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延研究 —— 以《奔跑吧兄弟》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9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策略研究
* 名: ***
系 别: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号: *********
指导教师: ***
2015 年 4月 29 日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1 浅析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
——以《奔跑吧兄弟》为例
引 论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 这期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起步期、成熟期、低谷期、恢复期。我国的很大一部分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本土化一直是真人秀节目的重头戏。虽然中国的电视在引进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创新少、同质化和质量低等,本文将以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为例,浅析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
生活节奏的变化,使观众的审美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千篇一律的偶像剧、抗战剧早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现在的观众需要的是一种接近自然真实的剧情和一种轻松幽默的呈现方式的节目,这就是真人秀。[2]我国大多数真人秀节目是从国外引进,由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成为一种必然。
(一) 本土化的概念
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为什么要进行国外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改造的必要性是什么。改造的必要性,具体有两点:
(1)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视喜好。中国讲究和谐、团结,比较重视团队合作。而西方注重个人主义,表现自我。因此,在节目制作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审美习惯的不同
陈强说,我们面对的是20年来被电视剧培养起来的观众,我们必须琢磨他们需要什么,应该强调什么。[3]从目前观众的审美需求看,西方观众对娱乐节目的需求很大,而我国的大部分观众的审美习惯仍在电视剧的层面。因此,国外的真人秀必须依据我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合理进行本土化改造。
(二) 本土化特征
近些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发展态势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不记名的综艺节目已超过200余档。其中,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占绝大部分,我国对这些引进的节目进行了一些本土化改造,这些本土化改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嘉宾明星化
翻看各个卫视的综艺节目,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明星嘉宾的参与。明星显然已成为真人秀吸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引进的节目更是如此。《奔跑吧兄弟》原版《running man》中嘉宾主持包括演员、歌手和主持人,他们有的在参与节目之前名气并不大,有的不为人知,而《奔跑吧兄弟》打造全明星阵容,且多为一线和准一线明星,“明星等于收视”的观念已深深扎根在中国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心中。
(2)奖励公益化
2014年热播的《奔跑吧兄弟》有一个主题——公益。竞技节目的“胜负欲”是极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2 具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巨额奖励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博彩性质,这档原版节目形式奖励都将归属个人,但在引进过程中,对奖励的用途做了轻微改变。《奔跑吧兄弟》节目胜利队伍与落败队伍并未有任何形式上的奖励,在节目尾端增加了一期公益环节。每期节目都将有一位明星物品用来拍卖,最终拍卖金将用于需要帮助的山区孩子们,这个是原版节目不存在的。
(3)内容情感化故事化
引进的海外综艺节目除基础构架之外,对表现内容也要进行本土化改造。[4]这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改造就是“情感故事化”了,诸如悲情故事、泪洒舞台等镜头频频亮相各大综艺节目。浙江卫视引进的《中国好声音》在整个夏季点燃了年轻人的音乐梦想,仔细留意,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参加好声音的学员都有一段为了音乐梦想努力付出的故事,或欢乐,或悲伤,把观众带进了他们的世界。
(三) 本土化表现
1、 内容的本土化
以浙江卫视热播的《奔跑吧兄弟》为例。《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但它不是完全的照搬照抄,它还具有自己的特色:
(1)不走韩版路线
