政策正式终止。

⑶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基本规律。

A.生产实施及其B.节约实行以及

C.节约实行及其D.生产实施以及

5.下列文化知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话色彩只是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B.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D.文学体裁可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记叙文五种形式,而描写是小说、散文和记叙文所不可或缺的共同表达方式。

6.下列各句中,是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B.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

C.他们的工场虽不大,况且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

D.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与原有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是水,就要回归大海;是小草;;有知识,就要回报人民。是种子,;是鲜花,就要散发芳香;有才华,就要尽情施展。

8..默写填空。(8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⑤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景象给人们带来勃勃感觉的诗句是“ , 。”

⑥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 , ”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 愚公移山(11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汝心之固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

C.寒暑易节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10.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4分)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8分)

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顾反而问之曰何见于市//对曰:“无见也。”太宰曰:“虽然,何见也?”对曰:“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仅可以行耳。”太宰因诫使者:“无敢告人吾所问于女。”因召市吏而诮之曰:“市门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惧其所也。

12.给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断两处):(2分)

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顾反而问之曰何见于市

13.解释加点的词。(2分)

市南门之外甚.众牛车:_______________ 无敢告人吾所问于女.______________ 14.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2分)

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惧其所也。( )

A. 管理市场的官员责怪太宰知道得太快了,竟然就很害怕地到他家里去送礼。

B. 管理市场的差役对太宰知道得这么快感到很惊奇,于是就诚惶诚恐地谨守职责。

C. 管理市场的差役对太宰知道得这么快感到很奇怪,就又惊又怕地等在自己家里。

D. 市场上的差役很奇怪太宰知道他患了病,于是很害怕自己被免职。

15..对于太宰的管理方法,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反方认为太宰让少庶子去市场了解了情况以后,叫他不要把两人的对话说出去,这是搞“特务统治”;正方认为太宰的管理方法有可取之处。请结合语段,为正方补充理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12分)

①时下,看到许多媒体在著文评述某人、某事的时候,往往以“普世价值”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阅读、思考,现在我要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

②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所谓的“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货色吧。据某些精英所云,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个名词中“普”是普遍,即所有,全部;“世”是世界,即全人类。而从这个概念的深奥难懂看来,它也不可能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引车卖浆者流发明的,应该是那些吃着西餐,看着洋书的有闲有钱绅士,在雅洁的书斋里或冥思苦想,或灵机一动发明出来的。

③问题的根本尚不在此。倘发明的是餐风吸露真能存活真能长寿的秘诀,那倒也许真能成为“普世”的秘诀。问题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可能有适合于所有人的价值标准。有没有这样的标准呢?我看是不可能有的。

④我们就拿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说说吧。现在有车族很壮大,马路上车水马龙,因而,开车的为步行的、骑自行车的也许会挡题目的道而烦;步行的、骑车的却为开车的横冲直撞会影响他们的安全而提心吊胆。你看,这两种人之间就没有“普世价值”——他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还是亲戚朋友呢。

⑤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其衡量是非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人在自己

步行的时候会对呼啸而过的小车吹胡子瞪眼,而一旦他自己买了车开了车坐了车又有可能反过来对斑马线上慢吞吞的步行者不胜其烦;一个人在自己为找一个工作而忧愁的时候,跟他发了财腰缠亿贯的时候,其看人的眼光、脸色,也是截然不同的。——自己对自己尚且没有“普世价值”可言,何况不同的人群之间呢?

⑥说小事是如此,说大事也一样。国与国之间,弱国需要发展,需要争取真正的自主权,强国考虑的是如何遏制别国掠夺别国;人与人之间,一些人需要的是生存权和尊严,另一些人偏偏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好处。看看,他们之间,这价值观又怎么能“普”到一起呢?

⑦实实在在地说,“普世价值”是不可能存在的。有的人之所以大肆宣扬“普世价值”,其目的是以它为麻醉剂,使与自己利害关系相冲突的人群或国家受到欺骗,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宰割。

⑧如此而已!

