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盐溶液中离子的三大守恒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二化学盐溶液中离子的三大守恒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二化学盐溶液中离子的三大守恒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常温下,用AgNO 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 -

1的KCl 、K 2C 2O 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

衡图象如图所示(不考虑224C O -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 sp (Ag 2C 2O 4)的数量级等于10-

7 B.n 点表示AgCl 的不饱和溶液

C.向c (Cl -

)=c (224C O -)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 3溶液时,先生成Ag 2C 2O 4沉淀

D. Ag 2C 2O 4+2Cl

2AgCl+224C O -

的平衡常数为109.04

2.室温下,将0.1mol/L 的一元酸HA 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0.1mol/LNaOH 溶液中,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点所示溶液中()+--()()Na A OH HA ()c c c c >>>

B.a 、b 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点大于b 点

C.pH=7时,()+-()(N )a A HA c c c =+

D.一元酸HA 为弱酸

3.某二元弱碱()25122B OH 5.910 6.410()K K --=⨯=⨯、。常温下向10mL 稀()2B OH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溶液,()()+

2+2B OH B OH B 、、的浓度分数δ随溶液()-

c POH POH=-lg OH []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交点a 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存在()+

-+-2+Cl B OH H OH ()(()(B )()c c c c c >>>> C.交点b 处-5OH 6.410()c -=⨯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 时存在:()+

--2++()()()Cl OH B B +()H )(OH c c c c c +=+

4.25℃时,在1

20 mL 0.1 mol L ⋅-一元弱酸HA 溶液中滴加1

0.1 mol L NaOH ⋅- 溶液,溶液中(A )

lg

(HA)

c c -与pH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对应溶液中:()

++(Na )(A )(H )OH c c c c ->>>- B.25℃ 时,HA 酸的电离常数为 5.31.010-⨯ C.B 点对应的NaOH 溶液体积为10 mL

D .对C 点溶液加热(不考虑挥发),则(A )

(HA)(OH )

c c c --⋅一定增大

5.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商业化的新型锂金属电池,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 e Li -+-=

C.该电池可用LiOH 溶液作电解质

D.电池工作时,电路中每流过1 mol 电子,正极增重7 g

6.t ℃时,AgCl(s)与AgI(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Y 表示+(-lgc Ag )与-(-lgc Cl )的变化关系

B.t ℃时,向Z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变为曲线X 对应的饱和溶液

C.t ℃时,()()

()()--AgCl s +I aq AgI s +Cl aq 的平衡常数3K=110⨯

D.t ℃时,向浓度均为-10.1mol L ⋅的KI 与KCl 混合溶液中加入3AgNO 溶液,当-Cl 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11-1c I =110mo (l )L ⨯⋅

7.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发电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工作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盐桥中-Cl 向Y 极移动

B.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电子由X 极沿导线流向Y 极

D.Y 极发生的反应为--+3222NO +10e +12H N +6H O =, 周围pH 增大

8.室温下, 0.1mol/L 的某二元酸 H 2A 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含 A 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2A 的电离方程式:H 2A

H + + HA -

B. pH = 5 时,在NaHA 和Na 2A 的混合溶液中: c (HA -

) : c (A 2-

)= 1 : 100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 和Na 2A 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c (HA

)>c (A 2-

D. NaHA 溶液显碱性

9.一种以肼(N 2H 4)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 的电势比电极B 的低

B.电极A 的电极反应式为N 2H 4-4e -+4OH -=N 2+4H 2O

C.电极B 发生氧化反应

D.每消耗11.2L 的O 2,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10.一种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酸性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用C 6H 12O 6表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466Fe CN Fe CN e --

-

+=

B.电池的总反应为C 6H 12O 6+24()36Fe CN -

+6H 2O=6CO 2↑+24()46Fe CN -

+24H + C.该“交换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

D.若将“K 3Fe(CN)6溶液”改为“O 2”,当有22.4L O 2参与反应时,理论上转移4mol 电子 11.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 4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0.01mol/L 可以记做0.01M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1mL0.01M 的KMnO 4溶液和1mL0.1M 的H 2C 2O 4溶液混合

1mL0.01M 的KMnO 4溶液和1mL0.1M 的H 2C 2O 4溶液混合

1mL0.01M 的KMnO 4溶液和1mL0.1M 的H 2C 2O 4溶液混合 褪色

比实验①褪色快

比实验①褪色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2C 2O 4是还原剂,产物MnSO 4能起自催化作用

B .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MnSO 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C .实验③褪色比①快,是因为Cl ﹣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D .若用1mL0.2M 的H 2C 2O 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 12.25℃时,向10mL0.1mol·L -134H AsO 水溶液滴加0.1mol·L -1 NaOH 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4H AsO

+24H AsO +H -

的电离常数为10-2.2

B.b 点所处溶液中:3-44+2Na 3H AsO ()()(3AsO )c c c -=+

C.水的电离程度:a>b>c

D.2-4HAsO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13.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低成本的储能电池,电池结构如图甲所示,工作原理为Fe 3++Cr 2+

Fe 2++Cr 3+。图乙为利用H 2S 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的质子膜燃料电池。下

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图甲电池放电时,Cl-从负极穿过选择性透过膜移向正极

B.图甲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Fe3+浓度降低0.1 mol/L

C.用图乙电池给图甲装置充电时,图乙中电极a接图甲的正极

D.用图乙电池给图甲装置充电时,每生成1 mol S2(s),图甲装置中就有4 mol Cr3+被还原

14.已知:pK a=-lgK a,25 ℃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溶液中:2c(-3

HSO)+c(2-

3

SO)=0.1 mol/L

B.b点所得溶液中:c(H+)+c(2-

3

SO)=c(OH-)+c(H2SO3)

C.c点所得溶液中:c(Na+)>3c(-

3

HSO)

D.d点所得溶液中:c(Na+) >c(OH-) >c(2-

3

SO)

15.25℃时,在25mL 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 CH3CO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若B点的横坐标a=12.5,则有

+-

3

()(

Na CH C)

OO c c

B.对曲线上A 、B 间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

3()()(Na OH CH CO )H (O )c c c c >>> C.D 点时,

-+

33CH COO CH COOH ()a (N )()c c c += D.C 点时,-++-3()()(CH COO Na H O ()H )c c c c ==>

16.下列有关说法与盐类的水解有关的是( ) ①NH 4Cl 溶液与ZnCl 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除锈剂 ②NaHCO 3与Al 2(SO 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A.仅①②③

