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网络入侵检测实验

网络安全--网络入侵检测实验

网络安全--网络入侵检测实验
网络安全--网络入侵检测实验

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

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手动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

说明:实验应采用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使用密码工具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以终端A为发送方,终端B为接收方为例,实现流程大致应如下。

终端A操作:

与终端B预先协商好通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函数;

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密钥称之为会话密钥)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密文,确保传输信息的保密性;

使用终端B的公钥对会话密钥进行加密,确保传输信息的保密性以及信息接收方的不可否认性;

采用哈希函数(生成文件摘要)确保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并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文件摘要进行签名(得到数字签名),确保信息发送方的不可否认性;

将密文、加密后的会话密钥和数字签名打包封装(放到一起)后,通过网络传输给终端B。

终端B操作:

与终端A预先已协商好通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函数;

使用自己的私钥对终端A加密的会话密钥进行解密,得到准会话密钥;

使用准会话密钥对得到的密文进行解密,得到准明文;

使用终端A的公钥对得到的数字签名进行签名验证,得到准明文摘要;

使用哈希函数计算得到准明文摘要;

将计算得到的摘要与准明文摘要进行比较,若相同则表明文件安全传输成功。

要求:实验同组主机根据实验流程自行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最终实现文件安全传输。

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

请详细描述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

发送方信息安全传输和接收方安全接收实验请详步骤。

终端A与终端B预先协商好通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函数;这里分别用DES算法,RSA算法和SHA1算法。

终端A:

1.首先终端A用对称密钥对明文用DES进行加密,这里对称密钥为abcdefgh,明文为defences of the anciences。

2.然后终端A用SHA1算法生成明文摘要

通过RSA算法生成的。

法生成的。最后把加密文件打包发给终端B。

终端B:1.终端B用自己的私钥对终端A的对称密钥解密

2.然后B用解密所得对称密钥对密文解密,得到明文

3.终端B用同样的散列函数SHA1对所得明文生成摘要。

4.终端B用 A 的公钥对所传的摘要进行解密,得到摘要

1.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哪些步骤实现了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在A中步骤1,2体现了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在B中3体现了传输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在B中的5体现了信息的完整性;

2.在实验设计中为什么不直接应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直接对明文进行加密传输,而是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工作。

1因为直接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不能保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因为公钥有可能被第三方知道,从而违背了信息传输中不可否认性的要求;

2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明文加密是因为它能更好的实现数字签名,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且可以保证传输信息的不可否认;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使用更深入的的理解了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的优缺点,同时也对它们之间的工作特点有了更深一步的熟悉,并对数字签名的原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整理版]

