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叙述昆虫体内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受体

叙述昆虫体内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受体

叙述昆虫体内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受体
叙述昆虫体内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受体

资源与环境学院

植保091班

蒋国锋

20090514104

1、叙述昆虫体内的主要生物胺及其受体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生物胺一般具有生物的神经调节的功能,调节神经冲动加速或者抵制突触传递,作用方式比神经递质更广泛和遥远。其效果持续时间更长。昆虫体内的生物胺主要分为酪胺、五羟色胺、章鱼胺、多巴胺、和组胺。

酪胺:酪氨酸的肠菌脱羧产物。可促进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酪胺存在一种受体,可以与章鱼胺互相作用,影响昆虫的生理作用。

五羟色胺能与酸作用生成结晶盐。五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有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五羟色胺。昆虫体内的五羟色胺存在四种受体,分别是5—HT2A、5—HT3、5—HT1A、5—HT2,不同的受体影响不同的昆虫的不同生理作用

章鱼胺对昆虫的取食、迁飞和繁殖等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章鱼胺受体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和其它第二信使,从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章鱼胺受体存在于突触前后膜上,章鱼胺与受

体结合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使腺苷三磷酸(ATP)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章鱼胺的受体一般有四个类型,分为1型,2A型,2B型,3型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多巴胺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发挥作用,多巴胺受体为七个跨膜区域组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已分离出五种多巴胺受体, 根据它们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性质,可分为D1 类和D2 类受体。D1 类受体包括D1 和D5 受体(在大鼠也称D1A和D1B受体) 。D2 类受体包括 D2 、D3 和 D4 受体。两类受体的 C端含有磷酸化和棕榈酰化位点,涉及激动剂依赖性受体的去敏感化过程和第四胞内环的形成多巴胺的配体化合物很容易将 D1 受体和 D2 受体家族区分开来,但大多数化合物不能区分相同家族的受体亚型。如: D1 受体拮抗SCH223390 或激动剂SKF238393 对D1 受体和D5 受体有相同的亲和力。

组胺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胺,是由组胺酸脱羧而形成的,通常贮存于组织的肥大细胞中。在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引起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释放出组胺,与组胺受体作用产生病理生理效应。已知壁细胞表面有三种组胺受体:即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H2受体.用于阻断H: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就称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也称为H2阻断剂或H:拮抗剂.如其代表药物有西咪替丁(又叫甲氰咪胍或泰胃美),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组胺H2受体阻滞剂

不但具有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而促进细胞再生,尽快修复溃疡的作用。

2、昆虫常见的抗菌肽及其作用机理

常见的抗菌肽有天蚕素、防御素、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族和富含甘氨酸的抗菌肽族。

1. 天蚕素的抗菌机理

天蚕素为阳离子型分子,含有两个α螺旋结构,此结构具有双亲和性。N-末端具有亲水性并含有碱性氨基酸。含有碱性氨基酸的碱性部位与细菌细胞膜的磷脂亲和,疏水部分贯穿细菌细胞膜,从而使细菌细胞膜的电动势消失,ATP含量迅速减少,这样使细菌细胞膜机能丧失,细菌死亡。C-末端氨基酸的酰胺化对于抗菌蛋白保持其抗菌活性是极为重要的。

2. 防卫素的抗菌机理

防卫素分子含有6个半胱氨酸,形成3个二硫键,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分子中的二硫键与细菌细胞膜的心肌磷脂有很强的亲和作用。结合后形成离子通道,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将细菌杀死。防卫素的杀菌活性中心部位为α-螺旋结构。C-末端氨基酸的酰胺化对其保持抗菌活性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发现,防卫素附着在细菌表面后,除了本身对细菌的损伤外,还可以使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起到调理素的作用。

3. 富脯氨酸抗菌肽

富脯氨酸抗菌肽通过细菌脂多糖介导侵入细胞及其重要。而含O-糖基化的富脯氨酸抗菌肽,其糖肽的抗菌活性与糖基有着密切的联系。去糖基后,抗菌肽活性大大降低,而N-乙酰半乳糖胺化即可恢复抗菌活性。糖肽具有更好的水溶性。稳定性和更广的抗菌谱。富脯氨酸抗菌肽在起作用时,与靶位点有立体构象特异的相互作用。糖链可能是通过影响肽链骨架构象的形成,从而导致抗菌肽与细菌靶位点亲和性的改变,或者改变多肽的物理化学性质。