B.仅②③④

C.仅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已知:()()()222CO g +O g =2CO g ΔH =566kJ/mol;()()()()222232Na O s +CO g =Na CO s +1/2O g ΔH =-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的燃烧热为566kJ/mol

B.上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222322Na O s +2CO s =2Na CO s +O g H ∆ <-452kJ/mol

D.()()222CO g Na O s 与反应放出452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41.20410⨯ (个) 18.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 2O 5(g)4NO 2(g)+O 2(g) 0H ∆>,T 1温度下的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s

0 500 1000 1500 ()25()N O mol/L c

5.00

3.52

2.50

2.50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000s 时N 2O 5(g)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000s 时测得N 2O 5(g)浓度为2.98mol/L,则12T

D.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12T >T ,则12K

B(l)1H ∆;②O 2(g)+B(l)

A(l)+

H 2O 2(l)2H ∆已知:A 、B 均为有机物,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H ∆>

B.B 为H 2和O 2制备H 2O 2的催化剂

C.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H 2(g)+O 2(g)

H 2O 2(l)的0H ∆<

20.下图所示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步骤①中“净化”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

B.步骤②中“加压”既可以提髙原料的转化率,又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步骤③、④、⑤均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产品液氨除可生产化肥外,还可用作制冷剂 二、推断题

21.开发氢能源的关键是获取氢气。

1.天然气重整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制氢方法。该工艺的基本反应如下。

第一步:()()()()422CH g + H O g =?CO g + 3H g 1H ∆= +206 kJ·mol -1 第二步:()()()()222CO g + H O g =?CO g + H g 2H ∆= -41 kJ·mol -1 天然气重整法制氢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氢气并未真正实现能源替代,科学家尝试从水中获取氢气,其中用铝粉和NaOH 溶液快速制备氢气的铝水解法开始受到重视。① 铝水解法中,控制浓度等条件,可以使NaOH 在整个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即反应前后NaOH 的量不变。则铝水解法制氢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I.铝粉与NaOH 溶液反应:

II: 。

②实验室用不同浓度 NaOH 溶液和铝粉混合,模拟铝水解法制氢。测得累计产氢量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如右图所示。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0~5 min 时,随NaOH 溶液浓度增大,产氢速率加快 b. ()NaOH =1.0 mol/L c 时,产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持续增大

c. ()NaOH c 大于0.6 mol/L 时,反应初始阶段产氢量迅速增大,可能是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所致

d. NaOH 溶液浓度为0.4 mol/L 时,若时间足够长,产氢量有可能达到4000 mL

3.硼氢化钠(NaBH 4)水解法也能从水中获取氢气。该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实现,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 NaBH 4水解法制氢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若用D 2O 代替H 2O,则反应后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序号)。 a. H 2 b.HD c. D 2 22.回答下列问题

(1)“绿 水 青 山 就 是 金 山 银 山”,研 究 2NO 、 NO 、CO 、2NO -、碳氢化合物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降解2NO -的原理如图:

阴极反应式为 。

(2)如图电解装置吋将雾霾中的NO 、2SO 分別转化为+4NH 和24SO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目前处理烟气中的2SO 有三种方法:液吸法、还原 法、电 化 学 法。

I .原 电 池 法:写 出 2SO 、2O 和 稀24H SO 所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Ⅱ.电 解 法:先 用 24Na SO 溶液吸收烟气中的2SO ,再用离子膜电解法电解吸收液得到单质硫,同时在阳极得到副产物氧气,装置如图所示。

①b 为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②用24Na SO 溶液代替水吸收烟气中的2SO ,目 的 是 。

③若电解一段时间后通过质子交换膜的离子数为241.20410 个,则通过处理烟气理论上能得到硫 g 。

23.废水中氨态氮以NH 3·H 2O 、NH 3和NH 4+的形式存在,废水脱氮已成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研究热点。Ⅰ.沉淀法向废水中投入MgCl 2和Na 2HPO 4,生成MgNH 4PO 4·6H 2O 沉淀,可将氨态氮含量降至10mg·L −1以下。 (1)NH 3的电子式:______。

(2)废水中的NH 3·H 2O 转化为MgNH 4PO 4·6H 2O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16℃时,向废水中加入MgCl 2和Na 2HPO 4,使镁、氮、磷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沉淀过程中的pH 对剩余氨态氮浓度的影响如图。欲使剩余氨态氮浓度低于10mg·L −1,pH 的适宜范围是______,pH 偏大或者偏小均不利于MgNH 4PO 4·

6H 2O 的生成 (4)微波−氧化法,微波协同CuO 和H 2O 2除去氨态氮

① 其他条件相同,取相同体积的同一废水样品,微波10 min,剩余氨态氮浓度与一定浓度H 2O 2溶液添加量的关系如下图。据图推测CuO 在氨态氮脱除中可能起催化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微波协同CuO 有利于H 2O 2除去氨态氮。该条件下,H 2O 2将NH 3氧化为N 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回答下列问题:

Ⅰ、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如下表数据(25℃):

(1)25 ℃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 溶液、b.23溶液、c.3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序号)

(2)25 ℃时,向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2CO ,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已知4NH A 溶液为中性,又知HA 溶液加到23Na CO 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432NH CO 溶液的pH__________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Ⅱ、已知某溶液中存在++4OH H NH Cl ﹣

﹣、、、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4c Cl c NH c H c OH +﹣﹣()>()>()>() ②+4c Cl c NH c OH c H +﹣

﹣()>()>()>() ③+4c NH c Cl c OH c H +﹣﹣()>()>()>() ④+4c Cl c H c NH c OH +﹣

﹣()>()>()>() 填写下列空白:

(4)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为 (选填序号)。

(5)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

(6)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 (HCl ) c (32NH H O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 (+H )和碱中c (OH ﹣)的关系为c (+H ) c (OH ﹣)。 25.2-2H Y 是乙二胺四乙酸根()的简写,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

成络合物。

Ⅰ.2-2H Y 与2+Fe 形成的络合物2-FeY 可用于吸收烟气中的NO 。其吸收原理如下: ()()

()()2-2-FeY aq +NO g FeY NO aq ΔH <0

(1) 将含NO 的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入起始温度为50 ℃的2-FeY 溶液中。NO 吸收率随通入烟气的时间变化如下图。时间越长,NO 吸收率越低的原因是 。

(2) 生成的()()2-

FeY

NO aq 可通过加入铁粉还原再生,其原理如下:

()()()()2-2-232FeY NO aq +Fe+H O FeY aq +Fe OH +NH ——(未配平)

若吸收液再生消耗14 g 铁粉,则所吸收的烟气中含有NO 的物质的量为 。 Ⅱ. 络合铜(2-CuY )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3)2-FeY 与2+3+2+Cu Fe Ca 、、络合情况如下表:

2-CuY +2H -FeY +2H 2-CaY +2H ①表中最不稳定的金属络合物是 (CuY 色的盐溶液A 可解离出2+Cu ,则盐A 中阳离子为 。

②调节pH 可将解离出的2+Cu 转化为()2Cu OH 沉淀,若要使c (2+Cu )≤4-12.210mol L -⨯⋅,pH 应不低

于 (常温下, ()-20

sp 2K Cu OH =2.210⎡⎤⎣⎦⨯)。

(4) 羟基自由基()24-OH Na FeO 、都可氧化络合铜中的4-Y 而使2+Cu 得到解离。

①酸性条件下,-OH 可将

4-10128(Y C H O )

氧化生成222CO H O N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24Na FeO 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用24Na FeO 处理后的废水中2+Cu 的浓度与pH 的关系如下图。pH 越大,废水处理效果越好,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26.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烧前捕获系统”,其简单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工业上可用2H 和2CO 制备甲醇,其反应为:()()()()2232CO g +3H g CH OH g +H O g ,某温度下,

将1mol 2CO 和3mol 2H 充入体积不变的2L 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刻反应前后的压强关系如表:

①用2表示前2h 平均反应速率v(2)=___. ②该温度下2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

(2)在300℃、8MPa 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通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发生(1)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p=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1223N g +3H g 2NH g H=-92. 4 kJ mol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NH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①在10~20 min内,

3

NH的物质的量

A. 加入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3

② 20 min达到第一次平衡,在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5min达到第二次平衡,则平衡的平衡常数1K______2K(填“>”“<”或“ =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A. 点溶液中溶质为NaA ,溶液呈碱性,说明()

-+()OH H c c >,结合电荷守恒得

()+-()Na A c c >,-A 水解生成OH -但是程度较小,水也电离生成OH -,所以存在()()+-()()Na A OH HA c c c c ->>>,故A 正确;

B. a 点加入10mL 等浓度的HA ,反应后溶质为NaA ,-A 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而b 点加入20mLHA ,反应后溶质为NaA 和HA ,溶液呈酸性,HA 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a 点>b 点,故B 正确;

C. pH =7时,溶液呈中性,则()-+()OH H c c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Na A c c =,则

()()+-()Na A HA c c c >+,故C 错误;

D. a 点NaOH 、HA 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此时溶液呈碱性,说明NaA 是强碱弱酸盐,则HA 是弱酸,故D 正确; 故选:C 。

3.答案:C 解析:A.交点a 处

的分数相等,则二者平衡浓度相等,由

,此时溶液含等量的

,则盐酸的体积应为10mL ,故A

错误;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反应生成,且溶液中含等量的、,

溶液显碱性,则,故B 错误;

C.交点b 处、

的分布分数相等,二者平衡浓度相等,由,可

知b 处

,故C 正确;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 时,溶液遵循电荷守恒,则存在

,故D 错误;

故选:C 。

4.答案:B

解析:A.A 点对应溶液显酸性,即()()

+H OH c c ->,溶液中电荷关系为

()()()()+Na H A OH c c c c +--+=+,所以离子浓度关系为()()()()+A Na H OH c c c c +-->>>,故A

错误; B.pH=5.3时,()()

c lg

0c A HA -=,即()

()A HA c c -=,HA 酸的电离常数

()()()

()++

p 5.3

a c c H c H 10

K 1c H

A HA ---⨯=

===故B 正确;C.由于145.3

W a 5.3a

K K 110

10K 0---=>= 所以20 mL HA 溶液中加入10 mL NaOH 溶液,得到等浓度的HA 和NaA 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以电离为主,使()()A

HA c c -

>,即()

()c lg 0c A HA ->,故B 点对应的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10 mL ,故C 错

误;D. A -的水解常数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

()()()()()()()()

+a -+-W c c c H 1

c c OH c K c K K H c OH h

A A HA HA --⨯=

=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答案:C

解析:A 该装置属于化学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A 说法正确,不选A 。B 金属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金属钾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 -=Li +,故B 说法正确,不选B 。C 锂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锂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介质。故C 说法错误,选择C 。D 正极材料是铜单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e -=Li,电路中每通过1 mol 电子,正极上析出1 mol Li,1 mol Li 的质量为7 g ,故D 说法正确,不选D 。 6.答案:D

解析:-lg c (Ag +

)=16时c (Ag +

)=10-16

mol·L -1

,K sp =10-16

,-lg c (Ag +

)=10时c (Ag +

)=10-10

mol·L

-

1

,K sp =10-10

,由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故曲线Y 表示-lg c (Ag +

)与-lg c (I -)的变化关系,A 错

误;t ℃时,向Z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银离子浓度及卤离子浓度均减小,-lg c (Ag +

)与-lg

c (X -)均增大,可使溶液变为曲线Y 对应的饱和溶液,B 错误;t ℃时,AgCl(s)+I -

(aq)

AgI(s)+Cl

-

(aq)的平衡常数()()

()()()()

()

()--+10

sp 616-

-+sp Cl Cl Ag AgCl 10110AgI 10

I

I Ag c c c K K K c c c --⋅=

=

===⨯⋅,C 错误;t ℃时,向浓度均为10.1?·mol L -的KI 与KCl 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当Cl -

刚好完全沉淀时,

()()()()-10

sp --5-1+

-1-5-1-5-AgCl 10Cl =110mol L ,Ag ==mol L =110mol L 10Cl K c c c ⨯⋅⋅⨯⋅,此时()()()

16

-

-111-15+AgI 10I mol L 110mol L 10

Ag sp K c c ---=

=⋅=⨯⋅,D 正确。 7.答案:A

解析: A 项.3NH 生成2N 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X 极作负极;-3NO 生成2N 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Y 极作正极,盐桥中-Cl 向负极X 极移动,故A 错误; B 项,垃圾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故B 正确; C 项.根据A 项分析可知X 极作负极.Y 极作正极.电子由负极X 极沿导线流向正极Y 极.故C 正确;

D 项.Y 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222NO +10e +12H N +6H O =↑,反应消耗H +,pH 增大.故D 正确.

