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2)剥离

剥离是指将公司的非经营性闲置资产、不良资产等从文化公司的资产中分立出来,出售给其他公司,并获取现金或有价证券的一种方式。

剥离包括退减资本、置换资产、出售资产等多种形式

(3)分立

分立是指通过将文化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文化母公司的股东,在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形成与文化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的新的文化公司。

(4)股票回收和分割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股票分割是把一张面额较大的股票分割成几张面额较小的股票。

(5)投融资

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investment in 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四)文化产业投资的宏观管理

1、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资中的作用

(1)对于必须由财政部门保证的公益性文化产业部门,政府起着投资主体作用

(2)对于财政经常性补贴的文化单位,政府起着投资的辅助作用

(3)对于给予财政优惠政策的文化单位,政府起着政策支持作用

二、文化产业投资对象的分类管理

(1)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经营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3)混合性文化产品

三、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分类管理

投资主体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投资权力的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和个人。

1、政府的文化产业投入

2、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

3、政府对个人投入文化产业的管理

4、对非政府组织文化投资的管理

四、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调控手段

1、法律调控

2、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

(1)财政政策调控

(2)产业政策调控

(3)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调控

第二节非营利性组织的文化投资管理

一、非营利性组织文化投资的特征

二、非营利性组织的投资评估

首先,评估投资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其次,是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第三,是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

三、非营利性组织投资的执行和监督

首先,要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

其次,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第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获取收益。

第三节文化产业企业投资的管理

四、企业投资的模式

1、项目孵化

指将在投资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启动。

2、直接投资

指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

3、并购

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

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4、合资

指两个公司把投资基金联合起来,投资一个项目。

第三章品牌

一、产品

1、产品的内涵

产品指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

(一)品牌的内涵

品牌

品牌指一个名称、符号、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联合使用,其目的是用来确认销售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以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

文化产品的品牌是一种标志。

(二)品牌构成要素

1、核心的精神内容产品

品牌概念可以称为“柏拉图的理念”。

2、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指一个产品的商标、名称、符号、包装、色彩、造型、配乐等外在的视觉、听觉效果。

3、品牌关系

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也就是品牌与接触点的关系。

(三)品牌价值战略

1、品牌价值是指品牌在某一个时点的,用类似有形资产评估方法计算出来金额,一般是市场价格。也可以说是品牌在需求者心目中的综合形象。

2、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

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战略的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

3、品牌窄化与宽化战略

(1)品牌窄化——少数或一个产品

优点: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做细、做深、做透,通过品牌塑造竞争壁垒,占据极高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取利润。

缺点:当具体产品类别需求萎缩,则品牌也跟着遭殃。品牌只对应一个或少数品类,企业的产品规模很难扩大。

2)品牌宽化战略——众多品类

优点:品牌宽化能发挥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企业能在短期内获得高速成长。

缺点:具体品类的市场上优势不一定明显,品牌壁垒不高,容易遭到竞争对手的攻击,且自身在某一类上的发展受到限制。

品牌从窄化向宽化的发展过程,亦是品牌延伸的过程。

品牌宽化向窄化的发展过程,即品牌的收缩的过程。

4、品牌提升战略

1、品牌延伸

含义:企业利用现有的品牌延伸到全新的产品或经过改进的产品之上的经营行为。

品牌延伸的策略:

品牌的直接延伸策略

品牌推出改进型新产品策略

原有品牌与单个同类型新产品的名称相结合的策略3

品牌延伸获得最终胜利的三个关键点:

不轻易动摇原有品牌的定位

不轻易打破消费者的心理定势

不轻易丢掉老顾客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品牌联盟

品牌联盟是品牌资产在企业间通过产业业务链的合作,继续强化现有产品的提升策略。

王永

3、品牌授权——起源于欧美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代理的商标、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予者使用,并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协助,从而取得一定报酬的经营模式。

品牌授权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在卡通产业领域,利用卡通形象授权进行衍生产品开发,是卡通产业成本回收的主要途径。

4、品牌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四)品牌管理

1、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它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将产品转化为品牌,以利于潜在顾客的正确认识。

