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我们常常做梦,而梦的源头在哪里呢?“入睡前,思想中的批判功能减弱,使很多杂念涌上心头,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意念。这种批判功能的减弱,往往是由困倦引起的,此时那些心头杂念也就相应地变成了人们感知上的幻觉了。”“我们将发现梦是有意义的,而且绝不是一般作者对梦所说的‘梦只是脑细胞不完整的活动产品。’相反地,一旦释梦的工作能完全做到,可以发现梦是代表着一种愿望的达成。”(第一章·梦的解析方法)。“梦代表着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产生的。”(第一章·梦的本质)。
我们可以断定,梦是人的思维在疲倦状态下的产物。而且,梦并不因为疲倦或者人的感知不清等等的因素而变得荒谬,毫无意义,相反,它丰富的表达人们的思维甚至是隐藏在心底的愿望。
我们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心绪波动很大,或者集中精力想着某件事情的情况下,无法安然的入睡。只有安静的等待着激烈的情感从心底褪去的时候,杂念充入脑海,所想的事物不甚明朗的时候入睡。而这时候的梦往往带有白天的痕迹,我们很容易从梦里找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人。
梦的运作相较于形成要复杂得多。如果说形成是因为意识流的减弱,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梦的运作系统时刻在严整有序地工作,从而形成了每个人特有的丰富的梦。梦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凝缩作用。“在梦的‘隐意’与‘显意'之间的比较,第一个引人注意的便是梦的工作包括一大堆的‘凝缩作用’。就‘梦的隐意’之冗长丰富而言,相形之下,‘梦的内容’就显得贫乏简陋而粗略,如果梦的叙述需要半张纸的话,那么解析所得的‘隐意’就需要六,八至十张的纸张才写得完。这差距的比例按各种不同的梦而异。但就我的经验来看,几乎多半是这样的比例。一般而言,我们,我们多半低估了梦所受凝缩的程度,以为由一次解析所得的‘隐意’即包含了这梦所有的意义,然而事实上继续对这梦分析下去,往往又发掘出更多深藏在梦里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先要有个声明,‘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经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出来’。尽管所做的解释已经毫无瑕疵,令人满意的地步,但他仍可能再由这同一个梦里找出另外一个意义来。因此严格地说,凝缩的程度是无法定量的。”

(第三章·凝缩作用)
对于每一个梦,“梦思”要比“梦内容”丰富得多,后者只是前者的凝缩。梦的工作,首先是把丰富的“梦思”凝缩为简单的“梦内容”
因为每个人生活背景的复杂,所以梦的内容也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生活的复杂性使梦的内容无比的充实,所以我们无法将一个梦解析彻底,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将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分析彻底。
二.移植作用。 “梦在其工作过程中,存在一种精神力量,它一方面消除那些精神价值含量很高的元素里所蕴含的精神强度;另一方面又通过‘多重决定’的方式,在那些精神价值较低的元素里塑造出重要的新价值,并使它们分别出现在梦的内容里。”“在梦的形成过程中,在各个元素之间会产生一种‘精神强度的移植作用’,而‘梦念’与‘梦的内容’的巨大差异正是由此而形成的。这就是梦的‘移植作用’。”“梦的移植作用是在审查作用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精神防御。”(第三章·移植作用)
“梦思”的隐意被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部分替换其重要的部分。其原因是人的本能冲动想要冲破检查者的限制。
当我们逐渐长大,会常常不由自主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所谓“带面具的生活”。我觉得这与梦的移植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梦中,尽管需要愿望的达成,但我们往往掩饰着自己内心难以表露的愿望。
三.梦的戏剧化。“把梦念转变为梦内容的第三种因素,在梦的隐意转变为显意的过程中作用不可低估:梦对其所使用的精神材料的表现力进行了考虑(大部分为视觉影像的表现力)。依附于各个主要梦念的从属思想,那些具有视觉表现力的将被首选出来。而且梦工作还会尽力把那些无法应用的思想重新塑造成另一种文字形式,即使它是一种极不寻常的形式也在所不惜。只要这个程序可以有利于梦的表现,并且能够消除那些被约束思想所引起的心理压力。”“为了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形里,也许不会受到审查作用的抗阻),它会选择那些潜意识里早就存在着的途径。而它经常使用变形的方法,与那些心理病患者处在幻想中或是所意识到的玩笑与暗喻时的情形大致相同。”(第三章·梦的表现方式)
这是“梦思”表现为视觉意象的能力,形成许多奇幻的象征,使“梦思”变得异常丰富和深奥。梦到的同一事物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梦的表现力通过丰富的形式,来诠释梦的隐意,使梦尽可能的合理而且蕴含丰富。
四.润饰作用。“从表面上看,梦通常是符合逻辑与情理的。它们以一个可能的情况作为起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后,最终得

