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_熊雪蓉
- 格式:pdf
- 大小:144.61 KB
- 文档页数:3
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与安全研究进展
黄念;林清;苏永华
【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纳米银敷料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其在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有着控制创面感染、缓解换药疼痛及减少换药次数等优点。
本文对其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原理、疗效及安全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新型纳米银敷料的研制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5页(P427-431)
【作者】黄念;林清;苏永华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上海 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01
【相关文献】
1.壳聚糖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 [J], 蔡少甫;余昌龙
2.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分析 [J], 叶凌鑫
3.磺胺嘧啶银软膏与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J], 张龙;齐旭辉;张丽香;金少华
4.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J], 练祝平;黄立妮;蔡浩;邹永通
5.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J], 朱树刚;蔡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离子敷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陈璐蔓【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12-214)【关键词】银离子敷料;护理;应用【作者】陈璐蔓【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R473.51随着疾病和伤口类型的演变,医用敷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现代伤口敷料除了能抵御机械因素、污染和化学刺激,防止二度污染、干燥和体液丢失等拟皮肤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主动清创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创造促进伤口愈合的微环境,并一直作用至伤口及皮损愈合。
作为新型应用敷料之一,银离子敷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大量吸收渗液和有毒物质,创造湿性的闭合环境,具有良好的组织适应性和护创作用 1962年,英国人Winter提出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即伤口在湿润的环境下比在干燥的环境下愈合要快,使人们对伤口愈合过程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
银离子敷料是将银和泡沫敷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具有泡沫敷料的渗液处理作用——能大量地吸收渗液,充分清除有毒坏死物质,吸收的渗液量可达自身重量的25倍[2],相当于6层纱布的4~5倍;同时敷料的微小腔隙在吸收渗液后形成凝胶并锁定渗液,保持创面适宜的温湿度,营造并维持柔软、湿润的闭合环境,隔绝污染,并形成轻度负压,从而利于肉芽组织形成和上皮修复,加速伤口的愈合;且凝胶还能防止渗液向伤口周围正常组织扩散和浸渍,保护裸露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
因敷料柔软无粘连,即使附着在伤口的基底面,与创面紧密接触,也不与组织粘连,吸收渗液后可整体取出,裁剪也不会产生碎屑,避免了填塞后碎屑残留创腔而影响伤口愈合。
与反复采用纱布或纱球的传统换药方法相比,使用银离子敷料换药减少了对转移上皮和新生肉芽组织的机械损伤及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减轻换药时的疼痛,增进了舒适,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换药时间。
纳米银敷料和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的对比研究目的对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纳米银敷料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烧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烧伤部位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纳米银敷料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磺胺嘧啶;银霜纳米银敷料;烧伤治疗在对烧伤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依然是对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症状进行有效预防的一种重要措施[1]。
良好的局部抗菌药物必须具备很强的穿透焦痂的能力、广泛的抗菌谱、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性低、不会对局部造成刺激、用药后没有全身不良反应、应用方便等几大特性。
磺胺嘧啶银霜是以往临床上对烧伤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常用的外用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物存在穿透力不强、容易出现耐药菌、对创面上皮化会产生不利影响等几大缺点[2]。
