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2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2 计划与决策

课程模块2 计划与决策

【杨经理心得】

⒈必须明确地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⒉要科学制定目标与计划,就必须认真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做到心中有数;

⒊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问题,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分析与界定这些问题;

⒋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解决问题,都必须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形成富有创意的“点子”;

⒌在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科学决策;

⒍要运筹与配置各种资源,编制完善的计划,以便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学习目标】

A.知识点

⒈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程序;

⒉掌握环境分析与界定问题的基本模型与方法;

⒊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⒋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

B.技能点

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能力;

⒉分析和界定管理问题的能力;

⒊创新与运筹的能力;

⒋基本决策能力;

⒌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计划职能概述见教材P40-41

划职能概念: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计划有利于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员工思想行动;计划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计划职能的程序: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方案;编制计划;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A.2.1.3能力单元一环境与问题分析

【情景与分析】全文见教材P41-42

管理情景困扰杨经理的复杂环境

一、环境分析全文见教材P42-45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系统模型

(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一般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⑴经济环境;⑵技术环境;⑶政治与法律环境;⑷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2.任务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⑴产品市场;⑵顾客;⑶竞争者;⑷供应商;⑸金融机构与融资渠道;⑹相关法律与法规;⑺政府主管部门等。

3.找出机会与威胁。⑴发现并抓住机会。⑵发现并规避威胁。

(三)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

2.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

3.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

(四)排除企业隐忧,建立竞争优势

1.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⑴质量。⑵效率。⑶创新。⑷顾客。

2.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

⑴成本领先策略。

⑵产品差异化策略。

⑶专一化策略。

3.劣势分析。

4.企业劣势的消除。

二、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界定全文见教材P45-49

(一)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模型

1.管理问题的含义。

2.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程序。

(1)发现问题。

(2)界定问题。

(3)解决问题。

(二)管理问题分析界定的方法与技术

1.信息搜集方法。

2.观察方法。

3.分析方法。⑴分解法;⑵因果分析法;⑶比较分析法;⑷归纳法;

⑸演绎法;⑹类推法。

4.鱼刺图法。

5.“整-分-合”法。

技能训练

【情景决策】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24-26

训练2.1.1 与杨经理一同决策:环境分析

【身边的管理】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26-27

训练2.1.2 实践项目:对令你头疼的一个问题进行分析

【拓展训练】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27-28

训练2.1.3 案例分析:哈默的“金币”酒(自选)

A.2.2.3教学单元二创新与决策

【情景与分析】(全文见教材P51-52)

管理情景广告与营销创意

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全文见教材P52-57)

(一)创造力的来源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1.发散型思维

2.灵感思维

3.收束型思维

(三)管理中的创造技法

1.寻异

2.综合

3.分解

4.择中

5.换元

6.重组

7.移植

8.逆寻

二、决策分类、程序与准则(全文见教材P57-60)(一)决策的含义与重要性

1.决策的含义

2.决策的重要性

(1)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

(2)决策事关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二)决策的类型

1.按照不同标志划分的多种类型

2.量化决策的三种基本决策类型

(三)决策的程序

(四)决策的准则

1.直觉决策

2.理性决策

3.有限理性决策

三、定性决策方法(全文见教材P60-61)(一)决策的“硬”方法与“软”方法(二)定性决策方法的种类

1.头脑风暴法

2.认知冲突法

3.征询法

4.电子头脑风暴法

5.方案前提分析法

四、定量决策方法(全文见教材P61-66)(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1.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模型

2.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

3.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1.决策树分析法

2.决策树法应用

3.决策树法的基本模型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乐观法

2.悲观法

3.平均法

4.后悔值法

技能训练

【情景决策】(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30-31)训练2.2.1 与杨经理一同决策:新产品广告与营销策划创意

【身边的管理】(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31-33)训练2.2.2 实践项目:近期的一项活动策划创意

【拓展训练】(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33-34)训练2.2.3 案例分析:失败的营销决策(自选)

A.2.3.3教学单元三计划制定

【情景与分析】(全文见教材P69)