4. 富甘氨酸抗菌肽

有研究表明,富甘氨酸的抗菌肽的杀菌机理是阻碍细菌肽聚糖和外膜蛋白的合成,attains能够干扰大肠杆菌细胞外膜蛋白

OmpC,OmpF,OmpA,以及OmpB基因的转录,使这些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菌的生长因而受到抑制,这只对生长中的细菌起作用,sarcotoxinsII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细菌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而生长受阻。

3、昆虫共生菌与昆虫的关系

根据生物学和进化史,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与其体内的共生菌形成了密切的共生关系,共生菌与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协同进化。昆虫共生菌分为内共生菌和外共生菌,内共生菌分为初生共生菌和次生共生菌。初生共生菌主要与寄主的存活和繁殖有关,进行严格的垂直传播。次生共生菌主要与寄主的适应性有关,如提高寄主的存活率和繁殖量,通过低水平的水平传播就能在新的寄主体内繁殖,有时也能进行垂直传播。昆虫次生共生菌不仅在昆虫对植物的适

合度、寄主昆虫的竞争能力和对寄主植物的利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对寄主的抗逆性尤其是防御寄生蜂寄生有关。共生菌可能通过与水平传播的寄生物竞争寄主资源来直接保护寄主。

(七年级生物教案)昆虫学案

昆虫学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 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 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蝗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在自然界中,insect的家族非常兴旺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数的2/3。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昆虫的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汇报,以便同学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等。) 天牛、蝴蝶、蜻蜓、螳螂、蜜蜂、蝉…… 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注意区分蜘蛛、蜈蚣等不是昆虫,要求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什么样的不属于昆虫。 讨论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根据意见不同,将学生分组,以“昆虫有利还是有害”为主题进行简单辩论。 教师对辩论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中断,是为了接下来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以“蝗虫”为例,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昆虫。

