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触媒主要功能和特点

光触媒主要功能和特点

光触媒主要功能和特点
光触媒主要功能和特点

光触媒主要功能和特点

(1)全面性:光触媒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谱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2)持续性:在反应过程中,光触媒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净化污染物,具有时间持久、持续作用的优点。

(3)安全性:无毒、无害,对人体安全可靠;最终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高效性:光触媒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等光能就能将扩散了的环境污染物在低浓度状态下清除净化。

[编辑本段]光触媒产品与传统空气净化产品比较

品名类别挥发性有机物微生物异味本身味道本身毒性

活性炭有一定作用无作用有一定作用无气味无

空气清新剂无作用无作用有掩盖气味作用有各种人造气味有低毒性

甲醛捕捉剂只对甲醛有作用无作用对甲醛的异味有作用有异味有低毒性

杀菌剂无作用有作用无作用有异味毒性较大

紫外线(灯)无作用有作用无作用无气味使用不当可致癌

氧负离子无作用无作用可清新气味但时间短暂无气味无毒

臭氧有一定作用浓度>0.1ppm 时有作用无作用浓度>0.15ppm时有臭味长期使用可致

植物吸附作用很小无作用有一定作用气味宜人无毒

光触媒(TiO2)分解清除杀菌率高达99.99 % 除臭、除异味能力强本身无气味无毒

[编辑本段]光触媒的作用

光触媒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净化产品,主要有以下功能:

A.空气净化功能:对甲醛、苯、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影响从类身体健康的有害有机物起到净化作用。

B.杀菌功能:对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杀菌功效。在杀菌的同时还能分解由细菌死体上释放出的有害复合物。

C.除臭功能:对香烟臭、厕所臭、垃圾臭、动物臭等具有除臭功效。

D.防污功能:防止油污、灰尘等产生。对浴室中的霉菌、水锈、便器的黄碱及铁锈和涂染面褪色等现象同样具有防止其产生的功效。

E.净化功能:具有水污染的净化及水中有机有害物质的净化功能,且表面具有超亲水性,有防雾、易洗、易干的效能。

[编辑本段]应用领域

A.生活工作的场所:起居室、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房、演讲厅、宴会厅、公寓、汽车等;

B.保健医疗公共娱乐社区:医院候诊室、病房、生育保健中心、幼儿园、宠物医院、养老院、宾馆、公共卫生间、吸烟室、卡拉OK房、饭店等;

C.特定场所:学校、饭店、实验室、食品加工场、家禽家畜饲养场等;

D.立区域及用具:家庭厨房、梳理台、餐厅、餐具、浴室、浴缸、厕所、马桶、客厅、窗帘、墙壁、天花板、玩具、家具、储水槽、垃圾、书房、吸烟区等生活区。

[编辑本段]光触媒的几种简单鉴别方法

目前市场上光触媒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几种简单光触媒鉴别方法。

鉴别光触媒应该首先鉴别光触媒真伪,其次鉴别光触媒优劣。

优质光触媒应为:通过特殊的制备方法完成纳米级二氧化钛在水中的分散, 胶体、粒径小(15 纳米以下)、颗粒均匀、无分散剂、无黏结剂、不含重金属、浓度适中、黏度适中、附着力好、褪色性能好、分散均匀、状态稳定、无分层、无味、喷涂后无色、中性,适合各类表面。

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与突破

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与突破 一、解决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光催化学科是催化化学、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光催化剂的研究应用一旦获得突破,将可以使环境和能源这两个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H2O →H2 + ?O2 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环境光催化C6H6 + 7 ? O2 → 6 CO2 + 3H2O 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光催化以其室温深度反应和可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来驱动反应等独特性能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 二、光催化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目前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半导体光催化存在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使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受到极大制约,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1)量子效率低(~4%) 难以处理量大且浓度高的废气和废水,难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产业化。 (2)太阳能利用率低 由于TiO2半导体的能带结构(Eg=3.2eV)决定了其只能吸收利用紫外光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太阳光中紫外辐射仅占~5 %)。 (3)多相光催化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以半导体能带理论为基础的光催化理论难以解释许多实验现象,使得改进和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盲目性大。 (4)光催化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如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负载技术和分离回收技术,在气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成膜技术及光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问题。 上述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焦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望在光催化基础理论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而且有利于促进光催化技术真正能在上述众多领域得到大规模广泛工业应用。 三、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光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可见光诱导的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研究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采用固相合成、过渡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有机络合物、表面敏化、半导体复合等多种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非二氧化钛系或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光催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将H2O分解为H2和O2,或能有效降解空气、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2、为解决多相光催化过程效率偏低的问题,近年从提高催化剂自身的量子效率和改进反应过来程条件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采用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纳米晶粒制备、超强酸化等方法,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 3、光催化材料超亲水性的发现,开辟了光催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 利用光催化膜的超亲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研制开发出一系列光催化功能材料,如光催化自清洁抗雾玻璃、光催化自清洁抗菌陶瓷和光催化环保涂料等。这些功能材料已开始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与之相应的光催化膜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4、超分散性及可见光活性实现突破 河南工业大学李道荣教授开发出了超分散性及可见光活性纳米二氧化钛光