16.作者说,“‘普世价值’是骗人的鬼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17.作者说普世价值“我看是不可能有的”,其理由是(请根据原文概括或以原文的词语、句子简要作答) 。(3分)

18.作者的思路很清晰。请分析文章④⑤⑥段的论述思路。(3分)

19.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找出一种加以分析。(3分)

论证方法及例句:

分析:

(二)(9分)

银杏(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是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A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B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C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D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20.画线句说银杏美、真、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银杏美、真、善的句子:(3分)

21.加横线句B揭示了银杏的崇高精神(3分)

22.加横线句D说“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作者的真实意思是说希望银杏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自己的文化呢?请结合加横线句C作答。(3分)

四、作文(50分)

过完了初三那学习紧张的日子,中考以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这个夏天你又是怎样过的呢?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吗?请以《这个夏天有点》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1.尽量写新颖的题材,避免与别人的作文类同。

2.空格处可填“轻松”“忧伤”“忙碌”“冷”“放纵”等等词语。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审题正确,文章内容能突出题目的主要词语;

3.叙述清楚,描写细腻,写出细节,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你的写作水平;

4.字数:600以上。

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C(chòu应为xìu)(3分)

2.B(“意”应为“义”)(3分)

3. C(3分)

4.A(3分)

5.D(3分)

6.C(3分)

7.示例:就要装扮春天;就要生根发芽(4分)

8. (8分,每格1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天街小雨润如酥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一)(11分)

9.B (3分) 10.(1)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分);(2)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分)

11.⑴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 ⑵可是山不会增高,忧愁什么挖不平呢?(2分)

(二)(8分)

12.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顾反而问之曰/何见于市(2分)

13.甚:很;女:通“汝”,你;(2分)14. B(2分)

15.太宰重视调查研究,而且能根据市吏惧怕自己的心理想出妙招(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12分)

16.“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意思理解即可得分)(3分)

17.人与人、国与国,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其衡量是非的标准是不同的。(3分)

18.④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是非标准;⑤段: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是非标准;⑥段:国与国之间有不同的是非标准。(3分)

19.本文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或摆事实、举例论证)。例句和分析略。(3分)(二)(9分)

20. 描写银杏“美”的句子很多,答案略;描写银杏“善”的句子如“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描写银杏“真”的句子如“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3分)

21.把自己的一切完全献给人类的精神(3分)

22.句C的两种树都是外国品种,作者写它们的“满园”“遍街”,是对人们崇洋媚外的愤怒斥责。所以句D的意思是中国人切不可忘了银杏,切不可丢弃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3分)

高一重点班分班考试化学试题

高一年级选拔考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5题共计40分,第Ⅱ卷16-20题,共计6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a 40 Mg 24 K 39 Cu 64 Al 27 Fe 56 Cl 35.5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Na2O2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下列方框代表化学反应的集合,圆圈代表某种反应类型的集合,其中表示关系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到游离态,可能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C.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D.蒸馏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要插入液面下且不接触蒸馏烧瓶壁。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3H2↑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 Ca 2++2OH-= CaCO3↓+ H2O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CO2↑+ 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2H+= Cu2++ H2↑

5、下列关于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CCl4不可燃,故少量的Na可保存在CCl4液体中。 B 金属铝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故铝是两性金属。 C 明矾为金属铝的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 D 纯铁易被腐蚀,但生铁中含碳元素,其抗蚀能力增强。 6、下列关于胶体及胶体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故电泳时阴极附近颜色变深。 B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体系和胶体体系。 C 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某些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其原理与胶体的性质相关。 7、实验室需用480 mL 0.1mol / 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操作正 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NaHCO3溶液中,Na+ 数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32克氧气所含分子数为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是10 N A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是1 N A 9、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 NO3- Ba2+ Na+ B SO42- Cl- Al3+ Mg2+ C Na+ K+ SO42- Cl- D NH4+ Ba2+ Cl- HCO3- 10、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 ①②③ 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 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 ①=②=③D②>③>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只 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a→NaOH B CO32-→CO2 C Fe2O3→Fe D MnO4-→Mn2+ 12、右图是某同学欲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一中上学期入学摸底高一语文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畏葸.sī晌.午xiǎng 讪.讪shàn 牛山濯.濯zhuó B.自诩.xǔ洞穴.xuè蹩.脚biē悻.悻而去xìng C.睥睨 ..pì nì倔强.jiàng 不更.事gēng 瘦削.不堪xuē D.胡诌.zōu 逡.巡qūn 苍颉.jí喁.喁私语y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国粹毛骨耸然瞋目而视 B.怂恿孱头负隅顽抗睚眦必报 C.戳力迄今藕断丝连残羹冷灸 D.磨励幅射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 ....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著名摄影师张黎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自立门户”,被中央电视台委以重任,独立执导 了45集的鸿篇巨制 ....《走向共和》。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 ...心.的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首都博物馆新馆中,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展品看得观众眼花缭乱,同时被它们所折射出的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深深震撼。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造成的。 D.如果一群人都在闯红灯,只有一个公民停步等候绿灯,而这个仅仅尽了义务的人被当成遵守

