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能够照射人体组织深层,产生保健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

液循环、舒缓神经、抗炎抗菌、促进细胞再生等。针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的动静脉内瘘,

远红外线治疗仪是否能够加速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我们设计了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选取了100名即将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为两组,每组50人。其中实验组在手术后立即开始接受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次照射30分钟,每周3次,连续照射3个月。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的血流量、管道通畅程度、感染情况等指标,我们

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经过3个月的治疗,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内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内瘘通畅

情况更好。这说明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能够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

降低内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我们也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内瘘周围组织更加健康,感染的

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为内瘘的成功成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我们考察了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

组患者在接受远红外线治疗后,整体身体状况有所改善,疼痛、水肿等症状减轻。这表明

远红外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我们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远红外线治疗后,内瘘的血流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内瘘的通畅率也较高。这意味着远红外线治疗能够提

高内瘘的长期稳定性,减少了内瘘的再次梗阻的风险。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能够促进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保持内瘘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建议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

术后,及时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以期望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容量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

量以提高研究可信度。我们只对内瘘的血流量、内瘘通畅率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对远红外

线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远

红外线治疗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以期望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远红外线治疗仪善于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这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为临床医疗实践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

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探索远红外线治疗仪对内瘘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望更好

地指导临床实践,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能够照射人体组织深层,产生保健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血 液循环、舒缓神经、抗炎抗菌、促进细胞再生等。针对血液透析患者新建的动静脉内瘘, 远红外线治疗仪是否能够加速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我们设计了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选取了100名即将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为两组,每组50人。其中实验组在手术后立即开始接受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每次照射30分钟,每周3次,连续照射3个月。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的血流量、管道通畅程度、感染情况等指标,我们 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经过3个月的治疗,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内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内瘘通畅 情况更好。这说明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能够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 降低内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我们也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的内瘘周围组织更加健康,感染的 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为内瘘的成功成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我们考察了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 组患者在接受远红外线治疗后,整体身体状况有所改善,疼痛、水肿等症状减轻。这表明 远红外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我们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远红外线治疗后,内瘘的血流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内瘘的通畅率也较高。这意味着远红外线治疗能够提 高内瘘的长期稳定性,减少了内瘘的再次梗阻的风险。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能够促进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保持内瘘的长期稳定性。我们建议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 术后,及时进行远红外线治疗,以期望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样本容量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 量以提高研究可信度。我们只对内瘘的血流量、内瘘通畅率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对远红外 线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远 红外线治疗仪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以期望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远红外线治疗仪善于改善机体的微循环,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血流量。这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为临床医疗实践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 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探索远红外线治疗仪对内瘘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望更好 地指导临床实践,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非热康普红外线治疗仪对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