品牌行为(BI)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外回馈、参与活动、对内组织、管理和教育。

感觉识别(Feeling Identity)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综合的感官刺激传递企业信息,树立品牌形象的系统识别方法。

品牌传播的方式

广告传播

公关传播

销售促进传播

人际传播

广告是指品牌所有者以付费方式,委托广告经营部门通过传播媒介,以策划为主体,创意为中心,对目标受众所进行的以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定位、品牌个性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是企业形象、品牌、文化、技术等传播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包

含投资者关系、员工传播、事件管理以及其他非付费传播等内容。

销售促进传播是指通过鼓励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尝试或促进销售等活动而进行品牌传播的一种方式,其主要工具有:赠券、赠品、抽奖等。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主要是通过企业人员的讲解咨询,示范操作,服务等,使公众了解和认识企业,并形成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这种评价将直接影响企业形象。

3、品牌危机管理(Brand Crisis )

(1)品牌危机的含义

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等等,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等现象。

品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品牌经营过程汇总针对该品牌可能或正在面临定位危机,包括危机预防、危机的处理及危机的利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特点:

偶发性

破坏性

紧迫性

(3)品牌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原则

公开坦承原则

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各个部门协同一致

全员参与原则

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调查情况,掌握事实

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

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对危机进行确认和评估

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实施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

充分发挥公证或权威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维护企业形象

(4)应对的措施

有一套完善的发展战略

树立全员公关和全员营销观念

建立名牌危机预警系统和监察体系

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

实施质量营销

提高全员竞争意识

重视商标的注册和续展工作

正确延伸品牌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 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的特征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自我补偿,自我更新,

自我丰富,持续开发

人生发展有阶段,职业经历亦有阶段

和其他的资源的本质区别,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

投资收益更大:挪威1900年到1995年统计测算,对固定资产、普通劳动者和智力投资的额度分别每增加1%,则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生产量分别增加%、%和%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有四点区别:

1)概念的范围不同

自然性人力资源:未经任何开发

人力资源

资本性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健康与迁移等投资而形成

人力资源是价值的来源

人力资本则是可以投入经济活动并带来新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已经体现为价值的人力资源,或者说是已经价值化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

2)关注的焦点不同

人力资源价值问题

人力资本收益问题

3)性质不同

人力资源存量问题

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问题

4)研究角度

前者是财富,后者是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选择、培训、考评和薪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与组织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相同

管理对象--人

某些管理内容--薪酬、编制、劳动安全等

某些管理方法--制度、纪律、奖惩、培训

两个匹配:

实现人-岗匹配

工作报酬-需要匹配

两个协调: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协调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有利于调动组织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率。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树立组织长期的竞争优势。

有利于减少劳动消耗,提高组织经济效益。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

1.起源-福利人事与科学管理:

18世纪后期,代表人物泰勒

2.演进-人事管理

代表人物梅奥

3.蜕变:从人事向人力转变

代表人物迈克尔·比尔

1984年《管理人力资本》,首次提出HRM

4.趋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是持久竞争的源泉,提升到战略高度。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新世纪是人才主权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70年代靠劳力劳动力

80年代靠财力生产力

90年代靠智力竞争力

人才主权: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企业或工作的要求。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体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规划及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二者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出现根本性变化

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成本中心”:不考核收入而着重考核成本费用;

“利润中心”:既考核成本又考核利润

5、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

经济和组织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e 化、跨文化化。

第二节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一、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2、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3、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的原则

4、加大人力资源中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复习思考题

1.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有何区别

3.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它和传统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5.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

6.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五章新闻传媒

一、传媒、新闻、新闻传媒

(一)传媒

1、含义

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

2、传媒的分类

(1)

第一类传媒,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

第二类传媒,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

第三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

(2)纸类声类视频网络类

3、媒体的功能

农夫山泉回应为何赴京举报:时机成熟也掌握了新证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继续加大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等问题的整治力度。

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

(二)新闻

1、含义

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新闻的四个特点:

真实新鲜简明精深

(三)新闻传媒

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的总称。

案例分析:<新闻联播>

1978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

幻灯片12

栏目定位:

《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

《新闻联播》是专题综述和系列通讯领域的开路者。

《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

二、中国新闻传媒的改革与发展

(一)毛泽东时期

全面管理的模式,唯长官意志是从,没有市场,不能自主经营,不能刊登广告,不能自办发行

幻灯片18

(二)邓小平时期

1979年10月,在北京社会科学界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讨论会新闻学组上首次提出新闻改革的历史任务。

1980年2月,胡乔木在北京新闻学会成立时作长篇讲话,阐述邓小平的要求:报刊要成为巩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中心,促进这个政治局面的发展。会议提出,为了当好党的思想中心,就要从加强同实际工作和人民群众结合抓起,从抓重大主题、新生事物、重大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入手,这是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胡乔木

幻灯片20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新闻规律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幻灯片23

(三)江泽民时期

1995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幻灯片24

1996年9月,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

2002年,

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四)胡锦涛时期

2008年6月20日,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幻灯片27

三、中国新闻传媒产业改革采取的措施:

1、对新闻传媒业的生产经营逐步放松了管制

2、对新闻传媒产业的销售权不再严格限制

3、逐步放松了对新闻传媒机构工作人员的进入调出、职务升迁、劳动报酬分配、福利待遇等各项权利的管制

四、中国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就

摒弃了“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论断,调整了新闻传媒的指导思想

确立了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观念

重新审视和探讨了新闻定义

摒弃“假大空”的新闻,提倡“真、短、快、活、强”的创新方法

引进了西方新闻传播学的理论

树立了受众本位观念,强化了媒介管理意识

转变了传统的宣传观念,调整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

提出了舆论监督问题

重新定位了新闻事业的归属

五、当前我国新闻传媒产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1、仍然保留了对市场准入权的严格管制

2、仍保留了对产权的严格管制

3、仍然保留了对新闻传媒机构产品内容进行审查的制度

六、德国默多克新闻集团经营管理

(一)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投资战略和战术特色

1、内容交换

2、兼并收购

3、投资控股

4、品牌借用

5、外围渗透

(二)默多克的财务管理特色

1、每周检查一次集团的财务报表

2、严密的预算制度

(三)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赢利模式

1、改造亏损企业

2、利用银行贷款,低价收购经营不善的媒体,然后售出赢利

3、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4、投资政治人物,回收巨额回报

第六章广播影视业

一、广播影视业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电影、电视、广播产品在制作、放映、播放及销售等生产或服务环节中形成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的集合。

2、特征

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

与资金市场紧密相连

知识密集程度较高

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等新经济特征日益渗透到新兴的影视产业中

二、广播业

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匹茨堡 K D K A 电台)开播以来,广播业的发展一直红红火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在发展的历程中,电台广播先后经历了两次危机:一次是电视广播的冲击,一次是互联网络的冲击。

幻灯片9

(一)特点:

1、规模庞大,行业有机性低

按照“四级办广播”的建设方针,中国县以上行政单位都有资格开办广播电台,至少有广播电

台3000 座,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技术发射条件的限制,市场的脉动孱弱,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电台都呈现出地方性、本土化的特点,各台之间业务联系很少,经济几乎没有来往。

幻灯片10

2、东西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电视业发展状况相似,全国广播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东强西弱的态势非常明显。

3、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二)挑战

1、互联网络咄咄逼人

2、卫星广播时代即将到来

卫星直播的优势是:覆盖广,专业化,个性化,无广告。

3、电视侵入电台领地

4、全面竞争时代的来临

所谓全面竞争,不但包括了不同地区电台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同一地区不同行政级别电台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中国电台与通过卫星广播或合作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电台的竞争,当然也包括与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

(三)机遇

1、收听设备的多样化

2、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

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4、媒介政策开放在加速

在开放的产业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股份制的广播电视台,还有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政府有偿使用广播电视资源的尝试。

(四)机遇

1、广播市场将越来越开放

2、数字广播是必由之路

3、类型广播将成潮流

所谓“类型广播”,也叫适位广播,就是面向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特定听众的广播,或者说就是一种寻找准确受众定位的本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广播。

