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勘察报告模板

勘察报告模板

勘察报告模板
勘察报告模板

精品文档

目录

1.勘察概况 (2)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2)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2)

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3)

1.3.1.勘察工作布置 (3)

1.3.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气象与水文 (5)

2.3.地质构造 (5)

2.4.地层岩性 (5)

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5)

2.6. 水文地质条件 (6)

2.7. 水土腐蚀性评价 (6)

2.8. 特殊性土-填土的评价 (6)

2.9.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6)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6)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6)

3.2 野外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 (6)

3.3. 岩石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7)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9)

4.地震效应评价 (11)

4.1场地类别评价 (11)

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11)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1)

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1)

5.2.边坡稳定性评价 (11)

6.场地地基评价 (23)

6.1.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23)

6.2.地下水作用评价 (24)

6.3. 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24)

6.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24)

6.5.基础型式建议 (24)

6.6. 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论证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证 (24)

7.结论与建议 (25)

7.1结论 (25)

7.2建议 (25)

附图表目录

1.勘探点平面图NO:1

2.工程地质剖面图NO:2-1~61

3.钻孔柱状图NO:3-1~252

4.动探试验曲线图NO:5-1~6

5.钻探点数据表NO:6-1~12

附件目录

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

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1份

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1份

4测量成果表1份

1.勘察概况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重庆两江新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甲方)拟在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片区F8-1/02地块修建重庆市×××项目。现受重庆两江新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甲方)的委托,*****(乙方)承担该项工程的岩土工程直接详勘工作。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和建筑物平面图所知,该工程的各拟建建筑物特点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设计参数表表1.1-1

边坡:在5#风雨操场、3#科技馆、4#图文信息中心及地下车库内形成高约0~11.8m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本次勘察为直接详勘阶段,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其具体任务是:

⑴.查明建筑场地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⑵.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状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

⑶.查明建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发育状况及活动规律,对地下水质作出评价;

⑷.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⑸.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科学评价;

⑹.对地基基础进行分析评价,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确定;

⑺.对场地资料进行收集、场地水土腐蚀性进行评价和场地特殊岩土进行评价。

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⑶.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⑸. 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

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参考规范:

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1.3.1.勘察工作布置

⑴.根据上述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勘察技术要求,我司及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并编写勘察纲要,制定钻探任务书。根据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和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有关规定,按工程重要性等级二级、场地等级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确定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钻孔布置方案:主要沿拟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范围布置钻孔,共布置钻孔252个,其中控制性钻孔87个,钻至预计基础底面以下基岩中等风化带8m左右终孔,一般性钻孔165个,钻至预计基础底面以下基岩中等风化带6m左右终孔。

⑵.采用坐标放孔252个,实测工程地质剖面61条。

⑶.采用8台XJ-100型钻机施钻,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

⑷.在83个钻孔中取中等风化岩样共87组,作岩石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抗剪试验。

⑸.在6个钻孔中对人工填土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测试。

⑹.在6个钻孔中对进行波速测试。

我司于2016年7月16日组织队伍进场,2016年7月31日顺利完成野外钻探工作、原位测试和取样工作。共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资料见下表:

工作量与成果表表1.3.1-1

根据渝建[2013]345号文的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结果为“满足勘察范围”;(见附表1)

根据渝建[2013]346号文的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结果为“不需进行选址勘察”;根据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结果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见附表2、3)

1.3.

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上述各项勘察工作均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拟建场区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362Km2,包括:调查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颗粒组成、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观察点和各种界线在图上的误差不超过3mm。

工程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作为本次测量的依据,野外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作为本次测量控制起算成果。内容为钻孔定位、实测工程地质剖面。测量方法是:采用全站仪(日本拓普康GTS-311S)进行沿线布设导线,勘探点定位及高程实测而得。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钻孔平面位置误差小于0.10m,孔口高程测量误差小于0.01m。