学生2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活蝗虫、放大镜、镊子、小蜡盘等。如果捕不 到蝗虫,用蝗虫的浸制标本,或模型,也可以用蚱蜢、螳螂、蜻蜓等来代替。填写观察记录 表: 头部胸部腹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触角 -- 前足 -- 气门 -- 单眼 -- 中足 -- 复眼 -- 后足 -- 口 -- 翅膀 -- 学生交流观察,讨论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教师总结指正: 头部: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单眼-只能感受到光线,不能看东西 复眼-真正的视觉器官 口-取食器官 (介绍关于昆虫的口器,5种口器及代表昆虫)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蜜蜂的嚼吸式口器) (蝶的虹吸式口器) (蚊的刺吸式口器) (蝇的舔吸式口器) 胸部:前足和后足-适于行走 后足-适于跳跃 翅膀-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起到保护作用 后翅很薄,适于飞行 腹部:气门-气管的开口用于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 你还熟悉其他的什么昆虫吗?请你跟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昆虫 家蚕等 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简单讨论了昆虫跟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昆虫与人类有着密 切的关系。有的同学认为有益,有的说有害,当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让大家信服,现 在我们就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现在要求你能够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创造和控制辩论气氛。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麦、油菜蚜虫调查和鉴定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内容 1 小麦蚜虫调查与种类鉴定 在田间观察并用毛笔扫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带回实验室调查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小麦植株上的蚜虫数量以及种类,记录所调查小麦植株数量。通过对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了解小麦蚜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并掌握小麦蚜虫的调查与鉴定方法,旨在预测小麦蚜虫危害蔓延情况,为及时防治小麦蚜虫制定有效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2 油菜蚜虫种类鉴定 通过实验室给定的油菜蚜虫样本,随机捕获数头蚜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鉴定油菜蚜虫种类。通过对油菜蚜虫种类的鉴定,熟练掌握油菜蚜虫的形态特征,并准确对其进行鉴定与分类,以明确当地油菜蚜虫的主要类型,旨在为油菜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验方法 1 小麦蚜虫调查方法 采用单对角线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茎);当百株(茎)蚜虫量超过500头且株(茎)间差异不大时,每点可减少至20株(茎);当蚜虫量特大时,每点可减少至10株(茎)。调查有蚜株数、蚜虫种类、有翅蚜及无翅蚜数量,并统计计算百株蚜虫量,记录结果并汇入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表1)。 表1小麦蚜虫系统调查表 注:调查地点为成都校区图书馆前小麦田,地块类型为旱水田。 2 小麦和油菜蚜虫鉴定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教材,小麦和油菜蚜虫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 1 小麦蚜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根据表1可知,所取小麦植株上的蚜虫均为禾谷缢管蚜,由此可初步推测出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在随机选取的6株小麦种,只有4株小麦有蚜虫,有蚜率达66.7%;通过调查的小麦上一共有92头禾谷缢管蚜,换算成百株蚜量为1534头。按照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现阶段已达到防治标准。而禾谷缢管蚜都是无翅型,且与生活阶段有关。此阶段为小麦灌浆期,蚜虫只需要在小麦植株的叶片或茎秆上小范围活动,就可以从小麦吸食足够的汁液作为营养物质。在南方,禾谷缢管蚜营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全年在同一科寄主植物上营孤雌生殖,不产生雌雄性蚜,以无翅成虫和若蚜在小麦根部、近地面的叶鞘或土缝内过冬。而北方小麦即将成熟时,禾谷缢管蚜多为有翅型,此时有翅蚜可以飞离麦田,寻找新的寄主。以上禾谷缢管蚜翅型符合一般理论,调查结果较为合理。 2 油蚜虫种类 根据油菜蚜虫的鉴定结果可知,所取油菜样本上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蚜虫。同时也可以根据油菜蚜虫种类特征可以鉴定出不同类别的蚜虫。桃蚜,一般呈绿色、黄绿色或淡红色,腹管较细长,绿色末端有明显缢缩,背上无蜡粉,突出特征是额瘤发达,且向内倾斜。经体视显微镜观察,可以十分容易的看到有些蚜虫的触角基部内侧有十分明显的额瘤,且其他特征也符合桃蚜的形态特征,所以鉴定为桃蚜。萝卜蚜,背覆稀少蜡粉,额瘤不明显,腹管短粗,近末端缢缩不明显。观察到有的蚜虫额瘤不明显,排除是桃蚜的可能,且只有背部有较少蜡粉,排除为甘蓝蚜的情况,其他特征均符合萝卜蚜的特征,因此鉴定为萝卜芽。 四结论与讨论 (1)根据小麦蚜虫调查与鉴定结果可知,成都市温江区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种是禾谷缢管蚜,百株蚜量为1534头,调查田块的发病情况已经达到常规防治标准(百株蚜量500头),而且出现麦蚜聚集的中心株,有两株小麦植株上各有近33头禾谷缢管蚜。田间发病情况需要及时控制。而且近日气温变化适宜麦蚜繁殖,气温继续回升,麦蚜历期缩短,繁殖加速,病情会持续加重。此时可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每亩可选用10 %吡虫啉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 ~ 15 g,或25 g?L-1的溴氰菊酯乳油15 ~ 20 mL,或40 %乐果乳油30 mL兑水30 ~ 40 kg喷雾