一Sniffer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Sniffer; 2. 熟练掌握Sniffer的使用; 3.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sniffer捕获报文,结合以太网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个自己捕获的以太网的帧结构。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能互相访问,组成局域网。 三、实验原理 Sniffe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同卡)置为杂乱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同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 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1、软件安装 按照常规方法安装Sniffer pro 软件 在使用sniffer pro时需要将网卡的监听模式切换为混杂,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2、使用sniffer查询流量信息: 第一步:默认情况下sniffer pro会自动选择网卡进行监听,手动方法是通过软件的file 菜单下的select settings来完成。 第二步:在settings窗口中我们选择准备监听的那块网卡,把右下角的“LOG ON”勾上,“确定”按钮即可。 第四步:在三个仪表盘下面是对网络流量,数据错误以及数据包大小情况的绘制图。 第五步:通过FTP来下载大量数据,通过sniffer pro来查看本地网络流量情况,FTP 下载速度接近4Mb/s。 第六步:网络传输速度提高后在sniffer pro中的显示也有了很大变化,utiliazation使用百分率一下到达了30%左右,由于我们100M网卡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12.5Mb/s,所以4Mb/s刚好接近这个值的30%,实际结果和理论符合。 第七步:仪表上面的“set thresholds”按钮了,可以对所有参数的名称和最大显示上限进行设置。 第八步:仪表下的“Detail”按钮来查看具体详细信息。 第九步:在host table界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机和网络中其他地址的数据交换情况。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 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入侵检 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的 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个人信息出现泄漏、盗窃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入侵检测 技术,然后针对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 借鉴。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 用和优势,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威胁网络安全 的因素比较多,带给了网络用户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要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 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与处理,确保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创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好地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1入侵检测技术的简述 1.1入侵检测的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进行入侵式的检测的先进技术, 它作为网络安全中第二道防线,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入侵检测是通 过收集与分析安全日志、行为、审计和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关键信息, 以此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受攻击的对象的一个工作过程。 它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监视、分析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活动;网络 安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查评估;认定反映已知进攻活动并作出警示警告;网络 系统异常行为的统计和分析4个步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完成实时监控内部 攻击、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任务,把对网络系统的危害阻截在发生之前,并对 网络入侵作出响应,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被动静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出的一种积 极动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2入侵检测技术的特性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上不具有访问控制的能力,这一技术就像拥有多年经验的 网络侦查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过滤可疑的数据包,将正常使用方式 与已知的入侵方式进行比较,来确定入侵检测是否成功。网络安全管理员根据这 些判断,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所受到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减轻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 负担,降低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 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有:①监视用户和系统的功能,查找非法用户合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②审计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后动。③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④操作系统的审 计跟踪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 一致性与正确性。 1.3入侵检测技术的流程 具体如下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计算机数据库功能的同时避免其遭受病毒的侵袭,需要技术人员 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入侵检测技术原理并实现技术 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按照应用流程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要点包括如 下几个步骤:①攻击者可以先通过某种方式在网络上注入网络攻击行为;②如果攻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专业班级: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班 姓名:孙晓阳 / 学号:

( 目录 实验一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5) 一实验名称 (5) 二实验目的 (5) 三实验内容 (5)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6) , 命令输入 (6) 分析 (7) 五小结 (8) 实验二对称密码加密算法的实现 (10) 一实验名称 (10) 二实验目的 (10) 三实验内容 (10) ?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0) 说明 (10) 实验代码 (10) 实验结果 (13) 五小结 (13) 实验三非对称密钥 (14) 一实验名称 (14) { 二实验目的 (14) 三实验内容 (14)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4)

实验代码 (14) 实验结果 (15) 五小结 (16) 实验四数字签名的实现 (17) — 一实验名称 (17) 二实验目的 (17) 三实验内容 (17)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7) 实验代码 (17) 实验结果 (19) 五小结 (19) ? 总结 (19)

实验一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一实验名称 java 安全机制和数字证书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了解 java 的安全机制的架构和相关的知识; 利用 java 环境掌握数字证书的管理 三实验内容 java 安全机制(JVM,沙袋,安全验证码)。 & java 的安全机制的架构 加密体系结构(JCA,Java Cryptography Architecture) 构 成 JCA 的类和接口: :定义即插即用服务提供者实现功能扩充的框架与加解密功能调用 API 的核心类和接口组。 一组证书管理类和接口。 一组封装 DSA 与 RSA 的公开和私有密钥的接口。 描述公开和私有密钥算法与参数指定的类和接口。用 JCA 提供的基本加密功能接口可以开发实现含消息摘要、数字签名、密钥生成、密钥转换、密钥库管理、证书管理和使用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加密扩展(JCE,Java Cryptography Extension) 构 成 JCE 的类和接口: :提供对基本的标准加密算法的实现,包括 DEs,三重 DEs(Triple DEs),基于口令(PasswordBasedEncryptionstandard)的 DES,Blowfish。 ( 支持 Diffie 一 Hell-man 密钥。定义密钥规范与算法参数规范。 安全套接扩展(JSSE,Java Secure Socket1 Extension)JSSE 提供了实现 SSL 通信的标准 Java API。 JSSE 结构包括下列包: .包含 JSSE API 的一组核心类和接口。