本次研究对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应用磺胺嘧啶银霜与纳米银敷料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烧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8±1.4)岁;烧伤时间1~9 h,平均烧伤时间(2.7±0.5)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3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8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3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4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6.9±1.3)岁;烧伤时间1~8 h,平均烧伤时间(2.6±0.4)h;电弧烧伤疾病患者12例,热液烧伤疾病患者14例,火焰烧伤疾病患者19例;浅Ⅱ度烧伤疾病患者24例,深Ⅱ度烧伤疾病患者13例,Ⅲ度烧伤疾病患者8例。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儿科烧伤中的应用现状陆燕萍【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17(003)004【摘要】Application of silver-coated antimicrobial dressings can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wound and prevent the wound discharge impregnated.It is wildly use in treatment of wound surface induced by varicose vein of lower limb, skin ulcer, diabetic foot, and so on.This paper mainly review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nano-silver coated, hydrophilic fibred foam containing silver, foaming silver-coated, silver sulfadiazine-impregnated hydrocolloid dressing and alginate silver-coated antimicrobial dressings in pediatric burns.%银离子抗菌敷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敷料,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防止渗液扩散和浸渍;在临床的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糖尿病足等复杂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介绍了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泡沫银敷料、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的作用机制及在儿科烧伤中的应用进展.【总页数】4页(P171-174)【作者】陆燕萍【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 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小儿Ⅱ度烫伤中的应用[J], 唐湘莲;张甜;文海韬;文佳冰2.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儿科烧伤中的应用现状 [J], 陆燕萍;3.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 季瑶瑶;吴杨炀;王冬;钱文娟4.超声清创仪联合银离子抗菌敷料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J], 康瑛;马小妮;黄亚川;张玉莲5.银离子抗菌敷料结合外用生长因子应用于烧伤患者中的效果 [J], 李萍;靳三丁;邵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版:含银敷料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全文版)感染是创面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创面经久不愈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严重烧创伤、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创面又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引发全身感染或脓毒症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创面感染一直是创面治疗的核心问题。
银或银离子用于创面感染治疗已超过300年的历史。
1968年Fox首创将磺胺嘧啶银用于防治烧伤创面感染,被誉为烧伤外科的里程碑事件。
近20年来,随着新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创面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新型含银敷料不断问世,在急慢性创面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含银敷料种类多,不同含银敷料的性质与特点迥异,如何在不同创面或创面的不同时期合理选择含银敷料,仍存在认识不统一,方法各异,甚或错误使用等问题。
鉴于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我国烧创伤领域著名专家,共同撰写含银敷料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以文献证据为基础,汇集本领域专家智慧和经验,目的在于为含银敷料在创面治疗中的科学和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1 含银敷料的种类、抗菌机制和潜在不良反应1.1 主要种类本共识中含银敷料是指含银化合物或纳米银,通过释放银离子或纳米银颗粒而获得抗菌性能的一类敷料。
其中,常使用的银化合物包括:硝酸银、硫酸银、氯化银、磷酸锆钠银、磺胺嘧啶银等[1]。
负载银化合物或纳米银的主要敷料基材包括:医用脱脂纱布、非织造布、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水凝胶、藻酸盐等。
不同的基材在吸水、保湿、透气等物理特性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创面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含银敷料。
1.2 抗菌机制银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几乎能杀灭所有常见细菌,对真菌也有一定作用。
银发挥抗菌活性,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如银离子或Ag0。
银离子通常存在于硝酸银、磺胺嘧啶银和其他银离子化合物中。
对于硝酸银、磺胺嘧啶银而言,仅当其物质的量浓度>3.2 mol/L时,才释放银离子[2]。
Ag0存在于金属或晶体(包括纳米晶体)中,以不带电荷的形式存在。