重点中学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重点中学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钢笔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峥.嵘(zhēng)偌.大(ruò)戕.害(qiāng)自怨自艾.(ài)B.怪癖.(pǐ)滂.沱(pāng)泥淖.(nào)休戚.相关(qī) (yù)坍圮.(pǐ)拾.级而上(shí)C.啮噬.(shì)熨帖 .. D.按捺.(nài)庇.护(bì)归咎.(jiù)远离人寰.(hu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厄运甄别慰藉怨天忧人 B.惊蜇暮霭斑驳入不敷出 C.饿殍田塍笑魇沸反盈天 D.袅娜殄灭摭拾熠熠生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几何时 ....,他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立志要创出一番事业;而今却鬓已微星,意志消沉,整日埋怨命运不公。 B.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 ...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C.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 卫生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不屑一顾 ....。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 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 Fe H2SO4NaOH CuCl2Fe2O3 B H2CuO HCl O2CO C H2SO4Fe2O3HCl Zn CuCl2 D Na2CO3Ca(OH)2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 .KNO 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7.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8.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9.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新高一入学语文摸底考试 正式卷

2017年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 特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②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 ③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讲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④“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B.家谱的最早维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 C.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D.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以后撰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大地一片昏暗。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 恐万分;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举火照明,鸣锣击鼓。然而,没过多久,天色 渐明,太阳重现。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后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 的发生作出预测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 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那些地方未必有人 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 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 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天上,早上天亮了两次。)科学家证实,“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 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错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以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 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 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 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 观测,居然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

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一千年以前。 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 ....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 ....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B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2.比喻新产生出来。D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修饰“汽车”,所以使用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 ..的一项是 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āng()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á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 A. 苍mò 婵chuānɡ B. 沧bǎi 蝉chuànɡ C. 苍bǎi 蝉chuānɡ D. 沧mò 婵chuànɡ 【答案】D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A.A B.B C.C D.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高一语文开学摸底考

高一语文开学摸底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4分,共28分) 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卑鄙.bì亲戚.qi 冰屑.xuè讴歌忸怩 B.叱咤.chà血.液xuě载.歌载舞zài 作揖瞩目 C.朔.风shuò菲.薄fěi 漂.白piǎo 蒿草谩骂 D.侮.辱wū碾.碎niǎn 殒身不恤.xù斑澜惊耸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疮痍饮鸠止渴遍稽群藉 B.遴选发迹面面相觑错综复杂 C.逶迤装潢摩肩接踵迟疑不绝 D.慰藉淳朴断壁残垣诩诩如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国目前有上百万名非职业发明人,每年创造出的发明专利达几十万件,其中不乏含金量高的技术,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和平台的支持,大多被___________。 ②该公司在接到通知后并未实施停业整顿,对整改通知、整改意见___________。 ③他亲历、见证、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飞跃的全部过程,将个人得失_____________。 A.置若罔闻置之度外束之高阁 B.束之高阁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C.置之度外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D.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置若罔闻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东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其他特点。 B.中国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 C.中国公安机关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成功将一批潜逃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这将有效地防止类似的外逃事件不再发生。 D.面对世界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外国积极展开经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

2020年秋季新生分班考试语文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word版)