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表表1.3.2-1

钻探:土层采用干钻;基岩强风化层采用小水量给水钻进,轻压慢转;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大水量给压钻进。钻探过程中,填土层岩芯采取率达到了65~75%;粉质粘土岩芯采取率达到了90~95%;强风化层岩芯采取率达到了70~79%;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达到了80~90%以上。所有钻孔终孔后24~48 小时进行钻孔水位观测。勘察施工单位:*****,各施工人员均有专业上岗证,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91mm,回次进尺≤2m。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采用重63.5Kg锤,落距为76cm,探头直径74mm,锥角60度,记录每贯入10mm的锤击数,贯入深度小于10米时,每贯入1m,转动探杆一圈半,最大偏斜倾角不大于2%。

波速试验:剪切波测试:单孔法,在木板两端水平激震产生剪切波SX、SY,在木板中心激震产生P波。测量间距1米,岩样测试为直达波的到达时,并计算波速。声波测试:单发双收,源距0.5米,间距0.2米,岩样测试为直达波的到达时,并计算波速。

室内岩土测试:在87个钻孔中选取中等风化基岩样87组作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抗剪试验。现场所取样品按要求及时封存,每节长度满足试验需要。室内测试委托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试验时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操作,试验数据可靠。

外业见证:由重庆天域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承担,由见证员采用旁站的方式见证现场钻孔及取样等野外作业。外业见证严格按相关规范操作,见证资料真实可靠。

内业整理:所有图件均为蓝雨软件GECAD4.0绘制。资料经过了三级校审,资料可靠。

总之,各项勘察工作均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直接详勘的目的,完成了委托任务,经内业整理的勘察成果可供施工设计使用。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场区已进行开挖回填平场,场区较平坦,场区北侧为道路。场区地面标高界于234.44~264.85m,最大高差约30.41m。

2.2.气象与水文

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空气湿润、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5℃(2006.8.17),最低为-1.8℃(1955.1.1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降雨量多集中于4~9月,其降雨量高达866.2mm,占全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mm。

勘察范围内无地表水溪流。

2.3.地质构造

拟建场区位于大盛场向斜东翼,为单斜岩层产出,岩层倾向115度,倾角8度。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场区内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裂隙①:产状:倾向:289度,倾角:75度,裂面较平直,微张,少量泥质充填。裂隙间距:1.0~4.0m,贯通约 5.0m。结合程度为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

裂隙②:产状:倾向:167度,倾角79度,裂面较平直,裂隙张开宽度约1~3mm,局部见少量泥质充填。裂隙间距约1.5~3.0m,贯通约4.0~5.0m。结合程度为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

岩层层面:基岩呈中厚层状产出,层面结构面明显。结合程度为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

场区未见断层,岩体较完整,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2.4.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示深度和地表地质调查,场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层。地层简述如下:

(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等组成,硬杂质粒径约20~200mm,约占全重的10-20%。呈稍松散~稍密,稍湿,为人工无序堆填,近期回填。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区东侧及南侧,厚度主要在0.20(ZY39)~32.20m(ZY28)之间变化。

(2).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手可搓条,呈可塑状。该层于场区东侧及南侧局部地带有分布,厚度主要在1.10(ZY109)~2.70m(ZY91)之间变化。

(3).泥岩(J2s-Ms):紫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较完整,多呈长、短柱状。该层于场区大部分地带有分布,本次勘察钻探揭示厚度主要在1.30~23.90m之间变化。

(4).砂岩(J2s-Ss):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软,岩芯较完整,呈长、短柱状。该层于场区大部分地带有分布,本次勘察钻探揭示厚度主要在0.80~26.50m之间变化。

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根据勘察钻探揭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20(ZY39)~32.20m(ZY28),基岩顶面高

程204.77~263.47m,高差约58.70米,基岩面局部地带起伏较陡,主要由北向南倾斜,基岩面最大坡度角约26度。

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厚一般为0.90~4.00m。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层风化强烈,质软,少量可见风化裂隙,由于岩心破碎,采样困难,故未采取强风化样。中风化带岩心较完整。

2.6.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位于浅丘斜坡地带,地势较高,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大气降雨主要沿地表向地势较低处排泄,部分大气降雨渗入到人工填土形成上层滞水,在重力作用力,向地势较低处排泄。场地内岩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层,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基岩构造裂隙不发育,泥岩为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区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大气降雨主要沿地表向地势较低处排泄,部分大气降雨渗入到人工填土形成上层滞水,在重力作用力,向地势较低处排泄。经钻孔终孔后,抽干钻孔中残留用水,回填厚度较大地带有少量水位恢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区环境类型为III类。