8.答案:B 解析:

A 项:据图,H 2A 溶液中含A 粒子只有HA -、A 2-两种,且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有关。则H 2A 完全电离H 2A =H + + HA -,HA -不完全电离HA -H + + A 2-,A 项错

误;

B 项:图中两曲线交点表明,当溶液pH = 3 时,c(HA -)=c(A 2-)。于是HA -电离常数K i =

=10-3。当NaHA 、Na 2A 混合溶液的pH = 5 时,

=10-3,

得 c (HA -) : c (A 2-)= 1 : 100,B 项正确;

C 项:由HA -电离常数K i =10-3,可求得A 2-的水解常数K h =K w /K i =10-11。即NaHA 和Na 2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中,HA -电离程度大于A 2-水解程度,c(HA -)

D 项:因HA -电离程度大于A 2-水解程度,故NaHA 溶液显酸性,D 项错误。 本题选B 。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A .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且锰离子可作催化剂,则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2C 2O 4是还原剂,产物MnSO 4能起自催化作用,故A 正确;

B .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则实验②褪色比①快,是因为MnSO 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可氧化氯离子,则实验③褪色比①快,与催化作用无关,故C 错误;

D .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用1mL0.2M 的H 2C 2O 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故D 正确;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由a 点计算可得电离常数为10-2.2;b 点由电荷守恒可得3-44+2Na 3H AsO ()()(3AsO )c c c -=+随氢

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水的电离平衡正移,所以a

13.答案:D

解析:A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内电路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A 错误;

B 、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通过0.1 mol 电子,Fe 3+的物质的量减小0.1 mol ,但其浓度降低多少由体积决定,所以B 错误;

C 、图乙中在电极a 上,H 2S 失去电子生成S 2,所以电极a 为负极,因此应连接图甲的负极上,故C 错误;

D 、在图乙中每生成1 mol S 2(s)转移电子4 mol ,则图甲中就有4 molCr 3+被Fe 2+还原为Cr 2+,所以D 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 14.答案:C

解析:C. c 点pH=7.19=PKa2,则Ka2=c(H+)=10−7.19,根据Ka2=c(H+)⋅c(2-3SO ) / c(-3HSO )可知:

c(2-3HSO )=c(2-3

SO ),再结合电荷守恒c(H+)+c(Na+)=2c(2-3

SO )+c(OH −)+c(-3

HSO )可得:

c(H+)+c(Na+)=c(OH −)+3c(-3HSO ),此时溶液呈碱性,c(H+)3c(-3HSO ),故C 正

确;故选:C 。 15.答案:D

解析:在B 点时a=12.5,即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 3COONa,溶液显碱性,故c (Na +

)>c (CH 3COO -

),A 项错误;曲线上A 、B 之间任意一点的溶质都是NaOH 和CH 3COONa,靠近B 点时CH 3COONa 的量多,此时有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B 项错误;D 点时加入的CH 3COOH 的物质的量是NaOH 物质的量

的2倍,故有c (CH 3COO -)+c (CH 3COOH)=2c (Na +

),C 项错误;在C 点时溶液呈中性,c (H +

)=c (OH -

),根据电荷守恒式可知c (CH 3COO -)=c (Na +

),D 项正确. 16.答案:D

解析:①NH 4Cl 与ZnCl 2水解均使溶液显酸性,故NH 4Cl 溶液、ZnCl 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除锈剂;②3HCO -

与Al 3+两种离子相互促运水解,产生二氧化碳,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而铵态氮肥水解显酸性.两种物质相互促进水解放出氨气,因而不能混合施用;④碳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会与碱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因此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AlCl 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 3+3H 2O Al(OH)3+3HCl,加热时,HCl 挥发使平衡不断右移,最终得到Al(OH)3固体.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B

解析:A. 该反应正向是00H S ∆>∆>,的反应,若0H T S ∆-∆<,则T 为高温,故A 错误; B. 由表中数据可知,T 1温度下,1000s 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25()N O c =2.5mol /L ,则: ()252N O g ⇌4()()22NO g +O g 起始浓度(mol /L ):5 0 0 变化浓度(mol /L ):2.5 5 1.25

平衡浓度(mol /L ):2.5 5 1.25

平衡常数K=()2

22254()()NO O N O c c ⋅=42

5 1.25

1002.5⨯=,;1000s 时25N O 转化率

=

2.5mol/l

5mol/L

×100%=50%,故B 正确;

C.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T 1温度下,1000s 内25N O 的浓度变化量为(5−2.50)mol /L =2.50mol /L ,则()325 2.50mol/L

N O =

2.5010mol/L s 1000()s

v -=⨯⋅,T 2温度下,1000s 内25N O 的浓度变化量为

(5−2.98)mol /L =2.02mol /L ,则()325 2.02mol/L

N O =

2.0210mol/L s 1000()s

v -=⨯⋅,所以T 1>T 2,故C 错误;

D.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若1212T >T ,K >K 则,故D 错误, 故选:B 。

19.答案:D

解析:A.②中ΔS<0,由ΔH −T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由信息中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可知ΔH 2<0,故A 错误;

B.B 为中间产物,A 为为H 2和O 2制备H 2O 2的催化剂,故B 错误;

C.①中ΔS<0,由ΔH −T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ΔH 1<0,则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C 错误;

D.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H 2(g)+O 2(g)H 2O 2(1),其ΔH=ΔH 1+ΔH 2<0,故D 正确;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反应前的混合气体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需要除杂净化,故A 正确;B.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进行,能增大反应物转化率,故B 正确;C.步骤③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物转化率不变,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转化率减小,④液化氨气平衡正向进行,反应物转化率增大,⑤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C 错误;D.氨气是工业重要的原料和酸反应生成铵盐可生产化肥外,氨气易液化,变为气体时吸收周围热量可用作制冷剂,故D 正确。

21.答案:1.()()()()4222CH g + 2H O g =CO g + 4H g 1H ∆= +165 kJ·mol -1 2.① 2222Al + 2NaOH+ 2H O =2NaAlO + 3H ↑ ()223NaAlO + 2H O =NaOH + Al OH ↓

② acd

3.① ()2442BH + 4H O =?

