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1. 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析制造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成本。它是一种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和产出价值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其作用。

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任务来分配成本的方法。它将制造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作业或任务,然后根据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特征和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

2.1 作业

作业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单位,在作业成本法中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批次或一个工序。每个作业都有一定的成本与之相关联。

2.2 成本池

成本池是指将相关的成本归类到一个集中的位置或池中,方便对成本进行管理和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中,可以根据作业的共同特征将相关的成本归类到相应的成本池中。

2.3 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可以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时间、作业的复杂度等。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驱动因素用于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2.4 作业成本记录卡

作业成本记录卡是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的工具。它包含了作业的成本池、成本驱动因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

3. 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几个主要作用:

3.1 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作业的成本。通过将成本池与成本驱动因素相匹配,可以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记录卡的信息,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造成成本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3.2 产品定价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定价的依据。通过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知道每个产品或批次的生产成本,从而合理确定产品的售价。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提高整体经营效益。

3.3 决策支持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作业成本记录卡的信息,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占比,并与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如是否增加生产规模、是否优化生产流程等,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3.4 过程改进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确定成本高昂的环节,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优化生产过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结论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和产出价值的方法。它的概念体系包括作业、成本池、成本驱动因素和作业成本记录卡等要素。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包括作业成本控制、产品定价、决策支持和过程改进等。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概述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核算成本的方法,它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产品上,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作业或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的作业或产品特征进行分配,从而实现成本的计算和控制。 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1.作业: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独立计算成本的单位。一个作业 可以是一项产品的生产、一项服务的提供或一项特定的工作任务。 2.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它可以 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复杂性、作业的时间或其他相关因素。 3.成本汇总:成本汇总是将成本按作业进行分类和汇总,以便更好地分 析和管理成本。成本汇总可以通过作业成本表或作业成本卡进行。 4.分配基数:分配基数是根据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的用于分配成本的量度。 它可以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时间等。分配基数的选择应根据作业的特点和成本的性质加以确定。 5.分配率:分配率是指确定成本分配比例的方式。它可以是实际成本与 分配基数的比率,也可以是预算成本与分配基数的比率。分配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进行。 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 1.多产品企业: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多产品企业更准确地计算各个产品 的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2.定制生产企业:对于定制生产企业来说,每个订单都是一个独立的作 业,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精确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手段。 3.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作业成本往往难以估计,作业成本法可以 帮助服务业企业进行成本的分配和控制。 4.周期性生产企业:对于周期性生产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 业在不同的生产周期内对成本进行分配和控制。

作业成本

第五章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提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易于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有()。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答案】AC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选项BD是作业动因的含义和特征。

三、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特点内容 1.成本计 算分两个 阶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 务或顾客)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 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 “资源→部门→产品”。

图16-1作业成本法分两阶段分配成本 续表 2.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作业成本法 的成本分配 主要使用追 溯和动因分 配,尽可能 减少不准确 的分摊,因 此能够提供 更加真实、 准确的成本 信息。 成本追溯,是指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的成本 对象。 【提示】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的产品成本是 最准确的。 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 成本对象的过程。 【提示】动因分配虽然不像追溯那样准确,但 只要因果关系建立恰当,成本分配的结果同样 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分摊,有些成本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 便地找到成本动因,只好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

我的大学作业成本

我的大学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大学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依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成本实际上就是其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在计算成本时,首先按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追溯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它不是单纯的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上,它通过对作业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一种动态信息。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样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 二、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研究的热点,针对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很多西方会计学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f819220057.html,的概念体系。作业成本法涉及的核心概念有:资源、作业、成本动因、作业链与价值链等。 1、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 2、作业。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3、作业链与价值链。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 合体。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关联的。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最终产

作业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的责任是根据您提供的内容、主题或概念,撰 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旨在帮助您全面理解这些概念,并提供个 人观点和理解。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将成本分配给 特定的作业或项目。它基于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通过将这些成本分 摊到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上,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这样做的目的是 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作业成本表。这张表列出了与每个作业相关的成 本项目,例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通过记录每个作业的 成本,企业可以了解到每个作业的利润状况,从而进行成本优化和管 理决策。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针对特定作业或项目的详细成本分析, 使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策略。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并进行更精确的定价和预算控