非热康普红外线治疗仪对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 摘要: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血管 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如何保护好透析患者的内瘘血管是血液透析护 士的一项重要工作.非热康谱是台湾某公司生产的一种修护内瘘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其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热量能达到深层组织,温度稳定持久,是内瘘修护的最 佳装置.台湾各大医院及90%以上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已造福台湾5万多名透析患者,解决了透析医疗长期以来的难题,在英国、美国、韩国、法国、瑞典、立陶宛、土耳其等国洗肾室投入使用,并获得高度评价[2].我院从2014年3月引进非 热康谱治疗仪,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透析患者;非热康普红外线治疗仪;内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80例透析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 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其中常规组共90例,男性的患者46例,女性的患者34例,年龄19-85岁. 实验组共90例,男性的患者47例,女性的患者33例,年龄19-85岁. 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行非热康普红外线支持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包括: (1)患者进行非热康普红外线照射,每次至少使用一次,每次照射40分钟。 (2)每次 20~ 40分钟的照射,由听诊器听出血流增加的情形。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内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情况、非热康普红外线支持治疗 前以及治疗一个三个月后患者内瘘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其内瘘常见并发症包括血流量不足、 动脉瘤、血管狭窄、感染等[3]。术后愈合情况主要从内瘘养成时间、血流量、感染三个方面 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组患者内瘘并发症显著比实验组高,对比分析如表 1 3 讨论 未顺利养成的瘘管会影响透析品质,多半无法维持到半年就会面临狭窄甚至阻塞的问题,需要通血管或以气球扩张术等介入性治疗,让瘘管再度通畅。反覆通血管的疼痛、来回医院 的时间、金钱耗费、面对瘘管阻塞的恐惧,都严重影响透析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品质。 而非热康谱红外线治疗可以促进内瘘成熟,提高血液透析内瘘成功率,缩短内瘘养成期,可大大减少日后瘘管并发症的机率。持续照射,可使瘘管血流量增加1.7倍。红外线治疗是 照顾瘘管及日常保健的好方法,患者若能配合医师的治疗,持续使用,可让瘘管维持弹性、 使瘘管顺畅不易狭窄,延长瘘管寿命,降低患者因瘘管狭窄而须反覆动手术的次数,让患者 不再提心吊胆。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透析与移植,2007,22(7)12 [2]朱莉莉.红外线支持疗法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2015,23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 韩丽英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22(35)12 【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内瘘血流改善情况、内瘘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头静脉壁厚度、动脉瘤横径均小于干预前,血流量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头静脉壁厚度、动脉瘤横径均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流,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韩丽英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远红外线照射法在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红外线照射结合海带湿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 3.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非热康谱治疗仪联合人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 5.护理指导与家庭支持护理在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改善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德娟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22(35)4 【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的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内瘘建立外科手术,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12周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血液透析患者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页数】3页(P155-157) 【作者】李德娟 【作者单位】九江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健瘘操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 2.分阶段护理模式联合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患者围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 3.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4.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 5.远红外线治疗仪配合喜辽妥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在血液透析患者新建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为术后50 d,观察期为使用内瘘2个月,即术后110d内穿刺者固定同一组护士。2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单数分在对照组共10例,双数分在实验组共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2 w拆线后使用握力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3 d起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频率,3次/w,照射40 min/次,照射时内瘘的手臂距离发热源高度20 cm,患者透析结束前1h避免使用。结果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红外线具有改善血管暗沉及纤维化、使血管明显浮现、易于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疼痛的功能。结论远红外线治疗仪能提供给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全面保护,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对皮肤无刺激,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确保透析充分的前提,長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有较大的优越性[1]。所谓内瘘成熟是指是在动脉血流的冲击下,内瘘静脉管壁扩张增厚,一般术后4~6 w为新瘘养成期[2],成熟后的内瘘达到一定血流量才能正常使用。虽然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多患者的瘘管无法顺利养成,或是养成后无法维持使用,内瘘失功需要重新手术,使有些患者可能不断地接受手术,最后形成没有血管可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引[3]表明,应用远红外线照射内瘘血管能降低失功率,增加血流量。本院自2015年3月使用台湾宽谱公司生产的非热康谱治疗仪(简称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新建动静脉内瘘血管促进其成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处于内瘘养成期的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6~8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3例,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杂音Ⅱ级以上。患者规律透析,3次/w,4 h/次,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首次使用内瘘时间为术后50 d,观察期为使用内瘘2个月,即术后110 d内穿刺者固定同一组护士。 1.2方法20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排序,单数分在对照组共10例,双数分在实验组共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2 w拆线后使用握力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术后3 d起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内瘘侧手臂,随透析频率,3次/w,每次照射40 min,照射时内瘘的手臂距离发热源高度20 cm,患者透析结束前1 h避免使用。 1.3评价指标①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记录术后第1d(Q1)、第40d(Q40)、第110d(Q110)动静脉内瘘瘘口上方5 cm血管血流量数值;②术后疼痛感:术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维生素E、内 瘘局部红外线照射治疗和护理,分别检测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尿素氮,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和尿素清除率(URR)等指标,观察比较 上述指标发生的变化,探讨本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治疗护理后患者最大透析血流量、 Kt/V、URR指标均增加,尿素再循环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联合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及护理能有 效提高内瘘血流量,改善血透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红外线;护理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保障血流量良好,患者的透析效果才有保证。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患者自体动静脉,其优点是 出血量少、穿刺容易、血流量理想、能够长期利用等,是长期维持血透患者的良好选择,往 往被视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维护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良好,是血液透析科护士的重 要工作之一,针对血流量不足者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加以改善。2013年5月-2014年 5月间我院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进行红外线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 12例,患者平均年龄(51.7±12.8)岁;平均透析时间为(80.5±36.3)月;动静脉内瘘方法均 为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或端吻合,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62.6±27.4)月;原发病为:慢性 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3例,其他3例。将常规最 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者评价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排除肾移植、死亡、转腹膜透析、失联等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常见易引起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原因包括:①血液透析 患者微炎症状态。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 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因子合成及其活性下调,氧化应激等造成内瘘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这可能是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因素。②局部血肿形成。多由于操作中压迫止血不当、或是穿刺技术欠佳等造成。③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透析期 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过大、自身凝血机制异常等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堵 塞内瘘,使血流量受到影响。④患者血压过低。往往由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透析过程 中进餐等造成血压偏低。⑤过早使用瘘管。在瘘管未成熟时过早使用,可能会影响今后动静 脉内瘘的血流量。一般应在内瘘术后4-6周起应用。 1.2.2 治疗护理措施: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方面。对血流量<150 ml/min者给予红外线照射内瘘治疗30 min/次,2次/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维生素E 50mg/次,均为1次/d,连续治疗30 d;严格掌握动静脉内瘘使用指征,内 瘘术后只有当血流量>600 ml/min、内瘘直径>6mm,内瘘皮下深度<6mm、血管边界清晰时方可使用。血肿较小且无增大趋势、血流量>180 ml/min者无需拔针,可于透析过程中冰敷,减少或停加肝素,并观察血肿变化。透析完毕后于24h内冷敷皮下血肿处,24h后热敷。过度 超滤导致的血流量不足,需减慢血流量,将超滤率降低,补液时加少量0.9%氯化钠溶液; 调整透析过程中进餐的时间在透析开始后2 h内进行,因此透析清除的溶质与水分占比例较少,对于外周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很小,相对而言不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 价值 【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多普勒远红外线 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2年3月,将我院104 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综合护理,研究 组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 生率,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和GSE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 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以及GSES评 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 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GSES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能 获取优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综合护理;临 床效能 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属于终末期肾脏器官疾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 其能净化患者血液,帮助患者排出机体内部的代谢废物,控制维持患者水-电解 质平衡调节生理机制和酸碱平衡调节生理机制的稳定状态[1-3]。文章以我院部分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调查对象,为其开展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 护理,测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2月-2022年3月,将我院104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2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介于45-70岁,平均(53.83±17.13)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4-72岁,平均(52.81±17.11)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见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方法 参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多普勒远红外线照射仪联合综合护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指标、SDS评分指标和GSES评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27.0,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 <0.05,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患者 例数 非常 满意 满意不满 意 护理 满意度 研究组5237 (71.15) 14 (26.92) 1 (1.93) 51 (98.07)