B OH + 4H -

-↑ ② abc 解析:

22.答案:(l)--+2222NO +6e +8H ==N +4H O (2)+-42+NO+6H +5e ==NH +H O

(3)Ⅰ_2-+224

SO -2e +2H O SO =+4H =, Ⅱ.①正极②增强溶液导电能力,加快电解速率 ③ 16

解析:(1)由图结合电解原理可知,阴极反应式为--+2222NO +6e +8H ==N +4H O

(2)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因此NO 在阴极上转化成+4NH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42+NO+6H +5e ==NH +H O 。 (3) I. 2SO 、2O 和稀24H SO 所构成的原电池,

负极失电子生成24SO -,负极反应式是_2-+

224SO -2e +2H O SO =+4H =①用离子膜电解法电解吸收液

得到单质硫,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该反应在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同时溶液中氡氧根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由于铜是活泼电极,所以铜电极做阴极,铂棒做阳极.电源正极连接阳极. 电源负极连接阴极,故b 是电源止极;②24Na SO 溶液代替水吸收烟气中的2SO ,电解过程中可以增强溶液导电能力,加快电解速率;③阴极是二氧化硫在酸性溶液中得到电子生成单质硫,电极反应为:+-22SO 4H +4e ==S+2H +O ;通过质子交换膜的离子 数为1. 204⨯1024个物质的量为2 mol,依据电极反应中定量关系计算每4 mol 氢离子交换生成硫单质1 mol,则2 mol 氯离子交换生成疏单质0. 5. mol ,质量=0. 5 mol ⨯32 g/mol= 16 g 。 23.答案:(1)

;

(2)Mg 2+ + NH 3·H 2O+HPO 42− + 5H 2O = MgNH 4PO 4·6H 2O↓;

(3)8~10; (4)相同的H 2O 2溶液添加量,相同时间内,与不加CuO 相比,加入CuO,氨态氮浓度降低的多,反应速率快;3H 2O 2+ 2NH 3 N 2+6H 2O,故答案为:3H 2O 2+ 2NH 3

N 2+6H 2O 。

解析:(1)NH 3的电子式为

(2)根据题意,废水中的NH 3·H 2O 转化为MgNH 4PO 4·6H 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 + NH 3·H 2O+HPO 42− + 5H 2O = MgNH 4PO 4·6H 2O↓,故答案为:Mg 2+ + NH 3·H 2O+HPO 42− + 5H 2O = MgNH 4PO 4·6H 2O↓;

(3)由图可以看出,欲使剩余氨态氮浓度低于10mg·L −1,pH 适宜范围为8~10,pH 偏大, NH 4+、Mg 2+易与OH −结合生成NH 3·

H 2O 、Mg(OH)2, NH 3·H 2O 的电离被抑制,使NH 4+和Mg 2+浓度降低;pH 偏小,不利于HPO 42−电离,PO 43−浓度偏低。所以pH 偏大或偏小均不利于MgNH 4PO 4·

6H 2O 的生成,故答案为:pH=8~10;pH 偏大, NH 4+、Mg 2+易与OH −结合生成NH 3·

H 2O 、Mg(OH)2, NH 3·H 2O 的电离被抑制,使NH 4+和Mg 2+浓度降低;pH 偏小,不利于HPO 42−电离,PO 43−浓度偏低。所以pH 偏大或偏小均不利于MgNH 4PO 4·

6H 2O 的生成; (4)① 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和H 2O 2溶液添加量相同时,添加了CuO 的反应速率较快,氨态氮的剩余浓度远远小于未添加CuO,故答案为:相同的H 2O 2溶液添加量,相同时间内,与不加CuO 相比,加入

三大守恒练习

盐类的水解中三大守恒定律 【1】定义 (1)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 (2)物料守恒:溶液中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这些粒子中某些原子总数不变,某些原子数目之比不变. (3)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 【2】理解 Na2HCO3溶液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可逆反应:c(Na+)+c(H+)===c(OH-)+2c(CO32-)+c(HCO3-),看到这个化学方程式时,有一部分同学会疑惑为什么C(CO32-)前面有个2 〖例〗现在有一杯碳酸钠溶液,请写出其符合的电荷守恒的化学反应方程试: . 解题方法是:首先,我们要搞清该溶液有哪些离子(这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就不讲了);其次, c(Na+)+c(H+)===c(OH-)+?c(CO32-);最后,就是求出?.现在,我们就求这个? 解:假设这杯碳酸钠溶液为1mol n(CO32-)=amol n(H+)=n(OH-)=bmol(H++OH-=H2O) .那么,n(Na+)=1mol 因此,阳离子为a+bmol,阴离子为1/2a+bmol;又根据电荷守恒可得a=2 即:c(Na+)+c(H+)===c(OH-)+2c(CO32-) 物料守恒(根据定义去理解) 质子守恒(根据定义去理解) 一、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的阳离子等于阴离子。如果阴离子显2价,则要在前乘以2 任一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如NaHCO3溶液:c(Na+)+ c(H+)= c(HCO3-)+ 2c(CO32-)+c(OH-) Na2HPO4溶液:c(Na+)+ c(H+)=c (H2PO4-)+2c(HPO4-)+3c(PO43-)+c(OH-) 注:1molCO32-带有2mol负电荷,所以电荷浓度应等于2 c(CO32-),同理PO43-电荷浓度等于3c(PO43-)。 二、物料(原子或微粒数)守恒就是原子守恒,也就是强的离子等于弱的离子加上它所水解形成的分子 如Na2CO3溶液:c(Na+)= 2c(CO32-)未变化=2c(CO32-)+2 c(HCO3-)+ 2c(H2CO3) NaH2PO4溶液:c(Na+)= c(H2PO4-)未变化= c(H2PO4-)+ c(HPO4-)+ c(PO43-)+ c(H3PO4) 三、质子(水电离的离子数)守恒 如Na2CO3溶液:由c(H+)水= c(OH-)水即:c(H+)水= c(HCO3-)+2c(H2CO3)+ c(H+) 故c(OH-)水= c(HCO3-)+2c(H2CO3)+ c(H+) 例1 表示0.1mol/L NaHCO3溶液中有关粒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c(OH-) B. c(Na+)+ c(H+)= c(HCO3-)+c(CO32-)+c(OH-) C. c(Na+)+ c(H+)= 2c(CO32-)+ c(HCO3-)+c(OH-) D. c(Na+)= c(HCO3-)+c(CO32-)+ c(H2CO3) 解析:A. NaHCO3溶液因为水解大于电离而成碱性,因此c(OH-)>c(H+) B.应考虑电荷守恒,c(CO32-)。 C.电荷守恒,符合题意。 D.含弱电解质分子应考虑物料守恒,在Na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NaHCO3= Na++ HCO3- HCO3-=H++CO32- HCO3-+H2O=H2CO3+OH- 则c(Na+)= c(HCO3-)+ c(CO32-)+ c(H2CO3)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知识点例题习题