制。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对于复杂的生产过程和服务 流程可能不够适用。作业成本法依赖于准确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并 分摊到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上,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作业成 本法往往无法计算出间接费用的准确分配,从而可能导致成本估计的 不准确。 二、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一种根据预定计划和预算来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它将实际成本与预定成本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偏差并进行成本控制。 计划成本法的核心是计划成本表,它列出了每个作业或项目的预定成 本和实际成本,并计算出偏差。 计划成本法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通过对计划成本和 实际成本的比较,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调整。这有助于避免成本的超支或低估,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 然而,计划成本法也有其局限性。它依赖于准确的预定成本和计划, 而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计划成本法只能提供静态的 成本分析,不能反映实际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计划成本法仅仅关注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一)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 1.资源 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

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与某项作业直接相关的资源,应该直接计入该作业;如果一项资源支持多种作业,那么应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消耗价值分配计入各项相应的作业中去。 2.作业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的工作。作业一词是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针对产品从投产准备到最终完工期间涉及的所有相关投入的各种活动。任何作业都要消耗资源,将作业和价值消耗联系起来,使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考量更加合理。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在工业企业中,常见的作业种类有订单处理、采购、储存、材料搬运、产品设计、机器调试、设备运行、工人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包装、销售、开发货单、发货、装运、收账、售后服务以及人员培训等。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作业一般有五大类:进货作业、生产作业、营销作业、发货作业与服务作业。其中,生产作业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

1.作业成本法ABC(activity-based-costing)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ABC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 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包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夕,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即作业成本法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还提供了传统成本计算制度所无法提供的关于作业成本方面的信息,为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机制。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基础上的,这些概念是理解作业成本法的前提。 (l)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而消耗人力、物力、技术、智能等资源的活动。作业是一种资源的投入和另一种效果产出的过程,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 (2)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 (activity center)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作业集合。例如,在原材料采购作业中,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材料仓库保管都是相互联系的,且都可以归类于材料处理作业中心。在建立作业中心时要考虑两个因素:①各作业的生产工序和重要程度。一个作业中心应能完成一定的作业,通常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些主要作业,然后将其上下工序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作业与之归集建立作业中心。②在作业繁多时,可以将性质相近、所引发的成本能够用同原因加以解释的不同作业或作业中心合并为同质作业,同时还要根据企业最为迫切的需要进行作业合并从而建立作业中心。 (3)成本库 作业的成本库 (cost pool)。实际上,成本库是作业中心的货币表现形式。(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活动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成本动因或多或少的置于企业控制之下,它们可以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活动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范畴,它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①资源动因 (resource driver),它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依据。作业量的多少决定了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出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的关系一般被描述为资源动因。②作业动因 (activity driver),是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也是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互沟通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耗用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是作业动因。 (5)价值链 价值链是指,为了理解成本性态与差别化的现有或潜在源泉,以战略的视点对企业中重要活动的分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它紧密地与服务于顾客需求的“作业链”相关联,每一项作业都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量产生转移到下一作业,直到顾客,作业的转移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

第46讲_作业成本法(1)