远红外线照射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疗效观察

远红外线照射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疗效观察 李敏;程静;陶玲玲;张敏秋 【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远红外线照射治疗,2组患者于第0、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出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并比较2组并发症(内瘘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情况均逐好转,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25 【总页数】2页(P32-32,33) 【关键词】远红外线照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作者】李敏;程静;陶玲玲;张敏秋 【作者单位】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存的重要治疗方式,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使用中常产生功能不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也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1]。远红外线治 疗仪照射,可以通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达到维持血管通畅及抗炎的作用,使瘘管的内径及血流增加,减少患者透析通路阻塞事件发生[2]。动静脉内瘘位于人体上 肢浅表位置,因此远红外线理疗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体会及经验性的报告,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对比。本文旨在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组研究观察远红外线照射对透析患者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和流量的作用,寻找新的方式,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8~80岁,平均(46.23±15.47)岁,内瘘使用时间3个月~5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24例,多囊肾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选用腕关节远侧的桡动脉与头静脉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动静脉内瘘吻合方式均采用标准端侧吻合的手术方式,近3个月没有进行远红 外线照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仪(型号:TY-102)照射内瘘侧 肢体,距离内瘘侧肢体30~40 cm,每周照射3次,每次40 min,持续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于第0、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出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并记录2组并发症(内瘘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

