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金免疫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94.00 KB
- 文档页数:3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题库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 (1)二、生物安全法框架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三、实验室风险管理(一) (5)四、实验室风险管理(二) (7)五、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设计与设施要求(一) (9)六、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设计与设施要求(二) (10)七、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设计与设施要求(三) (12)八、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设计与设施要求(四) (14)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与消毒(一) (16)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与消毒(二) (18)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现状与趋势 (19)十二、《生物安全法》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21)十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4)十四、实验室风险管理与生物安全事故处置 (26)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论1.《生物安全法》第()章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A.三B.四C.五D.六E.七参考答案:C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共()章A.七B.八C.九D.十E.十一参考答案:D3.()规定了对不同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A.《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C.《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D.《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E.《生物安全法》参考答案:B4.()规定了不同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级别A.《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C.《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D.《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E.《生物安全法》参考答案:A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共()章A.三B.四C.五D.六E.七参考答案:E二、生物安全法框架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A.1B.2C.3D.4E.5参考答案:B2.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防控能力,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
2. 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
3. 增强动物防疫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防控。
4. 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培训对象1. 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工作人员;2. 畜牧兽医院校毕业生;3. 动物防疫企业、养殖场等单位的防疫人员。
四、培训内容1. 政治理论教育(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法律法规;(3)职业道德教育。
2.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1)动物疫病概述;(2)动物疫病流行病学;(3)动物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4)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3. 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1)动物疫病监测方法;(2)动物疫病报告制度;(3)动物疫病报告流程。
4. 动物防疫技术操作(1)疫苗接种技术;(2)药物预防与治疗;(3)消毒与隔离;(4)疫病应急处置。
5.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1)动物防疫法;(2)动物防疫条例;(3)相关法律法规。
6. 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1)动物防疫信息平台;(2)动物防疫信息管理;(3)动物防疫信息共享。
7. 国际动物疫病防控动态(1)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形势;(2)国际动物疫病防控政策;(3)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经验。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系统讲解动物疫病防控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现场操作,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疫情应急处置,提高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 交流研讨:组织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工作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培训时间: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培训,第二阶段为实践操作。
益新爱可(增益素)是经几代科学家潜心研究,利用太空搭载的尖端技术,进行微生物菌种诱变,经过纯菌种发酵,生产的拥有六项国家专利(一种能增强畜禽免疫功能的兽药,专利号:200510022784.9;一种能抵抗鸡的多种应激的兽药,专利号:2005100 22779.8;一种能使肠道损伤修复的兽药,专利号:200510022781.5;一种能对肉鸡增重的兽药,专利号:200510022782.X;一种预防和治疗家禽球虫病的兽药,专利号:200510022783.4;一种能提高免疫功能兽药的生产工艺,专利号:200510022780.0)的高效免疫增强剂。
具有绿色高效无残留、无配伍禁忌,无毒副作用、耐酸碱和高温的特点。
一、产品历史1、中国第一代生命科学家方亮教授,在研究克山病过程中,发现α溶血链球菌D33号菌株的代谢物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起到肿瘤自愈作用,并获得免疫增强剂类药物药准字批号。
2、1984年,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在现任西安泰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延珍教授主持下,与方亮教授合作,完成国内首个(α-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工业化生产,并于1991年由此获得国家发明奖。
3、1998年以来,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特有的太空搭载资源,八年九次太空搭载泰乐菌素和α-甘露聚糖肽菌种进行太空育种,产生的新菌株再通过地面优化筛选培育出新的菌种,生产出了国际一流品质的“泰乐星”牌第二代泰乐菌素“新泰乐”和动物专用第二代免疫增强剂增益素(α-甘露聚糖肽)。
4、2009年,为更好的运营“泰乐星”品牌动物保健品,整合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原有动保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等资源,成立西安泰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了便于客户的使用和运输,在保留增益素(水剂)原有剂型的基础上,增加新剂型并推出了不同规格和含量的系列产品—益新爱可(粉剂)。
二、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之一的—甘露聚糖肽,是由经过九次太空搭载、地面数十万次筛选的—溶血性链球菌T33#菌株经深层发酵、低温提取精制所得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是国家批准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
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
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
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
