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留兰香的功效与作用

留兰香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一、留兰香的简介*二、留兰香的功效与作用*三、留兰香的市场信息1. 留兰香的价格2. 留兰香的选购方法3. 留兰香的保存方法 留兰香的简介留兰香(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又名绿薄荷、香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是一种唇形科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 紫色或白色花,花期7-9月。温度适应范围大,喜湿润、喜光,适宜弱酸性土壤。茎、叶经蒸馏可提取留兰香油,可入药也可食用。 留兰香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 从留兰香挥发油中分得左旋α-蒎烯(α-pinene),左旋α- 水芹烯(α-phellandrene),左旋的柠檬烯(limonene)和右旋的 3-O-辛醇(3-O-octanol),葛缕酮(carvone),胡薄荷酮(pulegone)。印度产的鲜叶挥发油含葛缕酮,左旋的柠檬烯和二氢香苇醇(dihydrocarveol)。 2、功效作用 感冒;咳嗽;头痛;咽痛;目赤;鼻衄;胃痛;腹;。 3、临床应用 3.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 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3.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3.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该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3.5、此外,该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留兰香的市场信息 1、留兰香的价格留兰香的价格约为暂时未知。 2、留兰香的选购方法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齿疣,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2.1人参皂苷 (2)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3)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6) 2.2脂溶性性成分 (8)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8)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9) 2.3多糖类物质 (9)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9)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0) 第三章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并易随水蒸气蒸馏,所以叫挥发油或称精油。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

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增加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有的含挥发油成分药物的炮制是根据改变药性或减低毒性的需要而进行的。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由于挥发油中成分复杂,且多不稳定,所以在炮制时应注意药物中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疗效。 2.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大量存在着无机成分,在植物药物中也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碘等,它们或与有机物质结合存在,或成为特殊形状的结晶。炮制对含无机成分的药物也有影响。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在处理夏枯草时不宜长时间浸洗。如矿石类药物经过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手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 当归川芎黄耆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桃、柳枝各9厘米,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 当归2钱,川芎4钱,益母草5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妊娠6-7个月,因事筑(??石盖)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逐下。 【用法用量】 水1盏,入酒1盏,再煎1沸,温服;如人行5里,再进1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 汉防己、草龙胆、川芎、当归、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眼暴发如10日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酒各1盏,浸1日,同煎5-7分,去滓热服,临时加减。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乳香(炒)2钱,焰消2钱,青黛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眼肿痛。 【用法用量】 口中含水,鼻内(口畜??)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卫生宝鉴》 【处方】 米壳4两,人参6分半,川芎6分半,陈皮6分半,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麻黄1两,当归1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 天南星1枚(重1两者,用新薄荷1束捣碎同水浸7日7夜,取

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博落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 B)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所含生物碱也可抑制肿瘤细胞。我国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利用博落回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博洛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关键词】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l constituents of Macleaya cordata [Abstract] Macleayacordata(Willd as the Papaveraceae perennial herbrhizome,leaf,fruitcontains many kinds of alkaloid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alkaloid can inhibit tumor cell. Our Macleaya rich wildlife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acleaya develop new products will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olo belongs 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s [Key words] Macleayordata;Research Progress;chemical composition 博落回属植物概述植物型抗菌产品因其无污染和无残留等独特的药物功能,逐渐成为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 illd.)R.B)的果实,具有清热解毒和杀虫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道炎、肺炎、皮肤病和肝炎等,并具抗肿作用。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化学成分分布 通过对博落回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要用成分存在于根及及全草中,其中:根含有血根碱(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

乌药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研究

乌药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许海丹,顾霞敏,叶文国 【摘要】目的为实现乌药高效持续利用,对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乌药植株不同部位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乌药各部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乌药各部位可能含有糖类、酚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皂苷、黄酮、蒽醌、香豆素、内酯、甾体等化学成分,植株不同器官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结论初步确定乌药各部位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以后深入开展乌药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乌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为樟科山胡椒属药用植物,其块根入药,具有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等功效,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地,一般认为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1,2]。为了充分了解该植物化学成分的分布特性,本文采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常规溶剂,定性分析了乌药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为今后综合利用天台乌药的野生资源提供一定的

