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复习题

地貌学复习题

地貌学复习题
地貌学复习题

绪论

名词:

地貌学

复习思考题:

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是什么?

2、地貌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结合自己专业,试分析为什么学习地貌学

第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名词:

流水地貌、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流域、分水岭、水系、坡积物、冲积物、河谷、河床、侵蚀基准面、溯源侵蚀、双向环流、自由河曲、河流的搬运能力、心滩、边滩、三角洲、准平原、夷平原、层流、紊流、牛轭湖、河流袭夺

复习思考题

1、试详述片流作用形成的影响因素: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斜坡的坡度、坡长、地形;岩性;植被;人为影响。

2、试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等。

a.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构造破碎带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来源;

(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

(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

(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使土石体汇集于山谷,导致泥石流形成。

b.泥石流水体补给源来自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c.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

d.泥石流的形成不仅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都可使山体进一步失去稳定,雨季时可能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3、简述泥石流形成危害及如何治理

危害:

(1)破坏土地资源,吞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治理:

4、试阐述河流的形成过程

潺潺溪流,汇成滔滔江河

坡面——沟——谷——河(江)——海

5、简述河谷阶地的形成及类型?(不确定)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按地形单元划分为: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前缘和阶地后缘

按物质组成分为:基座阶地、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埋藏阶地、深切曲流。

6、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是否完全一致?

7、下蚀和旁蚀的关系怎样?会有什么地貌类型占主导地位

关系:以下蚀为主,河谷呈V字型;以旁蚀为主,谷底宽平,槽型河谷;下蚀和旁蚀同时进行,谷型不对称。

8、旁蚀与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如何?

侧蚀作用原因:弯道离心力与科里奥利力。【弯道离心力:河流开始是直的。变弯的原因是由于河流中心的障碍物增大了摩擦力与粘滞力;流水在河流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离心力。科里奥利力:北半球,河流由南向北流,科氏力作用于右岸(东岸);南半球,河流由北向南流,科氏力作用于左岸(西岸)。】侧蚀结果:凹岸的垂直下蚀、横向旁蚀,使河流弯道向下游迁移,成蛇形河。溯源侵蚀的原因:

(1)片流在此集中,流量、流速增加,侵蚀力加强,发生溯源侵蚀。

(2)若河口处侵蚀面下降,也会发生溯源侵蚀。

(3)溯蚀、下蚀总是相伴而生,下蚀必导致溯蚀。

溯源侵蚀的结果:

(1)使河流变大、长,并且把许多支流连成一片。

(2)二侧河流的溯源侵蚀会降低分水岭高度。如果二侧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分水岭仅降低高度,位置不变;如果溯源侵蚀能力不同,分水岭向着侵蚀能力弱的一侧迁移。

9、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怎样?

10、试简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11、试举例分析河流袭夺的过程及原因

12、简述河流冲积物的特征

(1)以机械碎屑为主;

(2)砾石磨圆好;

(3)发育二元结构;

(4)常发育层理;

(5)沉积物分选好;

(6)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13、试简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点

14、简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根据世界上许多三角洲的河流含沙量测定,如河流年输沙量约等于或大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形成三角洲;

(2)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带来的泥沙将沉积下来,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3)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平缓,一方面对波浪起消耗作用,另方面浅滩出露水面,有利于河流泥沙堆积。

第二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名词:

地下水、孔隙度、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渗透水、凝结水、沉积水、岩浆水、潜水、上层滞水、承压水、泉华、钙华、硅华、岩溶、岩溶地貌、干谷、盲谷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地下水的来源

2、简述地下水的成因

3、按地下水的的赋存特征如何划分其类型?

4、简述潜水层和承压水的特点

5、“桂林山水甲天下”,试分析桂林风景美好的地质原因。

6、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7、岩溶地貌与熔岩地貌的区别

第三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名词:

冰川、终年积雪区、雪线、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刨蚀作用、冰蚀谷、冰斗、冰川擦痕、冰漂砾、羊背石、季候泥、冰川作用、冰期、间冰期、冰隙、冰碛物

复习思考题

1. 详述冰川的形成过程

2、雪线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试从结构的角度比较雪花与砂,冰川冰与大理岩。

4、比较河流与冰川在搬运作用方面的异同。

5、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

6、地史时期全球性大冰川发生过几次?

7、试简述峡湾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风的地质作用、风成地貌与黄土

名词:

风沙作用、风沙流、沙丘、荒漠、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塬、梁、峁复习思考题

1、风运物的分布特点

(1)风运物的80--90%集中在离地面10厘米高度内。

(2)不同高度处、不同风力下的含沙量不同。

(3)沙粒的粒度组成是下粗上细。

2、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3、简述沙漠形成的条件及控制措施

条件:

(1)干旱(降水少、地下水位低)

(2)丰富沙源(温差大、岩石风化)

(3)风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控制措施:

(1)防风固沙——三北防护林;

(2)退耕还林、还草;

(3)人工固沙——麦草网格法

(4)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关键——环境、生态保护,促进其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4、简述砾漠的形成过程

5、简述沙丘流动的危害

6、简述黄土区的形成过程及黄土特征

形成过程:

(1)沙尘堆积——风成

(2)沙漠外围——由北向南颗粒变细

(3)质地疏松、遇水湿陷

黄土特征:

(1)土质细:粉沙为主,>50%;粘土矿物含量10%——风成

(2)色灰黄、棕黄,故称黄土

(3)空隙度大(45~50%)、质地疏松——湿陷性

(4)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裂,崩塌

第五章构造地貌

名词:

构造地貌、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水平构造、倾斜构造、穹窿

复习思考题

1.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大陆是移动的,也就是说,所有大陆曾经连成一片,而后经过分裂、漂移,直至成为现在的样子。

2.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洋底就像输送带一样推动大陆一起移动,这种运动从洋中脊开始。首先,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从地幔涌上来的熔融物质从裂缝中喷发出来,把洋中脊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移。当这些熔融物质冷却下来后,新形成的岩石就沿着洋中脊两边对称分布。这种大洋地壳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海底扩张。

3.板块构造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板块飘浮在软流层之上,地幔物质对流循环上升,在岩石圈底部扩散,从而导致板块运动。每个板块的运动都同时影响着周围的板块,它们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火山爆发等。

4、简述陆壳与洋壳的差异

5、简述褶皱山系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6、简述海底峡谷形成的原因

海底峡谷是由浊流切割而成的。浊流是由海底地震所引起的海底沉积物的水下滑坡,与水混合后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浊水层

7、试举例说明海底火山链形成原因及过程

8、简述丹霞地貌的特征

顶平、坡陡、色红。

9、简述顺地貌和逆地貌的形成过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