第一章药理学实验方法第一节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运用较为普遍,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志、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响、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植物、人类基因治疗等。
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引见如下: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志标志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停止核杂交的基础,依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停止选择,选择的基本原那么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剖析。
依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志方法。
㈠探针种类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能够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防止运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动摇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分解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依据需求分解相应序列。
㈡标志物常用的探针标志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
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
标志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动摇性。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运用最多的探针标志物,但易形成放射性污染,少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临时寄存。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构成异质双链的进程。
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范围运用最普遍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响〔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
《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已逐渐从传统的临床病理学手段转向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Septin9甲基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二、Septin9甲基化的研究背景Septin9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其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表明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且其甲基化状态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肿瘤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Septin9甲基化成为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三、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1. 检测方法:目前,检测Septin9甲基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甲基化特异性PCR、DNA测序及甲基化芯片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2. 诊断价值:研究表明,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
因此,检测Septin9甲基化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四、Septin9甲基化在乳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1. 监测肿瘤进展:通过检测Septin9甲基化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进展情况。
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若Septin9甲基化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进展或复发。
2. 评估治疗效果:Septin9甲基化的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
治疗后,若Septin9甲基化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表明治疗有效;若Septin9甲基化水平无变化或升高,则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肿瘤可能出现耐药。
3. 预测预后:Septin9甲基化的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Septin9甲基化可能预示着较好的预后,而低水平的Septin9甲基化则可能提示较差的预后。
一名词解释1.临床实验室: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也有人称之为医学实验室。
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为进一步的适当检查提供建议。
2管理: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二室间质量评价: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三1.分析过程质量保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
分析前为整个分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转输。
分析前过程大部分在实验室以外由医生、护士等完成,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控制,所以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的环节。
2生理变异:生理变异是体内的固有变异,不可人为进行控制。
如年龄、性别、采血时间、季节、海拔高度、妊娠、月经周期和生活方式,以及患者服用药物及其代谢等因素。
3.昼夜节律:某些检验指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即在一天内有所波动。
时间节律变化影响最大的检验项目是激素类,因此,对这些项目需要规定统一采集标本的时间。
四1.质控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图上有中心线(CL)、上质控界限(!^^)和下质控界限(UCL),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值的描点序列。
UCL/CL与LCL统称为质控线。
若质控图中的描点落在UCL与LCL之外或描点在UCL与LCL之间的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
质控图也是用于区分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和过程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特殊统计工具。
2.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的钟型曲线。
关于开展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的通知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
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
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
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
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
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
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
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
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
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2、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
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
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