理论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原料 乌药植株采自浙江省天台山。分叶、茎、直根、块根采集,塑料袋封装,立即带回实验室,洗净材料,自然风干,115 ℃杀青20 min,70 ℃下干燥7 h,研磨后过0.45 mm金属网筛,将烘干样品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1.2 试剂 95%乙醇、石油醚(沸程60~90℃)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其余试剂(茚三酮试剂、双缩脲试剂、三氯化铁试液、明胶试剂、α-萘酚、盐酸-镁粉试剂、异羟肟酸试剂等)自配。 1.3 仪器 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RE-52AA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 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FA-2004A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DHG-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Milli-Q型纯水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液的制备[3] 乌药按叶、茎、直根、块根4种营养器官分开,分别取样品制备:①水提液:取样品粗粉5 g,加水60 ml,在50~60 ℃的水浴上加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黄峰中药学 2110948107 摘要: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程序做一个综述,并对所涉及的色谱法、光谱法等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做一个具体探讨。 关键词:化学成分;结构鉴定;色谱法;光谱法 前言 中医药现代化是当今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中医药领域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药中发挥各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如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认知不仅是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的基础,也是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的关键。 从中药中经过提取、分离、精制得到的有效成分,运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科学技术鉴定或测定其化学结构,才能为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研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研究清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因此,研究清楚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建步骤。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做一个综述,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对中药未知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探索。 1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1.1纯度检测 在进行有效成分的结构研究之前,必须对该成分的纯度进行检验,以确定其为单体化学成分,这是鉴定或测定化学结构的前提。一般常用各种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此外,固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其熔点,考察其熔距的大小作为纯度的参考[1]。液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沸点、沸程、折光率及比重等判断其纯度[2]。对已知物质来说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物质,如其比旋度与文献数据相同,则表明其已是或接近纯品。 用于纯度检测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和比重等的测定。固体纯物质的熔点,其熔距应在0.5度~1.0度的范围内,如熔距过大,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中药药理作用于受体研究概况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pharmacology action in receptor study general situation 翟大胜 (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06)01-0092-02 【关键词】中药药理;受体;概况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受体的研究不断深入,受体信号分子转导系统已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受体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作用的细胞机制是近年来新尝试,但却反映了现代药理学关于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基本认识,因为药物作用及药物特异性的现代概念均基本一种假定,即药物作用的初始是在药物与细胞组成部分即所谓药物受体间形成可逆的复合物,故受体机制是药物作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规律。中药作用于受体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补法 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也是近年受体药理研究甚为活跃的领域。尤以滋阴法和助阳法的研究结果最为突出。滋阴法的受体研究以生地、龟板、知母、玉竹为代表。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观察甲状腺素(甲高模型)、氢化可的松(氢可模型)两种阴虚模型均有肾、脑β肾上腺素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增加,cAMP 系统对β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强,滋阴药生地龟板合剂、生地、知母均能使其降低而趋正常水平[1]。生地、玉竹还能降低甲高模型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同时也降低肝细胞核已升高甲状腺素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与此相对的是,甲高模型和氢可模型脑内M 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生地、知母能使之增加;知母对老年大鼠脑M 受体(主要是M1 受体)和心肌M 受体(主要是M2 受体)也有显著的向上调节作用。由于M胆碱受体 cGMP 系统和β肾上腺素受体 cAMP 系统的调控作用常常相反,可以认为滋阴药对β肾上腺素受体数和cAMP 系统反应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M 胆碱受体和cGMP 系统反应性的上调作用与其滋阴疗效机理密切相关,这种对两个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在病人体内纠正阴虚证候[2]。应用受体分子代谢动力学技术研究表明,生地、知母的作用环节不同于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而是纠正受体分子的生成降解速度的异常。有资料表明知母所含洋菝葜皂甙元能重现知母水煎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A型题 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A.中性氧化铝 B.凝胶 C.硅胶 D.聚酰胺 E.硅藻土 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单体式() A.三氧化二铝 B.纤维素 C.硅藻土 D.硅胶 E.聚酰胺 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 A.10%硫酸-乙醇溶液 B.茚三酮试剂 C.硫酸钠试剂 D.硫酸铜试剂 E.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 B.薄层色谱法 C.气象色谱法 D.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E.分光光度法 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 A.强碱性生物碱 B.若碱性生物碱 C.挥发性生物碱 D.亲脂性生物碱 E.亲水性生物碱 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 A.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 B.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 C.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D.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 E.生物碱PKa的大小 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A.生物碱盐阳离子 B.雷氏盐部分 C.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 D.丙酮 E.甲醇 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时() A.酸水液 B.碱水液 C.丙酮 D.氯仿 E.正丁醇 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A.黄连 B.麻黄 C.防己 D.附子 E.黄柏 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存在状态的是() A.溶剂的极性 B.反应的温度 C.溶剂的PH D.反应的时间 E.有机相中的含水量 13.酸性染料比色法溶剂介质PH的选择是根据() A.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稳定性 B.染料的性质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茯神汤 处方:茯神(去木)四两、独活四两、黄蓍五两、远志(去心)五两、防风五两、生姜三两、甘草一两、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牡蛎(煅)一两、白术一两、苁蓉一两、附子一两。 用法:以涝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服五合,一日夜尽。 主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茯神汤 组成:茯神、独活各12克、黄耆、远志、防风各15克、生姜9克、甘草、人参、当归、牡蛎、白术、苁蓉、附子各6克 用法:上十三味,叹咀。以劳水1.2升,煮取600毫升。每服100毫升,一昼夜服尽。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茯神汤 组成:龙骨1两、干姜1两半、细辛1两半、白术1两、茯神3两、人参2两、远志(去心)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独活2两、酸枣仁1两、防风2两。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9升,煮取3升,分为3服。 功效:安神定志。 主治:风经五脏虚,惊悸。 禁忌: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醋物。 茯神汤 组成:茯神5两、甘草(炙)1两、桂心1两、龙骨3两、麦门冬(去心)3两、防风3两、牡蛎(熬)3两、远志(去心)3两、大枣20个(擘)。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煮取2升,分为3服,日2次。 主治:惊劳失志。 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 茯神汤 组成:茯神(去木)2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芍药(锉)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锉,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