网络入侵检测解决方案

网络入侵检测解决方案 1.网络型入侵侦测系统 入侵检测作为安全侦测的最后一道防线,能提供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反攻击等多项功能,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进行实时监控,是其它安全措施的必要补充,在网络安全防御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引擎/控制台结构,引擎在网络中各个关键点部署,通过网络和中央控制台交换信息。 网络引擎部分运行于安全操作系统Open BSD之上,负责网络数据的获取、分析、检测,对警报进行过滤和实时响应,并发送给控制台进行显示和记录;控制台运行于Windows平台,负责警报信息的及时显示、记录、查阅,支持用户定制检测、响应策略和控制网络引擎。主要功能 “天眼”入侵侦测系统-网络型具备一般NIDS的主要功能,同时针对NIDS面临的威胁和NIDS发展方向开发出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新功能,此外该系统对于国内外流行的防火墙包括本公司长城防火墙提供支持,具有较完备的检测、响应、互动能力,是一款高效实用的入侵防范工具,它的具体功能如下: 入侵侦测功能 能实时识别各种基于网络的攻击及其变形,包括DOS攻击、 CGI攻击、溢出攻击、后门探测和活动等。目前可以检测900余种攻击行为及其变形。 警报过滤功能 能根据定制的条件,过滤重复警报事件,减轻传输与响应的压力,同时还能保证警报信息不被遗。 实时响应功能 根据用户定义,警报事件在经过系统过滤后进行及时响应,包括实时切断连接会话、重新配置防火墙(支持中科网威“长城”防火墙、 CheckPoint FireWall-1和天融信防火墙)彻底屏蔽攻击、给管理员发送电子邮件、发送SNMP Trap报警、控制台实时显示、数据库记录等等。 系统策略定制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台详细定制系统策略、入侵侦测规则、警报过滤及响应规则等,还可以根据被保护平台、网络环境等信息选择预定义的策略,从而使系统能够真正适应具体环境的安全需求。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姓名:杨瑞春 班级:自动化86 学号:08045009

实验一:网络命令操作与网络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网络基本命令的操作与功能。 2.熟练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分析应用协议。 二.实验步骤: 1. ping tracert netstat ipconfig telnet netcat Arp route nslookup Ssh 2.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的主要功能:设置流量过滤条件,分析网络数据包, 流重组功能,协议分析。 三.实验任务: 1.跟踪某一网站如google的路由路径 2.查看本机的MAC地址,ip地址 输入ipconfig /all 找见本地连接. Description . . .. . : SiS 900-Based PCI Fast Ethernet Adapte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DHCP Enabled. . .. . : No IP Address. . . .. . : 192.168.1.5 Subnet Mask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DNS Servers . . .. . : 61.128.128.67 192.168.1.1

Default Gateway .. . : 192.168.1.1 这项是网关.也就是路由器IP Physical Address.. . : 00-13-8F-07-3A-57 这项就是MAC地址了.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 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标签: 2012-07-31 14:07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卢楠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移动网络的开放与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也逐渐成为保卫中国移动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之一。在入侵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2类方法、5种硬件架构,不同的方法与架构都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基于入侵检测的应用场景,对现有的主流技术原理、硬件体系架构进行剖析;详细分析IDS产品的测评方法与技术,并介绍了一个科学合理、方便操作的IDS测评方案。最后,从应用需求出发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背景 目前,互联网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因特网上频繁发生的大规模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病毒泛滥等事件使很多政府部门、商业和教育机构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甚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入侵行为经常发生,网络攻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前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说到网络安全防护,最常用的设备是防火墙。防火墙是通过预先定义规则并依据规则对访问进行过滤的一种设备;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来源 IP 、来源端口号、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号、(如 WWW 或是 FTP)。对于目前复杂的网络安全来说,单纯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能完全阻止网络攻击,如:无法解决木马后门问题、不能阻止网络内部人员攻击等。据调查发现,80%的网络攻击来自于网络内部,而防火墙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对于病毒等束手无策。因此,很多组织致力于提出更多更强大的主动策略和方案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2、入侵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其英文全称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件和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DS通用模型如图2所示。