1、ELISA中通常使用的酶是()A.碱性磷酸酶B.葡萄糖6磷酸酶C.核酸末端转移酶D.辣根过氧化酶E.以上均是2、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A. 抗ssDNA和抗SmB. 抗dsDNA和ANAC. 抗DNP和抗SmD. 抗dsDNA和抗SmE. 抗DNP和抗dsDNA3、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时,固相载体包被的是()A.酶标HBsAg B. 酶标抗HBsAb C. 未标记HBsAgD. 未标记HBsAbE. HBcAb4、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 后带B. 前带C. 等价带D. 高带 E.以上都不是5、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 特异性B. 可逆性C. 可见性D. 比例性E. 阶段性6、初次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7、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8、RF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别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9、刺激机体产生类风湿因子的抗原是()A. 变性IgMB. 变性 IgGC. 变性IgAD. 变性IgEE. 变性IgD10、机体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1、机体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 C1B. C2C. C3D. C4E. C512、AIDS属于()A. 细胞免疫缺陷病B. 体液免疫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E. 补体系统免疫缺陷病13、AIDS的确证试验是()A. ELISA测抗原B. T细胞亚群测定C. 免疫印记法测抗体D. ELISA测抗体E. 金免疫层析测抗体1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时,常用的标记物是()A. 铕 B.碱性磷酸酶 C.铽 D.钕 E.辣根过氧化物酶15、通常所说的乙肝“大三阳”是指下列哪种反应模式()A.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B.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C.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D.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E.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通常所说的乙肝“小三阳”是指下列哪种反应模式()A.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B.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C.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D.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E.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7、国外最常见的输血后肝炎指的是下列哪种肝炎()A. 甲肝B. 乙肝C. 丙肝D. 丁肝E. 戊肝18、免疫胶体金层析条上的两条线出现下列哪种模式时可判定被检标本为阳性()A. T线(+)、C线(-)B. T线(-)、C线(+)C.T线(-)、C线(-)D. T线(+)、C线(+)E. 以上均不是19、HRP与底物TMB反应后,加酸性终止液终止反应前呈()A. 蓝色B. 橙黄色C. 棕黄色D. 黄色E. 紫色20、本实验室检测呼吸道疾病九种病毒抗体采用的检测方法是()A. 时间分辨免疫法B. ELISA法C. 间接免疫荧光法D. 电化学发光法E. 放射免疫法21、间接免疫荧光法常用的荧光物质FITC的荧光色泽为()A. 红色B. 橘红色C. 黄绿色D. 黄色E. 蓝紫色22、在荧光抗体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素为()A. FITCB. RB200C. TRITCD. PEE. R-RE23、关于玻片凝集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 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 能检测抗原,也能检测抗体D. 为半定量试验E. 常用于肥达反应24、担负体液免疫功能的细胞是()A. T细胞B. K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 巨噬细胞25、担负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是()A. T细胞B. K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 巨噬细胞26、T细胞检测的标志物是()A.CD3 B. CD56 C. SmIg D. CD2 E. CD3327、B细胞检测的标志物是()A.CD3 B. CD5 C. SmIg D. CD2 E. CD3328、NK细胞检测的标志物为()A.CD3 B. CD56 C. SmIg D. CD2 E. CD3329、平板法双向扩散试验中,沉淀线靠近抗原孔,则表示的意义是()A. 抗原含量较大B. 抗体含量较大C. 抗原分子量较大D. 抗体分子量较大E. 以上均不是30 平板法双向扩散试验中,沉淀线弯向抗体孔,则表示的意义是()A. 抗原含量较大B. 抗体含量较大C. 抗原分子量较大D. 抗体分子量较大E. 以上均不是31、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E. 浆细胞32、抗原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原分子的()A. 物理性状B. 结构的复杂性C. 分子量大小D. 表面的特殊化学结构E. 异物性33、抗原抗体反应中,何种情况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A. 抗原显著多于抗体B. 抗体显著多于抗原C. 抗原略多于抗体D. 抗体略多于抗原E. 抗原抗体比例适当34、抗原抗体结合力中能量最大的是()A. 静电引力B. 范德华引力C. 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E. 亲水作用力35、抗原抗体结合力中能量最小的是()A. 静电引力B. 范德华引力C. 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E. 亲水作用力36、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A. 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同时与过量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B. 标记抗体与非标记抗体同时与限量抗原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C. 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同时与限量抗体进行非竞争性免疫结合D. 标记抗体与非标记抗体同时与过量抗原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E. 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同时与限量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37、具有黏附玻璃或塑料表面特性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血小板38、对流电泳技术抗原的电泳方向是()A. 向正极运动B. 向负极运动C. 既可向正极,又可向负极运动D. 不一定E. 基本不移动39、ELISA常用的固相材料为()A. NC膜B. 聚苯乙烯C. 磁性颗粒D. 尼龙膜E. 凝胶40、何种ELISA方法其酶标二抗具有通用特性()A. 双抗体夹心B. 一步法C. 捕获法D. 竞争法E. 间接法41、肥达氏反应的原理是()A.直接凝集B.间接凝集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沉淀反应E.补体结合42、钩状效应是指用ELISA一步法测定标本中待测抗原时,抗原浓度过(),实测值偏()的现象,极易造成假阴性A.低,高B.高,高C.高,低D.低,低E.高,不变43、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标准是以()为依据的。
GCP临床实验中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实验方案的内容一、前言1. 本文旨在探讨GCP临床实验中免疫血清学专业的临床实验方案的内容,旨在帮助临床研究人员提高临床实验质量和效率,保障被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2. 免疫血清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的学科,是临床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对于保证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研究背景1. 介绍免疫血清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价值。
2. 分析目前免疫血清学临床实验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引出本次实验方案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研究目的1. 确定本次实验的总体目标,明确所要达到的临床效果和预期应用价值。
2. 在研究目的中突出免疫血清学专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突出本次实验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四、研究对象与标准1. 确定实验对象的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