光触媒简介

光触媒简介 1.光触媒发展历史 2 光触媒原理 3. 光触媒定义 4. 光触媒作用 5. 光触媒与其它产品作用比较 6.如何鉴别光触媒的优劣 7.光触媒问答 8. 光触媒喷涂方法 9.光触媒相关报道

1.光触媒发展历史 光触媒就是在光参与下发生反应的催化剂。1972年,A.Fujishima和K.Honda在n一型半导体TiO2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作用,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多相光触媒研究的新纪元,最近以来,由于光触媒在净化气相和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卓越表现,已成为光触媒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光触媒,在光作用下能产生具有超强氧化能力的空穴/电子对,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为CO2和H2O,从而彻底消除污染,由于细菌和病毒也都为有机微生物,故也能将之彻底杀灭。而本公司纳米光触媒由于其粒子在小于10nm左右,具极大的反应表面积及量子效应,氧化能力更加强大。 人们还发现,二氧化钛光触媒纳米涂层在光的作用下具超级亲水性,接触角接近为零,从而又赋予了光触媒涂层的亲水防污功能,使被涂面始终保持崭新状态,而不受污染。 2.光触媒原理 光触媒就是在光的照射下(自然光,灯光),会产生类似与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病毒的蛋白质,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光触媒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等功能。氧化钛光触媒薄膜通常采用钛盐溶于乙醇溶液或溶于有机溶剂之中。用惰性气体为载体的高压喷射法,喷在经热处理后的玻璃、墙面、建材、灯罩及其他基质上形成大面积的均匀薄膜。该薄膜在阳光及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的触媒效果。光触媒可应用于环境的净化。将氧化钛与敏化剂喷在墙壁涂料表面或喷在窗框玻璃上形成膜层,利用太阳光或室内照明光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化钛不仅可使室内污浊的空气物质分解、净化空气,尤其对医院、宾馆、候车室等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能有效杀死大肠杆菌和流感病菌。不只可以处理恶臭,而且从地板、建材、防虫剂、灭壁虫剂、福尔马林等散发出的溶剂造成的住宅综合症状群。甚至防止医院内的病毒感染、以及具有光触媒性能的照明器具、光触媒人工观叶植物、人造花、窗纸等,皆出现在市面上。连窗帘、百叶窗、壁纸、隔门、厨余用的除臭处理装置也早已问世。

纳米材料物理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是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之产生四大效应,即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介电限域效应,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能。 宏观尺度的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其能带可以看作是连续的。 (久保理论) 对于纳米金属颗粒来说,低温下能带的离散性会凸现出来。相邻电子能级之间的间隔d将随颗粒体积V的减小而增加。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颗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能带理论表明,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这一点只有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才成立。对于只有有限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低温下能级是离散的,对于宏观物体包含无限个原子(即导电电子数N→∞),由久保公式可得能级间距d→0,即对大粒子或宏观物体能级间距几乎为零;而对纳米微粒,所包含原子数有限,N值很小,这就导致d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必须要考虑量子尺寸效应,这会导致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

Ag的电子数密度n = 6 × 1022/cm3,由公式 当T=1K时,能级最小间距d/kB=1,代入上式,求得d=20nm。根据久保理论,当d>kB时才会产生能级分裂,出现量子尺寸效应.由此得出,当粒径d<20nm,Ag纳米微粒变为 非金属绝缘体,如果温度高于1K,则要求d << 20nm才有可能变为绝缘体。这里应当指出,实际情况下金属变为绝缘体除了满足d>kB外,还需满足电子寿命>h/d的条件。实验表明,纳米Ag的确具有很高的电阻,类似于绝缘体,这就是说,纳米Ag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Shift to higher energy in smaller size Discrete structure of spectra Increased absorption intensity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