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内瘘手臂疼痛的应用效果

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内瘘手臂疼痛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临床应 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5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透析时行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比较分析干 预前后患者内瘘手臂疼痛感、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内瘘 手臂疼痛感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0.031,P< 0.05);干预后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8.655,χ2=9.195,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内瘘 手臂疼痛患者采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疼痛感,还可以 使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关键词: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血液透析;内瘘手臂疼痛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命线,其中动 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在业内已被认为是首选的血管通路[1]。良好的血管通 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保障和关键,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在透析时会发生内瘘手臂疼痛,严重影 响患者身体和心理舒适度,甚至有个别患者由于疼痛难忍而提前终止治疗[2]。为缓解患者内 瘘手臂疼痛,进一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我科对透析内瘘手臂疼 痛患者采用个体化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3.64±14.35),透析龄7—16年,平均 (11.36±5.28)。原发病为糖尿病35例,高血压肾病10例,血管炎8例,狼疮性肾炎3例。血管通路均为前臂AVF,使用16G针穿刺,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血液流速200— 300ml/min。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⑴纳入标准:①AVF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侧侧或端侧吻合;②血液透析治疗中出现内 瘘手臂不同程度疼痛;③意识清楚,有正常的沟通和表达能力;④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 知情同意书。 ⑵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沟通障碍,不能清楚表达内心自我感受者;②不配合或中途 退出者。 1.3 仪器与材料 TY-102F型号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台湾宽普公司)。 1.4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治疗开始后,由远红外线治疗小组成员个体化安排开始照射时间,在透析1.5-2 小时开始使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照射时间40分钟,照射区域以肘窝为中心 10×20cm2,下机前30min停止照射,治疗仪和皮肤距离20厘米(定距杆),每周3次,连 续治疗3个月。 1.5观察与评价指标 采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3个月后,由小组成员统一发放科室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疼痛、依从性、满意度三个方面,详细向患者解释各项内容和填写注意事项,由患者独 立完成或口述家属代写均可,回收调查问卷后,对治疗前后内瘘手臂疼痛改善情况、血液透 析治疗依从性、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综合统计分析。 ⑴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将疼痛程度用0到10这11个数 字表示,分为5个等级: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9),剧痛(10),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感觉评价,3个月进行综合效果评价。 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估表[4]:①完全依从: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医嘱,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思维导图宣教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思维导图宣教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思维导图宣教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肾内科血透室行血液透析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思维导图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透析时的血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内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思维导图宣教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量,提高动静脉内瘘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干预治疗效果。 【关键词】远红外线治疗仪;思维导图宣教;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 血液透析法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方式,而透析前通常需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人为方式建立的动脉与静脉间的血管通路,也是临床首选的血管通路[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透析患者中的老年人比例逐年升高,但由于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血管存在变厚、变硬等问题,适用于建造动静脉内瘘的血管相对较少,因此,一旦搭建成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尽量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以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2]。远红外线治疗仪主要通过电磁波使机体局部组织产生热效应,以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疾病状态等的目的[3]。思维导图由著名教育学家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它是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枯燥的文字信息简化为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图形,以简便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明确的信息支持,促进其理解记忆[4]。本研究旨在

远红外线护理治疗与常规热敷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的疗效分析

远红外线护理治疗与常规热敷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 中的疗效分析 沈建琴;缪立英;刘金凤 【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护理疗法和常规热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红外组(29例)和对照组(33例),红外组(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疗妥软膏),对照组(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的护理治疗的效果.结果 3个月后红外组较对照组硬结、血管狭窄、静脉炎及淤血/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透析血流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治疗中,远红外线护理治疗较常规热敷治疗能减少临床并发症及增加透析血流量.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7(015)028 【总页数】2页(P8-9) 【关键词】远红外线;内瘘;血液透析 【作者】沈建琴;缪立英;刘金凤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常州2130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常州2130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常州21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R459.5 规律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到达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过程后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1]。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稳定成熟的动静脉内瘘是规律血透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常用血管通路的选择[2]。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时间,血透治疗时提供的血流量,以及是否存在硬结、血管狭窄、静脉炎和淤血/血肿等并发症多种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日常护理中,与常规的喜疗妥软膏联合热敷护理方法比较,我们采用了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疗妥软膏治疗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动静脉内瘘术的ESRD患者,并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3±9.9)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7例,高血压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病6例,其他4例。 1.2 分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红外组(29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红外组(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疗妥软膏):远红外线治疗仪采用非热康谱牌,型号TY-102F,其波长范围2~25 µm,(台湾宽谱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局部照射,每次约40 min,照射距离为20 cm。每次血透上机后用红外线照射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处3次/周,血透24 h后涂喜疗妥软膏,轻轻按摩3 min。对照组(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每次血透24 h后用热毛巾(温度45 ℃左右)湿敷内瘘肢体15 min。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处,涂抹喜疗妥软膏,轻轻按摩3 min。 1.3 观察指标: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透析血流量(mL/min);2组治疗后3个月并发症例数(人次):硬结、血管狭窄、静脉炎和淤血/血肿。