管理情景一份生死攸关的营销活动计划

一、目标制定(全文见教材P70-72)

(一)目标与目标体系

1.目标含义

2.目标体系

(二)制定目标

1.制定目标的原则

⑴明确性原则

⑵先进性原则

⑶可行性原则

⑷可度量性原则

2.制定目标的依据

⑴从本组织的宗旨出发,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制定目标。

⑵根据前一阶段未实现的目标或标准的问题点,以及出现的新问题确定目标。

⑶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制定目标。

⑷根据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部署,或社会的形势要求制定目标。

⑸根据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的差距制定目标,即所谓“标杆管理”。

3.制定目标的程序

⑴由上而下

⑵由下而上

⑶上下结合

二、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全文见教材P72-74)(一)合理配置资源

1.按目标、任务分配资源

2.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3.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与经济性

(二)活动与时空运筹

1.活动运筹

2.程序运筹

3.排序与甘特图

4.空间运筹

4.空间运筹

(三)弹性与应变

1.弹性

2.预案

三、计划编制(全文见教材P75-77)

(一)计划书内容的基本结构

1.计划书内容的框架模式

2.计划书基本内容结构模式

3.计划书的专案(问题)内容结构模式

4.计划书的基本项目

⑴封面(标题);

⑵序言;

⑶正文,主要包括环境或问题分析、行动目标、工作方案、资源配置等内容;

⑷附件,主要有计划指标体系、计划进度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二)编制计划的要领

1.明确制定计划的目的与依据。

2.按照科学程序运作,抓住四个环节。

3.要着重关注中基层管理者所负责的计划类型。

技能训练

【情景决策】(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37-39) 训练2.3.1 与杨经理一同决策:制定营销活动计划

【身边的管理】(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39-41)训练2.3.2 实践项目:活动计划编制

【拓展训练】(全文见《管理学基础(第四版)实训教程》P41-42) 训练2.3.3 范本:**玻璃厂 20**年第三季度生产计划(自选)

管理学基础(第4版)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它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各专业管理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树立学生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管理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为根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中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目标,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它既区别于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问题解答(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 2004年10月11日)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5.如何评价目标管理制度?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1)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目标管理理论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系统进行动态控制。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完整目标连锁体系。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协调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考核监督目标的完成情况。 (2)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最大能力,实行最佳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充分协调,让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管理的民主化。 (3)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目标管理中,对目标要达到的标准,成果评定的方法都规定得非常具体,明确。按照成果优劣分成等级,反映到人事考核中,作为晋级,升职,加薪的依据。 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论管理学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