到一种大致合理的结论。这样的梦一定会被近似于清醒时意念的精神功能进行大量的修正。而它们似乎具有某种意义,但是与梦的真正意义大相径庭。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润饰作用是如何娴熟地运用着梦的材料,同时又把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降低到最少。”“润饰作用能形成影响的那一部分,在梦中的呈现是清晰的,反之则是含糊的。另外,由于梦里表现含糊的部分往往并非鲜明生动的,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润饰作用使梦元素的强度发生改变。”(第三章·润饰作用)
将表面看起来不连贯的材料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睡眠时杂念较多,因而梦是不连贯的,穿插着很多不同思想记忆的片段,而梦的润饰则将这些片段整合,来突显梦的中心思想和最直接的愿望。
然而,梦与其他心理现象特征不同在于,它不仅仅只需要运作,梦有自己独特的一部分。比如我们常常记不清自己的梦,睡觉口渴的时候会在梦里喝水,在梦中的时候会忽然惊醒……所有的这些,均属于梦的程序的一部分,我们称为“梦程序心理”。
首先是我们很熟悉的遗忘现象“经常发现尽管我们梦的很多,留在记忆里的却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我们又不能肯定这一部分的确定性。”“在每一个分析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证据来证明,梦中最为细微的元素通常是梦的解析过程里不可缺少的成分。”“他所运用不同的词来表达的那一部分梦的内容,正是梦伪装的弱点。”“梦的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对某事件的抗阻”“梦的遗忘与别的精神活动的遗忘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它们的记忆能力也和其他的精神功能类似.”(第四章·遗忘现象)
而梦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短时期的,甚至包括成年人的童年时期。“幻觉式的梦其激动的传播方向是反方向的——它不是导向运动端的,而是导向感觉端的,最后进入了知觉系统。如果称清醒状态里潜意识的精神过程为‘前行的’,那么梦中的则可称之为‘退后的’”“这种退后现象无疑是梦进行过程中的一个心理特征。”(第四章·退后现象)
梦的主要目的即是愿望达成“第一类很明显地表露出愿望达成,而另一类梦的愿望达成不但不易觉察出来,而且往往以各种可能的方法去掩饰。”(第四章·愿望达成)
我们也常常烦恼由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的梦等一类问题。“梦和睡眠不是互相排斥的。”“想睡觉愿望的满足和维持某种程度的注意力是不会相违背的”“梦使得潜意识那自由不拘的激动受到前意识的控制。在这过程中,它把潜意识的激动给释放了,因此是一种安全的活门,利用

一点点清醒时刻的活动来保持前意识的睡眠,因此就像许多的精神构造一样,它造成一种妥协,同时服侍两个系统,因而使它们互相和谐和合适。”“形成‘焦虑的梦’的理论亦是心理症病患心理的一部分,梦中的焦虑是焦虑的问题,而不是梦的问题。”(第四章·由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的梦)
我们只是以为在梦中,我们深埋在心底的思想意识才会有所流露,其实不然,只是我们清醒的时候都在尽力压抑着自己偶然的想法而已。“最繁杂的思想不需要意识的协助亦能完成”“潜意识是完全理智的,或者被排挤,或者受压抑”(第四章·潜抑)
最后,我们略述下潜意识和意识-现实。“意识乃是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基本”“潜意识是生活的一般性基础,潜意识包括意识。”(第四章·潜意识和意识)这也可以说是梦产生的基础——潜意识。
当然,这只是梦的解析工作的一个大体框架,若要深入研究,恐怕还要从实践中多多探寻和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