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高业的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

阅读课文、史实,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朱元璋的图片,教师讲述:朱元璋是我国历史少有的布衣皇帝,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在什么时间建立大明王朝的?都城在哪里?那么朱元璋成就帝业后,为加强皇权,他生前死后又上演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呢?

二、新课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朱元璋参加反元农民起义后,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出示朱元璋图片和课本相关史事,帮助学生了解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事上: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政大权。

教师提问: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学生回答: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展示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学生思考: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提示: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为了进一步的监视臣民,他还设置了特务机构。

教师讲述“宋濂请客”的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

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3)司法上: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展示科举考生看榜图

提问:1、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隋朝、唐朝)

2、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明确相关问题)

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科举考试题目来源:“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考生答卷格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展示材料:

材料一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鲁迅

提问:两则材料说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四、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后列表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成就

展示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的图片;展示丝织品、瓷器的图片等,使学生直观感受明朝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政治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强化皇权

明朝的统治文化实行八股取士

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

经济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

商业:空前活跃、出现商帮

四、课堂练习

1、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C )

A.1271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秦朝

3、明太祖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设立了( D )

A.军机处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4、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