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

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10D 11A 12D 13A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6.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7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

14C 15D 16D 17B

18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21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18D 19C 20A 21C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旧式分工C社会主义制度D机器大工业生产

2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布鲁纳

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A抽象与具体B全面与片面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

22B 23C 24C 25D

多项选择:1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服务方向C 教育制度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E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培养目标D 社会的价值取向E教学目标

3下列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教育的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文化科技发展水平D学生身心发展水平E教育发展水平

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A智力B体力C道德D个性E素质

1ABDE 2ACE 3BE 4ABCD 5ABCD

6、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片面发展的原因B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条件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有()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裴斯泰洛齐E福禄贝尔

8、下列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有()A荀子B赫尔巴特C涂尔干D凯兴斯E泰纳孔德

9、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A确定教育内容B选择教育方法C评价教育效果D激励学生发展E指明发展方向

10、教育目的的特点有()A社会性B时代性C意识性D预期性E可能性

6AC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填空:1、()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

6、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

7、()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8、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的辩证统一

1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3社会需求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抽象与具体7教学8个人发展需求

9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__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2.___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___的制约。

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_______。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___的关系。______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9教育目的10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1社会性12教育目的13培养目标14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5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__(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6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___(社会条件)

判断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3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

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5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6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比个体本位论更符合教育实际

8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

1√2√3X 4√5√6X 7X 8√

16、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重点是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目的、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方针、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教育方针

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包括: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04年、10年简述题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

18、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是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例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2、培养————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为适应时代要求我国教育目的中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美育、智育

填空: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2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4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5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8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1智育6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增强学生体质8五育

9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完整表述教育方针的是()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单项选择:11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12培养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1C 12D 13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