14145310_惠雄伟_《网络安全》实验六_防火墙技术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天网防火墙的配置及使用 Step-1:安装及配置天网防火墙 安装过程就不详细解释,需要说明的几点, 1.此版本的天网防火墙与windows7不兼容,所以无法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上安装使用。但是安装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倒是可以使用。 2.若进行安装的主机在局域网中,就需要考虑在刚开始弹出的是否要勾选局域网了。Step-2:防火墙的使用 1.应用程序规则设置 在这个界面可以对电脑上的应用程序的联网规则进行设置 试验测试:在这里就以QQBrowser.exe为例(点击该程序右边的选择进行设置) 对比实验及假设: 对比实验一:提供TCP和UDP服务并且开放21号端口,采用QQBrowser.exe可以访

问FTP服务器; 对比实验二:不提供TCP和UDP服务并且不开放任何端口,同样采用QQBrowser.exe 就无法使用该程序访问FTP服务器; 对比实验三:对本机IE浏览器不提供TCP和UDP服务并且不开放任何端口,访问Ftp 服务器; 假设一:该防火墙对应用程序的防范程度有区别,或者说应用程序的不同会影响该防火墙。 对比实验四:在局域网的某一台客户机上采用第三次同样操作并进行访问,若可以访问,则说明该防火墙无法对本地的应用程序进行很好的管制,若可以访问,则说明该防火墙在应用层对内外的防范程度相同。 假设二:该防火墙在应用层对内外的防范程度相同。 对比实验一: 这是现在设置的规则,注意我在这里就这个程序选择的开放端口是21(ftp),20,139,145,135,允许可以进行的操作是提供了TCP和UDP的服务(这里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设置)。 然后用这个程序访问建立的FTP服务器

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报告实验10数据库及数据安全

XX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 1421351 学号: XXX 姓名: 网络工程专业: 班级:网络B14-1 指导教师: 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 信息技术学院 2016年11 月24日

XX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技术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十数据库及数据安全 实验地点:信息楼320 实验日期:2017 年11月24 日 实验十数据库及数据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 1.实验目的 理解备份的基本概念,了解备份设备的概念。掌握各种备份数据库的方法,了解如何制定备份计划,如何从备份中恢复设备,掌握数据库的恢复方法。掌握SQL Server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 ?(1)理解SQL Server 2014系统的安全性机制。 ?(2)明确管理和设计SQL Server登录信息,实现服务器级安全控制。 ?(3)掌握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级的安全保护机制的方法。 ?(4)独立设计和实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2.预备知识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备份是恢复的基础,恢复是备份的目的。数据库备份是指系统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数据库部分或全部内容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备份可分为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使数据库从有效的备份中恢复正常。 备份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进行任何存取、修改活动的备份方式称为静态备份。备份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即各份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的备份方式称为动态备份。 3.实验准备 1.硬件:PC机、局域网环境 2.软件:Windows NT或Win Server 2016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14 4.注意事项 确定备份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备份的频率。确定备份频率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系统恢复时的工作量,二是系统活动的事务量。对于完整数据库备份,可以是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天进行,而事务日志备份可以是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小时进行。 2)确定备份的内容。确定数据库中的哪些数据需要备份。

网络安全现场检测表---入侵检测

测评中心控制编号:BJ-4122-08 / 修改记录:第0次 编号:BC-2012-1019/19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现场检测表 被测单位名称: 被测系统名称: 测试对象编号: 测试对象名称: 配合人员签字: 测试人员签字: 核实人员签字: 测试日期: 测评中心 测试类别等级测评(二级) 测试对象 测试类网络安全 测试项安全审计 测试要求: 1.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和审计相关的信 息。 测试内容: 1.应访谈安全审计员,询问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是否开启审计功能,审计内容包括哪些项;询 问审计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审计策略是否包括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 行为等; 3.应检查边界和关键网络设备,查看其事件审计记录是否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 件类型、事件成功情况及其他和审计相关的信息。