七年级生物蝗虫习题精选

第六章第一节蝗虫习题精选 1、蝗虫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的原因是( )。 A.外骨骼不能生长B.外骨骼损坏,需形成新的外骨骼C.表皮细胞老化、死亡D.蝗虫的形态在发生变化 解外骨骼一旦形成后,形态和大小都不能变化,不能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只能蜕去,再形成新的、大一些的外骨骼。蜕皮只是节肢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选项A 正确。 2、昆虫触角的作用是( )。 A.触觉和味觉B。触觉和嗅觉 C。听觉和味觉D.各种感觉、 解通过实验证明触角的重要作用是嗅觉,昆虫在生存中对嗅觉依赖越强,触角就越发达。选项B正确。· 3、蝗虫的视觉器官是( )。 A.眼睛B眼点C.复眼D单眼 解昆虫都具备一对复眼,复眼是由许多单眼构成,既能感光,又能视物,复眼的结构及成像的原理与脊椎动物的眼睛差别很大,所以不能称作眼睛。单眼只能感受到光线的刺激,不能成像,不能有视觉功能。选项C正确· 4、蝗虫的口器适于( )。 A.磨碎食物B.切断、咀嚼食物 C吸食茎、叶的汁液D.切断、吞食叶片 解蝗虫的口器由一片上唇、——对上颚、一片舌、—对下颚、一片下唇构成,上颚坚硬,边缘呈锯齿状,适于切断茎、叶,并在其他结构的协助下咀嚼食物,这种口器称作咀嚼式口器。选项B正确。 5、蝗虫的翅的特征是( )。 A.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 B.前翅宽大,革质;后翅狭长,膜质 C.前翅适于飞翔,后翅适于保护 D.前翅和后翅都适于保护,不能飞翔 解蝗虫的前翅基部生长在中胸背侧,后翅基部生长在后胸背侧,前翅覆盖在后翅上,形状狭长,革质坚硬,,有保护后翅和腹部的作用,后翅则比较宽大,呈膜质6蝗虫在飞翔时,前翅、后翅都展开,主要依靠后翅的振动产生飞行动力。选项At确。 6、在无脊椎动物中,属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 C.具有翅D.适于陆地生活 解翅的存在,使得昆虫活动范围增大,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进而有利于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昆虫之所以成为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与此也有重要关 系。选项C正确。 7、蝗虫的听觉器官位于( )。 A.蝗虫的头部B.触角上C.腹部第一节D.中胸 解蝗虫的听觉器官是一对半月形的薄膜,生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侧。选项C正确。 8、蝗虫共有气门( )。 A.10个B.11个C。1。0对D.1l对 解从蝗虫的中胸开始,一直到腹部第8节的10个体节的两侧生有气l、飞,每个体节对。选项C正确。 9、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B气孔C.气管D。肺 解不少学生会选择A项为答案。事实上,气门只是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选项C正确。 10、蜻蜓落在物体上休息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腹部在收舒张,不停地活动,这是蜻蜓( )。 A,在进行呼吸B.在进行休息 C.肌肉疲劳的表现D.在进行消化 解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昆虫的腹部都有类似的活动,腹部膨大时,空气从气门进入气管,通过纵横相连的大气管,逐渐进入逐级分支的小气管,最后进入微细的支气管到达组织细胞周围,氧气从气管中扩散到组织细胞,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而细胞产生

动物学实验报告--肖敬旺.

广州大学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13生物技术 学号:1314300053 姓名:肖敬旺 指导老师:舒琥、易祖盛、吴毅、李海燕 胡俊杰、侯丽萍、余文华 实习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习时间:2014.5.26—2014.5.30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正文: 一、实习目的(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二、实习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5月26日至5月30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5日的动物学实习。本次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广州市内的陆上动物实习和深圳东山珍珠岛的临海动物实习。 5月26日,早上8:30在生化楼下进行了简单而重要的动物学实习动员。老师在动员大会上阐明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随后我们变出发去中山大学博物馆参观,其中收藏的标本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37种,以及护士鲨、豹纹鲨、翻车鱼等百余种珍稀动物标本,此外还有北极熊、企鹅、鸵鸟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500多件,其中7.8米长萨斯特鱼龙、3. 5米的新中国龙、兴义龙以及鳞齿鱼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展览价值。说实话这是第一次接触了那么多的动物标本。随后我们便出发去广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于19 58年建成开放,目前饲养和展览着国内外400多种近5000头 (只) 动物,是我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之一。在布局上,北部的麻鹰岗顶为猩猩馆、狒狒等灵长类兽舍,南坡设置中小型兽笼,西南坡有熊山、狮山、虎山、河马池等。与麻鹰岗隔湖相望的大片山岗地上,分布着猴山、熊猫馆、大象房、长颈鹿馆、犀馆、斑马馆、鹿舍等。 5月27日,早上8:30在生化楼下集中,随后我们去科学中心坐公交车向长洲岛出发。长洲岛的实习主要是捕捉昆虫,由于田野上的昆虫数量多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主要在长洲岛附近的田野上进行捉虫活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捕虫网比较陌生,使用起来不太熟练,所以捕获的昆虫数量较少。但经过一个小时后,逐渐能熟练使用捕虫工具,慢慢捕获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昆虫。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我们捕捉的非常愉快。下午,我们在生化楼504对捕获回来的昆虫进行处理,为今天捕捉到的标本展翅并制作标本,进行分类。 5月28日,早上8:30在生化楼集合,乘车向深圳东山珍珠岛出发。经过了将近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红树林并在此进行实习。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泥沙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选择题 1. 雌雄异体,必须经过两性交配,卵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发育成新的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生殖。 A. 有性; B. 无性; C. 胎生; D. 孤雌 2. 卵胎生的营养来源与卵生相同,只是其生殖方式属于幼生,如双翅目的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A. 家蝇; B. 丽蝇; C. 麻蝇; D. 头蝇 3.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有性生殖的现象,称为周期性孤雌生殖,多属于这种生殖方式。 A. 叶甲; B. 白蚁; C. 蜜蜂; D. 蚜虫 4. 完全变态不同于不完全变态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一个期。 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5. 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由和卵内营养物质组成。 A. 卵壳; B. 卵巢; C. 输卵管; D. 产卵管 6.口器、触角、足及翅不紧紧贴附在蛹体上、可活动的蛹称为,如蜂类的蛹。 A. 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7.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称为。 A. 孵化; B. 蜕皮; C. 羽化; D. 化蛹 8. 粪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等昆虫能清除环境中的有机废弃物,故有昆虫之称。 A. 环保; B. 植保; C. 肉食; D. 植食 9.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 A. 警戒色; B. 拟态; C. 保护色; D. 伪装 10.流线型体型是水生昆虫适应环境的结果,可以减少游泳阻力,如、牙甲等。A. 叶甲;B. 天牛;C. 金龟子;D. 龙虱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差别。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因此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后者没有蛹这一时期. 2.举例说明昆虫的三种栖息习性。 散居性:分散生活,多数种类属此 群栖性:同种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如叶甲, 飞蝗 社群性:群体中不同个体有分工,如白蚁,蜜蜂