1.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我的理解是尺寸小了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特性。从理论层面讲主要是由于尺寸变小导致了比表面的急剧增大。由此很好地揭示了纳米材料良好的催化活性。 2.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其实质就是小尺寸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3.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可否直接说连续的能带变成能级。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表面与界面效应 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主要原因就在于直径减少,表面原子数量增多。再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和5纳米时,比表面积分别为90米2/克和180米2/克。因为表面原子数目增多,比表面积大,原子配位不足,表面原子的配位不饱和性导致大量的悬空键和不饱和键,表面能高,因而导致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易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纳米材料由此具有了较高的化学活性,使得纳米材料的扩散系数大,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扩散提供了高密度的短程快扩散路径,如金属纳米粒子在空中会燃烧,无机纳米粒子会吸附气体等等。(2)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它的周期性边界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从而使其声、光、电、磁,热力学等性能呈现出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例如,铜颗粒达到纳米尺寸时就变得不能导电;绝缘的二氧化硅颗粒在20纳米时却开始导电。再譬如,高分子材料加纳米材料制成的刀具比金钢石制品还要坚硬。利用这些特性,可以高效率地将

新房真正除甲醛的好办法有几个

新房真正除甲醛的好办法,你知道几个? 装修引起甲醛污染得现象非常普遍,大家装修完家里出现异味刺鼻、刺眼流泪、头疼头晕。都是甲醛污染严重超标引起的。 新家装修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和新家具,装修和家具广泛使用的板材,是室内甲醛的主要释放源。板材在使用中大量使用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脲醛树脂是甲醛和尿素缩聚而成,其在板材制造领域使用率达95%。用它作为胶粘剂制造的板材,在防腐、硬度等方面表现很好。但使用中存在长期大量释放甲醛的危害。因为存在板材内部,甲醛释放周期可达3--15年。对人体伤害非常很大,有致癌性,可引起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出现咳嗽、咽痛、胸闷、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更为严重的诱发鼻癌、咽喉癌、皮肤癌和白血病等癌症发生。 甲醛污染普遍存在,新家装修完入住一定要采取适当的办法来降低甲醛的含量,可是市面上除甲醛方法众说纷纭,今天就让我为大家深入讲解一番。 1、开窗通风除甲醛 多数人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子一定要多通风晾晒,保持空气流通,事实上, 一般家庭居室窗户会设计在离地一米以上的位置,甲醛比重比空气大,易沉淀,即便开窗通风甲醛仍难彻底清除。通风确实可以稀释室内甲醛浓度,但一旦关窗污染快速上升,无法彻底解决甲醛污染的问题。 2、植物去除法 买绿萝买吊篮,新房装修后第一反应就是买买买,事实上,植物是有非常微弱的吸附甲醛的作用,但非常微小。因此,指望植物能完全吸收甲醛,是不可能的。 3、陈醋和甲醛可以反应 民间有传言,陈醋能和甲醛发生反应,达到清除甲醛的作用。事实上陈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而乙酸是不与甲醛发生反应的。醋酸的味道只能掩盖甲醛的味道。坊间使用菠萝等水果来遮盖气味,跟陈醋是一个道理,只是嗅觉欺骗而已。 4、光触媒去除甲醛 市面上许多产品都号称是光触媒,可以除甲醛,事实上光触媒要发挥除甲醛作用,要有强紫外线光照射,普通民居不可能有这种条件,光触媒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除甲醛的功效。 5:活性炭吸附甲醛 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内部孔隙结构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但活性炭三天内就会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饱和后,会变成新的污染源向空气中释放有害气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害气体污染。 6:生物酶、硅藻纯、超光触媒、超级复合光触媒、甲醛溶解酶、特效溶解酶……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供应,现在商家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奇特产品命名,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不了解的误区,迎合消费者认为新产品、新技术效果更好的心理,利用这些名词去误导消费者。这些产品是什么原理能达到除甲醛的效果呢?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深入了解去辨识真伪! 7:草本技术除甲醛 它是利用以下几种力来发挥作用的:1.范德华力;2.偶合力;3.化学反应力;4.吸引力。 热力学的角度来讨论:经过雾化的天然植物迪亚林(草本纯低温膜渗透取液)液滴,其直径在0.04毫米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液滴的表面能已达到一些有机化合物键能的三分之一和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DOC)

