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1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班别:姓名:学号:《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2;首句有哪些意象?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4 古代诗歌四首测试时间:40分钟一、积累运用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xiē)山岛竦峙.(zhì)B.水何澹.澹(dàn)海日生残.夜(cán)C.秋风萧瑟.(sè)枯藤.老树昏鸦(tén g)D.幸甚至哉.(zāi)杨花落尽子规啼.(tí)答案 A “碣”应读jié。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岛竦峙.(耸立)B.幸甚至.哉(达到极点)C.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D.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树开的花)答案 D “杨花”在此处是指“柳絮”。
3.(2019四川遂宁蓬溪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标准之一。
C.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D.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答案 C A.不合逻辑,应为“我对《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很熟悉”。
B.两面对一面,应删掉“有没有”。
D.缺少宾语,应在句尾补充上“的情况”。
4.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 C C项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2018广西梧州中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 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 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 子规啼.(tí)枯籐老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ì);D 项应为“枯藤老树”。
故选C。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 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 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 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杨花落尽/子规/啼D. 枯藤/老树/昏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可打印修改)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竦.峙(shǒng)萧瑟.(sè)B.天涯.(yá)枯藤.(téng)C.沧.海(cāng)碣.石(jié)D.澹.澹(dàn)咏.志(yǒng)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5~6 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 7~9 题。
4 《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课时
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两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五言律 抒情
2.描绘的是初春。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语中可以体现出来。
3.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
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5.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这两个字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