2.7. 水土腐蚀性评价

场区环境类型为III类。场区周边无污染源,场区填土来源为附近开挖回填形成,根据附近建筑经验,拟建场地内的水和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8. 特殊性土-填土的评价

素填土结构呈稍松散~稍密状,稍湿,为人工无序堆填,近期回填。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区东侧及南侧,厚度主要在0.20(ZY39)~32.20m(ZY28)之间变化,均匀性差,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进行填方施工过程中应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应达到规范要求,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应不小于0.94。建议设计桩基础时,人工填土部分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将桩侧负摩阻力减小或消除。否则应考虑人工回填土对桩的负摩阻力影响,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取0.25。

2.9.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资料,场地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及破碎带,场地现状稳定。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本次勘察根据场地条件及工程特点,在87个钻孔中取岩样87组作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在6个钻孔中对人工填土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野外岩样采取方法正确,室内测试由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操作规范,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岩土参数统计根据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相关分析、统计。

3.2 野外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

根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部分地段人工填土厚度较大,本次勘察分别在3个钻孔中作了重型动力触探(N63.5)原位测试。测试结果见附件4:动力触探试验曲线。测试结果经杆长修正后统计如下表:

人工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统计分析表表3.2-1

精品文档

一定量的较大块石,结构松散~稍密状。

3.3. 岩石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试验成果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统计,统计

指标提供区间值、平均值、标准值(差)及变异系数和统计数量,其结果见下表。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3-1

精品文档

岩石抗拉、三轴抗剪试验成果统计表表5

精品文档

试验方法及试验项目详见《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试验指标的统计方法:算术平均值φm 、标准差бf 、变异系数δ按下式计算:

算术平均值:

∑==n

i i

m n 11φφ………………(3.1) 标准差:

??

?

?

??????? ??--=∑∑==n i n i i i f n n 1212111φφσ……(3.2)

变异系数:δ=бf /φm ………………(3.3)

式中 n ――参加统计的试验数据量

φi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据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 按下式确定:

φk =γs ×φm ……………………(3.4) δ

γ???

??+±=2678.4704.11n n

s ………………………(3.5) 式中:γs ――统计修正系数

φm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本场地在6个钻孔中进行了现场声波测试,根据波速测试报告知: 强风化泥岩:压缩波波速为1712m/s ,完整性系数为0.26,属破碎; 中风化泥岩:压缩波波速为2693m/s ,完整性系数为0.64,属较完整; 强风化砂岩:压缩波波速为1836~2062m/s ,完整性系数为0.23~0.29,属破碎; 中风化砂岩:压缩波波速为3076~3109m/s ,完整性系数为0.64~0.65,属较完整; 根据室内岩石试验统计成果,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如下:

强风化基岩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类。 中风化泥岩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类; 中风化砂岩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 V 类。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据重庆地区经验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场区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可取地区经验值:泥岩300kPa 。砂岩500kPa 。

中等风化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的下式确定:f a=ψr * f rk

式中: f a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精品文档

f r ——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4.56Mpa;

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5.21Mpa;

Ψr——折减系数,根据本工程及场地特点,场地中风化基岩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根据重庆地区经验,建议取0.35。

计算结果:

泥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96kpa;

砂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8823kpa;

采用嵌岩桩基础时,嵌岩桩单桩坚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遵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有关规定按下式计算:

Q uk=Q sk+Q rk

Q sk=u ∑q sik l i

Q rk= ζr f rk A p

式中Q sk、Q rk分别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

q sik—桩周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建议粉质粘土极限侧阻力q sik取55KPa,强风化基岩极限侧阻力q sik取140KPa。

fγc—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建议

中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7.30Mpa;

中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5.21Mpa;

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修正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 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表5.3.9采用。

进行填方施工过程中应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应达到规范要求,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应不小于0.94。建议设计桩基础时,人工填土部分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将桩侧负摩阻力减小或消除。否则应考虑人工回填土对桩的负摩阻力影响,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取0.25。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请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规范中查取,建议素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分别取10MN/m4,泥岩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取80MN/m3,砂岩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取180MN/m3。

有关岩土(体)设计参数详见下表:

岩土(体)设计参数表表3.5-1

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3.5-2

4.地震效应评价

4.1场地类别评价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本次勘察在6个钻孔中对第四系覆盖层进行了地震波速(Vs)测试,对基岩进行了声波(Vp)测试(见附件:波速测井报告)。拟建场地揭示覆盖层厚0.20(ZY39)~32.20m(ZY28)。根据地震波测试成果:

素填土:剪切波波速为117~148m/s,平均剪切波波速为135m/s,属软弱土;

粉质粘土:剪切波波速为172m/s,平均剪切波波速为172m/s,属中软土;

强风化泥岩:剪切波波速为571m/s,属软质岩石;

中风化泥岩:剪切波波速997m/s,属岩石;

强风化砂岩:剪切波波速为612~687m/s,属软质岩石;

中风化砂岩:剪切波波速1139~1151m/s,属岩石。

建议回填平场后补作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校核地震效应评价。拟建建筑物按设计地坪标高平场后,拟建建筑物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建筑抗震地段划分见下表:

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场地内无粉土、砂土、软土分布,且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故无液化和震陷特性。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经本次野外勘察结果,场地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断层及破碎带。场区基岩分布连续、稳定,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现状稳定,适宜修建拟建建筑物。

5.2.边坡稳定性评价

按各拟建建筑物设计地坪标高、环境地坪标高开挖后,在5#风雨操场、3#科技馆、4#图文信息中心及地下车库内形成高约0~11.8m基坑边坡,边坡分别评价如下。

一、5#风雨操场基坑边坡

5#风雨操场基坑边坡分段示意图

1)AB段基坑边坡:位于2#剖面钻孔ZY9~ZY12段,边坡高约0.5~10.5m,边坡长约38m,边坡坡向170度,为岩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上部为第四系土层,厚约0.0~3.5m,中部为强风化基岩,厚约0~1.4m,下部为中风化基岩,厚约0~5.7m。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基岩不稳定,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1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分析可知:裂隙1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2外倾。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沿裂隙2面滑动破坏。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约60°。

为进一步分析直立切坡后,该边坡中风化基岩的稳定性,现以45-45’剖面稳定性验算示意图对该边坡直立切坡后,沿裂隙2面平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如下:

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Ks=(γVcosθtgψ+Ac)/γVsinθ

式中:γ――岩土体的重度(kN/m3),取25.0kN/m3;

ψ――结构面的内摩擦角(°),取14°;

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取30kPa;

精品文档

A――结构面的面积(m2),取7.05m2

V――岩体的体积(m3),取6.82m3

θ――结构面的倾角(°),取79°。

稳定性验算结果为:Ks=1.312。直立切坡后,该段边坡中风化基岩稳定。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2)BC段基坑边坡:位于45#剖面处,边坡高约8.5~10.5m,边坡长约93m,

边坡坡向114度,为岩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上部为第四

系土层,厚约0.2~3.5m,中部为强风化基岩,厚约0.9~1.3m,下部为中风化基岩,

厚约5.7~8.9m。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基岩不稳

定,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中

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

知:

图2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2)分析可知: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1内倾,

岩层层面外倾,由于岩层层面倾角较缓,边坡岩体沿岩层层面滑动可能性小。其破

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

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3)CD段基坑边坡:位于8#剖面钻孔ZY44~ZY43段,边坡高约8.5m,边坡长

约17.5m,边坡坡向63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主要为

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

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3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3)分析可知:裂隙1、2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

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

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4)DE段基坑边坡:位于33#剖面钻孔ZY36~ZY43段,边坡高约0~8.5m,边坡长约21m,边坡坡向333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主要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4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4)分析可知:裂隙1与边坡斜交、裂隙2及岩层层面内

倾。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

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

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

Ф/2)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二、3#科技馆基坑边坡

3#科技馆基坑边坡分段示意图

1)FG段基坑边坡:位于36#剖面钻孔ZY126~ZY42段,边坡高约0.5~7.8m,

边坡长约11.8m,边坡坡向165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

性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

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5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5)分析可知:裂隙1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

隙2外倾。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沿裂隙2面滑动破坏。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

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

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

+Ф/2)约60°。

为进一步分析直立切坡后,该边坡中风化基岩的稳定性,现以8-8’剖面稳定

性验算示意图对该边坡直立切坡后,沿裂隙2面平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如下:

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Ks=(γVcosθtgψ+Ac)/γVsinθ

式中:γ――岩土体的重度(kN/m3),取25.0kN/m3;

ψ――结构面的内摩擦角(°),取14°;

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取30kPa;

A――结构面的面积(m2),取4.89m2

V――岩体的体积(m3),取2.23m3

θ――结构面的倾角(°),取79°。

稳定性验算结果为:Ks=2.729。直立切坡后,该段边坡中风化基岩稳定。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2)GH段基坑边坡:位于8#剖面钻孔ZY126~ZY122段,边坡高约7.8m,边

坡长约40.7m,边坡坡向57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主

要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

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6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6)分析可知:裂隙1、2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

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

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3)HI段基坑边坡:位于48#剖面钻孔ZY120~ZY122段,边坡高约7.8m,边

坡长约12m,边坡坡向114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主

要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

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7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7)分析可知: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1内倾,

岩层层面外倾,由于岩层层面倾角较缓,边坡岩体沿岩层层面滑动可能性小。其破

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

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4)IJ段基坑边坡:位于9#剖面处,边坡高约7.8m,边坡长约13.8m,边坡坡

向188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主要为中风化基岩。基

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

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8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8)分析可知:裂隙1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

隙2外倾。其破坏模式主要为:沿裂隙2面滑动破坏。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

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

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

+Ф/2)约60°。

根据FG段基坑边坡稳定性性验算,该段边坡高度小于,边坡稳定,支护建议:

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5)JK段基坑边坡:位于47#剖面钻孔ZY118~ZY117段,边坡高约7.8m,边

坡长约12.5m,边坡坡向102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

主要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

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9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9)分析可知: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1内倾,

岩层层面外倾,由于岩层层面倾角较缓,边坡岩体沿岩层层面滑动可能性小。其破

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

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6)KL段基坑边坡:位于11#剖面钻孔ZY117~ZY121段,边坡高约0~7.8m,

边坡长约34m,边坡坡向15度,为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

主要为中风化基岩。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

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10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0)分析可知:裂隙1、2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

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

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三、4#图文信息中心基坑边坡

4#图文信息中心基坑边坡分段示意图

1)MN段基坑边坡:位于13#剖面钻孔ZY115~ZY106段,边坡高约0~8.5m,

边坡长约37m,边坡坡向213度,为岩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

性:上部为人工填土,厚约0~4.2m,中部为强风化基岩,厚约0~2.0m,下部为中

风化基岩,厚约0~5.8m。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

基岩不稳定,基岩面埋置较深,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

滑动破坏,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

影图分析可知:

图11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1)分析可知:裂隙1、2及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斜交。

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

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

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

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2)NO 段基坑边坡:位于47#剖面钻孔ZY113~ZY115段,边坡高约8.5m ,边坡长约12m ,边坡坡向124度,为岩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上部为人工填土,厚约1.2~8.0m ,中部为强风化基岩,厚约0.5~1.5m ,下部为中风化基岩,厚约0~5.8m 。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基岩不稳定,基岩面较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12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2)分析可知: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1内倾,岩层层面外倾,由于岩层层面倾角较缓,边坡岩体沿岩层层面滑动可能性小。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 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约60°。

支护建议: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3) OS 段基坑边坡:位于47#剖面钻孔ZY111~ZY113段,边坡高约4.0m ,边坡长约32m ,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埋置深,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桩板挡土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内。

4) ST 段基坑边坡:位于47#剖面钻孔ZY100~ZY111段,边坡高约8.5m ,边坡长约12m ,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埋置深,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5) OP 段基坑边坡:位于14#剖面钻孔ZY113~ZY108段,边坡高约4.5m ,边坡长约15m ,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

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6) PQ 段基坑边坡:位于48#剖面钻孔ZY109~ZY108段,边坡高约4.5m ,边坡长约12.8m ,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7) QR 段基坑边坡:位于48#剖面钻孔ZY109~ZY110段,边坡高约4.5m ,边