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 1 概述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1-100 nm),或由纳米尺度结构单元构成的材料。随着纳米材料尺寸的降低,其表面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宏观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效应,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的尺度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质交界的过渡域,是介于微观原子或分子和宏观物质间的过渡亚稳态物质,它有着与传统固体材料显著不同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1],表现出奇异的光学、磁学、电学、力学和化学特性。 1.1 纳米材料的特性 1.1.1 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并且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使得能隙变宽的现象,称为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当能级间距大于磁能、热能、静电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纳米颗粒光、电、磁、热及超导电性能与宏观性能显著不同。量子尺寸效应是未来光电子、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1.1.2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材料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外部物理量的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小,从而导致其光、电、磁、声、热、力学等物质特性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如熔点降低;磁有序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声子谱发生

改变等,这种现象称为小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这些小尺寸效应为实用技术开拓了新领域。 1.1.3 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化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材料性质上的变化。随着材料尺寸的减小,比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所占的原子比例将会显著增加。例如,当颗粒的粒径为10 nm时,表面原子数为晶粒原子总数的20%,而当粒径为l nm时,表面原子百分数增大到99%。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原子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以降低表面能,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能引起纳米粒子表面输运和构型的变化,也会引起电子能级和电子自旋构象的变化,从而对纳米材料的电学、光学、光化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等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利用有机材料对纳米材料表面的修饰和改性,可以得到超亲水和超疏水等性能可调的纳米材料,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民用工业。 1.1.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物理中把微观粒子具有的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宏观量,如超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以及电荷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发生变化。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对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及应用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一起都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基础。此外,纳米粒子还具有其它的一些特殊性质,如库伦阻塞与量子隧穿及介电限域效应等。 1.2 纳米材料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2.1 电学性能 电学性能发生奇异的变化,是由于电子在纳米材料中的传输过程受到空间维度的约束而呈现出量子限域效应。纳米材料晶界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晶界部分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第二章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 §第一节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质,因而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趋于稳定,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1、比表面积的增加 比表面积常用总表面积与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表示。质量比表面积、体积比表面积 (G代表质量,m2/g) (V代表颗粒的体积;m-1) 当颗粒细化时,粒子逐渐减小时,总表面积急剧增大,比表面积相应的也急剧加大。 如: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减小的立方体,总表面积将明显增加。

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这是由于粒径小,总表面积急剧变大所致。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 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 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 这样高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来越多,同时表面能迅速增加。 2. 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由于粒子尺寸减小时,表面积增大,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也急剧增加.

3.表面能 由于表层原子的状态与本体中不同。 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因而具有较高的表面能。 如果把一个原子或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者说增大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对体系做功。 在T和P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所需的功叫表面功。 颗粒细化时,表面积增大,需要对其做功,所做的功部分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体系中。 因此,颗粒细化时,体系的表面能增加.。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室内空气净化处理市场前景资料

室内空气净化处理市场前景 选择比努力重要 选择比努力重要,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明天。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说过“龙卷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天”。在大潮来临之时,如果你恰好站在风口浪尖经过的位置,那么只需要稍作努力,就成功了。 创业、选行业一定要选趋势性的行业,未来成长性要好;其次产品需求要旺盛,市场要大;第三进入时机要早,成功者往往就是快人一步,等到市场已充分竞争,利润就薄,赚钱就比较艰难了。 环保健康行业是一项蕴藏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大市场,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投资项目。 美国《财富》杂志将健康产业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10个行业之一,而且排在第一位,被誉为世界十大朝阳行业之一。 国家专业统计局数据表明:国内室内污染治理市场规模已达100亿元以上,目前以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 国际权威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室内空气环保市场是目前以至今后十年里发展潜力最大、经济效益最为丰富的产业之一。 专业投资分析人士断言:在中国,室内空气环保治理是最新一个快速催生千万富翁的黄金市场,是一个永不饱和的市场! 室内空气治理市场有多大 据调查,2004年我国室内环境净化治理产品生产和代理行业的总市场规模约为104亿元人民币。2004年的平均利润率为29%,盈利水平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2004年的销售额超过104亿元人民币,2005年已达到133亿元人民币,2006年将达到170亿元人民币。尽管行业在飞速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环保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5%左右,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0.5%(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均达到20%左右)。 从商业角度而言,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分析,1998年我国用于住宅装修的费用高达 1000 亿元;2000年为1800亿元;2002年已突破2000亿大关;2003年我国百姓用于住宅装饰装修的费用在4000亿元,2007年已超过8000亿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装修公司敢于承诺装修后室内空气无污染,可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所以说有多大的装修市场就有多大的检测和治理市场。

