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实地调查报告

组长刘德康

组员李雪梅

孙亚萍

徐培培

曹雨薇

于渊鹏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指导教师贾凤梅

绥化学院

目录

前言

参考文献

调研计划

任务分组

前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人工环境,虽然广义上属于大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就其作为局部的人工环境而言,毕竟与自然环境有所隔离,人们长期生活于城市中,势必要寻求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的方式,如旅游、踏青;或者创设一种间接的补偿方式,这就是园林的建置。可以说,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绿化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内绿地是指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地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第1章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的调查目的

进一步深入了解小区的绿化生态环境,锻炼团队的实践调查能力,增强团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共关注度,增强团队小组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小区绿化的了解,探索房地产小区发展的新方法。经过对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绿化情况的实地调查,使我们对小区绿地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第2章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的调查过程

第1节选择调查目标

绥化学院附近有弘坤玉龙城、碧桂园、豫馨家园、苹果乐园等居住小区,通过对比分析,豫馨家园的小区绿化状况值得调查研究,因此,选定豫馨家园为此次小区绿化情况的调查目标。

第2节确定调查内容

(1)调查树种

居住小区绿化总的原则是: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二是应充分考虑到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根据居住小区的各种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选择植物应做到:

1.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CO2 )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植物)应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龙柏、黄杨、法青、木槿。

2.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

3.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金李类、乌桕、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

4.以阔叶树木为主。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和游憩的场所,应该给人一种舒适、愉快的感觉。但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5.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李类、金银木、苹果类、菊类、向日葵、柳树、串红类等。

6.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多选落叶树,少选常绿树。

(2)调查当前居住小区的特点

1.建筑布局为混合式、行列式布置还是周边式

2.建筑密度、楼层高度和人口密度状况。

3、综合光照强度大小。

(3)调查绿化类型

1.宅旁绿化。

2.道路绿化。

3.公共及专用绿地绿化。

(4)配置方式

1.种植设计的稀疏结构情况

2.绿化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

3.公共绿地与居住地的距离

4.绿化空间预留地的设置

第3节确定调查方法

由于豫馨家园位于绥化学院北门处,方便进行实地勘察,因此小组讨论决定采用“走访调查”方式对豫馨家园小区的绿化状况进行调查。

第3章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豫馨嘉园小区内绿化情况的了解。得出以下结果:

1.道路绿化,搭配合理。在小区主干道两边,以及公共区域内,乔、灌、草、花有机搭配,植物种类丰富,即使秋冬季,自然环境也不会显得太单调。

2.树种选择安全合理。小区内种植的植物无污染,无伤害性。种植的植物基本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

3.宅旁绿化考虑到了采光问题。宅旁植被多低矮保证住宅有足够光照。因为小区内住宅多是行列式布置的低层别墅。上午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树种的选择考虑到了这一点。

4.宅旁绿化丰富。居民的庭院内种有花草果蔬,增加了小区的绿化率,环境优美,人均绿地有足够保障。

第4章绥化市豫馨家园小区的调查对策

第1节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确定调查内容居住区的绿地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1]。

努力提高居住地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在居住地内不透水的部分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若干要素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覆盖的土壤。同样是景墙透空,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在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危害性大的害虫的危害,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2]。

第2节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如利用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馨的芳香或者美丽的芳名。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3]。

第3节加强物业管理和监督机制

努力推进物业管理与社会接轨,实现体制和机制的转换。积极引入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增强物业管理的实力。逐步建立健全业主对物业公司的监督机制,以各房管所为单位,在所辖个居民区组建由街道、居民、房管部门等多方面人员代表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逐步形成以管委会自治管理与物业管理企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市场运行体制。

第4节中西结合,寻找契合点

中国古典园林理论源于绘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一个虔诚而忧郁的角色,在布局和造景理论上依附于绘画,在对自然的美好追求中始终囿于对诗意的追随,其实质是以“咫尺”塑造“自然”,是对自然的一种再现。西方园林设计的思想则直接来源于建筑,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充分展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进取精神[4]。两种文化的交错与撞击,势必会产生很多新的契合点,在未来的实践中开辟多种途径,使园林走向多元化风格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1998,14(5):4-5

[2]刘天齐,黄小林.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P240-P243

[3]黄振管,曹广才,姚高宽,李廷华.植物、环境与人类.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 P138-P144

[4]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6:P353

调研计划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好几个方面: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的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组对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第一步,先仔细了解设计任务,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然后查阅相关文献,做到心中有数。我组还制定了人员分配的工作,由刘德康、郭鹏举和余元鹏进行小区的绿地考察工作,李雪梅负责对绿地拍照,徐培培和曹雨薇对居民采访,孙亚萍记录调查问卷情况。

第二步,接下来就是实地调研,亲临现场,将看到的实物与之前查阅的资料相结合,发现问题并记录。我组计划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小区内居民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问卷调查。拟用的问题如下:1. 请问你平时注意保护环境吗2.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3.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么处理4.你实行垃圾分类了吗5.你赞成用塑料袋吗6.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7.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8.你有没有随时乱扔垃圾的习惯

第三步,尽量拍摄有用的照片,从总体到细节,做到不遗漏,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别人,一些关键的设计可以实地测量,并记录数据。

任务分组

前言:李雪梅

:于渊鹏

:徐培培

:曹雨薇

:刘德康

调研计划:孙亚萍

报告整理、参考文献:刘德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