拘时候。 主治:产后虚惊,心气不安。 茯神汤 组成:茯神(去皮木根)1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2钱、当归(去芦尾,酒洗)半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子母同服。 主治:心气不足,虚而惊悸,日常烦哭及婴孩生下,羸瘦多惊。惊汗,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濈然。 茯神汤 组成:茯神2两、栝楼根5两、生麦门冬5两、生地黄6两、葳蕤4两、小麦2升、淡竹叶(切)3升、大枣20个、知母4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下药,煮取4升,分4服,服不问早晚,但渴即进。 功效:泄热止渴。 主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茯神饮 处方:茯神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甘草1两半(炙)、

乌药 临床新用途

乌药临床新用途 [别名] 台乌、天台乌。 [药用部分与产地] 本品为樟科山胡椒植物乌药的根,生长于山坡、树林中,秋季采挖,取根洗净晒干供药用。主产于四川、湖南、山东、贵州等地。 [成分] 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10余种倍半萜烯化合物,如乌药烯醇、乌药烯、乌药根烯、内脂、异乌药内烯,异氧化乌药烯,还含月桂木姜碱、乌药醇、乌药酸等。 [药理] 1.对消化道的影响台乌与广木香为“排气汤”的主要成分,静注“排气汤”于麻醉犬,可使其在位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加强,其作用较缓和而持久。 2.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作用,促进血凝。动物实验证明,乌药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外用止血粉对兔、羊、犬的股动脉部分切开及部分脾切除所致之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抗菌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鲜乌药叶煎剂对金黄色球菌、炭疽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其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快。另有报道,本品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为44.8%。 [传统应用]性味归经:辛、苦,温,人脾胃、肾、膀胱经。功能:破气消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消痰除痞。主治:心胃气痛,胸腹胀满,寒疝腹痛,痛经,小便频数等。 [临床新用途] 1.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有人用加味术芍饮治疗本病226例,方以乌药、炒白芍、陈皮、防风、延胡索各l0g,炒白术30g,桔梗6g,升麻5g。加减:泄泻者,加炙黄芪20~30g,吴茱萸、五味子各5g,乌梅log;便秘者,加瓜蒌仁20g,杏仁、槟榔各l0g,麻仁15g,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疗程一般3~4周。结果:102例治愈,94例显效,30例减轻。 2.治疗消化道溃疡有人用溃疡灵治疗本病83例,方以乌药、延胡索、川楝子、香附各l0g,丹参20g,川连、乳香、没药各6g,吴茱萸3g,木香5g,蒲公英、乌贼骨各15g,每日1 剂,水煎分2次服,1~2周后随访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改软质食物,禁酸辣刺激性食物。结果:36例痊愈,3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4%。 3.治疗过期妊娠未产有人用催生顺气饮加减治疗本病60例,方以乌药、鸡血藤、益母草各18g,当归、川芎、红花、枳壳、车前子、冬葵子各15g,生芝麻、瓜蒌仁各10g,生大黄4g,上药水煎2次,浓缩成汁300m1,早晚温服,服药后散步半小时。结果:49例有效,11例无效。 4.治疗慢性胃炎据报道,有人用乌香汤治疗本病42例。方以乌药、杏仁、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鸡内金各l0g,苏梗、佛手各6g水煎,每日1剂,分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 析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宋凯() 专业__中医_____________ 年级__2012级成人专科______ 教育中心_南充教育中心_________ 2014年11 月 15日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摘要: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炮制目的,方法,影响;化学成分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1.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1.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1.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1.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1.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1.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2.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3.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3.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用HPLC法测定不同醋制方法中延胡索含量,其中以醋煮为最高,从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强其镇痛作