论管理学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点击查看参考写作资料 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 管理的中心环节,影响着管理各功能的发挥 ,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行政组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的基础和起点,决策的优劣,直接制约着管理的好坏。首先,管理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目标,就是管理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定,决定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制定目标首先面临选择目标的决策。目标是主观的,又是具体和现实的,不仅有长远目标,还有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等。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现实可行又具有吸引力,直接制约着管理的成败。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唾手可得,便调动不起人们的积极性; 定得过高,如“水中月”、“镜中花”,让人可望不可及,则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正确目标的制提,那就是要在收集和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如: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同行业的发展形势,国家及上级部门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本组织面的状况等)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在多个可选目标中确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具有发展趋势的目标,这就是决策。事实上,人类的一切行动在后。正确的决策,可以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勃勃生机,而如果决策错误,不仅其后的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效,甚至会造成巨大损失,有年,我国科技工作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年年上新台阶,是与一系列正确决策和严格管理分不开的。如:科技体制改革后,科研拨款制度改变研经费逐步减少。各大院校原来采取跑“部”要经费的做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需转向立足地方、面向社会争取科研任务。在这种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有多种可行的做法。现在国家根据各学校情况,采取了加强激励、全面动员、推动教师参予科研社会竞争的决策,收到核心是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使教师从社会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有比较宽松的使用支配权。例如可提取项目经费总额3%-15%的带有奖提取不超过15%的劳务加班费。此外,若争取到大项目,还有一定的奖励费等。这项决策,经过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审议论证,学校批准,用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促使学校科研工作形成新的局面。如计算机科学的软件开发工作,过去多数是搞一些横向小项目,而且研经费流失。自从这一决策方案出台后,尤其是对这类软科学研究给予比一般项目更高的立项费。于是,计算机学科不但争取更大规模地横取政府级的大项目。由于有比较充裕的立项费,就有条件组织学生加班加点日夜苦战,从而科研成果不断出来。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策是管理的基础,并非只是对目标的确定。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策。确定了目标,只是管理的开始,为了达到目标,必须拟定一个计划,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分为一个个阶段和步骤,预先确定先做什么,如是对实现目标的未来各种行为过程作出抉择,为通向目标铺设桥梁。实现目标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哪种最为快捷、最优胜,需要管理者作出过程。计划的实施,又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组织协调人们的行动,包括协调人与工具等活动对象的关系和人与人何设计,人、财物如何优化配置才能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协调好各部门、各成员间的关系统内部功能的损耗,齐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等,都需要决策。由于人是有主观思想的,对人的管理最难,决策也最为复杂。在计划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管理必须适应并反应客观变化,人们既要不时纠正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对原计划的偏差,又要随计划实行阶段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行动,这就是控制中的决策。 中决策和计划的关系 决策是管理的首要和中心环节,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整个管理活动,就是这样一利,决策一执行一反馈一再决策一再执行一再反馈的循环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目标、计划、组织、控制环环相扣,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纵观管理的每一步的决策(目标、计划、组织、控段:收集情报,拟定方案、选择最优方案。而这三个阶段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如,第一阶段,面对大量情报要分析、取舍,需决一阶段收集的材料,拟出各种备选方案,其决策性更明显。事实上,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员在前两个阶段上所花的时间更多。因为只有把前两

管理学基础

目标网络是指目标与目标之间( )。A.左右关联B.上下贯通C.彼此呼应D.彼此补充E.融为一体选择一项或多项: A B C D 确定型决策最基本的特征是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肯定而 明确的。 对 错 按计划的内容分类,可划分为( )。 A.战略计划B.战术计划C.作业计划D.综合性计划E.专 业性计划 A B C

下列计划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销售额B.利润率C.利润额D.市场占有率E.废品率 B D E 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 )。 a. b. 制订计划 c. d.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制订计划 具有首位性的管理职能是( )。 选择一项:

a. 领导 b. c. d. 编制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是( ) a. 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预测 b. c. d.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选择方案 在决策时具有一定自由处置权指的是( )。 a. 程序 b. c. d.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政策 长期计划往往是( ) a. b. c. 战略规划 d.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战略规划 确立目标是( )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 b. 领导 c. d.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计划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目标管理的优点( )。

选择一项: a. 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 b. c. 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d.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业整体,各部门的目标之间有时常常会发生矛盾,产生冲突和干扰。这反映了下列目标的哪种属性( )。 a. b. c. 目标的多样性 d.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目标是一个网络体系 北斗公司的总经理刘冰在一个职业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目标管理法的内容。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以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为此,他准备在公司中实施这种管理方法。第一步就是要和各个部门的主要的负责人协商确定如何为各部