1.入侵检测设备是否启用系统日志功能? □否□是 2.网络中是否部署网管软件? □否□是,软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日志记录是否包括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 □否□是 4.日志审计内容包括: □时间 □类型 □用户 □事件类型 □事件是否成功 □其他_________ 备注: 测试类别等级测评(二级) 测试对象 测试类网络安全 测试项入侵防范 测试要求: 1)能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 缓冲区溢出攻击、IP 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的发生。 测试内容: 1)访谈安全管理员,询问网络入侵防范措施有哪些;询问是否有专门设备对网络入侵进行防范; 2)评测网络入侵防范设备,查看是否能检测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 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 3)评测网络入侵防范设备,查看其规则库是否为最新; 4)测试网络入侵防范设备,验证其检测策略是否有效。

中南大学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网络安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代巍 指导教师张士庚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安1201班 学号 0909121615 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15日

目录实验一 CA证书与SSL连接 实验二 WIFI钓鱼 实验三 SQL注入攻击 实验四配置和管理主机防火墙

实验一 CA证书与SSL连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申请、安装数字证书,掌握使用SSL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的方法。 掌握在Windows Server 2003 下独立根CA 的安装和使用。 使用WEB 方式申请证书和安装证书。 建立SSL 网站。 分析SSL 网站的数据包特点。 二.实验原理 SSL协议的工作原理、数字证书的原理 在访问Web 站点时,如果没有较强的安全措施,用户访问的数据是可以使用网络工具捕获并分析出来的。在Web 站点的身份验证中,有一种基本身份验证,要求用户访问输入 用户名和密码时,是以明文形式发送密码的,蓄意破坏安全性的人可以使用协议分析程序破 译出用户名和密码。那我们该如果避免呢?可利用SSL 通信协议,在Web 服务器上启用安 全通道以实现高安全性。 SSL 协议位于TCP/IP 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SSL 协议可分为两层: SSL 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 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SSL 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 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 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每一个Windows Server 2003 证书颁发 机构都有可供用户和管理员使用的网页。

《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指导课件

《网络安全技术》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一:个人主机安全策略设置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正确配置安全策略中的项目。 实训内容:设置 WINDOWS 系统安全策略。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视频课件。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设置 WINDOWS 系统安全策略 (1)安全管理系统用户 (2)用强密码和密码限制策略 (3)用最小化原则管理系统服务 (4)更新系统补丁 (5)用户权限管理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二: ARP病毒诊断与防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使用 Wrieshark进行网络嗅探与协议分析;能使用 Cain进行 ARP 攻击;掌握诊断 ARP 病毒的步骤;能设计 ARP 病毒的防御方案。 实训内容:ARP 病毒攻击;ARP 病毒的诊断方案。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攻击工具。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1.ARP 病毒攻击 (1)获得 ARP 病毒攻击工具 Cain并进行安装 (2)选好攻击对象,使用 Cain工具进行攻击 (3)使用 Cain工具对攻击对象的流量数据进行解密 2.ARP 病毒的诊断方案