2.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与配对原则进行详细说明。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流程,包括样本采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
2. 对实验方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差进行分析和对策预案。
六、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 确定血清学指标的观察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对于免疫学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
七、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1. 详细描述数据的管理和监控方法,包括数据来源、记录、存储和备份等。
2. 对于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包括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结果解释。
八、安全与伦理1. 突出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包括试验操作人员的培训、操作规范和紧急处理计划等。
2. 强调对被试者权益的保护,保证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九、预期结果及讨论1. 对于本次实验的预期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2. 对于实验结果的可能意义和临床应用进行展望。
十、结论1. 总结本次实验方案的重点和亮点,强调本次实验对免疫血清学专业研究的重要性。
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the drug-contained serum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vitro概述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及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的体外实验方法。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意义:1、采取的含药物血清与机体环境相一致且排除了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如pH,渗透压等),将其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同时,使中药的研究易于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于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无疑开创了对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3、如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
从1988年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新概念,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其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可行性探索研究2、方法学研究3、应用研究阶段。
可行性探索研究以含药血清进行体外的药效学试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即有所探索,自田代真一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后,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可行性探索研究。
一.抗菌、抗病毒的实验研究奎等应用中药血清药理方法进行了中药体外抗菌实验,发现黄芩、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血清分别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制率高达70%以上。
该研究发现一些含中药血清相对于正常血清表现为促进细菌繁殖作用,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降低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
附件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定性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定性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定性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运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实现对尿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体外定性检测,不可用于滋养细胞肿瘤的检测。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首次注册申报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
其中α-亚单位为垂体前叶激素所共有;β-亚单位是HCG所特异的。
HCG的主要功能就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蜕膜的形成,使胎盘生长成熟。
现代认为HCG是由滋养层过渡型细胞和合体细胞产生的。
在妊娠的前8周增殖很快,以维持妊娠。
在大约孕8周以后,HCG逐渐下降,直到大约20周达到相对稳定。
利用HCG双抗体检测妊龄女性尿液中的HCG含量,在妊娠早期可快速得知结果,是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
兽医临床诊断:动物支原体感染检测一、引言动物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兽医临床疾病,它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动物支原体感染,兽医临床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二、动物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动物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喷嚏、流涕、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支原体直接侵害呼吸系统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所致。
2.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动物感染支原体后,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支原体侵害肠道黏膜,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关。
3. 免疫系统症状:动物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动物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表现为反复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4. 生殖系统症状:在某些动物中,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症状,如繁殖障碍、胎儿死亡等。
这可能与支原体侵害生殖器官,影响生殖功能有关。
三、动物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1. 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动物样本,如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尿液等,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这是一种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周期较长。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动物样本中的支原体DNA。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
但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大。