管理学基础

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过程理论的鼻祖。 2.管理学类型:①强调管理的作业过程,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 ②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决策。3,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 他人把事办妥。④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⑤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3.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 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4.管理系统(概念):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 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5.管理构成:目标、主题、对象、媒介、环境。 6.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7.管理者的类型: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9.高层概念技能、中层行政人际技能、基层技术技能 10.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奠定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科学管理 思想正式形成。科学管理之父。提高劳动生产率。(铁锹试验,般铁块试验)。 11.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2.14项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利和职责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7报酬的公平合理8权利的集中与分散9组织层次与部门的协调10维护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 13.梅奥与霍桑试验。梅奥美国人。《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14.霍桑试验1927。四个阶段1照明试验2福利试验3访谈试验4电话线圈装配工作实验 15.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 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16.管理过程学派:1哈罗德孔茨2西里尔奥奈。 17.经验学派:彼德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18.行为科学学派:美国人马斯洛、赫兹伯格、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19.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 20.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的职能》 21.权变管理理论:费雷德卢桑斯以及英国美女学者琼伍德沃德。卢桑斯的权变管理学说。 22.企业再造论:迈克尔哈默博士和詹姆斯昌佩 23.企业再造论含义:企业再造,按照哈默与昌佩所辖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跃地改善成本、 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这也就是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抛弃已成管理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是: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大企业并”应变能力极低,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BPR——业务流程重组,他是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BPR的实施又需要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以BPR为起点的“企业再造”工程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作世界。 24.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重提出来:1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增加了变 化的速度;2组织技术的根本变化促进了管理的变化。“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 25.组织文化的结构:行为文化(动态)物质文化(静态)、硬制度文化和软制度文化、精 神文化。 26.计划只能的含义:广义的计划只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管理学》第二篇与第三篇战略化与组织结构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二篇与第三篇战略化与组织结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二 第二篇战略化 第五章计划与决策 计划:一种过程,管理者依靠这个过程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战略)。计划的主要步骤:目标选择、行动识别、责任分配、绩效评价和进行调整。 5.1 组织内部的计划 5.1.1 计划的层次 计划始于组织高层,以战略计划的形式勾勒出组织的主要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组织战略。战略计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业务层和运营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事关公司应该在什么行业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应该如何进入或退出行业。业务层战略事关公司在已经进入行业中应该如何竞争。运营战略决定各个职能应该如何支持业务层战略。包含在业务层战略计划中的是运营计划,嵌入运营计划的还有单元计划。 5.1.2 计划区间 计划区间是指一个计划实施时间的长短。大多数战略计划,无论是在业务层还是公司层,都是多年度计划。但是战略计划并非都是长期计划。战术计划是管理者们为了处理出现的某些机遇或者威胁而在中短期内采取的行动计划。 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3-5年,战术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不足1年,运营计划和单元计划的时间区间通常为1-3年。 5.1.3 一次性计划与常置计划 按照使用频率,计划分为一次性计划和常置计划。一次性计划是为实现一次性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常置计划是来处理经常再次发生的事件。通常是管理者遇到某类事件发生时可以参考的操作手册。 5.1.4 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时用来处理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特

定时间的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危机管理计划和情境规划。 1、危机管理计划 危机管理计划是指为处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危机特意制定的计划。危机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恐怖袭击、工业灾难、自然灾害等,制定一份危机管理计划包括三个步骤:预防、准备、遏制。 2、情境规划 情境规划是基于“如果...该如何...”情境制定计划。通常部分情境较为乐观,部分情境则较为悲观。其目的是促使管理者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动荡复杂,以战略眼光思考问题,并制定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实施的各种战略选择。 5.2 战略计划 5.2.1 背景设置:使命、愿景、价值观及目标 1、使命 组织的使命描述的是组织的宗旨。好的使命是顾客导向型使命,而不是产品导向型使命。 2、愿景 组织的愿景明确阐述了组织期望在未来的达到的适意状态,它通常以能引起共鸣的、大 胆的、简洁的语言描述出组织的管理层希望实现的目标。好的远景有助于激励组织各个层次的员工,并使员工对组织战略有所了解。 3、价值观 组织的价值观规定了管理者应该遵循的哲学倾向。企业的组织文化是竞争优势的一种来源,而组织文化由价值观形成,所以价值观也极其重要。 4、目标 目标是组织试图要在未来实现的适意状态。精心构建的目标有四个主要特征: 精确、可衡量; 表述重要问题; 具有挑战性但又现实可行;

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2 计划与决策

课程模块2 计划与决策 【杨经理心得】 ⒈必须明确地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这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⒉要科学制定目标与计划,就必须认真分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做到心中有数; ⒊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问题,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分析与界定这些问题; ⒋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解决问题,都必须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形成富有创意的“点子”; ⒌在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科学决策; ⒍要运筹与配置各种资源,编制完善的计划,以便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学习目标】 A.知识点 ⒈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程序; ⒉掌握环境分析与界定问题的基本模型与方法; ⒊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⒋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 B.技能点