(1)获得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并进行安装 (2)使用 WireShark获取网络流量,分析 ARP 病毒的特征 (3)给出 ARP 病毒的防御方案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三:计算机远程控制诊断与防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使用扫描工具进行主机和端口扫描;掌握密码暴力破解的原理;掌握黑客入侵的一般步骤;能使用远程控制软件;能清除主机上的木马软件。 实训内容:远程侵入;远程控制。 实训条件:网络实训室,攻击工具。 实训操作方法步骤: 1. 远程侵入 (1)使用扫描工具(Nmap,X-Scan)寻找入侵目标 (2)使用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分析多种扫描方式的特点 (3)构造字典,对系统管理员密码进行暴力破解 2. 远程控制 (1)使用 Psexec.exe、TFTP 等工具在目标主机上安装远程控制服务器软件 r_server.exe (2)启动远程控制客户端软件,对目标主机进行远程控制 实训考核标准:学习态度30%+实训作品70% 实训项目四:桌面主机整体防御方案设计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实训,学生可以进行拒绝服务攻击;能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能运用工具制作木马;能诊断计算机的安全状态;能设计桌面主机安全配置单;能鉴别不安全的上网行为。 实训内容:拒绝服务攻击;木马控制;整体安全方案方案。

8a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实验指导书-new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实验指导书 任百利编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代理服务器和应用级防火墙.......................................... - 3 - 实验二 CISCO 防火墙配置.................................................. - 5 -实验三虚拟专用网配置................................................... - 12 -实验四安装配置个人防火墙............................................... - 17 -

课程编号:12541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课程总学时:32 适用学期:第6学期 实验学时:14 开设实验项目数:4 撰写人:任百利审核人:范立南教学院长:范立南实验一代理服务器和应用级防火墙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目前使用的代理服务器软件 2.掌握一种代理服务器软件的安装、配置、和测试方法 3.理解代理服务器的功能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有许多代理服务器的程序可供您安装并使用,但如果为了便于试验室研究,您应该下载一个免费的、可以在实验室长期使用的产品,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持续使用。对单个用户而言,这个程序是免费的。您可以将该程序安装在任何Windows2000或XP工作站上1.假设一个组织为其设计一个代理服务器方案。 2.选择下载一种代理服务器软件,进行代理服务器软件的安装、配置和测试。 四、实验仪器 软件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98 Microsoft Windows ME Microsoft Windows NT(SP6) 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erver Microsoft Windows XP 硬件环境: PC兼容计算机或Intel x86的微处理器 至少64MB RAM,建议96M(配合操作系统软件之最低需求) 至少8MB硬盘空间,建议16M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NetProxy软件(和以下所述的步骤中)假定您网络中的工作站使用范围从192.168.0.0到192.168.0.24的预定的IP地址,并认为IP地址是由使用动态主机控制协议(DCHP)的服务器动态生成的。如果安装NetProxy的工作站使用了不同的IP地址,则NetProxy会提示您用默认的IP地址代替计算机的实际IP地址。 1.下载NetProxy代理服务器软件 https://www.doczj.com/doc/f818002425.html, 2.配置客户机与代理一起工作。