昆虫的生物学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 一、昆虫的性别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个体的性别有3种情况:雌性、雄性及雌雄同体。 一、雌性(female) 雌性在文献中常用符号"♀"表示。大多数种类中,雌性成虫略比同种的雄性个体大,颜色较暗淡,活动能力较差,寿命较长。二、雄性(male) 雄性文献中常用"♂"表示。多数昆虫的雄性个体比同种雌性体小,色泽鲜艳,活动能力强,寿命短。 雌雄两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器官的形态上。 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叫雌雄二型现(sexual dimorphism)。 蜚蠊:雌性无翅;雄性有翅。 介壳虫:雌性无翅;雄性仅一对前翅。 锹甲:雌性上颚正常;雄性上颚发达前伸。 舞毒蛾:雌性,色浅黄,个体大;雄性色深黄,个体小。 中华蚱蜢:雌性大,雄性体小。 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如白蚁、蜜蜂。 三、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卵巢与精巢并存于同一个体中的现象,昆虫纲仅见于襀翅目、同翅目、双翅目中。雌雄同体又分两种情况: (1)非功能性雌雄同体; (2)功能性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不同于雌雄间体及雌雄嵌体。 二、昆虫的生殖方法 昆虫生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生殖的个体可分为单体生殖和双体生殖,前者包括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和孤雌生殖,后者包括两性生殖及雌雄同体的异体受精。若从受精机制看,

生殖方法可分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两类。如依产生后代的个数可分单胚生殖(monembryony)和多胚生殖(polyembryony)。按能进行生殖的虫态则分为成体生殖与幼体生殖(paedogenesis)两类。若按产生后代的虫态则可分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昆虫为双体、两性、单胚、成体、卵生的生殖方式,这一主要的生殖方法通常称之为两性生殖,其他的方式均为特殊的生殖方法。 一、昆虫的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是昆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要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人雌体,在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受精)后才能形成新个体。 二、昆虫的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一)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 生殖。 像昆虫的生殖方式分类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可把孤雌生殖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据其产生的后代又分为产雌孤雌生殖、产雄孤雌生殖及产雌雄孤雌生殖;依细胞学基础可以分为无性孤雌生殖、自发孤雌生殖及有性孤雌生殖;按引起的原因则有自然孤雌生殖、和人工孤雌生殖;如果按出现的频率则又可分成兼性孤雌生殖和专性孤雌生殖。 1.兼性孤雌生殖(sporadic parthenogenesis) 兼性孤雌生殖又叫偶发性孤雌生殖,即大多数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专性孤雌生殖即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有的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经常性孤雌生殖 (constant 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 周期性孤雌生殖 (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幼体生殖(paedogenesis):见后面。 地理性的孤雌生殖(geographical parthenogenesis):在一种昆虫的两个变型中,一个行两性生殖,一个行孤雌生殖。