第四节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理解)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方法 作业成本法又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汤?约翰逊教授共同创立。这是一种基于传统成本计算制度下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 传统成本法下,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作为所有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在品种少或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形下较适用。但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间接成本”的比重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传统成本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单一标准分摊制造费用,则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失真,而这种成本信息扭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作业成本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结果的精度,还引导企业经营者高度关注成本动因,从而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不足,使传统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 (二)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概念(理解) 1.资源 含义 资源是指在作业进行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所有进入企业作业系统的人力、 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它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 资源费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商品等有形资源的耗费,也包括信息、 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源的耗费,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以及其他各种 税费支出等 分类 产量级资源包括为单个产品(或服务)所取得的原材料、零部件、人工、能源等 批别级资源包括用于生产准备、机器调试的人工等 品种级资源 包括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专用化设备、软件或人力 等 顾客级资源包括为服务特定客户所需要的专门化设备、软件和人力等 设施级资源 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建筑物,以及所保持的不受产量、批别、产 品、服务和客户变化影响的人力资源等 2.作业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概念及比较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概念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所谓作业成本法( Activit y- based costing, ABC 法) , 即以作业( activity) 为核心, 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或服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 传统成本法的概念 传统成本法指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支持成本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为:根据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为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该计入生产成本。它强调的是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直接、间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 传统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只能是一种“绝对不准确”(absolute inaccu2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可视为一种相对准确(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在分配间接费用时,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把产品的成本视为靶心,作业成本法虽然不能每次都击中这靶心,但是却能始终如一地击中靶的外环和中环。 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即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后的半成品转入到第二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传统的成本质量管理一般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及时修补或剔除。 而作业成本法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一般为适时生产系统,它与传统生产不同,是由后向前拉的一种逆推似的生产系统,企业的生产程序环环相扣,衔接非常紧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业减少了存货带来的费用。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Control ,简称TQC),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发现废次品,立刻在本生产工序中纠正。 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如人工工时、机械工时、生产批量、产品的零部件数量等财务变量,也强调如工艺变更指令、调整准备次数、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采用多元分配基准,提高了产品与其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 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摘要】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作用进行探讨,以使企业各环节协调一致,实现企业目标。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的热点,针对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很多西方会计学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业成本法率先在技术条件优良的制造业开始运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健康卫生业、商业批发及零售公司等也开始尝试使用。本文主要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进行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一)资源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按一定的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定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二)作业 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作业应具备三个基本属性: 一是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即其本质是交易;二是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构成包容企业外部与内部的价值链;三是作业应该是一种可量化的基准,因为成本体系是为成本计算而设计的,计算成本必须有一定的客观基准。 (三)作业链与价值链 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一个企业的作业链可用下图来表示: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价值链是与作业链紧密关联的。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在作业成本法中,依据是否会增加顾客价值,人们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前者是指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减变动会导致顾客价值的增减变动;后者是指不会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顾客价值的大小。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作用 1. 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析制造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成本。它是一种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和产出价值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及其作用。 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任务来分配成本的方法。它将制造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作业或任务,然后根据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特征和资源消耗来计算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 2.1 作业 作业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单位,在作业成本法中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批次或一个工序。每个作业都有一定的成本与之相关联。 2.2 成本池 成本池是指将相关的成本归类到一个集中的位置或池中,方便对成本进行管理和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中,可以根据作业的共同特征将相关的成本归类到相应的成本池中。 2.3 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作业成本的因素,可以是作业的数量、作业的时间、作业的复杂度等。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驱动因素用于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2.4 作业成本记录卡 作业成本记录卡是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的工具。它包含了作业的成本池、成本驱动因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 3. 作业成本法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几个主要作用:

3.1 作业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作业的成本。通过将成本池与成本驱动因素相匹配,可以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记录卡的信息,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造成成本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3.2 产品定价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定价的依据。通过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知道每个产品或批次的生产成本,从而合理确定产品的售价。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提高整体经营效益。 3.3 决策支持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作业成本记录卡的信息,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占比,并与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如是否增加生产规模、是否优化生产流程等,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3.4 过程改进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确定成本高昂的环节,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优化生产过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 结论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和产出价值的方法。它的概念体系包括作业、成本池、成本驱动因素和作业成本记录卡等要素。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包括作业成本控制、产品定价、决策支持和过程改进等。企业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并讨论了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势,最后,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髙,间接费用在总成本费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基于生产工时和产品数量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已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我国企业亟需转变成本管理观念,采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因此,作业成本法进入了我国企业的视野。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美国的埃里克・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辞典》里,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讨论。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没有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实业界才注意到产品成本与现实情况的脱节,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才逐渐增多。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作业成本法进行研究,但对于作业成本法能否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普遍的运用,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指的是将作业作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与计量,将资源费用全部归集到作业上,然后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顾客身上去的一种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表述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的发生。将成本核算深入到了作业的层次: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中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上。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第一,作业成本法根据因果关系来分配间接费用,能够提供更为客观、真实的成本信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及时、相关、准确的信息支持。 第二,作业成本法开拓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将作业、作业中心、顾客以及市场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内,形成了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对象体系。 第三,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以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作业成本法更加强调作业与资源的联系, 实务中,资源的耗费除与公司的实际产量相关,还与产品耗用的作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概念介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以产品制造的过程作为计 算成本的基础,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按照具体产生的工序分摊到制造的产品上,从而得到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在制造类企业中广泛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着力强调的是“成 本为产生的”,就是说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的。 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法中,每个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材料成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成本,比如木材、机械零 部件等。 2.直接人工成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的成本,比如工人的工资、 技术人员的课时费用等。 3.制造费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比如设备折旧费、电费、水费、 耗材费等。 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作业:确定一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序,也就是一个具体的作业。 2.确定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的产生量,以 及制造费用如何适用于作业。 3.计算并累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将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成本累积起来。 4.计算和分配制造费用:按照划定的成本驱动因素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 个作业中。 5.计算单位成本:将每项作业的成本总和除以作业产出的单位数,从而 计算出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优点和缺点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一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能 够更加精细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能够及时发现不适宜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缺点在于,作业成本法计算可能出现产量偏差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会影响成本 预算准确性,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类企业中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将生产过程中 的各种费用按照具体产生的工序分摊到制造的产品上,从而得到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有其优点和缺点,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成本管理体系对比: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