精编【安全生产】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结合的网络安全探讨

第9卷第2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9 No.2 2009年6月JOURNAL OF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Jun.2009 【安全生产】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结合的网络安全探讨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结合的网络安全探讨 陈珊陈哲*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校园网络安全屏障技术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IDS与防火墙结合互动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技术优势,并对IDS与防火墙的接口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防火墙;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中图文分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105(2009)02-0061-05 The Discussion of Security Defence Based on IDS and Firewall Chen Shan, Chen Zhe (Zhejiang Industrial&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itional College,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This essay points out the problem in current security defence technology of campus network, which focuses on the technology advantages of combine and interaction of firewall and 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to build 120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and it also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interface design of firewall and IDS. Key Words: Firewall; Network Security; 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在我们的校园管理、日常教学等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保护学校内部的机密信息(如人事安排、档案、在研课题、专利、纪检报告等),保证用户正常访问,不受网络黑客的攻击,病毒的传播,校园网必须加筑安全屏障,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相对可靠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就成了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校园网络安全屏障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防火墙技术的的缺陷 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它越来越多被地应用于校园网的互联环境中。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校园网与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它对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一种周边安全机制,防火墙无法监控内部网络,仅能在应用层或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无法保证信息(即通信内容)安全,有些安全威胁是 *收稿日期:2009-3-9 作者简介:陈珊(1975- ),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谈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2-28T15:08:00.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牛晓娟 [导读]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维护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个人信息出现泄漏、盗窃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然后针对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已经成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比较多,带给了网络用户极大的不便。因此,必须要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与处理,确保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创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更好地提升网络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1入侵检测技术的简述 1.1入侵检测的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进行入侵式的检测的先进技术,它作为网络安全中第二道防线,起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作用。入侵检测是通过收集与分析安全日志、行为、审计和其他可获得的信息以及系统的关键信息,以此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受攻击的对象的一个工作过程。它开展保护工作的过程具体可分为:监视、分析网络用户和网络系统活动;网络安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查评估;认定反映已知进攻活动并作出警示警告;网络系统异常行为的统计和分析4个步骤。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同时完成实时监控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任务,把对网络系统的危害阻截在发生之前,并对网络入侵作出响应,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被动静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出的一种积极动态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2入侵检测技术的特性 入侵检测技术基本上不具有访问控制的能力,这一技术就像拥有多年经验的网络侦查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数据中过滤可疑的数据包,将正常使用方式与已知的入侵方式进行比较,来确定入侵检测是否成功。网络安全管理员根据这些判断,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所受到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减轻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负担,降低了网络安全管理员的技术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功能有:①监视用户和系统的功能,查找非法用户合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②审计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后动。③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④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能够实时地对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检查系统程序和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1.3入侵检测技术的流程 具体如下图1所示。现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发挥计算机数据库功能的同时避免其遭受病毒的侵袭,需要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了解入侵检测技术原理并实现技术的合理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按照应用流程进行操作,具体操作要点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攻击者可以先通过某种方式在网络上注入网络攻击行为;②如果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已经突破了防火墙,可以应用服务器,评估用户的安全证书;③未发现用户的欺骗验证行为,可以查看SQL语句;④使用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警报。 1.4入侵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通过收集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信息点,并通过相应软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是否存攻击进行分析,如果检测到计算机某个系统正在受到网络病毒入侵、身份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其实入侵检测技术上也就是一种动态安全防护技术,在国际上称之为IDS,主要技术手段是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异常和匹配模式。 1)异常入侵检测 异常入侵检测,是指将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所常用的行为特征信息储存到数据库当中,当产生新的数据库使用行为时,系统会自动将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储存好的用户常用数据库使用行为特征相比较,如果两者相差比较大,就说明此次访问行为与平时有明显的不同,即访问出现异常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时系统会自动开启安全防御系统,对异常现象进行处理。异常入侵检测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网络安全检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可以在大量数据中慢慢地掌握检测的方法和规则。 2)入侵检测的匹配模式 匹配模式就是把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和已知网络入侵、系统错误模式数据库等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侵害的入侵行为,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此过程的重点是把所有入侵手段用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模式进行表述,并建立入侵模式数据库。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数据特征模式是否在入侵模式库中进行判断,而批评模式的占有系统比较少,仅仅包含集中收集到的数据库,因此匹配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基本上不会出现在错报的情况,发展至今匹配模式在入侵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其主要缺点升级比较频繁,负责也就难以应对各种新型入侵攻击技术。 2入侵检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互联网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而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体系或软件没有绝对的安全,为确保计算机用户数据与体系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就一定要使用重要的安全防护方法。现阶段常用的安全防护方法有对系统实施完善、对数据实施加密、控制执行访问等。然而就现阶段技术发展来看,第一种方法在技术层面非常难完成;第二种方法短期内能对数据实施保护,然而加密技术自身完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被破解的可能性比较高;第三种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用户的应用效率降低。综合来看,能够运用相对容易完成的安全系