昆虫的分类

摘要:通过对学校不同环境下的昆虫的调查和分类来了解学校的昆虫有哪些目 和科,从而来了解这些昆虫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调查了解这些昆虫的生活 习性。 关键词:学校:昆虫;调查;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 我校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经纬:114.9728° 27.1075°)一个红土地的革命之地。在此空气污染较少,湖水还较干净,这里是个多丘陵的地带,植被也较多,也有较多的昆虫分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采集工具主要有:捕虫网、吸虫管、毒瓶、采集袋、标本盒、三角纸、剪刀、镊子、放大镜、记录本。 1.1.2昆虫标本制作工具:还软器、昆虫针、三级台、展翅台、三角台、粘虫胶和滤纸条等。 1.2方法 1.2.1昆虫的捕捉方法 昆虫标本是昆虫分类的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就成为昆虫研究的基本技术。 本实验依据昆虫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活习性,运用采集昆虫标本,观察昆虫的基本形态进行昆虫的基本分类。 根据各类昆虫的生活习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于一般的昆虫,如蝗虫、蜻蜓、蝴蝶等,多采用捕虫网进行捕捉,而像叶蝉、飞虱等体态较小的多用吸虫管捕捉。同时,捕捉的昆虫立即用毒瓶杀死,以免因为昆虫挣扎而造成肢体残缺。对于鳞翅目的昆虫,在毒死后必须包在三角纸内,避免损伤鳞翅,使标本不完整。 1.2.1标本的制作 采集回来的昆虫标本,必须经加工、整理,制作成标本,才能长期保存,供研究使用。 采集回来的昆虫标本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都比较干燥,不仅容易损毁,而且无法整理,在制作标本前必须还软。在干燥器的底部放入干净的湿沙,加清水,再滴入几滴碳酸或甲醛溶液(以防标本霉变),将昆虫放在瓷隔板上,数日后即可软化。标本还软后,即可依次针插、整姿或展翅。 制作标本后还需要制作标本的标签,注标本的采集人姓名,采集时间、地点、昆虫的种名、昆虫所属的目,编号。贴好标签的昆虫标本存放在标本盒,然后放入专门的标本橱内保存,以免发虫或霉变。 2、结果与分析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第六章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习性(habits)是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相近的昆虫往往具有相似的习性,如天牛科的幼虫均有蛀干习性,夜蛾类的昆虫一般有夜间出来活动的习性,蜜蜂总科的昆虫具有访花习性等等。 行为(behavior)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 器官产生的反应。研究昆虫行为的科学称昆虫行为学(insect ethology)。该方向的研究自1973年Frisch,Lorenz和Tinbergen以其出色的行为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后进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大量的论著。 第一节昆虫的主要习性与行为 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insect clock)。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等等均有固定的昼夜节律。 日出性或昼出性昆虫(diurnal insect):白天活动的昆虫; 夜出性昆虫(nocturnal insect):夜间活动的昆虫; 弱光性昆虫(crepuscular insect):只在弱光下(如黎明时、黄昏时)活动。由于自然中昼夜长短是随季节变化的,所以许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有季节性。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表面上看似乎是光的影响,但昼夜间还有不少变化着的因素,例如湿度的变化、食物成分的变化、异性释放外激素的生理条件等。

二、食性与取食行为 (一)食性(feeding habit) 食性就是取食的习性。昆虫多样性的产生与其食性的分化是分不开的。通常人们按昆虫食物的性质,而把它们分成 植食性(phytophagous):以植物活体为食,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如粘虫、莱蛾等农业害虫均属此类。; 肉食性(carnivorous):以动物活体为食; 腐食性(saprophagous):以动、植物尸体、粪便为食; 杂食性(omnivorous):以动、植物活体、尸体、粪便为食。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食性分为 多食性(polyphagous):以多个科的植物为食料,约占昆虫总数的40%一50%。寡食性(oligophagous):是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植物为食料,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棉大卷叶螟取食锦葵科植物等。 单食性(monophagous):是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如豌豆象只取食豌豆等。 昆虫的食性具有它的稳定性,但有一定的可塑性。许多全变态昆虫成虫期的食物与幼虫期的完全不同,其他变态类的昆虫成虫与若虫或稚虫的食性相似。(二)取食行为昆虫的取食行为多种多样,但取食的步骤大体相似。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过兴奋、试探与选择、进食、清洁等过程,而捕食性昆虫取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