高一入学考试卷(一)(原卷版)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

2019年高一语文新生入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9年高一语文 新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镌.刻(juān)分.外(fèn)皮开肉绽.(zhàn) B.挑逗.(tiǎo)韭.菜(jiǔ)邂.逅(xiè)面面相觑.(qù) C.解剖.(pōu)地壳.(qiào)呜咽.(yàn)磷次栉.比(jié) D.逞.能(chěng)腆.着(tiǎn)悼.念(dào)好逸恶.劳(hào) 【答案】C 【解析】 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C“咽” 读y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分歧拆散小心翼翼花团锦簇 B.哂笑狂澜荒草萋萋锋芒毕露 C.炽痛仄歪妇儒皆知荡然无存 D.疟子诘问大庭广众长途跋涉 【答案】C 【解析】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C“儒”为“孺”,“孺”是“子”字旁,“孩子”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让我们受益匪浅。B.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 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 C.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 D.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 ....的。 【答案】A 【解析】 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A“说长到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不符合句意。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0.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琴棋书画诗酒花” 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 本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 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 ..到一千年以前。 B.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 C. 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 ....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 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 ....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要做到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A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B项,出炉:1.取出炉内烘烤、冶炼的东西。2.比喻新产生出来。D项,断壁残垣:形容残败的景象。这三项词语使用正确,符合语境。C项,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修饰“汽车”,所以使用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 ..的一项是 我们读中国,用祖先钻木的火种,照亮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长河;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cāng()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chán()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我们在炮火连天的硝烟里读怆.()然悲壮的中国…… A. 苍mò 婵chuānɡ B. 沧bǎi 蝉chuànɡ C. 苍bǎi 蝉chuānɡ D. 沧mò 婵chuànɡ 【答案】D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一、选择题 1.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4.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语文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新人教必修1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9 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华中师大一附中2009 年高一新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 胡洪涛肖科黄桢刘清银审题:夏禹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 页。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xi eng 巷道项目相面向隅而泣 B.l i 暴戾战栗迤逦力不从心 C.sh u 嗽口戍守宿舍束手无策 D.yu cn 沅江辕门攀援怨天尤人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气象专家分析,武汉今年七月反常的天气,主要是由于北方弱冷空气南下,使得付热带高压强度较弱、位置偏东,同时也与“莫拉克”台风活动有关。 B ?今年9月,高中课改将在湖北省全面铺开。署假期间,全省2万余名起始年级教师进行 了两轮(7 月下旬和8 月中旬)有关新课程内容的培训活动。 C.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三条调水线路的调水规模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这有望缓解中国十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三亿人口。 D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这些主力机构,似乎永远都扮演者羸家和主导者的角色,他们掌握巨额资金,而且消息灵通,善于把握投资机会。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12日起至8月31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字表 发布后,社会各领域的现代通用汉字,原则上应使用表内字。 B ?昨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受试者开始接种第二针,卫生部长陈竺作为第一个受试者,已于11 日下午完成了第二针接种。 C.未来几年内,汉阳区域地位将得到极大改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后,将会形成汉阳钟家村与汉口武商商圈、武昌中南商圈三足鼎立之势。 D ?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给自己的未来职业做一个较为科学而实际的规划设计,同时,要有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善于抓住各种机会。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嵇康生活的时代,以他那样的出身和与世不可调和的性格,其不免于祸是不可能的了。 B .该协会打算把一尊高10米左右的黄帝巨型铜像,在今年重阳节前夕敬立于黄帝陵。 C.几个讨债的股民来到了商场经理部,经理赵林东派副经理和他的助手接待了他们。 D ?那位军官用绳子含着眼泪捆紧了妻子的双手,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她从雪地里拖上了山。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因受阻拆迁和管线迁移,定于2012年前全线通车的地铁二号线、四号线和轻轨,或将 大面积“晚点”。 B ?自行车钥匙失踪,车篓子、踏板破裂,车胎被人扎破……投放4个月的近百辆免费自行车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C.8 月10 日,河北省当地一家媒体发表《正定纳入主城区,石家庄要不要改“正定”?》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并引发网民热议。

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01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28分)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为篆、隶、草、楷、行。其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下列四幅春联中符合隶书特点的一项是()(3分)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 ..的一项是( )(3分) 岁月如歌,走过的路就像那旋律一样,zhǎn()转反复;当岁月悄.()然走远,蓦.()然回首,岁月的时光便如流星般转瞬 jí()逝,斑驳了记忆…… A. 碾 qiāo mò即 B. 碾 qiǎo mù既 C. 辗 qiāo mù既 D. 辗 qiǎo mò即 3.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在热播电影《芳华》中,黄轩所扮演的刘峰从先进标兵到战斗英雄,再到对社会巨变无所适从 ....的老兵,人生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B. 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 .....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墨守成规 ....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D.2017年,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节能减排多措并举,在鳞次栉比 ....的高楼大厦间守住了碧水蓝天。 4.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A.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D.烽火台是古代在边境建造的,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 5.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中阐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的天地中五彩缤纷,诗的世界也有姹紫嫣红。请你写出有关颜色描写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8分) (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东汉末年,当年长坂之战是曹刘 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A(人名)担当保护B(人名)家小重任。 由于曹军来势凶猛,B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A 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B之子,A冲破曹军围堵,追上B, 交还其子。B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 一员大将!”A抱起C(人名),连连泣拜:“虽肝脑涂地,不能 报也。”(3分)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___________》。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