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状态的调整
- 格式:pdf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2
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态【摘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针对地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优势与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有效教学策略稳定在主动积极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并能及时调整措施,改进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与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师声乐教学心理状态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
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
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
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
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
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吕淼(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000)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112-02摘要声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演唱者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需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配合来完成。
其中,心理因素对声乐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因此,合理地运用歌唱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对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分析和学习能力,并把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注重舞台表演的实践作为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必经之路,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增强演唱信心、丰富演唱经验,发挥心理活动的积极作用,并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培养演唱的能力和演唱水平。
关键词心理因素声乐演唱自我培养On the Role of Mental State in Vocal Music Singing//Lv MiaoAbstract Vocal music is an art expressing the singer's inner e-motion through voice,and it needs the cooperation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Psychological elemen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vocal music singing.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psycho-logical elements,and proposes some solutions,hoping to help vo-cal music singers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and improve the singer's singing ability.Key words psychological elements;vocal music singing; self-cultivation1歌唱心理的作用声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上讲,是由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共同协调来完成;从心理层面上讲,是演唱者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与表达。
在声乐训练中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内容摘要:文章对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歌唱姿势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即保持“打哈欠”状态、歌唱的呼吸、支点的感觉)协调统一才能在声乐训练中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关键词:歌唱状态姿势呼吸歌唱支点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它摸不着、看不见,同时又是技艺性极强的表演艺术。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学习声乐的基础,只有利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来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状态。
一、歌唱的姿势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
练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声和歌唱的表现。
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人体歌唱器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动作,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发声。
笔者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歌唱发声上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例如挺着肚子唱就会影响呼吸,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伸着脖子唱,呼吸就用不上,发出喊叫的声音。
歌唱时,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动人;而端正的姿势,正是形体和动作表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不要用手、脚打拍子,更不能点头打拍子;如要加入动作,应该简练、利落大方,避免矫揉造作。
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状态。
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等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二、科学的发声方法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学生焦虑的成因经历过声乐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涌动的人群,心狂跳不止,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仿佛堵在那里,以至喉咙发不出声音。
这种紧张的心理使歌唱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正常的声乐水平。
这种现象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也普遍存在。
一些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歌唱任务时,有一种慌张、忙乱、失调等紧张心理反应。
这种负面的心理机制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思维,导致其音乐活动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因此,分析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对排除学习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开发音乐潜能,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学生紧张心理成因分析(一)内在因素1.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恒心、信心,在心理上导致紧张情绪产生声乐艺术是高级的心理活动,需要学习者在不断的训练和体验中寻求一种更加完善、更为科学的声乐方法,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以达到尽善尽美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具备耐心、恒心和信心。
声乐的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去感觉才能达到理解并进而掌握。
有的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失去了耐心。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有的学生缺乏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长期的、艰苦的学习和训练。
在这“三心”中,最重要的是对声乐的信心。
人的一切发声现象,也是人的心理器官,即人脑活动的结果。
因此,在歌唱时必须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充满激情。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得不好,对自己的演唱没有信心,不愿去练,不敢去练,甚至发展到张嘴就会紧张地发不出一点声音,难过得泪水涟涟,从此在心理上更加剧了紧张的情绪,更加排斥声乐学习。
2.声乐的方法、技巧方面处理不当,在生理上导致紧张情绪产生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
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作者:王艳娜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0期摘要:声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歌唱学习者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歌唱心理与生理调控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心理调控能力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歌唱心理调控歌唱状态培养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的。
一首歌曲的好听程度,除了生理和技术上的因素影响外,最主要的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
歌唱时人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状态的好坏,对其歌唱的学习与训练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我国先秦学者荀子所云:“心居中虚,以治五官。
”因此,要把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纳入到声乐教学中。
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歌唱心理的调控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点:[1]一、要养成良好的歌唱心态心态,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心境状态,“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
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情绪状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状态。
歌唱是充沛的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失败在所难免,所以歌唱心态只能是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无论唱得好与坏都只能保持这种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义无反顾地唱下去,相信歌唱发声方法并不神秘,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成功,且要树立“业精与勤”的思想,这一点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