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

昆虫生物学

昆虫生物学 ----------------------- Page 1-----------------------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和记述昆虫生命过程及其生殖、个体发育特 征等各种生物学现象的科学 ----------------------- Page 2-----------------------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昆虫个体发育史,包括生殖、发育、各虫期的生命特征等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三、昆虫的胚后发育 四、成虫的生物学 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六、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 Page 3-----------------------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是卵生的,但在复杂的环境下经过长期适应,生殖方式也表现多样性, 主要有: ?两性生殖 ?孤雌生殖 ?卵胎生 ?多胚生殖 ?幼体生殖 ----------------------- Page 4-----------------------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通过雌雄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这是昆虫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 ----------------------- Page 5-----------------------

二、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也叫单性生殖。 孤雌生殖一般有三种情况: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 Page 6----------------------- 二、孤雌生殖 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两性生殖,偶而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 ----------------------- Page 7----------------------- 二、孤雌生殖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膜翅目(蜜蜂)雌蜂在排卵时,有受精卵、未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 叶蜂、瘿蜂、小蜂、蓟马等都有这种情况。

动物学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肖敬旺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习时间: 13生物技术 1314300053 舒琥、易祖盛、吴毅、李海燕 胡俊杰、侯丽萍、余文华 2014.5.26—2014.5.30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正文: 一、实习目的 (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二、实习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5月26日至5月30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5日的动物学实习。本次 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广州市内的陆上动物实习和深圳东山珍珠岛的临海动物实习。 5月27日,早上8:30在生化楼下集中,随后我们去科学中心坐公交车向长洲岛出发。 长洲岛的实习主要是捕捉昆虫,由于田野上的昆虫数量多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主要在长 洲岛附近的田野上进行捉虫活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捕虫网比较陌生,使用起来不太熟 练,所以捕获的昆虫数量较少。但经过一个小时后,逐渐能熟练使用捕虫工具,慢慢捕获到 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昆虫。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我们捕捉的非常愉快。下午,我们在生化楼504 对捕获回来的昆虫进行处理,为今天捕捉到的标本展翅并制作标本,进行分类。 5月28日,早上8:30在生化楼集合,乘车向深圳东山珍珠岛出发。经过了将近3个小 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红树林并在此进行实习。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 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 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 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 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泥沙 滩采集贝壳,因为路不好走,所以走得时候很小心翼翼。虽然鞋子都沾满了泥,不过非 常开心。随后我们坐车去我们住宿的地方,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篮球场上对我们今天的贝壳 之类的进行分类。 5月29日,早上9点钟我们出发去南澳岛参观了卖鱼的市场,认识了许多之前未见过的 种类,随后我们便去买东西吃了,哈哈蹭吃,非常开心。下午我们便出发去小岛收集贝壳, 最爽的事情莫过于坐飞艇了,那速度就是快,特别是在超越别人的那一刻,内心不免有一丝 自豪感,在到达岛屿后我们便分工合作,去海边,沙滩等地方寻找我们所期望的东西,我们 发现了许多海胆海参之类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开始把海胆直接弄到就吃,太厉害了,持续 了将近3个小时的海边收集工作我们坐船回去了,还是那种感觉,坐船非常爽。晚上我们便 又是在球场上面开始工作了,一起工作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短暂的。 5月30日,上午,我们在珍珠岛上观看工人植珠过程操作,并去了标本室看标本,大家 也购买了一些珍珠粉之类的。中午吃完饭后,大家整理个人内务后乘车返回大学城。至此, 整个动物学实习过程结束。 ………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高考生物)昆虫生物学特性

(生物科技行业)昆虫生物 学特性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直至成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同时还要讨论昆虫在一年中的发生过程,即它们的年生活史和发生世代等。 §1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卵生、。 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和卵生,即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受精之后,方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两性生殖与其它各种生殖方式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卵通常必须接受了精子以后,卵核才能进行成熟分裂;而雄虫在排精时,精子已经是进行过减数分裂的单倍体生殖细胞:这种生殖方式在昆虫纲中极为常见,为绝大多数昆虫所具有。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 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分为以下3种类型。 (一)偶发性孤雌生殖(sporadicparthenogenesis):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 (二)经常性孤雌生殖(constantparthenogenesis):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前者发育成雌虫,后者发育成雄虫。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

