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和鸣之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 格式:ppt
- 大小:6.83 MB
- 文档页数:16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旋律形态分析作者:龚培琳丁星方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摘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一部以俄罗斯生活景象为题材的交响音画,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情调,这是一首含有两个音乐主题并交替变奏的双主题变奏曲。
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所形成的对比,描绘了景物化的形象。
鲍罗丁用各种形态的音乐旋律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本文从用特定的音高、音域音型进行环境描写,用不同的旋律形态表现不同的音乐角色,用特有的旋律与调性及旋律半音化进行表现特有的民族特色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旋律形态特点。
关键词:鲍罗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旋律音畫民族性旋律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78-03对一部作品进行音乐旋律形态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掌握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发掘更加细微的表情,这种分析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作品进行赏析,提升学生的美学审美观念,以此指导学生的实践,也是教师在学生乐器的演奏指导、舞蹈动作编排、声势设计的基础。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鲍罗丁作品中的一部交响音画作品。
作品用旋律描、配器及音乐形态述了一副:在广阔无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支骆驼商队由军队保护着,由远至近祥和安逸地前行着,直至他们缓慢的走出作者所为听众呈现的画面。
作曲家通过旋律对画面进行阐释,关于其所表现的音乐旋律形态,本文有以下几点分析。
一、用特定的音高、音域进行环境描写作者在作品中对所有细致画面的描述都是通过丰富的旋律变化来呈现的,对于不同的场景,作者使用不同的音高与音域进行了背景画面描绘。
如作品开始时,作者用小提琴一直在极限音区拉用pp的力度走持续的泛音,用持续地泛音、带有混响感空灵的特定音高创造一种一望无垠的空旷感觉。
随后作者又加入了新的音乐层次:使用中提琴与大提琴反复进行八度拨弦,使两个层次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五度的A和E交替的木管组连贯悠长的演奏。
第二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草原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在欣赏交响音画作品中带来的美感及精神上的愉悦。
2、基本了解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体会音乐意境及特定的音画形象;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熟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感受这两个主题各自的风格和美感。
3、两组同学跟随着乐曲同时哼唱两个不同的主题,从中体会复调织体的美感以及在乐曲中发挥的作用。
2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欣赏曲目是不错的,扩大了学生的欣赏范围。
3重点难点1、熟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感受这两个主题各自的风格和美感。
2、基本了解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体会音乐意境及特定的音画形象;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
3、从中体会复调织体的美感以及在乐曲中发挥的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同学们请看,杨老师这有一幅油画,让我们来欣赏下,在以下三段音乐中寻找与油画最想一致的音乐。
聆听音乐后,询问,你们听出来那段音乐最为一致呢?为什么?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们的听辨能力可真厉害,对的,就是第三段音乐,它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活动2【讲授】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现在让我们了解下什么叫交响音画吧?(它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可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
)我们刚才了解到了交响音画,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聆听音乐,感受下音乐有几个主题?为什么?有何不同的意见吗?同学们,你们听得可真仔细,这首曲子的主题是2个,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主题吧。
首先,我们来学习下俄罗斯歌曲风格的主题,A、初次聆听音乐B、再次感受音乐C、用“LU”哼唱歌曲旋律俄罗斯风格主题。
大家表现还不错哦,让我们来学习下古老东方歌曲风格主题,A、初次聆听音乐B、再次感受音乐C、用“LA”哼唱歌曲旋律俄罗斯风格主题。
现在是考验大家接受能力的时候了,我们将要完整聆听音乐,当第一、二主题出现时,请大家用“LU”和“LA”哼唱,并随音乐画旋律线,在心中冥想歌曲给你的感觉。
第七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内容:听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1880年俄罗斯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准备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要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兼化学家鲍罗丁为此而写了《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交响音画。
后来,这项活动虽没有办成,但鲍罗丁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欢迎。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想象如诗如画的沙漠草原风情,感受俄罗斯音乐与东方音乐的不同色彩,随乐哼唱主题音乐。
2、能随乐哼唱主题音乐(一),并记住这个主题。
教学重难点:1、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想象如诗如画的沙漠草原风情,感受俄罗斯音乐与东方音乐的不同色彩,随乐哼唱主题音乐。
2、能随乐哼唱主题音乐(一),并记住这个主题。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导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俄罗斯吗?俄罗斯有很多好听的音乐,俄罗斯的人民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来听赏一首俄罗斯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出示学习目标:1、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想象如诗如画的沙漠草原风情,感受俄罗斯音乐与东方音乐的不同色彩,随乐哼唱主题音乐。
2、能随乐哼唱主题音乐(一),并记住这个主题。
二、学、议1、出示自学提示(1)听音乐,说一说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了解乐曲的旋律特点。
2、议师:谁来说说乐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柔美、优美。