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能力; ⒉分析和界定管理问题的能力; ⒊创新与运筹的能力; ⒋基本决策能力; ⒌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计划职能概述见教材P40-41 划职能概念: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重要性: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计划有利于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员工思想行动;计划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计划职能的程序: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方案;编制计划;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A.2.1.3能力单元一环境与问题分析 【情景与分析】全文见教材P41-42 管理情景困扰杨经理的复杂环境 一、环境分析全文见教材P42-45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的系统模型 (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一般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⑴经济环境;⑵技术环境;⑶政治与法律环境;⑷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管理学基础自测练习(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管理学基础自测练习(第二篇计划与决策) ( 2004年10月11日) 第3章计划 一、单项选择 1.确立目标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指导与领导 D.控制 2.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属于()计划。 A.专项 B.综合 C.财务 D.生产 3.“第十个五年计划”属于()计划。 A.专项 B.长期 C.中期 D.短期 4.管理过程中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进行。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决策职能 5.供应计划是按()进行分类的计划类别。 A.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 B.企业管理部门 C.计划的内容 D.企业管理职能 6.年度计划一般属于()计划。 A.长期 B.中期 C.短期 D.生产 7.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采取行动,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期达到既定目标,这也是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即()。 A.目标 B.策略 C.规划 D.政策 二、判断正误 1.决策工作是进行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工作的基础。 2.计划是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一定时期内具体任务的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

同部门和成员在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严格意义上讲,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开始。 4.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5.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政策必须保持灵活性和及时性。 6.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它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7.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测。 第4章目标管理 一、单项选择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的是()。 A、泰罗 B、梅奥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 A、现实性 B、可行性 C、程序性 D、权变性 3.以下哪一条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A、目标制定简便易行 B、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一致 C、目标管理的应用适用于任何企业 D、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4.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A、适当利润 B、满意利润 C、最大利润 D、理想利润 5.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课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在多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前途和命运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与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任务。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通过管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基础,并在今后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必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1.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的职业能力。《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功能正是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各行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作为管理类(财经商贸等)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熟悉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管理学概论、管理理论,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等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讲述、多媒体、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本课程确定以计划、决策、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沟通、控制、创新管理为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既有在企业中应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达到本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将与业务规范、管理先进的外资企业紧密合作,按照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配套教材的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共享资源设计、教学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知识和职业活动高度融合的情境之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职业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为了更为清楚的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用学生在相关课程内容掌握中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本课程所涉及知识掌握的程度用语主要有“了解”、“熟悉”、“理解”。“了解”指对知识有基本印象,不要求学生熟记;“熟悉”指能熟练记住所学过的知识,能把它们熟练地复述出来;“理解”指能把握事物运行的原理,或进行特定技术操作的理由。 该门课程为48学时,3学分。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使用( )的计划工作的概念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使用( )的计划工作的概念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了解和应用计划工作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计划工作是管理层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指的是规划和安排组织资源和 活动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步骤阐述计划工作 的概念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 第一步:确定目标和目的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和目的。这一步是确保计划的核心内容 与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目标是指组织希望在未来实现 的具体目标,而目的则是说服相关方面为实现这些目标投入资源、人力、金钱等,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第二步:建立计划 在确定目标和目的之后,下一步是建立计划。这包括评估目标的实际 可行性和相关要求。组织应该把焦点放在什么和如何实现。在计划制 定过程中,组织应该做出具体的决策,使计划的成果符合组织的要求。 第三步:分配资源 组织需要分配合适的资源来支持计划工作。对于大型的组织或项目, 有效地选择合适的资源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财务预算、高质量的 人员、高水平的技术设施等。通过制定优先级和规划项目进度,以确 保资源具有高效性、可用性与成本效益。 第四步:实施计划 计划的实施是计划工作的核心。执行计划的关键因素是分配资源、分 配责任及建立规章制度。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实施计划至关重要。有效地实施计划可以帮助组织高效,减少决策的风险,并确保计划质 量和时效性。 第五步:监督和反馈 建立一套监督和反馈机制是计划工作的另一个核心。组织需要监测计 划实施的进度、效果和成本,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反馈机制 可以帮助组织快速确定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计划工作的