3.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支原体抗体水平,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支原体。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ELISA、IFA等。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四、动物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动物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2. 定期检测:对养殖场动物进行定期支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3. 免疫接种:针对某些动物支原体感染,可采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第10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1.(2022•德州三模)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2.(2022•河南模拟)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又名细胞间隙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吞噬细胞等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物质都能直接来自血浆或淋巴液C.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和渗透压均低于血浆的D.内环境的激素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处3.(2022•烟台三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首次加入了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项目。
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进入血浆至少要经过5层生物膜B.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员体内的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之间可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C.运动过程中肝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血浆D.运动员细胞外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加快4.(2022•枣庄模拟)研究发现人体感染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常常误把人体细胞核的一种多肽当成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伤害自身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核的这种多肽与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结构相像B.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丙肝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与吞噬细胞分解病毒的机制不同D.机体排除侵入人体的丙肝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自稳功能5.(2022•唐山二模)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已知大部分晶体物质不易通过血细胞细胞膜,而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浆蛋白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
肺癌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早期肺癌的精细化诊疗和转化研究 (1)二、临床视角:IB期EGFR突变NSCLC的辅助治疗 (3)三、少见突变NSCLC治疗进展及思考 (7)四、抗体偶联药物在NSCLC中的运用 (9)五、肺癌局部介入消融治疗的应用——着眼局部,控制大局 (11)六、类器官在肺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13)七、肺癌分子病理检测的指南与实践 (14)八、肺癌脑转移的研究现状 (16)九、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新进展 (20)十、免疫时代的外科临床思考 (22)十一、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 (24)十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 (25)十三、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27)一、早期肺癌的精细化诊疗和转化研究1.ctDNA甲基化相比突变的最大优势是?A.稳定B.数量大C.易分析D.分子小E.长度短参考答案:B2.肺癌辅助化疗提高多少5年生存率?A.0.05B.0.1C.0.15D.0.2E.0.25参考答案:A3.肺结节中恶性比例为?A.0.3B.0.2C.0.1D.0.05E.<5%参考答案:E4.目前肺癌筛查的标准工具是?A.LDCTB.X rayC.CEA、cyfra21-1D.纤支镜E.PET-CT参考答案:A5.EGFR突变的术后辅助治疗首选?A.化疗B.放疗C.靶向治疗D.免疫治疗E.细胞治疗参考答案:C二、临床视角:IB期EGFR突变NSCLC的辅助治疗1.基于EVIDENCE研究,埃克替尼在国内获批适应症A.单药适用于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B.用于ⅠB-ⅢA期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NSCLC术后辅助治疗C.单药可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D.用于ⅠI-ⅢA期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NSCLC术后辅助治疗E.单药适用于II-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参考答案:E2.根据NCCN指南(2022年第5版),以下高危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低分化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B.楔形切除C.脏层胸膜浸润D.肿瘤>4cmE.淋巴结状态未知(Nx)参考答案:A3.关于I期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楔形切除术相比,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在总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B.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的3年或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C.肺叶切除术比亚肺叶切除患者有更好的生存D.对IB期患者肺叶切除后辅助化疗是更有效的治疗模式E.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I期NSCLC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参考答案:B4.JACC第八版分期Ib期(T2aN0M0)患者的生存率约为A.77%B.68%C.53%-65%D.60%E.36%参考答案:B5.以下哪类患者可能不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A.肿瘤直径<4cmB.IB期有高危因素的C.肿瘤直径≥4cmD.II期E.III期参考答案:A1.晚期NSCLC一线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2.对于没有敏感突变基因突变的EGFR-TKI耐药患者来说,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A.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B.抗血管治疗C.免疫治疗D.抗血管联合免疫E.免疫+化疗+抗血管参考答案:E3.下列哪两个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向小细胞肺癌的转化?A.RB1和TP53B.RB1和C797SC.RB1和METD.RB1和RETE.RET和TP53参考答案:A4.目前市面可及的三代EGFR-TKI药物OS最长超过多长时间?A.2年B.3年C.2.5年D.4年E.5年参考答案:B5.对于EGFRm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T790M和C797S突变且为顺式模式,可以使用下列那种药物治疗?A.BrigatinibB.阿法替尼C.阿美替尼D.奥希替尼E.吉非替尼参考答案:A6.对于EGFRm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T790M和C797S突变且为反式模式,可以使用下列那种组合药物治疗?A.吉非替尼+埃克替尼B.吉非替尼+阿法替尼C.埃克替尼+达克替尼D.吉非替尼+奥希替尼E.阿美替尼+奥希替尼参考答案:D三、少见突变NSCLC治疗进展及思考1.治疗少见突变晚期NSCLC的抗肿瘤药物不包括以下哪种IB.双特异性抗体C.内分泌治疗药物D.ADC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参考答案:C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少见突变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地位已确立B.不同TKI药物的耐药机制存在差异C.一种靶向药物可能可同时抑制不同的少见突变基因变异D.同一种驱动基因变异可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实体瘤中发生E.以靶向少见突变的特异性抑制剂为主的联合治疗或可延缓耐药发参考答案:A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液体活检相比于组织活检,具有克服肿瘤组织的异质性、样本可及性高、样本类型多、微创等优点,所以液体活检优于组织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