(完整版)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纳米材料四大效应及相关解释 四大效应基本释义及内容: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表面效应: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四大效应相关解释及应用: 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例如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不仅引起表面原子数的迅速增加,而且纳米粒子的表面积、表面能都会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较多,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所引起的。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

除甲醛常见误区

除甲醛常见误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甲醛的危害越来越重视,但是对除甲醛的方法却不是很了解,今天木童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我们所熟知的除甲醛方法的一些误区。 1.活性炭 ①活性炭是富含碳的有机材料,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转换而成。在此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能有效地吸附分子量相对较大的甲苯等苯系物,但是对甲醛等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化学物质的吸附能力比较弱。 ②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很大,10℃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达到最高,温度升高,其吸附能力反而下降。到了夏天30℃多时,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几乎丧失殆尽,

这是活性炭除甲醛的最大问题,也是物理吸附类产品的普遍问题。 ③活性炭吸附饱和后还会形成二次污染释放源。因为活性炭只能暂时吸附一定量的污染物,当温度升高、气压变低时,所吸附的污染物就有可能游离出来,再次进入室内空间造成二次污染释放源。 2.空气净化机 与活性炭一样,空气净化机只针对空气中的甲醛,无法从源头上控制甲醛污染。此外,大多数空气净化机是过滤颗粒物的,如PM2.5(指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无法过滤甲醛(小于1个纳米,2.5微米是2500纳米,PM2.5比甲醛大2500倍以上),如果要用空气净化机净化甲醛,就一定要慎重选择对甲醛确实有效的产品,不过目前这种有

效的产品还极少。 3.光触媒 ①光触媒的反应需要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紫外线越稳定充足,反应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 ②光触媒常见的主要种类成分为二氧化钛,不能直接喷洒在家具表面,会留下痕迹且不能擦除,而且影响家具外观。 4.氧化剂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二氧化氯、负离子发生器(起分解降解污染物及灰尘的作用)等,臭氧、二氧化氯等只对已挥发到室内空气中的、吸附在表面的部分易氧化的污染物是有一定作用,对污染源内部和再释放的污染物没有作用,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净化方法,此外,使用氧化剂时必须关闭窗户,撤离人员,有很大的局限性。 5.空气清新剂

怎样去除甲醛避免常见误区

怎样去除甲醛避免常见误区 目前种类繁多的除甲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是物理作用清除甲醛,有的是化学作用清除甲醛。而有关室内装修和室内空气监测专家却指出,甲醛清除剂只能暂时封闭污染源,在短时间内阻止甲醛挥发,根本无法彻底清除甲醛污染。因为甲醛污染有持续性,通常是持续10~15年,如果产品称一次性根除或彻底根除的话,除非甲醛自己已经挥发完了,否则基本没有可能。有些喷雾型甲醛清除剂使用非常方便,虽然暂时消除了空气中的异味,但它只是在污染源外层形成一层保护膜,甲醛挥发的源头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层保护膜失效后,甲醛仍会大量释放出来污染室内空气;有些甲醛清除剂称能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如果甲醛清除剂与甲醛发生不完全反应的话,还可能生成其他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制定甲醛清除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效果监测认定,室内环境监测专家建议,现在还没有任何产品能彻底解决室内甲醛的污染,因此商家的夸大宣传不能轻信。 除甲醛的方法以及实用性 植物消除法(只对轻微污染有用)

采用吊兰。芦荟、虎尾兰等花卉吸收室内污染气体,但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人体不利,特别是对花粉、花卉容易过敏者,植物去除有害气体的功效很有限,充其量只能作为室内环境治理的辅助手段。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只有当室内空气轻度的污染时,植物才能为去除异味起一点小的作用。当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时,植物就无能为力了,甚至植物本身都会被有害气体熏死;更何况即使植物在吸收有害气体,那么,人不是同时也在吸收有害气体?所以,人们不应该把治理有害气体的任务完全交给植物来做 竹炭吸附(不推荐) 竹炭是用老竹经高温烧制而成。由于竹炭质地疏松、硬度较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微孔容易堵塞、变形,很难保持原状。正规的活性炭生产厂家,是没有用竹子生产活性炭的。另外竹炭的孔径较果壳炭、煤炭的孔径大,不利于气体分子的吸附。即便吸附了,也很容易脱附出来。处理工艺:市场上销售的竹炭很多是只经高温烧制,并没有经活化处理,只能叫做炭,根本不能称为活性炭,更不是空气净化活性炭。请消费者注意,不要因为竹炭的误导宣传、价格低廉而轻信,谨防上当受骗。包装密封性:空气净化活性炭无论运输、销售过程中,是要绝对处于密封包装中的,因为接触空气就会开始吸附,而它的饱和期