实现效果。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管理层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涉及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学习和应用计划工作的概念,是学生 打牢管理基础的重要一步。对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而言,理解和 应用计划工作的概念将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掌握计划工作的核心原则,组织可以为更高效地达成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获得竞争优势。

管理学基础(专22秋)形成性考核形考二

管理学基础(专22秋)形成性考核形考二 题目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分别有( )。 B. 战略决策 C . 战术决策正确答案是:B ,C 题目2一个增加利润的具体性计划,可能具体规定在未来6个月中,成本要降低4%,销售额增加6%;而指导性计划也许只提出未来6个月使利润增加5%~10%。显然,指导性计划具有内在的灵活性,具体计划则更具明确性。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从组织外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还包括调整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按照决策的时态划分,决策可分为静态决策和战略决策。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韦伯认为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从内部环境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让组织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职能制组织形式的实质是为了加强职能制组织之间的协调,引进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发的一种组织形式,非常适合需要横向协作的攻关项目。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通过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正确的答案是“对”。题目11定量决策方法是运用数学的决策方法,主要有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 长期计划往往是() 正确答案是:战略规划 题目113具有首位性的管理职能是()。正确答案是: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考研方振邦《管理学基础》课件

中国人民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考研方振邦《管理学基础》课件 第二篇计划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因此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计划工作的任务是为组织设立目标,并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各个部门、团队和个人,从而不仅为部门、团队和个人在一段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依据,而且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本章将介绍计划工作的基础知识、目标管理的内涵与过程、决策与决策制定的步骤以及计划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3?1计划的基础 3?1?1计划的概念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而为了要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管理者必须要针对目标作出一系列的安排,以保证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作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文件,指出从当前通往未来目标的路线。计划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因此,计划既涉及目标,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具体而言,计划是指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从计划的定义可知,计划工作需要有意识地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它既需要确定组织当前的目标,也需要考虑组织的未来;既需要考虑组织长期的使命和发展战略,也需要考虑具体的业务开展计划;既关系到结果,也关系到手段。 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之一,计划工作相对于组织、领导和控制来说,处于先行位置,组织、领导以及控制等各项职能都必须以计划为基础,根据计划的内容付诸行动(见图3-1)。另外,计划工作具有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2《管理学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计划及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该门课称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学分] 根据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安排,本专业的学分为4个学分。 [总学时] 根据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培养计划安排,该课程开设一学期,课时量定为72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51学时、实验教学课时21学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情况和教学实际开展情况及与企业的联系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调整范围度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 [适用对象] 该专业主要适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及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工商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管理类专业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系中居于领航的地位和基础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与方法,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设计、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的系列知识,培养学生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各门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竞争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程度空前加剧。管事实证明,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竞争的胜利者将是那些占据人力资源优势的地区、国家和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急需大批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和团队负责人。培养足够数量的这类人才,是我国管理理论界、实业界和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操作性方法,以便于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能够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观念转化为管理工作的实际运作。并且通过凸显介绍国际跨国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新思维和成功操作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国际性、外向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事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能力要求 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演练教学法、习题分析与讲解法。 1、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员工招聘理概述、绩效管理概述、薪酬管理概述、员工关系概述、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概述这写理论识记性的知识运用讲授教学法进行教学。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类型:本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时:48学时,3学分 适用对象: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本课程包含六篇。其中二、三、四、五、六篇为管理的职能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第一篇总论。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性质;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及全球化战略选择;信息的含义、特征、信息管理工作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主要是管理的决策与计划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决策的含义;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战略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三篇组织。重点介绍组织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和层级化;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变革和组织文化。 第四篇领导。重点介绍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激励的概念、激励理论;沟通的原理、类型、沟通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