药理学基本理论

药理学基本理论

————————————————————————————————作者:————————————————————————————————日期:

试题库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一个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因为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时(必须鉴定药材品种 ). 2、中药复方有多种剂型,在进行中药药理研究时(剂型必须稳定). · 3.中药复方的毒性很低,设计中药药理实验时(仍需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 ①不需进行急性毒性实验,②仍需进行急性毒性实验,⑧只需进行慢性毒性实验,④不必进行毒性实验 5,四逆汤用后能增加大白鼠的饮水量,说明四逆汤是(热性药, ). 6,性药,②热性药,⑧温性药,④凉性药, 6,杜仲,含大量杜仲胶,杜仲经炒制后,可以使(杜仲胶破坏,·降压作用增强 ).·①杜仲胶破坏,降压成分破坏②杜仲胶破坏,·降压作用增强⑧降压作用降低④降压作用不受影响· 7、服用麻黄汤后,加以温覆能使发汗作用(增强 ).’ ①降低②增强⑧出汗过多④不受影响 8,麻黄与桂枝配伍,其发汗作用(增强 ). 9,强②减弱⑧互不干挠④增强,毒性增强 9,下列哪种药物可用于制造家兔发热的病理模型(伤寒、付伤寒疫苗 ). ①附子②伤寒、付伤寒疫苗⑧肾上腺素④氯仿 10、某中药能使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条件反射受抑制,并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说明该药有(中枢抑制作用 ).· ①中枢兴奋作用②中枢抑制作用⑧抗惊作用④抗过敏作用 11。黄芩解毒的有效成分是(黄芩矾 ). ①黄芩素②黄芩矾⑧黄芩酶④汉黄芩素 12,黄连的抗苗有效成分是小辁碱其(小蔓碱口服难于吸收 ); ①小蘖碱口服容易吸收②小蔓碱口服难于吸收 ⑧小鬟碱口服不吸收④小整碱口服吸收完全 13,下列泻下药中,具有利胆作用的药物是(大黄 ).· 14,黄②芒硝⑧牵牛④甘遂 14,下列泻下药中,能用于人工流产的药物是(芜花)., ①大黄②牵牛⑧甘遂④芜花 15、授乳妇慎用大黄的原因是(总酮部分从乳汗分泌 ). ①具泻下作用②回乳作用⑧总酮部分从乳汗分泌④影响消化 17。茵阵挥发油能抑制或杀灭引起皮肤病的某些真菌.其抗真菌的有效成分是(9一蒎烯 ). ①茵阵烯酮②茵阵炔酮⑧9一蒎烯④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 18,茵阵蒿镇痛、消炎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 )·、 19,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②绿原酸⑧羟基苯乙酮④茵阵炔酮 19,下列温里药中,既有强心作用,又能健胃的药物是(干姜 ). 20,姜②肉桂⑧昊莱萸④丁香 20,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消旋一去甲乌药碱 ). ①乌头碱②次乌头碱⑧乌头原碱④消旋一去甲乌药碱’ 21,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消旋一去甲乌药碱,其作用机理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 22,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②反射性使心率加快⑧兴奋9受体④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22,许多理气药具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与该作用有关的成分是(挥发油 ). ①甙类②挥发油⑧维生素④有机酸 23,枳实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是(没有作用).

白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白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虽然西医和西药比较普遍,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认为要吃中药病才能好,这是因为中药能够治本。白僵蚕就是中药的一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白僵蚕的小常识吧。 【别名】 僵蚕(《千金方》),天虫(《药材资料汇编》),僵虫(《河北药材》)。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 ★ 家蚕蛾 的 ★ 幼虫 感染

★ 白僵菌 而僵死的干燥 ★ 全虫 。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原蚕蛾"条。 【性状】 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

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化学成份】 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 【炮制】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 辛咸,平。 【归经】

入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附方】 ①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