网络安全实验指导

目录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实验篇 实验一:查阅Linux 缺省的存取控制权限 实验二:创建Apache 服务器下的访问控制列表 实验三:使用PGP 创建密钥对 实验四:在NT 下导出PGP 公钥及对签名 实验五:NT 下PGP 使密钥对加密、解密信息 实验六:用PGP 加密和解密文件 实验七:使用MD5sum 创建HASH 校验和 实验八:PGP 使用实现VPN 的实施 实验九:在Linux 下用gnupg 工具实现加密 实验十:使用sniffer 捕获加密包和非加密包 实验十一:在IIS 中实现SSL 实验十二:使用NAT 进行蛮力攻击 实验十三:发送伪造的E-mail 实验十四:Tribe Flood Network(TFN)攻击 实验十五:使用单用户模式登录Linux 实验十六:利用Linux 启动盘更改Windows NT 密码 实验十七:在Windows NT 下关闭端口 实验十八:使用plisten 监听端口 实验十九:在NT 下使用NC(Netcat)开放后门端口 实验二十:在IIS 中配置安全的Web 站点 实验二十一:在IIS 中配置安全的FTP 服务 实验二十二:配置简单的网络检测 实验二十三:用Winroute 创建包过滤规则 实验二十四:使用WinRoute 过滤HTTP 访问 实验二十五:用WinRoute 配置FTP 过滤 操作系统实验篇 实验一:Red Button 工具探测NT 管理员帐号及共享 实验二:帐号锁定策略与暴力攻击 实验三:强制使用强壮的密码 实验四:UNIX 环境下密码时效的及PATH 的重要性 实验五:键盘记录程序的潜在危险 实验六:使用WebTrends Security Analyzer 进行安全评估 实验七:识别UNIX 下―r‖系列程序的不安全因素 实验八:在NT 下卸载和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服务 实验九:更改NT 注册表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十:保护FTP、TELNET 服务以及TCPWra 九:在Linux 下用gnupg 工具实现加密安全审计,攻击和威胁分析实验篇 实验一:使用tracert 命令检测路由和拓扑结构信息 实验二:使用WS_ping propack 进行网络检测和扫描 实验三:从SNMP 中获取信息 实验四:在Linux 下使用Nmap 检测端口 实验五:使用ISS internet SCanner 进行网络检测和分析 实验六:分析SYN Flood 攻击原理 实验七:分析Smurf 攻击原理 实验八:使用L0phtCrack 破解Windows NT 密码 实验九:使用John the Ripper 破解Linux 密码 实验十:使用NetBus 进行主机控制 实验十一:分析NetBus 会话端口 实验十二:使用NetBus 进行远程控制 实验十三:使用session wall 进行实时安全控制 实验十四:用session wall 监视主机活动 实验十五:在session wall 中创建,设置,编辑审计规则 实验十六:审计windows nt 引导与登录 实验十七:激活,分析windows nt 文件夹审计 实验十八:使用Linux 审计工具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计算机网络在给人类工作、生活、娱乐等带来极大便 利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受到了网络安全人员的青睐。本文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当前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对入侵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1 引言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工 作、学 习、生活、社交、娱乐等等各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然而,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给人们造成了极大困扰,已经成为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或解决措施,将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技术之一,得到了网络安全人员的青睐。入侵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入侵,对网络提供实时保护。 2 入侵检测技术相关理?概述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 出当前系统中出现的异常 现象,该技术在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收集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从中检测出系统当前是否遭到恶意侵袭或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出现。 入侵检测技术通常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问题处理 等 3 个主要步骤。在信息分析部分,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送给驻留在传感器中的检测引擎,利用统计分析、模式匹配等技术进行实时检测,利用完整性分析等技术进行事后检测分析,当出现误用模式时,将告警信息发送给控制台;在问题处理部分,

当控制台收到来自系统的告警信息时,根据事先定义的响应策略,采取终止进程、切断连接等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中使用到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 包括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其中,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重点检测对象是计算机,通过预先对主机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来判断该主机是否收到非法入侵,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当前的攻击是否成功进行判断,为主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基于入侵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通过设置多个安全点。 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3.1 存在问题 3.1.1 入侵检测技术 相对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张,尽管入侵检测技术 在不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