纳米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胡昌盛【摘要】[目的]探究纳米银敷料在长期治疗慢性伤口过程中是否安全有效,为临床安全提供相关根据.[方法]研究方法为样本法,样本为169例慢性伤口患者.患者的伤口在清洗后覆盖纳米银敷料,一日一换,直到伤口恢复或者研究结束(64天以后),研究随访半年.干预前后都需获取患者肝肾功能情况和伤口细菌情况,干预后提取时间为第8、15、29和64天.检测伤口情况,更换敷料时测量伤口面积、查看是否有不良情况,记录伤口愈合时间.分析方法为统计学,软件为SPSS.[结果]数据显示干预前伤口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阳性率为66.98%.每次提取数据,病原菌阳性率都在下降,伤口面积也在减少,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纳米银敷料能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抑制细菌生长,可长期使用.【期刊名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纳米银敷料;生物膜;细菌;慢性伤口;感染【作者】胡昌盛【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4情况复杂,无法在相应的时间内愈合的伤口被定为慢性伤口,这类伤口愈合期长,容易感染,而且因为细菌在伤口表面生成膜而难以痊愈。
这类慢性伤口基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静脉溃疡(全称下肢静脉溃疡)、外伤难愈(全称外伤感染难愈)、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压疮以及切口难愈(全称手术后伤口感染)等。
被细菌感染的慢性伤口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伤口所感的细菌也不止一种,且细菌对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性,因此慢性伤口很难完全愈合。
纳米银敷料是一种广谱抗菌敷料,颗粒大小为60~100 nm,由纳米技术绿色合成,其敷料载体为亲水前卫、纱布和泡沫等。
相关研究表面,作用于体外的银虽然可以抑制细菌但也存在毒性,因此可能会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
用于治疗慢性伤口的纳米银敷料经过临床证明,在抑制细菌生长和细菌膜出现方面效果明显,连续使用28~56天后伤口愈合时间缩短且情况正常。
1例纳米银烧烫伤贴治疗天疱疮的报道纳米银敷料为抗菌敷料,无副作用,具有杀菌抑菌及止痛、更换敷料时不痛等功效。
纳米银烧烫伤贴由抗菌医用脱脂纱布、抗菌医用脱脂针织布或抗菌医用非织造布、医用纳米银颗粒组成。
常用于炎症反应、各种感染伤口、慢性溃疡及部分烧伤(浅二度和深二度烧伤)创面等。
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反复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为特征。
1]临床上少见用纳米银敷料治疗天疱疮,现将用纳米银烧烫伤贴治疗天疱疮1例报道如下。
1病历介绍患者女性,8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脑梗死后7月,反复呕吐误吸发热8月,复发1月”入院。
入院诊断: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冠心病、心功能3级;革袋胃、胃ca;天疱疮;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颈椎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混合性高脂血症。
10月29日病员左下肢出现水疱,可见大片表皮剥脱,基底清洁,分泌物少。
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遵循皮肤科意见:予阿米卡星外喷bid、3%硼酸液外敷患处bid、如有剧痛,可行利多卡因溶液外敷qd。
换药时,病员气喘加重,疼痛感加剧,不能忍受。
10月8日,渗液培养: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左下肢肿胀明显,可见水疱破裂,表皮剥脱,创面有少量渗液,无脓性分泌物,创面无明显好转。
病员气喘明显,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真菌感染,WBC:11.01*109/L,N:77.8%,静脉使用科赛斯联合倍能抗感染。
予输注20%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10月9日,病员左下肢可见大片水疱破裂,表皮剥脱,少量渗液,少许脓性分泌物。
予NS清洁左下肢,机械去除部分黑痂,创面出血较多,予轻压创面,打开纳米银烧烫伤贴,取出贴片,覆有医用PE膜的一面敷于创面上,外敷纱布及绷带。
病员疼痛感较前减轻。
抬高患肢,隔日换药。
10月11日,病员左下肢出血较多,血色素:80g/L,予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
创面较前好转,继续予纳米银烧烫伤贴换药。
10月14日,左下肢水肿较前好转,部分创面愈合,未愈合创面有少量渗液及脓苔。
10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1·疗效评价·烧伤是患者受到热力的侵害而导致身体组织受损,若未能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录的74例烧伤患者分别实施纳米银敷料治疗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将两组的创面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创面细菌阳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4例烧伤患者作为对象,随机以每组37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19~52岁,平均(37.89±6.54)岁,烧伤面积为5%~22%,平均(10.44±1.91)%。
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19~51岁,平均(37.82±6.46)岁,烧伤面积为5%~22%,平均(10.42±1.86)%。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烧伤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2012版)》[2]中对于烧伤的相关数据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烧伤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均无其它严重的身体疾病。
排除标准: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的患者;不积极参与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1.4 方法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纳米银敷料治疗。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理消毒,清除杂质以及坏死组织,保留未受损的上皮组织,采用纳米银敷料(批准文号:国械注准20163640190,生产厂家:杭州润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规格:10 cm×10 cm)根据患者的烧伤创面情况裁剪至合适的大小,完全覆盖创面,并用纱布进行包扎加压,进行抗感染、消炎等常规治疗,并每天1次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