幻灯片15

4、集团化经营在所难免

集团化是一种经营手段和战略手段,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外可以抵御风险,减少竞争压力,实现整合效益。

美国收入前10位的广播集团属下都拥有几十甚至几百座广播电台(如Hicks Muse 集团和ClearChannel传播集团都拥有460座以上的电台)。

三、电视业

(一)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及每个时期的特征

1、初创期(1958-1966年)

第一部:《一口菜饼子》采取直播形式,(现拍现放,不同于现在直播)

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电视剧不免简陋,粗糙,直播是基本的采用方法,而意识形态的严格控制又使电视剧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手法流于简单生硬。

当时的电视剧题材主要分为几类:(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2)歌颂新人新事新生活(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4)教育少年儿童。

代表作《女状元》《新医生和陈大夫》《相亲记》《新的一代》

2、停滞期(1966-1976年)

“技术上的紧身衣还没来得及脱掉,政治上的枷锁已经兜头扣上。文革使得电视剧一片空白,一无所获。”

3、恢复期(1976-1980年)

《三亲家》《玫瑰香奇案》

中国的电视剧开始运用录像机手提式摄像机等新技术,有了新的技术的支撑之后,中国的电视剧也像国外一样,逐渐摆脱了直播所造成的难以避免的缺陷,为以后的电视剧发展打下了基础。代表作:《今夜有暴风雪》

4、成熟期(1980-现在)

进入80年代,中国电视剧水平稳步提高,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手法,都在不断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怪现象

1、离谱的翻拍

2、古装戏“现代”风

3、追求高级艺术

4、效仿成风

四、电影

五、广播影视业链的构成

第一阶段融资、策划

第二阶段生产制作

第三阶段发行、市场营销

第四阶段放映

第五阶段回收资金、后产品开发山楂树之恋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六、发展现状

影视业稳步发展

数字化进程提速

广播影视改革继续深入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网络节目监管提上日程

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七、广播影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

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好电影电视

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能完全适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思考题: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你如何看待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第九章动漫

一、动漫产业

(一)动漫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二为一称之为“动漫”。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介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文化学、管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部门特别是会展业和企业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具备较好的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管理新理念,了解本学科相关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形成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法。 3、初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社会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初步具备使用外语文献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扎实的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宽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三、主干学科 文化学、管理学、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程简介: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在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 2、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简介:中国文化概论主要阐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方法;概述关于文化的概念及结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状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质以及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主要讲授儒、释、道、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内容,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统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 二、政府意识形态管理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管理的政治功能 首先是政治合法化的功能 其次是政治动员功能 第三是政治团结功能 (二)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功能 (三)对大众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协调功能 案例分析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意识形态的作用。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 第二章投资 3、投资的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2)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 (3)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二)投资管理 1、含义 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及资产的金融服务,以投资者利益出发并达致投资目标。 投资者可以是机构譬如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及公司或者是私人投资者。 (二)文化产业投资的特点

1、资本是文化产业的增值源 (1)资本市场运作是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文化产业投资的利润回报高于其他产业 2、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1)文化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2)文化产业投资属于长线投资 (3)文化产业投资需要经营智慧 (三)文化产业资本投资和运营方式 1、文化产业主要投融资模式 (1)政府投资 建造大型文化基础设施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保护文化遗产和扶持高雅艺术扶助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交流 2)股份合作(3)国际投资 2、文化资本运营一般方式 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1)兼并收购 兼并是指通过产权的有偿转让,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使被兼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试卷B答案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 2、文化资源一般是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精神活动痕迹,具有人文价值和传统价值的资源 3、场域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4、知识产权是文化资产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权利者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答题要点: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2、答题要点: (1)后工业化的城市群表征为高科技与文化联姻,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共同推动。 (2)个性化时代的经济动力表现为作为资本的文化与创意,文化资本、创意阶层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作用凸显,运用灵活的文化政策推进具有创造性的未来产业。 (4)文化产业的区位特点越来越依托于中心城市,出现文化产业的城市集群,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形成深刻的良性互动。 3、答题要点: 文化物品制造技术:平面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艺品等行业中的印刷、刻录、制作等技术和工艺。