些竹节虫、粉虱、蚧、蓟马等。 (三)周期性孤雌生殖(cyclicalparthenogenesis):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性生殖。这种以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又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或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如棉蚜从春季到秋末,行孤雌生殖10一20余代,到秋末冬初则出现雌、雄两性个体,并交配产卵越冬。 三、多胚生殖(polyembryony):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小蜂)。 四、卵胎生(viviparity)(如麻蝇) 多是昆虫的生殖方式均为卵生,即雌虫将卵产出体外,进行胚胎发育。但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形式上近似于高等动物的胎生,但胚胎发育所需营养是由卵供给,并非来自母体,也无子宫和胎盘之区别,所以又称为假胎生。如介壳虫、蓟马、麻蝇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五、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未成熟的幼虫体内已具有卵巢,卵以孤雌生殖的方式发育为 更小的幼虫,而后咬破母体而出。经过若干次幼体生殖后,有的幼虫才化蛹变为成虫。§2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卵(ovum,egg)是昆虫发育的第一个虫态。 一、卵的基本构造 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卵黄膜、卵黄、原生质表层、卵壳。 卵(ovum或egg)是一个大型细胞,外面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卵壳(chorion),下面为一薄层卵黄膜(vitellinemembrane),其内为原生质和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在紧贴卵黄膜下面的原生质中则没有卵黄,这部分原生质特称为周质(periplasm)。一般将这种形式的卵称为中黄式卵(centrolecithalegg)。卵末受精时,其细胞核位于卵的中央。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及变态)-教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方式及变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 2.了解昆虫变态类型。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繁殖方式。 2.掌握昆虫变态类型。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繁殖方式和变态类型,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繁殖方式。 2.昆虫变态类型。 【教学难点】 昆虫变态类型。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3min 考勤、组织教学2min

【教学过程】 1、昆虫体内各系统的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答;(一) 消化道的基本构造 1、消化系统结构: 口器、开口于口腔的唾腺、前肠、中肠、后肠以及肛门组成消化道。 昆虫的消化道是一条不对称的管状构造器官。 2、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摄取食物;②消化食物;③吸收营养物质;④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马氏管的排泄物。 二、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马氏管、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马氏管。 三、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循环系统属于开放式血液循环,其血腔就是整个体腔,所有内脏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昆虫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1) 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和激素送到作用部位; (2)将组织中产生的代谢物和废物送到其它组织或排泄器官中进行中间代谢或排出体外; (3) 维持身体各部位的渗透压、离子平衡和PH值。 四、昆虫的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组成的气管系统。气管在组织学上虽然构造简单,但在虫体内的分布却非常发达,它们在体内有相当固定的排列方式,将氧直接输送到呼吸组织中。 气管系统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气管系统:依据其构造和生理功能可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3个组成部分。 五、昆虫的神经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联络着各种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能感受和整合外部信息,使相应的器官系统作出适当反应,并与内分泌系统协同对整体进行协调控制,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神经的支配,并与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相联系,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湿、光、风等。昆虫神经系统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外胚层内陷的部分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以及神经胶细胞组成了神经系统。每个神经细胞及其分支称为神经元。无数神经元构成大脑和神经节及其神经,组成了神经冲动的传导网络。 六、昆虫的生殖系统 昆虫的生殖系统:是产生卵子或精子,进行交配和种族繁衍的器官。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吸收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生长发育。一般地讲,只有成虫期才具有较完善的生殖器官,性细胞才迅速生长发育。 七、昆虫的内分泌系统 昆虫分泌激素的器官,包括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两部分,分别形成神经内分泌和腺体内分泌两类。各种激素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的排放,一部分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大多则进入血液中,形成统一的内分泌系统。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意义: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遵循1999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编制时采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常见形式有: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昆虫永久装片 2、实验器材:显微镜、体视镜四、方法与步骤 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 *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 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个发达的齿;跗节有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昆虫分类检索表(目) (1)无翅或极退化---------------------------------(2)有翅-----------------------------------------(3) (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3)有一对翅-------------------------------------(4)有两对翅-------------------------------------(5) (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5)前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8) 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6)翅为鳞翅-------------------------------------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7) (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七年级生物上册答案 人教版 新版 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答案人教版新版一 第一章第一节 想一想,议一议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旁栏思考题 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吗? 答: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人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观察与思考 1.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答:尽管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从观察中可以看出,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2.岩洞里的钟乳行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答:岩洞里的钟乳石尽管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技能训练 1.你是怎样进行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 答:此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回答。 2.哪些特点是你没有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答:此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回答。练习 1.(1)×;(2)√;(3)×;(4)x。 2.略。 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 想一想.议一议 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答: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