高中化学溶液离子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详解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 3 溶液中,c(HCO 3―)>>c(H 2 CO 3 )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 3 溶液中有:c(Na+)> c(HCO 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 +)==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例如,在NaHCO 3 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 3―)+c(OH―)+2c(CO 3 2―) 如NH 4 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 2CO 3 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

高二化学盐溶液中离子的三大守恒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二化学盐溶液中离子的三大守恒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常温下,用AgNO 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 - 1的KCl 、K 2C 2O 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 衡图象如图所示(不考虑224C O -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 sp (Ag 2C 2O 4)的数量级等于10- 7 B.n 点表示AgCl 的不饱和溶液 C.向c (Cl - )=c (224C O -)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 3溶液时,先生成Ag 2C 2O 4沉淀 D. Ag 2C 2O 4+2Cl - 2AgCl+224C O - 的平衡常数为109.04 2.室温下,将0.1mol/L 的一元酸HA 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0.1mol/LNaOH 溶液中,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点所示溶液中()+--()()Na A OH HA ()c c c c >>> B.a 、b 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点大于b 点 C.pH=7时,()+-()(N )a A HA c c c =+ D.一元酸HA 为弱酸 3.某二元弱碱()25122B OH 5.910 6.410()K K --=?=?、。常温下向10mL 稀()2B OH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溶液,()()+ 2+2B OH B OH B 、、的浓度分数δ随溶液()- c POH POH=-lg OH []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交点a 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存在()+ -+-2+Cl B OH H OH ()(()(B )()c c c c c >>>> C.交点b 处-5OH 6.410()c -=?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 时存在:()+ --2++()()()Cl OH B B +()H )(OH c c c c c +=+ 4.25℃时,在1 20 mL 0.1 mol L ?-一元弱酸HA 溶液中滴加1 0.1 mol L NaOH ?- 溶液,溶液中(A ) lg (HA) c c -与pH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对应溶液中:() ++(Na )(A )(H )OH c c c c ->>>- B.25℃ 时,HA 酸的电离常数为 5.31.010-? C.B 点对应的NaOH 溶液体积为10 mL D .对C 点溶液加热(不考虑挥发),则(A ) (HA)(OH ) c c c --?一定增大 5.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商业化的新型锂金属电池,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 e Li -+-=

三大守恒习题

【例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 B. 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可区分出试剂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 C. 含有大量Fe3+、Al3+、NO3-的溶液呈酸性 D. 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硫酸酸化 【例题2】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 : 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NH4NO3;②适量NaCl;③适量氨水;④适量NaOH。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例题3】某温度时,AgCl(s)Ag+(aq) + Cl-(aq)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 加入固体NaCl,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K SP也减小 C. 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 c点对应的K SP小于a点对应的K SP 【例题4】(2011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 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 >c(H2CO3) B. 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 + 2c(H2CO3-) C. 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D. 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例题5】(2011广东高考)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 c(Na+)=2c(SO32―)+ c(HSO3―)+ c(H2SO3) C. c(Na+) + c(H+) =2c(SO32―)+ 2c(HSO3―) + c(OH―)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打印三大守恒练习题

专题三三大守恒 原理: 三个守恒: (1)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 + 2 Na2CO3: c(Na )+c(H )=2c(C0 3 )+c(HCO 3-)+c(0H -) (2)物料守恒:是指某一成份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该成份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 2 Na2CO3 : c(Na )=2[c(C0 3 )+c(HCO 3-)+c(H 2CO3)] ⑶质子守恒:水电离的H+与OH守恒。 Na2CO3:c(OH -)=c(H +)+c(HCO 3-)+2c(H 2CO3) 不等式关系: 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 子)>C(水电离出的另外一种离子) CH s COONa :c(Na +)>c(CH 3COO —)>c(OH —)>c(H +) 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 C(水解离子)>C(显性离 子)>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 Na2CO3: c(Na ) >c(CO 32) >c(OH ) >c(HCO 3 ) >c(H ) 二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 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C(电离得到的酸根离子) NaHCO 3:C(Na + )>C(HCO 3—)>C(OH —)>C(H +) > C(CO 32 —) 一.单项选择题 1. 20 mL 1 mol / L醋酸溶液跟40 mL 0.5 mol / L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 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代表醋酸根离子) ( ) A.c Na+> cAc_ > cOH_ > c H + B.c Na+= c Ac 一, c Ac-> c OH 一> c H+ C.c Na+> c OH - > c Ac-> c H + D.c Na+>cOH_>c H+>c Ac- 2.将0.2 mol / L CH 3COOK与0.1 mol / 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 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 CH3COO「= cC「= c H+> c CH3COOH

三大守恒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练习

三大守恒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两个微弱 (1)微弱电离:溶质分子是主要的。 ①弱电解质电离是微弱的 ②多元弱酸电离是分步,主要由第一步决定 (2)微弱水解:盐溶液离子是主要的。 ①水解是微弱 ②多元弱酸酸根水解是分步,主要由第一步决定。 2、三个守恒 (1)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某原子的原始的浓度=该元素在溶液中的各种形式存在微粒的浓度和(3)质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水与c(OH-)水总是相等。(联立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等式)。 3、特殊 (1)弱酸酸式盐:比较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2)混合溶液 ①不反应:比较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 ②会反应: 根据过量程度来考虑电离与水解的相对强弱。 【练习题】 一、单一溶液中各粒子浓度 1.在0.1mol/L的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S2-)>c(H+)>c(HS-)>c(OH-) B.c(OH-)=c(H+)+c(HS-)+2c(H2S) C.c(Na+)+c(H+)=1/2c(S2-)+c(HS-)+c(OH-) D.c(S2-)+c(HS-)+c(H2S)=0.1mol/L 二、混合溶液中各粒子浓度 2.把0.02mol/LCH3COOH和0.01mol/LNaOH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C.2c(H+)=c(CH3COO-) - c(CH3COOH) D.c(CH3COOH) + c(CH3COO-)=0.01mol/L 3.0.1mol/L的NaOH溶液0.2L,通入448mL(标况)H2S气体,所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HS-)>c(OH-)>c(H2S)>c(S2-)>c(H+) B.c(Na+) + c(H+) = c(HS-) + c(S2-) + c(OH-) C.c(Na+) = c(H2S) + c(HS-) + c(S2-) + c(OH-) D.c(S2-) + c(OH-) = c(H+) + c(H2S) 4.常温下,一定体积pH=2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一定体积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Na+)=2c(R2-)+c(HR-) B.c(Na+)=10-2mol/L C.c(R2-)+c(OH-)+c(HR-)=c(Na+)+c(H+) D.c(R2-)>c(Na+)>c(H+)>c(OH-) 5.等体积等浓度MOH强碱和HA弱酸混合,离子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c(M+)>c(OH-)>c(A-)>c(H+) B. c(M+)>c(A-)>c(H+)>c(OH-) C. c(M+)>c(A-)>c(OH-)>c(H+) D. c(M+)>c(H+)=c(OH-)+c(A-) 6.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向氨水中滴加盐酸,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溶质可能是什么? A.c (NH4+) > c(Cl-) > c(H+) > c(OH-) B.c(NH4+) > c(Cl-) > c(OH-) > c(H+) C.c(Cl-) > c(NH4+) > c(H+) >c(OH-) D.c(Cl-) > c(NH4+) > c(OH-) > c(H+) 7.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8.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42-)>c(NH4+)>c(OH-)=c(H+) B.0.1 mol·L-1NaHCO3溶液: c(Na+)>c(OH-)>c(HCO3-)>c(H+) C.Na2CO3溶液: c(OH-) - c(H+) = c(HCO3-)+2c(H2CO3)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 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