之前的节目都是引进版权,而浙江卫视这次引进的《奔跑吧兄弟》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和韩国SBS团队联合拍摄制作。浙江卫视为了让中国的《奔跑吧兄弟》制作出的效果具有中国特色的户外游戏竞技节目,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引进,更致力于给观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节目刚刚开播就受到了极高的关注,第一期收拾0.59%,之后的收视狂飙,之前的收视冠军《我是歌手》也难望其项背。《奔跑吧兄弟》的明星主持在节目中倾尽全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奔跑吧兄弟》也传承了原版跑男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快乐的信仰。这种传承不是单纯复制,而是有着中国版独特的创意。
(2)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中韩联合拍摄制作的跑男,为了把《running man》的精髓完美呈现出来,因此韩国团队大幅度介入,但《奔跑吧兄弟》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这次合作,中韩双方采取混编团队的方法进行,最终呈现的效果,有《running man》的特色游戏,如王牌游戏撕名牌。
最重要的是加入中国的民族特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如首期节目取景于杭州西湖,以《白蛇传说》为主题,是大框架的中国文化底蕴呈现,而游戏环节中的广场舞大妈,洗脑神曲《小苹果》,在各个地点儿进行游戏,充分展现了我国各个地方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显著差异的特点,这也是韩国《runnig man》所无法比及的先天优势。
(3)欢笑中传递生活正能量
《奔跑吧兄弟》自开播后不久,就因为极度欢乐搞笑的节目内容被评为“年度最欢乐综艺节目”。这样一档欢乐搞笑的节目,给工作中和生活中倍感压力的人们带来了欢笑。《奔跑吧兄弟》除了在带给观众欢乐这方面具有巨大的能量以外,节目中的明星嘉宾所展现出来的敬业和励志的精神更在无形之中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正能量。
每个“跑男团”的成员在节目中都有不少正能量的表现,其中在第四期节目中,制作纸船渡江,率先到达目的地的陈赫和李晨立马掉头去帮助落后的队友。其中,李晨更是不顾自身危险,跳进水中推着同伴的船只以最快速度划向终点。这不仅仅是团队精神,更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无形之中给观众传递了正能量。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3 (2) 模式的本土化
1、 从简单购买版权到联合开发
近两年,我国陆续从相邻的韩国引进不少综艺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以及去年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不过我国只是简单的购买了这些节目的版权,而《奔跑吧兄弟》则开启了“舶来品”综艺新模式——联合开发。
《爸爸去哪儿》在中国刮起收视狂潮之后,韩国SBS电台就更加重视自己王牌综艺节目的版权。在于浙江卫视的谈判过程中,SBS电台就明确表示“不卖”版权,只“联合开发”。[14]在《奔跑吧兄弟》的前五期,韩国团队尽全力为其保驾护航,如拍摄baby的摄像师权烈就是韩版队长刘在石的御用摄像,首期节目的剪辑也由韩国导演曹孝镇亲自坐镇。当然,原版跑男的七位明星也必不可少,收期节目中金钟国就以“铃铛使者”的身份出现在《奔跑吧兄弟》,第五期中中韩跑男更是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赛。
2、 合作双赢——中韩两版聚合效应
为《奔跑吧兄弟》奠定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如今《奔跑吧兄弟》的热播,使《running
man》在中国的关注度一路攀升。具有2014年《running man》独播权的爱奇艺的官方数据显示,最新几期的《running man》的播放量达到了60%以上的增幅。
中韩两版的聚合效应十分明显。第五期,韩国七个明星主持在《奔跑吧兄弟》中亮相以后,《running man》在百度热搜的排名榜上一跃榜首,其中韩版跑男主持宋智孝成为上升最快的检索词,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更是被《running man》长时间占据。由此看出,《奔跑吧兄弟》开启了我国“舶来”综艺的新模式,中韩两版跑男的“联合开发”成为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成为综艺节目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存在的问题
(一) 大量引进国外,缺乏创新
尽管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力求新颖奇特,但是大多数受人欢迎,拍好卖座的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包装策划都是“拿来主义”,原创的节目少之又少。如浙江卫视刚刚引进的《奔跑吧兄弟》,虽然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但绝大多数都和原版相同。如人物角色的设定方面,《奔跑吧兄弟》中的李晨的角色设定是“大黑牛”、“能力者”,这个角色对应韩版中金钟国,是团队中力量和能力的代表;《奔跑吧兄弟》中baby和郑凯多期的亲密互动也被观众自动设定为韩版中的周一情侣;王宝强和陈赫的背叛者联盟却不如韩版easy brother更令人印象深刻。
“拿来主义”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等等,总的来说都是引进与国外,如欧洲、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艺术需要借鉴,因为只有相互借鉴交流,才能够取长补短,更加繁荣。引进别的节目是可以的,而且一定程度上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而没有自己本国的文化融入是不行的。”[5]没有创新的节目就像无源之水,只能说明我们的编导没有制作节目的能力,抄袭来的节目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观众,但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失去新鲜感,而节目也会从此丧失它的生命力。