十六招教您如何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远离三大误区

十六招教您如何保持车内空气清新远离三大误区 (点击图片看下一页) 先有两会期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后有央视关于“豪车里的异味”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引发众多车主和准备买车的消费者关注。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程度截然不同。 李先生想买一辆新车,在他看来,买车时只要车的外形流畅好看、性能不错就足够了,“新车有味道很正常,我之前的那辆车买回家之后,放了几个柚子皮在里面,那股怪味三天就没有了。”不过,李先生的妻子对沥青材质的阻尼片可能致癌的报道表示关注,“新车有怪味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怕新车的一些配件会致癌。” 冯先生正打算换车,他很在乎车内的空气质量。冯先生看新车时首先关注车的外形和性能,然后会打开车门闻闻车内是否有异味。如果车内异味较大,冯先生就不会再进一步询问,只有异味较轻时,冯先生才会坐到车里感受车的舒适度并询问销售顾问车辆相关情况。冯先生说:“我买车后每天会接送上小学的儿子,小孩子对空气污染尤其敏感,我认为健康最重要,所以我很注意选择异味较轻的车型,我太太也特别叮嘱我这个问题。” 张女士也正打算买车,她对车内空气质量也比较关注。张女士说:“新车存在异味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车内空气太差,既影响健康又影响心情,尤其对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不好,所以异味过重的车我不会考虑。我同样担心厂家或4S店在卖车前会用一些办法掩盖而不是除去车内的异味。” 从调查来看,多数车主和消费者都比较关注车内的空气质量,但却不是很清楚异味的具体来源和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呢?本报分析了部分消费者清除车内异味存在的三大误区,并献上提升车内空气质量的十六妙招。

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与突破

一、解决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光催化学科是催化化学、光电化学、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光催化剂的研究应用一旦获得突破,将可以使环境和能源这两个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得以解决。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H2O → H2 + ? O2 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利用环境光催化 C6H6 + 7 ? O2 → 6 CO2 + 3H2O 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光催化以其室温深度反应和可直接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来驱动反应等独特性能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 二、光催化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目前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半导体光催化存在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难题,使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受到极大制约,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 (1)量子效率低(~4%) 难以处理量大且浓度高的废气和废水,难以实现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产业化。 (2)太阳能利用率低 由于TiO2半导体的能带结构(Eg=决定了其只能吸收利用紫外光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太阳光中紫外辐射仅占~5 %)。

(3)多相光催化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以半导体能带理论为基础的光催化理论难以解释许多实验现象,使得改进和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盲目性大。 (4)光催化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如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负载技术和分离回收技术,在气相反应体系中光催化剂的成膜技术及光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问题。 上述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焦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望在光催化基础理论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而且有利于促进光催化技术真正能在上述众多领域得到大规模广泛工业应用。 三、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光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可见光诱导的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光催化过程效率的研究和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可见光诱导的光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采用固相合成、过渡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有机络合物、表面敏化、半导体复合等多种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非二氧化钛系或二氧化钛基可见光光催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将H2O分解为H2和O2,或能有效降解空气、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2、为解决多相光催化过程效率偏低的问题,近年从提高催化剂自身的量子效率和改进反应过来程条件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采用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纳米晶粒制备、超强酸化等方法,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 3、光催化材料超亲水性的发现,开辟了光催化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 利用光催化膜的超亲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研制开发出一系列光催化功能材料,如光催化自清洁抗雾玻璃、光催化自清洁抗菌陶瓷和光催化环保涂料等。这些功能材料已开始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与之相应的光催化膜功能材料的基