化学三大守恒知识及例题

电荷守恒 基本看法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指溶液一定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全部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全部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产物中有分步水解时产物。拜见例题Ⅳ 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比方: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2-) 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因此碳酸根前有一个 2。 比方:在LNaHCO3溶液中 Ⅰ.CH3COONa: c(Na+)+c(H+)=c(CH3COO-)+c(OH-) Ⅱ.Na2CO3:c(Na+)+c(H+)=c(OH-)+c(HCO3-)+2c(CO32-) Ⅲ.NaHCO3:c(Na+)+c(H+)=c(HCO3-)+2c(CO32-)+c(OH-) Ⅳ.Na3PO4:c(Na+)+c(H+)=3c(PO43-)+2c(HPO4 2-)+c(H2PO4-)+c(OH-) 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无论发生什么 变化,此中全部电荷的代数和永久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示,假如某一地域中的电荷增添或减少了,那么 必然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走开该地域;假如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逝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然有等量的异 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逝。 电荷守恒应用 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全部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全部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1.正确解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重点,需要联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特别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可以 有所遗漏。如Na2CO3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和水解均衡:Na2CO3==2Na++CO32-;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H2OH++OH—。因此溶液中阳离子有:Na+、H+,阴离子有: CO32—、HCO3—、OH—。 2.联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 N(Na+)+N(H+)=2N(CO32 —)+N(HCO3—)+N(OH—)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练习

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练习 1、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 c(HSO3―)+ c(H2SO3) C、c(Na+)+c(H+)=2 c(SO32―)+ 2c(HSO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2、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l-]>[NH4+] B.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碱等体积混合:[OH-]=[H+] C.0.1mol/L的硫酸铵溶液中:[NH4+]>[SO42-]>[H+] D.0.1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OH-]=[H+]+[HS-]+[H2S] 3、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mol.1 L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Na+)> c(A-)> c(H+)> c(OH-) B. c(Na+)>c(OH-)> c(A-)> c(H+) C. c(Na+)+ c(OH-)= c(A-)+ c(H+) D. c(Na+)+ c(H+)= c(A-)+ c(OH-) 4、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42-)>c (NH4+)>c(OH-)=c(H+) B.0.1 mol·L-1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 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c(CH3COO-)+c(OH-)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浓度的 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7、已知NaHCO3溶液显碱性,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c(OH-) B.c(Na+)+c(H+)=c(HCO3-)+c(CO32-)+c(OH-) C.c(Na+)+c(H+)=c(HCO3-)+2c(CO32-)+c(OH-) D.c(Na+)=c(HCO3-)+c(CO32-)+c(H2CO3) 8、关于Na2CO3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2c(CO32-) B、c(Na+)>c(CO32-)>c(H CO3-)>c(OH—) C、c(Na+)>c(CO32-)>c(OH—)>c(HCO3-)>c(H2CO3) D、c(Na+)+c(H+)=c(OH—)+c(H CO3-) +2c(CO32-) 9、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精选习题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与三大守恒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与三大守恒讲义 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方法思路 (1)先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及各自物质的量浓度大小。 (2)写出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3)依据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2.特别注意的问题 (1)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如Na2CO3溶液),要分清主次关系。即盐完全电离,多元弱酸根的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 步水解,第二步水解大于水的电离。 ①分析Na2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电离:Na2CO3===2Na++CO2-3、H2O H++OH-。 水解: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O2-3、HCO-3、OH-、H+。 ②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O2-3)>c(OH-)>c(HCO-3)>c(H+)。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注意考虑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若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 ①分析NaHCO3溶液中的电离、水解过程: 电离:NaHCO3===Na++HCO-3、HCO-3H++CO2-3、H2O H++OH-。 水解:HCO-3+H2O H2CO3+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CO-3、CO2-3、H+、OH-。 ②由于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Na+)>c(HCO-3)>c(OH-)>c(H+)>c(CO2-3)。 (3)当两种溶液混合或两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要根据反应原理准确地判断溶质的成分,然后判断离子种类,再根据规律比较其大小。 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Cl+NaOH===NH3·H2O+NaCl;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Cl-、NH+4、OH-、H+; 其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l-)>c(OH-)>c(NH+4)>c(H+)。 例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溶液、氨水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不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H4Cl、NH3·H2O,由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H+4、Cl-、OH-、H+;其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H+4)>c(Cl-)>c(OH-)>c(H+)。 (4)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它的影响。 二、三大守恒