(二) 同质化现象严重
近两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和相关专家的忧虑:我国的真人秀节目进入了“同质化”的怪圈,跟风现象严重,节目的差异度并不明显。
“同质化”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目形态相同。以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为例,浙 201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4 江卫视从荷兰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火力开唱,在整个夏季点燃了热爱音乐的人们的狂热。有关数据显示,自开播以来,中国好声音连续8期收视持续上升,在第六期节目中,收视率更是突破4%。在同一时间段各个卫视的竞争中收视率更是遥遥领先,其领先优势更是让兄弟频道望尘莫及。《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让其他卫视蠢蠢欲动,随后音乐类真人秀节目蜂拥而至,《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最美和声》等,大大小小的真人秀节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众多的节目中,能让人们记住,并津津乐道的大概就只有《中国好声音》了,其他的节目如昙花一现,这种跟风的节目制作模式,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毁灭。
“节目的简单复制,观众的审美疲劳等,把“同质化”的恶果放大到极致。虽然短期内的模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节目规避一些风险,获得一定的利益,但一味的模仿会使节目之间的竞争变得毫无意义,只能靠噱头,炒作博人眼球,从而使此类节目丧失魅力。”[6]
(三) 过度娱乐化,降低观众审美品味
所谓娱乐化是指,“某件事物在经历一些变化后带上了娱乐性的热点,从而使人变得快乐;或者原本一件严肃的事情经过一个变化过程如今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活动”。电视媒体的娱乐化给人带来了欢声笑语,给人带来了释放压力的契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制作人看中了娱乐节目带来的高收视和高利率,进而制作出一些差强人意的节目,甚至出现一些媚俗、低俗和庸俗的节目。[7]
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飘红,成为大众观众的热点话题。这样火爆的节目被一度叫停,“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一句话引起了网友热议,给这个节目贴上了拜金、浮躁的标签。《星跳水立方》是一档明星跳水比赛,也是国内首档明星跳水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不少争议,人们纷纷批评跳水节目以明星出丑、惊险和娱乐花边赚取收视率,将体育娱乐化,不仅混淆了“专业”和“娱乐”的界限,它满足的仅仅是人们的“窥探”心里,这种节目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观众的审美品位。同时这个节目的受众定位并不明确,而且该类真人秀节目的市场前景也有待考察。
三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问题的对策
虽然中国的电视在引进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如何使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更加精彩纷呈,如何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节目品牌,如何促进我们的真人秀健康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8]针对以上真人秀节目存在的3个问题,做出以下对策。
(一) 重视节目自身的创新
“ 模仿他人的节目很容易,而创造出一种成功的节目模式却很难。如今真人秀节目种类繁多,有的节目跟风制作,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模仿,没有创新,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将会是一潭死水,没有一点生机。”[9]只有勇于创新,拥有属于自己的节目品牌,那样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才有了源头活水。“创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通过学习海外版权的理念和标准,进而逐步摆脱对版权的依赖。”[10]
节目的创新需要做到两点:(1)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长期以往这样的节目只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只有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品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内容就定位为明星户外竞速类真人秀节目,7位明星主持尽显十八般武艺,而每期明星嘉宾的加入更成为节目的看点,刚一播出就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而节目的王牌游戏‘撕名牌’更是激发人们奔跑的渴望。(2)创新节目的传播渠道。全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