师:你们的音乐感觉很好,我们再来听赏一遍你可以用手指划线来感受一下乐曲。
3、练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我们来把乐曲哼唱一遍。
师:还想不想再来唱一唱,好,我们看着歌词跟着音乐我们再来一遍吧。
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熟悉并背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曲调,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2、初步了解交响音画体裁。
3、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学情分析五年级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的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堂课的教学,贯穿于每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
4教学过程4.1 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开场白:今天欢迎同学们来到这里和老师一起上一节欣赏课,我们一起聆听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幻灯片)师:首先播放两段音乐,你们听听这两段音乐的情绪与那幅画面感觉是想符合,然后用一个词语形容它。
(出示幻灯片)、播放两段音乐片段(幻灯片)出示情绪图片(幻灯片)生:①宁静②忧郁师:这两段音乐是来自俄罗斯伟大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段主题。
那什么叫作交响音画呢?b、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交响音画概念。
(出示幻灯片)师:总结交响音画:简单说就是在聆听作品时眼前会产生画面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出示课题)活动2【活动】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2、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师:老师把这首乐曲分成五段听赏,同学们根据音乐的情绪来连线。
(出示幻灯片)、听到第二段音乐时请学生用康佳鼓学习模仿马蹄和骆驼的音乐。
师:听到这里老师请一位同学来选择一些图片把它贴到上面,来还原当时的情景。
你们根据音乐的情绪来选择相应的图片,还原当时的画面,在这里选出4图片张。
第 页“自主合作探究 构筑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 年级: 上 册 第 页主备人 上课人 上课时间 12.7 累计节数 课 题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教学目标 1、能背唱乐曲主题,并对乐曲曲式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乐曲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鲍罗丁。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背唱乐曲主题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乐曲意境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一、引入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油画,它的名字就叫《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出示油画)。
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它不论时间与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离欣赏者很近,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的视觉与听觉入手)那我们就来给它配乐,在配乐之前我们必须对油画的内容有些了解(出示文字),根据文字提示我们想想它可能出现哪些音乐或声音?设计意图(从画面进入让学生对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的标题来源有暗示作用,为下节课对标题音乐的总结打下埋伏)二、分段欣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如何做的,欣赏以下片段音乐做出连线并说出共有几个主题?(初听)教 学 过 程A俄国卫队音乐1(主题1独奏)B商队渐渐远去音乐2(对比复调)C安然无虑的当地商队音乐3(主题2)(教师简单介绍英国管)D二者关系融洽音乐4(主题1齐奏)E飘过来的俄国曲调音乐5(主题1渐漫)(教师简单介绍单簧管)问:共有几个主题?1.为何ABE他们同为一主提而表现的音乐内涵却各不相同?(A与E是力度上的变化,而A与B是节奏与力度的变化)2.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出C的安然无虑?(旋律与音色上,可以从英国管是地特定情景下才用的乐器入手进行引导)3.二者关系融洽你是从哪听出来的呢(从旋律的层次上,他们用的是对比复调,进行得非常和谐)设计意图(把学生被动欣赏变为主动,并感受音乐要素与音乐内涵的关系)三、学唱旋律、模拟音响a: 学唱主题1,当它是飘过来的俄国曲调时它的力度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用一个音来演唱,请问用哪个音更合适呢?接下来我们用“”来演唱,注意飘的感觉!当它描述俄国卫队时!这时我们用什么音会好一些呢?从学生回答中选一个音来演唱!注意他的气势。
人音版第15 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内容: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5 册)作品分析:这是一首“标题”音乐,由强力集团中的鲍罗丁所作。
乐曲开始,在小提琴高音区奏出持续的泛音上,单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平和的俄罗斯民歌旋律,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例1)。
这一主题音乐,曲调平稳,起伏不大,加上单簧管甜美的音色并在高音区进行演奏,给人一种极为宁静、安详的感觉;宽松的节奏,特别是最后一个长音,又给人极为空旷之感。
后又由圜号演奏、乐队强有力的全奏,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例1 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
这是该乐曲的具有特色的音乐(例2)在脚步声的背景上,英国管吹出具有东方特点的第二主题(例3)。
这个东方音调的旋律有着东方气质,小调性质的音乐特点、三连音、以及音符之间二级音程的行进,都体现着东方音调的特征。
例3两个主题在初次陈述之后,又分别在不同的乐器、速度、力度上做了变化重复,后来出现主题与主题的交织,复调进行、对位发展,使简单的主题出现了及其丰富的变化。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对交响音画体裁有初步印象。
2.能熟悉并背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主题曲调,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
3.能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 感受主题音乐在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配器上的丰富表现。
教学过程:一、两个主题旋律及一个特色旋律的欣赏1.第一主题旋律的欣赏①学生聆听单簧管所演奏的第一主题,感受音乐所塑造的意境。
[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单簧管的音色在塑造音乐环境上的作用,单簧管的音色很纯净而富有表情,在高音区的演奏给人一种落漠、缥缈的感觉,是成功塑造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一个音乐元素,可以让学生聆听1-2 次来熟悉和感受。
] ② 通过教师及学生的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让学生同时关注这一旋律的速度和起伏,通过哼唱感受到旋律很舒展,很宽松,音域很宽广,可以用手势的起伏来形象表现旋律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