新车除甲醛除异味的误区及除甲醛的正确的方法

新车除甲醛除异味的误区及除甲醛的正确的方法 新车内总会有一股很难闻的异味而且很难去除,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很多朋友为了去除新车中的甲醛和异味绞尽脑汁,用了很多的办法,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方法中会容易走进误区,那么要怎样正确的去除新车甲醛去除异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几种比较好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车内除味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芳香的水果,香水及空气清新剂 很多人受不了车内的异味,有的人在车内放置水果,有的喷香水,还有的喷空气清新剂,其中这三种方法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本身物体的香味来掩盖住车内其他难闻的异味,事实上却是可以暂时掩盖住,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取出车内的甲醛等污染物,对去除甲醛没有任何的作用,尤其是香水和空气清新剂本身就含有有害物质,容易给车内造成二次污染。 误区二:暴晒除味 甲醛的挥发速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越会促进甲醛的挥发,所以很多车主会把新车放在太阳下暴晒就可以去除异味。其实暴晒不仅没用,甚至还会使塑料类装饰散发出更多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无论是新车还是旧车,阳光的暴晒都会对汽车的车漆、内饰、塑料件等造成损伤。所以不建议给汽车进行暴晒。 误区三:植物除味法 植物油净化空气,也能吸附一定量的甲醛,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在室内不适合在车内使用。夏天的时候若是将车辆停放在烈日下,车内温度可高达六七十摄氏度,而冬天则只有几度甚至零下,并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将小型盆栽放在前风挡处,一旦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这些植物将对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 新车除味除甲醛的正确方法 1、开窗通风 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方法,室内车内都适用。车内空间狭小封闭,所以新车要经常的开窗通风,有条件的时候就打开车窗或者是车门进行通风是必要的。 2、及时拆除车内的塑料包装 新车内有很多塑料包装要及时的拆除,如果不及时的拆除的话会影响有害气体额散发,而且塑料本身就是有害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也会散发出有害物。 3、活性炭除甲醛

光触媒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国际标准化

光触媒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国际标准化 引言 光触 媒技 术的 最新 动态 和国 际标 准化 2006-11-9 2746 光触媒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国际标准化 独立行政法人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分子筛研究部 环境材料化学研究组组长 垰田 博史 (光触媒产品协会 会长) 1. 序言 近年来,以环境荷尔蒙和室内污染综合症等为代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的问题。这些由垃圾焚烧场排放出的二恶英、船底防污涂料所使用的有机锡、滴滴涕(DDT )以及六六六(BHC )等农药和多氯联苯(PCB )、建筑材料中使用的溶剂、粘着剂以及废气排放中的苯并芘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像荷尔蒙一样扰乱人的内分泌,而引起过敏症以及过敏性皮炎和化学物质过敏症等疾病。目前,日本人中约有半数得过敏症。由于环境荷尔蒙以万亿分之一克的极低浓度就可作用,且污染全球范围内的水、大气和土壤等,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对环境污染物的传统处理方法不外乎收集、浓缩和焚烧处理,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环境荷尔蒙,由于污染范围极广,必须对大量的水、大气和土壤进行处理。从而消耗大量能源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更严重的是伴随焚烧处理还可能产生二恶英等剧毒物质。因而如果用传统方法来处理像环境荷尔蒙这样以低浓度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时,将面临能源危机、地球温暖化和更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危险,因此,必须寻求新的、行之有效的环境净化技术。进一步讲,像非典型肺炎(SARS)等由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和霉等引起的医院内交叉感染或集体感染等变得严重时,也必须寻求不使用有害化学药品、安全有效的抗菌技术。 由于光触媒不消耗地球能源、不使用有害的化学药品,而仅仅利用太阳光的光能等就可将环境污染物在低浓度的状态下清除净化,并且还可作为抗菌剂、防霉剂应用,因而成为环境净化技术中的一个亮点。人们常说,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预计到2010年,日本国内的环境产业市场将达到37万亿日元的规模。光触媒技术作为对环境友好的环境净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发展起来,在世界中的任何地方只要有光就可使用光触媒技术,因此,可以预期光触媒技术将在今后有更大的发展。 2. 光触媒的特点 光触媒是指可通过吸收光而处于更高的能量状态,并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而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物质。半导体和金属化合物等是常用的光触媒材料、其中最常见的是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广泛用作染料、牙粉、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是一种安全无毒、价廉耐用的物质。如图1所示,当用光照射二氧化钛表面时,像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硅片等一样,产生负电荷的电子和正电荷的正孔。这些电子和正孔具有

合肥甲醛检测机构哪家好

拥有先进的光触媒分解技术、样本分析实验室、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这些都是专业除甲醛机构的必备所在。下面就让煜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带您简单了解吧! 甲醛治理,更多详情请点击煜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污染造成危害问题已受到全世界普遍关注,统计表明,全球约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有关。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大量监测表明,甲醛是室内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长期生活在甲醛浓度超标的居室内,可引起人体皮肤过敏、咳嗽、多痰、失眠、恶心、头痛等症状,还可能引起人体的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疾病。 室内甲醛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随着室内建材和家具制造业的发展,装修和家具材料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有机原料配制的胶粘剂和涂料,这些有机原料中对室内空气污染影响最大的就是甲醛。人们在装修新居和购置家具时,往往注重装饰效果和家具