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临床应用】 ①治疗糖尿病 【备注】 此外,用白僵菌接种于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蚕供药用,参见"僵蛹"条。 【摘录】 《*辞典》 【出处】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四性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性的研究等日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理论研究 自《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 凉四气”之始,便正式提出了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并且在其所收药物条下加以标注。此后历代医家的本草著作均以此为基础沿用至今,并不断地进行厘定和补充,但由于历史 发展的客观原因,四气的概念及界定无统一标准。孙启明[1] 将药性概念进行三级划分,寒、热、平定为一级划分,其下又有微凉、凉、温、微温等。又有基于传统本草著作进行的研 究,如邓先瑜等[2] 对《本草纲目》的药物气味进行研究。王 家葵等[3]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四气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来探求四气标定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为功效是影响四气标定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药物的五味及三品归属对四气的标定也有所影响。另外,中药的炮制对于药 物的四性也有一定的影响[4-6]。王儒飞等[7] 则据“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阴主寒、阳主热”等基本理论,观察、分析药物本体的阴阳属性之强弱以决定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提出了“四气”阴阳属性四项归类定性分析法。2四性的现代研究 2.1从化学角度盛良[8] 认为电子得失是中药现代化的桥梁,可以用广义酸碱原则和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电子得失来解释中药四气五味,探寻中药四气五味的规律。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能量的,而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和能量有关,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给出电子而吸收能量的元素为寒,接受电子而放出能量的元素为热,从广义酸碱论的角度,碱是电子对的给出者,具有寒性;酸是电子对的接受者,具有热性。因此认为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四 性的物质基础[8-10]。李武等[11] 对具体一类药例如寒凉药的药性特征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认为寒凉药主要化学成分 大致可归纳为生物碱和甙类两大类。高晓山[12] 的著作中引用了日本学者小管卓夫的研究结果,即从温热药附子、细辛、吴茱萸、蜀椒、高良姜、丁香中提取出用一微量化学成分去甲乌药碱。 近年来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寒凉药具有以下作用:抑制 交感神经的合成与释放;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2] 。有些寒凉药物含有某些卤素及盐类,而且多数是碘、溴的钾盐,如海带、昆布、浮萍等,因溴、碘等离子有中枢镇静作用,钾盐可以减弱心肌活动,同时又有利尿作用,从而表现出寒凉作用;有些寒凉药可能因含有蒽醌类和其他致泻成分,通 过泻下作用,发散实热,而起寒凉作用,如大黄等[13] 。温热药则具有:促使肾上腺素能介质释放增多;提高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12] ;含有激素及其类似物质,能促进机体代谢;含有某些营养成分,服后经消化吸收,使肌肉获得能量和热 量而呈现温热效应,如龙眼肉、大枣等[13] 。总之,最根本的一点是对机体产热系统产生什么影响,如最终结果是刺激代谢,增加体内热量,该药大多属于温热药;反之,如减少体 内产热,该药传统归类一般属于寒凉药[14] 。2.2热动力学角度近年来,又开展了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均予以资助立项。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生物物理化学的角度,阐明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分别对单味药[15]、不同炮制品[16]及复方[17]等层次展开研究。该研究认为:中药四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相对的;生物热力学方法如微量热分析可以作为刻画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之 一[18]。 2.3定性定量角度梁月华等[19]等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寒凉和温热药可调整机体的机能反应性,对调整和改善寒热 平衡有重要意义。寺崎一利[20] ,据四肢体表的温度及其应答速度反映寒证、热证的不同。李仪奎[21]认为:寒、热、温、凉四气最本质的属性是对体内产热过程的影响。以此为理论基础,程彬彬等[22] 通过测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来进行四气 的定性定量研究。指出了以“四气指数”作为中药四气定性定量的指标,确定了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并提出四气的九级定性(半定量)统计学标准指标。到目前为止,又有对四性进行量化的观点,即前面提到的广义酸碱理论,有直接量化法;也有根据电负性差值与键的离子性关系进行量化;还有 利用Pka值进行量化的方法[23] 。3 其他角度 陈阜新[24] 将信息论方法引入中药四性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温热药与寒凉药的微量元素的含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王春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从传统角度、化学角度、热动力学角度、定性定量角度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药药性变化规律的把握是这一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性味;药理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07)10-0013-02 !!!!!!!!!" !" !!!!!!!!!" !" ?研究生论坛? 13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保命丹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保命丹的知识吧! 【处方】 白茯苓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天南星(炮)各30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45克甘草(炙)30克硼砂30克龙脑麝香各少许 【制法】 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主婴孩小儿急惊风候传入慢惊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银薄荷煎汤化下。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 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大黄3克血竭1.5克朱砂3克麝香0.6克 【制法】 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 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 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

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 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辟谷绝食。主 【用法用量】 各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