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63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1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56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100%;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花费、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胆石病学》中对胆结石的诊断标准[2]:(1)典型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表现: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呈持续性,多有右肩背放射性疼痛,压痛、反跳痛阳性,恶心、呕吐,murphy 阳性。
(2)腹部b超或x线显示胆囊内不同程度的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肿大,结石直径>0.5 cm。
(3)经保守治疗无效。
1.2.2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2)腹部b超或x线显示胆囊结石直径0.05)。
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发生与胆汁成分异常、胆道运动功能失调有关,生成的结石阻塞胆囊管,胆汁滞留于胆囊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炎症,患者多有发热、腹痛等症状[4]。
周围组织炎症粘连范围广,术中易出现失血过多造成休克以及胆囊过度肿大等情况,因此,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曾被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步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接受和认可,并在临床广泛开展起来[5]。
手术应注意的是,手术时间宜在3 d内进行,防止3 d后严重的胆囊和周围的组织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6]。
认真分离肝外胆管,防止胆汁外溢。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102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如东中医院10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
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成102例(96.2%),平均手术时间50 min(30~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 3~9 d,平均4 d。
均无术后胆漏、肝外胆管损伤、膈下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选用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方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急性胆囊炎【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01-0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急性胆囊炎由于组织水肿,粘连严重及解剖结构不清等因素,选用 lc 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共施行的106例急性胆囊炎lc手术,效果较满意。
故认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选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lc 是安全的[1]。
现总结经验与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男45例,女61例,年龄18~75岁,平均48.7+-5.5岁。
病程为72 h以内84例, 72 h以上22例。
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右上腹疼痛及压痛,部分疼痛放射至肩背部,murphy 征阳性,,伴发热(体温 38℃以上)52例,血白细胞升高(10×109/l 以上)92例。
b 超提示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结石嵌顿87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下三孔法,必要时可增加一戳孔。
二氧化碳气腹维持 12~14mmhg,体位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先探查腹腔,分离粘连,如胆囊张力高则行减压。
解剖胆囊calot 三角,确认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用hamlock夹闭。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炎症期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对4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4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41例,另外3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4±3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7.8±31.2)ml,术后平均进食时间(1.6±0.5)d,平均留置引流时间(2.0±0.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1.1)d。
术后有5例出现并发症,占12.10%,其中出现有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胆漏。
均接受保守的抗菌之力治疗以及相应的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术后预后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6-01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临急腹症之一。
其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胆囊坏疽和穿孔,导致胆囊周围脓肿、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胆肠瘘等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1]。
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面大,手术出血量多,患者术后预后较差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腹腔镜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腹腔脏器干扰小、流血少、术后疼痛轻及康复周期短等优点[2],正好弥补了开放性手术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主要是讨论研究在急性炎症期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44例。
患者年龄在32岁到56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23例。
其中患者的炎症类型包括有水肿型12例,化脓型19例,坏疽型13例。
入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其中初次发病患者共29例,复发患者共15例。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
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
对象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实
际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
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1.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术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
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73%
和30.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
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术中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健康时间短,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
急性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的急性炎症,典型表现是右上腹强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常
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检查时右上腹部有压痛,常可以摸到肿大的
胆囊。查血常规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行胆囊超声检查常会发现胆囊增大,壁增厚,
胆囊内结石[1-2]。近年来,随着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高龄化,城市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
明显升高,故急性胆囊炎以城市居民为多,成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肥胖女性
发病率也高,据统计女:男为2:1。本病急性症状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胆囊炎。治疗方法的
选择和手术治疗的时机,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在一般非
手术治疗下,60%-80%的病人,病情缓解,需要时可择期手术[3]。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病情
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应该尽早手术。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开腹切除
胆囊,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手术切口大、恢复速度慢。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利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来治疗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临床上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急性
胆囊炎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男性
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为(49.2±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
者26例,年龄范围为(48.6±1.8)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也
符合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
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采用3孔穿刺法进行手术。对
有粘连的部分进行仔细认真的分离,以便让胆囊和胆囊管充分暴露出来,当患者胆囊张力较
高时,应用粗针穿刺来降低张力减压。明确胆囊壶腹的位置,解剖并暴露出胆囊内外三角,
理清三管的位置关系。用分离钳试探胆囊管腔内是否存在结石,确认没有后离断并夹闭胆囊
管。胆囊管若无法分离,可切除部分胆囊。整个手术过程中应紧贴胆囊壁进行操作。冲洗液
选用生理盐水,积液较多时应用引流管引流。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首先,在患者上腹正中进行手术切口;然后,
将胆囊剥离出来,对患者的腹腔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用引流管引流腹腔积液。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
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
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实际临床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1.82%,两组
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一旦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采取
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但由于其切口较大影响美观及术后
疼痛感强、恢复慢,所以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逐渐被临床上所淘汰。近年来,腹腔镜的
发明使其被广泛应用到急性胆囊炎手术中,在腹腔镜的帮助下,临床医生能够在清晰的手术
视野下进行手术操作,且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疼痛感轻,因此,在临床上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患者满意度高[4-5]。
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91%和81.8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73%和30.91%,术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
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因此,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
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患者
疼痛轻,术后恢复健康时间短,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俊峰,姚军.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564-
565.
[2] 孟令峰.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1):310-
311.
[2] 张朝波.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960-3961.
[3] 张勇,王旭,青范听.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4,6(10):
77-79.
[4] 李东.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 肝胆外科杂志,2015,23(6):454-456.
[5] 朱卫国,郑小平. 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32-34.
作者简介:
陈惠峰(1980-11),男,江苏张家港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普外科微创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