2020学年高中化学课时作业18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作业18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规律 基础训练 1.(2019年延边一中模拟)关于0.1 mol·L-1 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水解反应:HCO3-+H2O===H3O++CO32- B.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 C.微粒浓度关系:c(Na+)>c(HCO3-)>c(H2CO3)>c(CO32-) D.微粒浓度关系:c(Na+)=2c(H2CO3)+c(HCO3-)+c(CO32-) 解析:溶质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HCO3-+H2O H2CO3+OH-,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2c(CO32-),B错误;由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则微粒浓度关系为c(Na+)>c(HCO3-)>c(H2CO3)>c(CO32-),C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微粒浓度关系:c(Na+)=c(H c(HCO3-)+c(CO32-),D 2CO3)+ 错误。 答案:C 2.(2019年江西二模)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 mol/L的几种溶液的pH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度同浓度下,酸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CO3>HClO B.水解方程式:F-+H2O HF+OH-的平衡常数为1×10-13 C.将CO2通入0.1 mol/L Na2CO3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0.1 mol/L D.等物质的量的NaF和HF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HF)>c(Na+)>c(F-)>c(H +)>c(OH-) 解析: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强碱弱酸盐的碱性越大,说明弱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酸越弱,则酸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CO3>HClO,故A正确;常温下0.1 mol NaF的

盐类水解中三大守恒的应用【精编23题】解析

【懂做原理题】2020届高三化学选修四二轮专题练 ——盐类水解中三大守恒的应用【精编23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常温下,向1L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固体粉末,随着的变化,与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氨的挥发、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大 B. 在N点时, C. 随着NaOH的加入,不断减小 D. 当mol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A.N点,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原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即N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故A错误; B .在N点时,,根据电荷守恒 可知, ,故B错误; C .,随着NaOH的加入,逐渐增大,而水解平衡常数不变,则该比值逐渐减小,故C正确; D.当时,恰好反应生成等浓度的Na C l和,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将C项的比值转化为水解平衡常数和的关系式,更好分析。 2.取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两种盐溶液各1L,分别通入0.02molCO2,发生反应:NaA + CO2 + H2O===HA + NaHCO3、 2NaB + CO2 + H2O===2HB + Na2CO3。将浓度均为0.1 mol/L、体积均为1L的HA溶液和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L,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是强酸,HB是弱酸 B. X是HB、Y是HA C. 常温下,pH相等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A)、c(NaB) D. NaA与NaB的混合溶液中:c(Na+) + c(H+)、c(A、) + c(B、) + c(HA) + c(H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可知,酸性:H2CO3>HA>HCO3->HB。A.HA、HB浓度均为0.1mol/L,由图中起点pH值可知,pH(HA)=2,pH(HB)>3,则HA、HB都是弱酸,故A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电离。酸性越弱,溶液稀释后pH变化越小,所以相同倍数稀释时,pH变化小的X为酸性更弱的HB,Y为HA,故B正确;C.酸越弱,对应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则水解能力NaB>NaA,因两溶液水解呈碱性且pH相等,则c(NaA)>c(NaB),故C错误;D.NaA与NaB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A-)+c(B-)+c(OH-),故D错误。故选B。

盐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练习题(附答案)

盐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会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 B. C. O=C=O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B.根据K sp (CaCO 3)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三大守恒的应用 专项突破练习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化化复习|化化化化化化化 专项突破练习题 1.室温下,取20mL0.1mol⋅L-1某二元酸H2A,滴加0.2mol⋅L-1NaOH溶液。已知: H2A=H++HA−,HA−⇌H++A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1mol⋅L-1H2A溶液中有c(H+)−c(OH−)−c(A2−)=0.1mol⋅L-1 B. 当滴加至中性时,溶液中c(Na+)=c(HA−)+2c(A2−),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 小于10mL C. 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10mL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有c(A2−)= c(H+)−c(OH−) D. 当用去NaOH溶液体积20mL时,此时溶液中有c(Na+)=2c(HA−)+2c(A2−) 2.向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O32−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O2物质的量的 关系如图。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b、c三点溶液都满足:c(Na+)+c(H+)=c(HCO3−)+2c(CO32−)+c(OH−) B.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pH(b) D. b点溶液满足:c(Na+)>c(HCO3−)>c(CO32−)>c(OH−)>c(H+) 3.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4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溶液中c(CH3COOH)、c(OH−)均减小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H2CO3②NaHCO3③(NH4)2CO3三种溶液的c(CO32−)的大 小关系为③>①>② C. CH3COONa溶液的pH=8,则c(Na+)−c(CH3COO−)=9.9×10−7mol⋅L−1 D. 0.1mol⋅L−1的氨水pH=a,0.01mol⋅L−1的氨水pH=b,则a−1=b 4.已知氢硫酸(H2S)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1(H2S)=9.1×10−8,K a2(H2S)= 1.1×10−12。H2S溶液中c(总)=c(H2S)+c(HS−)+c(S2−)。室温下向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三大守恒式(含答案和解析)

【2016天津】 6.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 L -1的三种酸(HA 、HB 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 >K H B >K HD B .滴定至P 点时,溶液中:c(B -)>c(Na +)>c(HB)>c(H +)>c(OH -)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A -)=c(B -)=c( D -) D .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 -)-c(H +) 【答案】C 【解析】A 根据图像,0.1mol· L -1的三种酸(HA 、HB 和HD)溶液的起始PH ,HA 最小,酸性最强,HD 的PH 最大,酸性最弱,酸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越大,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 >K HB >K HD 正确;B 滴定至P 点 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B 和NaB,溶液显酸性,HB 的电离程度较小,因此c(B -)>c(Na +)>c(HB)>c(H + )>c(OH - ) 正确;C.PH=7时,三种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不同,加入NaOH 的体积不同,三种离子浓度分别等于钠离子浓度相等,但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等,错误;D 此为混合物的质子守恒关系式,c(HA)+c(HB)+c(HD)=c(OH -)-c(H +),正确;故选C 【2016新课标I 卷】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10mol 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 M 点处的溶液中()()()()++4NH Cl =H =OH c =c c c -- D.N 点处的溶液中pH <12 【答案】D 【解析】A 、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产物为4NH Cl ,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 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A 项错误。 B 、盐酸体积为20mL 时恰好反应生成4NH Cl ,4232NH H O NH H O H +++⋅+导致其溶液pH 小于7,而M 点处pH=7,故B 项错误。 C 、因为溶液pH=7,所以71(H )=(OH )=10mol L c c +---⋅,又由于电荷守恒4(H )(NH )=(OH )(Cl )c c c c ++--++,可得4(NH )=(Cl )c c +-,二者浓度约为10.05mol L -⋅,远大于71 10mol L --⋅,故C 错误。 D 、若开始时pH 为12,则21(OH )10mol L c ---=⋅,此时对应氨水的电离度为10%,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离度为1.32%,远低于10%,则pH 应小于12,故D 正确。 因此,本题选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