坡长约27m,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8) RS段基坑边坡:位于48#剖面钻孔ZY109~ZY110段,边坡高约4.5m,边坡长约27m,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9)TU段基坑边坡:位于17#剖面钻孔ZY100~ZY102段,边坡高约1.5~8.5m,边坡长约28m,主要为填方土质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二级,边坡岩性为人工填土,接直立状态考虑,由于基岩面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建议采用加厚的钢筋混凝土侧墙进行支挡。

四、地下车库基坑边坡

地下车库基坑边坡分段示意图

1)坡向77度基坑边坡:

基坑边坡开挖后,按直立状态考虑,第四系土层及强风化基岩不稳定,基岩面较平缓,上部土体沿基岩面滑动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圆弧滑动破坏,中等风化基岩岩体稳定性根据边坡坡向与主要结构面倾向作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

图13

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3)分析可知: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斜交,裂隙1内倾,岩层层面斜向外倾,交角约38度,大于30度。其破坏模式主要为:受岩体抗剪强度控制。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并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确定该段边坡类型为III类。砂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4°,泥岩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2°,岩体破裂角统一取泥岩岩体破裂角(45°+Ф/2)约60°。

2)坡向167度基坑边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市政道路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 资料目录 ?勘察基本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区域地质构造 ?地震 ?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评价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设计计算参数评价 ?深路堑稳定性评价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评价 内容简介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地质评价】 填方路基段工程地质评价 LK0+220~LK0+260段地基土表层为种植土②,厚约0.7米;其下为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厚2.0~3.5米;再下为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厚度3. 6~大于4.5米。表层种植土②应清除,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压缩性较高,分布厚度较大,清除较困难,宜进行地基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路基持力层。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120kPa,回弹模量为13.2MPa。 …… 路堑段地基及边坡工程地质评价 LK0~LK0+220段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④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50kP a;基岩全风化层⑤-1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40kPa。地基土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堑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最高处为17.7米,建议分三级放坡,采用锚杆混凝土框架植物防护,其放坡坡率宜缓于1:1。 …… 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表层种植土②与软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1应清除,其下硬塑含砂中液限黏质土③-2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为200kPa,可作为管涵持力层。 ……

含:原状地形图、柱状图42张、地质纵断面图14张、地质平面图7张、公路勘察图例、路堑路堤管涵综合地质说明8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填方地段工程地质评价表、路堑边坡工程地质评价表、涵洞(通道)工程地质评价表、岩土的力学指标推荐值、土的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总表 道路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受建设方委托,对此道路工程提出如下地质勘察要点: 一、勘察范围 本工程为城市主干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0m,西起湘芸路,东至西环线西辅道,道路全长2133.182米,平面图见附图。 二、勘察任务 通过勘察,应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路基设计、确定设计回弹模量、路面设计、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管道基础设计、地基处理、深基开挖、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岸坡设计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勘察内容 1、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治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特征,查明各类土层的类型、性质及其空间分布,查明基岩风化层厚度、分布界线及风化破碎程度,提出承载力指标,沿山地段应查明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有影响的基岩。 3、查明沿线各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和必要的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4、查明沿线各地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5、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查明含水层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补给来源,并提供施工降水设计参数,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6、查明沿线各地段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其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7、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加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 四、布孔原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规划院版)

报告书岩土 工程名称:荆州市天谷还迁安置房工程k2013k30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人:核审 人:校核 项目参与人: 日05月12年2013专业资料 目录 4.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4.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4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1工程概况4.5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场地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4.6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基坑工程分析评价 4.7地下室抗浮水位评价1.4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完成工作量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结论与建议五、二、附件六、场地地理位置及气候2.1 场地地质构造2.2 场地地形、地貌2.3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2.4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场地环境条件三、场地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 四、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专业资料 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要目的和要求为:

1.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工程概况1.12.查明场地地基土体类型,分布及工程特性,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号路东侧修建荆州市天湖北省荆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沙市区关沮乡凤凰村6标。谷还迁安置房。该建筑群包括七栋高层住宅楼,二栋连体的商业裙楼及地下室。3.提供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指标及桩基设计指标。本工程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现将各建筑物的荷重、结构类型、拟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评价地下水、土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等分述如下:蚀性。,剪力墙结构,中柱55.50m18层,高度11049.781#楼、2#楼:建筑面积m,25.查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管;初步拟定建筑物基础型式为φ500mmPHC荷重19000KN,边柱荷重13000KN6.根据场区与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对基础型式的选择基础,1700KN;桩基沉降不得超过允许值Ra 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出建议,并提供各基础型式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场地相对整平相对标高设计上与地下车库一并考虑,基础埋深6.4m33.45m。7、查明基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基坑,剪力墙结构,中柱荷重层,高度55.50m1811049.783#楼:建筑面积m,2岩土工程问题提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 1.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2 1. 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3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4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5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 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3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6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3.3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10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3.5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1. 图例 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3 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 录目 页8 6. 钻孔柱状图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7. 页2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m 拟建建筑物主要特征 1.1表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勘察初测初勘(定测详勘)验收成果报告格式

附件2 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勘察初测初勘 (定测详勘)验收成果报告格式 1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项目概述 项目特点 勘察设计依据 技术标准及工程规模 项目进展情况 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批复及审查意见落实情况 ※工可批复或审查专家组意见落实情况; Δ初步设计批复或审查专家组意见落实情况,与初步设计比较大或重大变更情况。 2 外业勘测及调查 勘测经过(包括各节点的起讫时间,最短勘测周期须满足省厅相关文件的要求) 外业测量 2.2.1 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包括外业资料及成果资料清单) 2.2.2 路线测量(包括外业资料及成果资料清单)

2.2.3 其他测量 外业调查 2.3.1 收集资料清单(包括收集的气象、水文、规划、航道等资料清单) 2.3.2 路线调查 2.3.3 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调查 2.3.4 桥涵及分离立交调查 2.3.5 隧道调查 2.3.6 互通式立体交叉调查 2.3.7 其他调查 2.3.8 内业资料整理工作 2.3.9 外业调查资料清单(包括各专业调查记录本及照片等资料清单) 3 地质勘察 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依据 勘察重点与难点 勘察经过(包括地质勘察监理工作联系单的执行情况;各节点的起讫时间,最短勘察周期须满足省厅相关文件的要求) 勘察工作量(包括勘察实际工作量与事先指导书工作量的详细对照,以及工作量调整情况的说明) Δ详勘利用初勘勘察成果情况的说明。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3.6.1 地质构造 3.6.2 区域稳定性 3.6.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7.1 工程地质层组特征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 桥梁及立体交叉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结论与建议(包括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的特性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处置措施) 资料清单(包括勘探孔原始记录、地质调绘记录、物探成果(如有)、室内试验资料等) 4 其他需提交的材料(另册) 初测、初勘验收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4.1.1 初测需提供的材料 (1) 1:10000路线方案平面图(图上应标明已建的高速公路、地方道路、铁路、村庄、学校、工厂、水库及地面、地下管线等); (2) 1:2000的路线平面图及路线纵断面图; (3)高边坡、高挡墙,地形特别复杂或深水河流的大桥、偏压严重的隧道等路段实测的控制性断面;

阜新地质勘察正式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2、拟建建筑物概况 二、勘察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2、提交工作成果 3、勘察工作依据 三、勘察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构造 四、场地气象要素 五、场地地基土构成及性质 六、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七、水文地质条件 八、抗震分析评价 九、地基土评价 十、结论及建议 十一、其它

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 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表2) 3、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附表3) 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表4) 5、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附表5) 6、水质分析成果表(附表6) 7、土的腐蚀性分析成果表(附表7) 8、三轴试验成果图表(附表8) 9、地基土波速测试报告(附表9) 附图: 1、图纸目录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 1 3、工程地质剖面图图 2~16 4、土工试验结果报表图17~19

一、工程概况 1、前言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阜新#####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阜新#####CBD公园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要求查明场地地基土的地质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与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依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勘察等级为甲级。 2、拟建建筑物概况 建筑群类别楼层结构形式地下室五星级酒店、公寓、商场20 框剪3层 天桥3-5框剪无规划地坪标高:139.00米,建筑面积:164200平方米, 基础埋深15米。 二、工作概况 1、工作量及工作时间 (1)工程钻探 钻孔:47个 钻探总进尺:1695.00米; 标贯试验:44次;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9.4米; 取样:原状样18件,扰动样42件,岩样31件, 水样3组,土的腐蚀性分析3组。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