文化信息传播技术:平面媒体信息、广播影视媒体信息、网络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复制、传播等技术。 文化服务技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体验服务和服务于文化物品和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4、答题要点: (1)故事创意要坚持正面价值导向的标准 (2)故事创意要坚持深度价值拓展的标准 (3)故事创意要坚持普世价值弘扬的标准 (4)故事创意要坚持生活价值展示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不少于300字,每题16分,共32分) 1、论述要点: 基于绝对优势理论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增长理论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平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论述要点: (1)文化资本具有经济功能,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 (2)文化资本处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网络中,既可以直接转化为社会资本,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扩大经济资本。 (3)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资本转换通过象征资本的交换而达成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分析要点: 桃米村灾后建设属于文创造镇开发模式。 (参考答案)文创造镇开发模式是城镇化驱动要素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主体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空间的根本转变。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

论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特征

论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特征 摘要:本文针对文化产业得特征作详细研究论述,指出文化产业具有高度风险性、与产业价值链有紧密联系、文化产业靠体验销售、需创意人才、高生产底复制成本,文化产业必须通过高度原创性及人造稀缺性以幸免商品失败. 关键词:文化产业特征;文化产业治理;文化产业经济政策 一、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得投资活动 文化需求源于消费者得品味与偏好.尽管文化与艺术相连,但文化“产业”一词并非虚置,从文化产品得制造和相关服务生产、营销到经销和出售至消费者手中,确实都给文化产品加上经济得味道,如同微观经济学中产出、就业和收益满足消费者得需求等一样.由于消费者对文化商品得消费意愿具有高度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治理学家hachette认为,尽管所有得产业均有风险性、但文化产业却是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得产业,该风险性集中在原本得生产是否能被大众同意与消费.因此,任何一个文化商品(表演、创作等)都可能在一夜间成名或者反之过时消逝,如此得风险性来自于对文化商品得消费劲,和消费者对该文化商品得偏好. 为兼顾获利与艺术考虑,文化创作者常常被要求要创作出具有原创性、特别性同时足以成为“流行”与“热门”得商品,然而这同时也显示文化创作者有时必须受大众普遍喜好得特点得支配,因而具有有高度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得风险得存在. 二、与文化产业价值链存在紧密连结关系 关于文化产业得定义,通常认为应与文化领域息息想关,其生产、购买、买卖得商品与服务都从艺术文化领域衍生而出或与其有紧密关系.wwWCOm范围涵盖整个文化得价值链(value chain).举例来讲,任何一个文化厂商都必须依靠其它得文化厂商如广告公关公司,以促使消费者得知新商品得存在.然而,即使如此,该文化厂商仍然无法操纵所有此商品得传播形式,例如通过评论家、期刊杂志、广电等方式促使大众得知新产品存在得其它得传播形式. 由于这也将妨碍消费者对该商品得看法,因此文化厂商为同时有效治理风险幸免原创产品得仿冒,有效掌握大众消费喜好,创意治理者关于再复制、分配与行销等过程,均会相对采取较为严格得操纵与操纵,并多以垂直整合方式支配下游公司得流通程序加以操纵与操纵. 1水平聚拢.与相同产品得文化生产公司合并,以减少竞争者. 指得是产品或服务递送到消费者手中前,所有由单一或数家厂商提供得加值过程. 2垂直整合.囊括文化产品生产链中上中下游不同得生产时期 3全球化进展.经由企业得兼并与合作,使文化产业厂商者得以不断将文化产品广泛地再复制与流通买卖到世界各地. 三、靠体验销售 在全球化得背景中,设计正迅速成为一项重要得竞争参数.要想不同于其它竞争者,设计正是区分这项差异并产生产品认知得一种方式. 在这种风潮趋势下得文化商品,要通过产品讯息、感知或叙述技巧得运用,将产品独特得设计与美学传达给消费者,通过产品独特得符号以吸引消费. 为了让顾客更能体会到产品得符号与价值,文化产业常与其它艺术、工艺、建筑、图形设计、视觉沟通、多媒体和数字科技等加以结合,从而横跨许多不同产业领域.