华丽的外观,而忽视了装修材料和家具材料中携带的甲醛。而光触媒由于能够快速分解清除甲醛、苯、氨、TVOC等室内污染物二氧化碳和水,无害化处理,无二次污染,因而得到广泛使用。那么使用除甲醛煜光触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光触媒应放置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光触媒为高科技纳米级产品,放置久了会出现胶聚现场,这是自然现场,不过在使用前就要摇匀再使用。 2、光触媒除甲醛效果要在光照作用下才会体现,所以若遇到物体潮湿渗水,附在上面的光触媒涂层就起不到好的效果,建议先将物体进行干燥再喷涂效果才更好。 3、光触媒溶液一定要喷涂到位,尽量在甲醛污染源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完整、持久的光触媒涂层。 4、被喷涂物体有油污,用光触媒除甲醛前也应用酒精或清洁剂将油污清洁掉,并等清洁剂或酒精挥发干燥后再进行光触媒除甲醛。

纳米材料的基本效应及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纳米材料所独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以及介电限域效应,这些效应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磁性、食品、化妆品、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叙述了纳米材料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说明了它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材料;基本效应;应用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special effects and it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e particular small size effect,surface effect,quantum size effect,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and dielectric confinement effect with nanometer materials are presented . As a result of these effects,nanometer materials possess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which normal materials do not have as far as magnetics ,optics ,electronics ,and sensitivity,ect . are concerned .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in the catalytics ,sensitivity ,magnetics,food ,cosmetics and biomedicine,and so on are summarized . And t he important role of nanometer materia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s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s also illustrated. Key words:nanometer materials ;basic effect ;application 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首先制成了金属纳米材料,同年在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纳米粒子和等离子簇会议,使纳米材料成为世界性的热点之一;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NST会议,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1994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届NST会议,表明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焦点。 纳米材料是指由纳米粒子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nm,在通常情况下,应不超过l0nm。即这种材料是指其基本颗粒在l~100nm 范围内的材料。纳米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质交界的过渡区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和生物等多种颗粒材料。随着物质

光触媒市场前景及生产灌装设备解析

光触媒市场前景及生产灌装设备解析 人类至少7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城市人口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了90%,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弱残疾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但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是室外污染物浓度的2~5倍,在某些情况下是室外污染物的几十甚至上百倍。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日前发布国内家庭室内生态环境健康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部分居民住宅室内甲醛和PM2.5超标,室内空气质量不容忽视。当前室内污染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室内污染气体主要有甲醛、苯、氨和TVOC等,其中甲醛已经被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建筑材料和家具,如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木地板、壁纸、油漆和涂料等。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目前市面上室内污染治理的产品很多,活性炭,除甲醛喷雾,养绿色植物,以及良莠不齐的治理公司,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小编作为一个气雾剂行业从业者,有幸参与了很多高科技气雾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其中光触媒令我印象深刻,在此响应国家号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光触媒,光触媒对于室内污染治理方面的的作用,以及光触媒是如何生产的。 什么是光触媒? 早在1967年,东京大学的教授本多建一教授跟当时的研究生藤岛昭偶然发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二氧化钛电极可以将水分解成氢

气与氧气。1972在英国的《科学》杂志上共同发表光触媒效应论文,光触媒技术由此产生。 光触媒的作用: 1:净化空气 对甲醛、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汽车尾气等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有毒物质,在光催化作用中,其中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空气。 2:抗菌,防霉 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霉菌等病菌具有杀灭功能的同时还能分解由病菌释放出的有害物质。 3:除臭除味 生活环境的臭味大多是有机物,如油漆中的有机溶剂,馊水中的含氮有机物气体,香烟味、厕所臭、动物臭等等,有机物都有碳基极易与纳米光触媒反应,从而分解为没有污染的CO2和H2O。 4:防污自洁 物体表面的污垢大多是含油脂污染物。油脂也是有机物,基于光催化的机理所以能分解后剥离于物体表面。 5:亲水防雾 二氧化钛光触媒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几乎是零度,所以表面覆有二氧化钛光触媒的物体都有亲水防雾的功能。 6:水质净化 可有效净化水中的有害物质,且无二次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