成本管理体系对比: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血产品单位成本。 ①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 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 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

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万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声、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二、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d Costing)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从产品研究开发阶段开始,经过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阶段,按每一阶段累计其发生的成本。因此 LCC法考察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从设计到开发,它是为了优化企业价值链而在成本计算上的时空观扩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从追求经久耐用转向标新立异,突出个性,产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持续稳健发展,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应当重视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都被企业所重视,很多企业都在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就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析,不仅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而且还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最后还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有效信息依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资源;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对成本进行会计核算的方式。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到各项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作业对象。作业成本法由于对成本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成本形成中的责任更加明确,为成本控制指明了方向;所以现阶段已经被很多企业所应用,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作业成本法需要对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或

物力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摊核算。这种核算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的归集和总结每一项作业所需资源情况,将在作业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分配到需要该项作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方法来说,作业成本法更有依据,基于作业量或作业率则能够体现出非常强的成本针对性和归属性。相对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来说,作业成本法更能够实现工艺复杂的产品成本准确核算,尤其是小批量、复杂性高、个性化强的产品,更能体现出此种方法的优势所在。同时,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和工序之间的独立核算,但是却无法反馈如何使整个生产流程达到效益最大化,而作业成本法可以将所有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整体,逐一核算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促使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益最大化。此外,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对产品成本按其作业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分摊分配,核算结果失真情况的发生,实现产品成本全程动态管理。作业成本法能够多维度、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地对产品成本进行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能够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作业成本法可以实现成本管理的具体化,能够具体到每一项活动中去,使产品成本更加准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就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得出的结果对产品生产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哪些产品可以继续生产,哪些产品需要优化,哪些产品应当停止生产进行客观决策,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管理成本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 成本,并且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出 正确的经营决策。作业成本法主要分为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计量。作业成本是指在生产过 程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作业成本计量是指对这些成本的记录和核算过程。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中小型制造企业通常经营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成本管理专家,导致成本计量和核算工作的不规范和不准确。中小 型制造企业通常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导致成本分配困难,无法准确掌握产品的 成本构成。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成本控制压力大的问题。中小型制造企业急需一种简单易行的成本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简单易行: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来说更为简单易行,不需要复 杂的计算和记录过程,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轻松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工作。 2. 核算准确: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产品的成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 的生产作业对成本进行分配,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和分布情况,从 而及时发现成本异常,做出成本控制的决策,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 4. 经营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帮 助企业管理者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销售策略和产品定价,提高企业的经营效 益。 1. 引入作业成本法:中小型制造企业首先需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并建立与之相适应 的成本核算制度和记录制度,培训企业内部员工掌握成本管理技能。 3. 统一成本计量标准: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统一成本计量标准,对成本的计量方式、计算方法和记录程序进行规范,确保成本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4. 定期分析成本: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和异常,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 2. 成本合理分配: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分配成本,避免出现成本错配和成 本浪费的现象。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 一、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 1、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