[2]二、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好的表演是在自信心的前提下而展示的结果,而舞台实践是提高歌唱者自信心最好的办法,例如参加小型的汇报或演出,能够在舞台上体会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快乐松弛的环境以及轻松的气氛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
一般在上台前,要先把自己的心情稳定,在心理默唱一下要演唱时的歌曲,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这样的松弛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技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致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收稿日期:
2012-10-21
作者简介:常京霞(1976-),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讲师。
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状态的调整
常京霞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如何在每次表演唱中展示完美的自我,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到最佳水平,并且使每次演唱都能成为具有一
定程度的即兴性的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每位歌唱表演者必须加以解决和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声乐教学;演唱技艺;信心;艺术实践;身体状况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12)
04-0210-02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xiCoal-MiningAdministratorsCollege
2012年11
月
第25卷第4期
Nov.,2012
Vol.25No.4
1
提高歌唱的技能心理紧张是由于歌者不能熟练的掌握演唱技巧,即自身的演唱水平有限。没有进行正规训练之前,他的歌唱行为往往是任意的,依靠的是歌唱欲望和天赋,此时歌唱者的心理是正常的,不会产生畏惧心理。但是,经过正规培训的歌者与前者截然不同,从他进行歌唱训练那天起,歌唱心理方面就发生了细微变化。演唱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在提高自己歌唱水平这一点上是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不能有半点虚假。练唱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断的钻研才能成功。没有一个歌者天生就唱的如此动人,也没有一个靠侥幸就能获得成功的。贝多芬说:“天才的百分之九十九建筑在勤奋上。”学习要有毅力,有韧性,要百折不挠。基本功扎实的同时,演唱的技能和技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歌唱的基本功是导致“歌唱心理过度紧张”的重要原因。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经典名言:“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即人的胆量勇气和技能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平时艰苦的磨练,才能获得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信心百倍,进而使歌唱技巧在演唱中得到运用自如的程度。2演唱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演唱前充分的做好准备,是消除心理紧张的途径。歌手演唱的曲目,如果没有准备好,无形当中会对演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担心歌词背不下来、伴奏合不上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演唱不熟悉的歌曲,或者没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声乐作品,那么演唱前必然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所以做充分的准备是必然的。首先根据歌者自身的
能力和声音的特点,选择接近甚至低于平时练唱水
平的演唱曲目,挑选短小易唱的歌曲,拟定最佳音
域的调,这样演唱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
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能贪大求强,演唱超越自己能
力范围的歌曲。其次,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背
诵歌词,熟悉乐谱,歌词要记背的滚瓜烂熟,达到不
加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便能从容的演唱。对
于风格独特,情感复杂的歌曲作品,必须进行深入
的了解、分析,把握歌曲的主题,用思想,用感情来
歌唱,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课前工作准备越充
分,歌曲演绎会越到位。第三,在特定的环境中,重
视演出前的走台和预演,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拟
心理训练。尽可能多的在登台演唱之前进行公开的
实践,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歌唱表演前,静下心来,
再次细细的品味歌曲要表达的内容,音乐响起时,
完全融入到音乐中,以积极兴奋、饱满的情绪演唱
歌曲,致力于创造音乐。这样你的感受不再集中于
紧张怯场上,而是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用歌
声去感染观众。第四,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就要刻
意的加强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培养,
同时提高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让学生清楚的认识
到,声乐表演有其特殊性,在表演唱的过程中不应
加入任何私人的情绪,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感情要
充分的投入。
3
建立获胜的信心
演唱时放松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获胜的信心。
·教学实践与改革·
210
缺乏自信或信心不足势必会导致演唱的失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首先要从理论上让他们认识到,心理紧张属于正常的人的心理活动,它是思想感情的心理变换,如同快乐和悲伤一样,只是紧张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已故的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曾经对演唱之前的心理状态做过一些生动的描述,他把舞台形象的比喻成硝烟四起布满地雷的战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演出经验丰富的著名歌唱家,他在登台演出之前也同样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对于解除不必要的忧虑,增强自信,克服紧张心理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样树立必胜的信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1)建立成功映像。在演唱前,回想曾经或即将成功的映像,让自己沉浸在美好的想象当中,逐渐使注意力集中到成功的细节上来。(2)有效地控制或消减紧张情绪。表演唱之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口干舌燥,总感觉嗓子里面有分泌物;有杂念干扰注意力的集中;身体感到不适、情绪烦躁并且心神不定、无故的感到不安等等。可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采取心理智力训练,能够对上述心理特征进行有效地控制或消除。(3)进行放松学习。意念坚定,做集中注意力练习。演唱前要明确目标,多想想歌曲的情感与形象,沉浸于演唱时的优美歌声中,把意志与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演唱的过程中,做适度的舒展运动同时使心态保持平静,这样就能起到自我心理调解作用。4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声乐教学有其特殊的一面,他除了要对声乐的技能技巧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外,还必须让它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可以使演唱表演者更加准确,更全面,更好的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从实践中得到知识和灵感,从而掌控歌者自身的歌唱心理能力。实践是检验表演者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而技能技巧掌握的好坏又接影响到艺术实践的效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缺乏实践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检验声乐专业技能掌握的好坏必须通过艺术实践让其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之后再从新的认识高度上进一步对理论与技能学习进行休整,使感性实践得到巩固,这样不断反复循环,不仅演唱水平进步了,而且实践能力也加强了,经验得到丰富的同时,理论学习也不再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的歌唱学习从此变得多姿多彩,动力十足。最好的魅力展现空间是舞台表演,它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并提高歌唱技能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艺术实践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可以从一些
事例中得到应正。有一部分学生平时练唱时自身的
真实水平还能得到正常发挥,然而在舞台实践表演
中往往却不尽人意,台上台下判若两人,是什么原
因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呢?问题就在于缺乏艺术实
践。作为专业教师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自己授课
的一部分,提高教学的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
台实践,缩进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
之间的距离。通过自觉和反复的艺术实践,不断的
完善自我,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开阔视
野的机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和艺术观,为将来进行艺术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5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声乐演唱是一个大运动量的活动,是一种结合
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在长期声乐学习与艺术实践中
都必须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需要演唱者用整个
身心投入到其中。身体健康状况无疑将影响歌唱能
力的发挥与心理变化。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良好,他
们的精神状态自然也就饱满,信心也就强,如果在
即将表演时,身体出了状况,他的心理状态必然会
受到影响,精神状态差,自信也相对薄弱。因此,歌
手要保持自信,必须爱护自己的身体。注意卫生,预
防疾病,生活要有规律,必须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时间。学习声乐的人,健康的嗓子是我们歌唱的土
壤以及最大的资本。平时练唱时,切记不要过度发
声,在自己嗓音条件承受的限度内进行适度的练
习,避免声带受到过度的冲击,制定科学的学习计
划,循序渐进的进行练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吃辛辣有刺激性食物,保证
身体健康,在气候变幻或季节交替时防止生病预防
感冒,经常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做咽喉鼻的保健
按摩等等。在特殊时期,如感冒、咳嗽、咽喉有炎症
等时候切记不可放声练唱,只可做呼吸练习、用哼
鸣或元音U进行练唱,此点建议深望学习声乐者提
高警惕,特别注意。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的身体是歌唱的最终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
2007.
[3]卢齐厄.歌唱艺术手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
,1981.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