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刷题1+1)2020高考政治讲练试题 综合试题4(含2020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政治讲练试题 综合试题4(含2020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政治讲练试题综合试题4(含2020模拟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高速铁路的全线开通运营,使城市之间的交通更为便捷。以贵阳至北京为例,从前乘火车要40多个小时,现在高铁只要6个小时。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分流了民航客流,在这一背景下,贵阳到北京机票均衡价格由E点移动到E′(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答案 C

解析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分流了民航客流,导致民航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贵阳到北京机票均衡价格由E点移动到E′,机票价格下降,C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A表示民航需求量增加,机票价格上涨,与题意不符;B表示供给量减少,机票价格上涨,与题意不符;D表示供给量增加,机票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美元加息,一般会引起其汇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世界经济。2020年末,

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导致美元汇率走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非常愤怒。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特朗普的态度可能基于的推导是( )

①美元加息→美元短缺→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出口增加→有利中国②美元加息→美企成本增加→抑制经济活力→不利其下届总统选举③人民币贬值→有利中国吸纳外资→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其综合国力④人民币贬值→美元流向中国→美元增发→诱发通货膨胀→不利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美元加息,美元需求增加,导致美元短缺,从而使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使中国对美出口增加,有利中国,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吸纳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而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与题目“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要求无关,排除;美元流向中国引起的美元增发不一定会诱发通货膨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市实施“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养老、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民宿特色村,带动脱贫致富。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举措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路径是( )

A.开发乡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村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

B.增加村民就业→村民收入提高→开发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C.村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乡村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兴起

D.开发乡村资源→乡村脱贫致富→村民收入提高→乡村旅游兴起

答案 A

解析实施“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养老、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民宿特色村,带动脱贫致富,这说明开发乡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村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推理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A。

4.2020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法律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国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工作。该法的出台旨在( )

①通过完善行政法规,为外资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②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好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③以“引进来”为重点,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迈向新台阶④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①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不是行政法规。③错误,题目中没有阐述“引进来”。该法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好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②④正确。答案选C。

5.文化广场灯火通明,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乡村夜话”成为某村两委化解民生难点、凝聚乡村文明正能量、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这表明( )

①“乡村夜话”成为村民自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②创新群众自治组织能够实现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乡村夜话”成为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④村民通过“乡村夜话”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乡村夜话”成为某村两委化解民生难点、凝聚乡村文明正能量、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这表明“乡村夜话”成为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村民通过“乡村夜话”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③④正确;扩大基层民主是村民自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①说法错误,排除;②中“创新群众自治组织”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6.作为新型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找到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由于党派利益、

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是因为“新型政党制度”()

①通过协商民主、权力制衡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能够为民主党派参与执政提供根本制度和路径保证

③通过协商民主把各个政党、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

④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找到了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而且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协商民主把各个政党、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④正确;①中的“权力制衡”说法错误,排除;②中的“民主党派参与执政”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7.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为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建群”的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却“退群”成瘾,相继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组织、万国邮政联盟、中导条约等国际协议或国际组织。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②要摒弃冷战思维,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③要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维护和巩固好国际新秩序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决定性因素,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我国为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建群”,美国特朗普政府却“退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摒弃冷战思维,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更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①②符合题意;国际新秩序还没形成,不能说巩固,③表述错误;在面对世界性和全球性问题上,各个国家应该积极寻找国家间共同利益,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国家利益,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8.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

减少交通事故,某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④个体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④错误,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或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和培养;开展“文明交通大家行”活动,倡议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有利于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9.2020年,我国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突出节俭、安全、祥和、大众化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为中华先进文化③焕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④在文明创建中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深入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焕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中华先进文化;④说法错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故选B。

10.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历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从

动工建设到海中桥隧主体贯通,桥梁建设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施工难关,终于登顶桥梁的“珠穆朗玛峰”。材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破解客观条件束缚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人为事物联系④人们改变事物具体联系是实现质变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桥梁建设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施工难关,终于登顶桥梁的‘珠穆朗玛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符合题意。“从动工建设到海中桥隧主体贯通,桥梁建设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施工难关”,体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破解客观条件束缚,②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人为事物联系,③表述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而不是人们改变事物具体联系,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11.(2020·全国卷Ⅲ)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2.习近平主席在2020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从唯物史观看(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④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故①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故②错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还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故③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故④正确;答案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受制于人。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着力构建数字中国,对产品供给、经济结构和发展动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更好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构筑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我国芯片产业起步晚,导致技术的劣势比较明显,生产的芯片在品质和性能上难以保证,在源头基础上创新不足;很多国内芯片企业早期得到政府支持,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导致核心能力不强,难以真正走向市场;国内的芯片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垂直整合直接影响国内芯片产业发展和效率的提升;芯片产业投资周期长,

研发费用巨大,试错成本高,加之芯片更新换代较快,直接抬升了风投资金投资风险。打造最强“中国芯”任重而道远。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的意义,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打造最强“中国芯”?

答案意义:①推动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分)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1分)③培育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2分)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2分)

措施:①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芯片质量和竞争力;②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芯片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④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每点2分,共8分)

解析本题考查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的意义,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打造最强“中国芯”。本题属于意义类和措施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根据设问,调动运用财政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知识分析回答。

14.(12分)(2020·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三是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四是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五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六是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

截至2020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20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20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是贯彻落实上述六项基本原则的结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党的地位、坚持党的领导的作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政府的职能、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等知识点的把握。在分析“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这一原则时,可把握关键词“党的领导”“组织基础”,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本质、党的使命的角度回答。在分析“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这一原则时,可把握关键词“政府”“社会合力”,结合材料从政府的经济、社会等职能;聚集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先富帮后富的角度回答。在分析“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这一原则时,可把握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成效”,结合材料从精准扶贫是脱贫目标的工作机制、提高扶贫成效对增强人民的获得感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在分析“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这一原则时,可把握关键词“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结合材料从政府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保护生态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在分析“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可把握关键词“群众主体”“内生动力”,结合材料从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角度回答。在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这一原则时,可结合材料从党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对扶贫工作的意义的角度回答。

15.(26分)(2020·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20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

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20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10分)

(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2分)

(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4分)

答案(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5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分)

(2)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4分)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4分)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4分)

(3)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创新创造。(每点2分,共4分,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为唯物史观,题目类型为体现类,问题指向为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的知识限定看似非常宽泛,但实际上仅仅是群众路线,属于小切口的题目,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首先要表述清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结合材料分层解读如何为了群众,如何依靠群众。具体来讲,为了群众角度,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依靠群众角度,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为中华民族精神,题目类型为意义类,问题指向为分析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焦裕禄精神

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分析其重要意义,首先要表述清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然后实现焦裕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简单对接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具体包括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牢人民思想、激励斗志、因地制宜等方面。

(3)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围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