2020文化产业管理考试大纲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考试科目: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711《艺术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了解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课题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艺术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艺术本体论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关于艺术发生的诸种学说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思考 (三)关于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第二部分艺术类型论 (一)艺术分类的基本方式 (二)造型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绘画(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雕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摄影(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4.书法(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三)实用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建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园林(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工艺与设计艺术(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四)表情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音乐(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舞蹈(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五)语言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的概念及各自的艺术特征)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综合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戏剧与戏曲(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电影与电视(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第三部分艺术创造论 (一)关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创造的心理学要素与特点的认知与理解 第四部分艺术作品论 (一)关于艺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意境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认知与理解 第五部分艺术接受论 (一)艺术传播的内涵、构成、不同方式及特点 (二)艺术鉴赏的特点与过程 (三)关于艺术批评的特点与形态分类 (四)关于艺术批评家的素养 第六部分艺术美学论 (一)艺术审美类型 1.优美与壮美 2.悲剧、崇高与荒诞 3.喜剧、丑与滑稽 4.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以及创造规律 (二)艺术审美价值 1.高雅与通俗 2.民族的与世界的 812《文化产业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对文化产业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对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议中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紧抓历史机遇,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引领我国新一轮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十五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继在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基础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十六大报告首次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提出,并将这一任务纳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科学论断,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三是党的十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文化产业概论考题

文化产业概论考题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提要 一、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题 1、文化产业里的文化,是作为产业统计提出的概念,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1790年,美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 3、文化产品的生产组织,包括资金筹集、创意研发和生产流程的组织设计。 4、文化产品的营销指的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价格定位, 到产品宣传、促销,到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 信息反馈,一整套的经营活动。 5、历史文化遗存指古代人类在特定环境和阶段进行开拓性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大量文化 成果,包括出土文物类;古都遗存类;壁画、雕 刻类;皇家陵寝类。 6、文化产业协会功能主要有四个:行使行业代表职权,搞好对外交流、争取和保护行业整体利益、沟通政府和文化部门;搞好行业服务;加强行业内部协调;狠抓行业自律。

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D.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18、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的内容是 A.建立和完善人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B.引进、使用、保护高层次人才C.搞好人才培训D.建立市场机制 19、如何提升对外开放和海外合作水平。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传媒集团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和引导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针对国际市场,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秩序。 20、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包括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和政策、相关法律、人才环境等等。 二、应该把握的基本原理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

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十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市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同步增长;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体现苏州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互动,体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成果融合,体现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协调统一的文化强市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苏州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努力,使苏州文化产业逐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文化产业体系,基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文化产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文化与文化产业 一.文化 1.文化活动:文化的提炼与凝结、文化作品的创作与存储、文化的传播、文化的消费、文化的促进等。 2.文化产业: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促成产业的出现,并按照产业的运作规则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进而生产出优秀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二.产业(机械取代人的一个过程) 三.文化产业 1.又名:创意产业、文化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信息内容产业 2.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围绕以下几点:(1)以文化内容作为获取商业价值的手段;(2)以服务为目的;(3)内容具有创意。 3.国内文化产业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四.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 1.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2.文化产业属于精神性生产 3.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文化含量”产业。 第二节文化产业管理 一.文化产业管理的概念 1.定义: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对文化产业活动这一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2.微观管理: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宏观管理: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从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管理文化产业活动。(包括文化产业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 注:从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目标来区分文化产业的微观、宏观管理。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任务 1.促进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科学确定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 3.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组织好相关产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4.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 第三节文化产业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一.文化产业管理的性质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点)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绪论 1、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消费需求的转变促使经济转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的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2)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内在发展。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已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将更多的注重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3)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早就对知识、文化等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不断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2、简述精神产品、准精神产品、泛精神产品、纯精神产品的基本概念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的产物。 准精神产品是哲学、宗教,文艺作品,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技术成果等四类产品的总称,它具备了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 泛精神产品是人类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纯精神产品是准精神产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容,也就是泛精神产品中属于准精神产品的那部分内容。 3、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也不能单一的追求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 (2)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分类管理。 (3)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原则。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化产业的管理者要把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承和保护作为管理的原则。 4、分析文化产业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1)行政干预手段。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2)社会监督与引导手段,如学校。 (3)法律调控手段。国家的立法体系既有综合性的基本法律,又有专业性的法规,相互配套衔接,成为政府对产业进行调控、干预、管理和监督的依据。 (4)经济手段,给予一定奖励。 (5)技术手段。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 5、简述文化产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1)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当前文化产业的实践要明显的快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一方面,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应该与文化产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并对其归纳总结,从案例的研究和实践调查中,总结出文化产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作为交叉学科,文化产业管理应汲取不同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建构文化产业的科学理论。 (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文化产业经济现象、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现象和重要的经济部门,要对其运营进行全面的管理,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定性分析上。行业统计、成本核算、财务分析将成为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摘要)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3、产业升级支撑 4、技术创新支持 5、文化积淀深厚 二、不足和制约 1、产业发展认识相对滞后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 4、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5、产业链不完整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7、融资渠道不畅 客观分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后,政府就需要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并发挥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方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方向