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对其血管及内瘘状态的改善评价

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 护理中的应用对其血管及内瘘状态的改 善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65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比较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各动静脉内瘘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及内瘘状态。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血管;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常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但由于需要长期进行穿刺、拔针等创伤性操作[1],容易出现内瘘狭窄甚至闭塞的情况,影响疗效,需要加强保护内瘘,提高血液透析效果。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以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送到深层组织[2],且可持久稳定其温度,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应用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对患者血管、内瘘状态的改善作用,共选择13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 1. 资料 共纳入血液透析患者130例(选取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晰且可以正常与他人交流;(2)每周透析三次;(3)对

此次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接受相关治疗;(4)病史清晰。排除标准:(1)存在 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低血压;(3)合并老年痴呆等精神类疾病。 根据是否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分为2组,65例/组。 对照组:男:女=35:30;年龄:30-71(52.26±9.15)岁;原发病:29例 尿毒症、22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 观察组:男:女=36:29;年龄:31-72(52.41±9.32)岁;原发病:28例 尿毒症、23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 组间各项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即p >0.05。 均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以视频、手册、口头等宣教方式,来全面普及与动静 脉内瘘相关的知识,建立动静脉内瘘前两周,指导患者锻炼上肢,提前24h剪短 指甲,穿宽松衣物,成功建立内瘘后,关注血液、伤口等状况,后两周开展捏橡 皮健身球的锻炼,四周后评估内瘘可使用性,在内瘘区域和血管上方位置的皮肤 均匀涂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适当按摩血管,注意避开针孔位置。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治疗仪,透析治疗开始 时开始照射,透析结束前1h停止照射,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40分钟,照射灯和 照射部位需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每周三次。 1.3观察指标 (1)比较动静脉内瘘相关指标:静脉端压力、动脉端压力、透析中血流量、内瘘内径、内瘘血流量。 (2)评估应用效果[3]。根据护理前后透析血流量的变化幅度进行判定,提 高50ml/min判定为显效,提高30-50ml/min之间判定为有效,提高幅度小于 30ml/min,或未发生明显变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3)统计相关并发症。

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在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痿术护理中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肾功能衰竭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分析护理治疗后的血液透析血流量、动静脉内痿成熟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痿成熟时间与更短,血液透析血流量更高,且并发率更低,组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远红外线治疗仪应用于肾功能衰竭自体动静脉内痿术中,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升血液透析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关键词远红外线治疗仪肾功能衰竭自体动静脉内痿术内痿 肾功能衰竭即为肾脏功能出现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在临床上通常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通畅的血管通路为患者赖于长期透析生存的基础。而自体动静脉内痿具有容易穿刺、血流量充分等优势,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广泛,但考

虑到患者的个体血管差异性,以及耐受体质因素,在术后容易出现血栓、感染等并发症[2]。基于此,为了需求更加确切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在自体动静脉内痿术的护理中运用了远红外线治疗仪,分析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80例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肾脏病学》对于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2)入选对象具有研究知情权且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2)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3)严重水肿者。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2.38±4.11)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1~73岁,平均年龄(52.34±4.0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检测、运动锻炼方案指定、生活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和患者取得主动沟通,进行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讲解注意事项和治疗的重要性,提升治疗的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患者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再分析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疏导。在术后引导病人抬高内痿侧肢,垂直在地面停留十秒,一日三次,隔天更换辅料,伤口如果出现渗液污染在辅料更换时可使用75%乙醇进行消毒。制定相关运动促进内痿成熟,在吻合口处使用止血带加压。

应用远红外线照射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的疗效分析

应用远红外线照射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术前 术后护理的疗效分析 通过整理的应用远红外线照射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的疗效分析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远红外线照射法进行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法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肿消退时间(2.00±0.01)d,对照组为(4.75±0.76)d。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19.07±0.03)h,对照组为(22.16±0.58)h。观察组疼痛评分(2.10±0.19)分,对照组为(4.45±0.31)分。观察组患者渗血率2.78%、栓塞率为0、满意度97.22%。对照组患者渗血率13. 89%、栓塞率为5.56%、满意度97. 2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术期,临床应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以缩短肿胀及疼痛时间,预防渗血及栓塞,提高患者满意度。【关键词】远红外线照射法;动静脉内瘘;围术期护理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需通过手术使动脉与邻近静脉在皮下吻合,形成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建立,能够有效增加血液透析的流量,且可减轻患者穿刺的痛苦。但如护理不善,栓塞及肿胀等风险同样较高。有研究指出,将远红外线照射法应用到围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于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样本,观察了

远红外线照射法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资料:性别:男/女=16/20,年龄(54.80±5.48)岁。对照组资料:性别:男/女=17/19,年龄(54.94±5.72)岁。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理:为减少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风险,护理人员应于术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从粗细、走向两方面,判断有无发生损伤的风险。反复穿刺容易导致血管出现瘢痕,对内瘘畅通性的提升不利。护理人员应避免于内瘘侧手臂反复穿刺,预防上述风险。动静脉内瘘术前,应嘱患者使皮肤保持清洁。术前4周,应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避免发生低血压,以免诱发内瘘堵塞。为预防术后渗血,术前不得使用肝素等抗凝剂。(2)术后护理:动静脉内瘘术后,临床应加强对患者体温、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发现低血压,应立即报告医生,共同进行处理。以免导致内瘘血流量减少,导致血栓发生。另外,术后,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者血管搏动情况的监测。内瘘切口处,应采用敷料包扎。包扎力度应适宜,不得过松或过紧。如敷料处可见渗血,需及时处理。术后,内瘘侧肢体应抬高,便于静脉回流。术后24h,应指导患者进行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的影响

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估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抽检样本入组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选对象均为本院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者,共计60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应用优 质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为基础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 内瘘成熟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对照组、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 对照组(P<0.05);测定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所得数值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可促进新 建动静脉内瘘成熟,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熟;预后 血液透析属于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所采取的重要替代疗法,而动静脉内瘘作 为常用血管通路突出了寿命长、并发症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动静脉内 瘘成熟时间为6-8周,成熟质量对于透析血流量、首次使用时长、血管通路弹性 具有直接影响,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增加,内瘘过早失用、成熟过晚、并发症 等问题逐步增多,不仅限制内瘘使用还对预后产生了不利影响[1]。远红外线治疗 仪照射能够保证新建内瘘的成熟度,在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率的同时增加血流量,本文为深入分析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应用于血液透析期间取得的效果行随机对照 试验,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宽谱远红外线照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疗效观察

宽谱远红外线照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宽谱远红外线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 (A VF)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32例,依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宽谱远红外线照射,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0.00%、中度疼痛3.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9%、13.64%;无疼痛7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75.76%、优良率89.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2%、6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瘘管闭塞(0.00%)、感染(4.55%)、局部出血(3.03%)、血肿(9.09%)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09%、18.18%、13.64%、2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谱远红外线照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A VF,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wide spectrum far infrared irradiation on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 VF)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32 MH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66)and the control group(n=6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wide spectrum far infrared irradiation. 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severe pain(0.00%)and moderate pain(3.03%)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9.09% and 13.64%,P<0.05). The proportion of no pain was 78.7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7.58%,P<0.05). The rates of excellent (75.76%)and excellent and good (89.39%)of nursing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51.52% and 68.18%,P<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fistula occlusion (0.00%),infection (4.55%),local bleeding (3.03%),and hematoma (9.09%)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09%,18.18%,13.64%,and 24.24%,P<0.05). The time of first use of fistul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Wide spectrum far infrared irradiation on A VF in MHD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relieve pain and enhance nursing effect,thus is worthy to be promoted. [Key words] Far infrared irradiation;Uremia;Hemodialysis;Arteriovenous fistula;Nursing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1]。近年来,CRF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