1、印刷出版业。 2、动漫游戏业。 3、创意设计业。 4、文化旅游业。 5、文化产品制造业。 6、工艺美术业。 7、演艺娱乐业 8、教育培训业 9、版权贸易业。 二、强化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合力 各政府部门要确定各自在宏观规划、产业引导、具体措施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三、制定系统化的扶持政策 1、培育和吸引各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3、发挥园区和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 4、鼓励创新和内容生产 5、扶持渠道建设、鼓励居民消费 6、加大财税扶持 7、加快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 8、系统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鼓励版权交易 四、发挥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常州已将“文化产业更快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成为支柱产业。实现上述目标,从现有基础来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制约: 一、有利因素 1、本地消费拉动潜力巨大 2012年,全市人均GDP85036元,折算为13471美元,在江苏列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3706元、16766元,同比均增长1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约为15%~18%。如果取下限15%估算,全市文化消费将超过500亿,所以,仅从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来看,其增长潜力巨大。 2、外部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本地消费市场外,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这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富裕发展阶段的标志,全国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5500美元,居民文化服务消费在快速增长,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消费市场。科技含量高、休闲娱乐性强、引领时尚、彰显个性的文化消费服务必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电影、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繁荣已经佐证了这一规律,在动漫、游戏、音乐、绘画、演出等方面也已经培育了相当规模的爱好和消费群体,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央政府网发布时间:2012-2-7 9:18:5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2010年3月,中办、国办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在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与管理试题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与管理 试题 课程代码:041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第一次明确使用“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并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八五”规划的建议》 B.《中共中央关于“九五”规划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2.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热情、革命等意义,它来自于红色的 A.所指层面B.能指层面 C.形式层面D.表现层面 3.就生产技术而言,文化生产古代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B.私有制的出现 C.铁器的产生和使用D.火的使用 4.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后人类社会创造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形态,也是农耕时代最成熟的文化经济形态是 A.物质形态B.非物质形态 C.手工作坊形态D.机器复制形态 5.最早提出“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这一观点的人是A.麦克·卢汉B.丹尼尔·贝尔 C.威廉·配弟D.阿多诺

6.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期是 A.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社会时期 C.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社会时期、信息社会时期 D.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社会时期、信息社会时期 7.文化发展到工业革命时代,得以实现跨时空传播和全球交流的重要特征是A.可记录性B.可复制性 C.可消费性D.可传播性 8.被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文化、艺术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艺术授权产业的核心是 A.单件原作B.复制 C.非规模经济D.传统工艺 10.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是指它的 A.市场行为客体构成的特殊性B.文化和意识形态性 C.市场结构关系复杂性D.个性化程度高 11.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演出公司申请取得承担涉外演出业务应具备注册资本A.50万元以上B.100万元以上 C.200万元以上D.500万元以上 12.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 A.市场机制B.自发的市场调节 C.政府宏观调控D.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结合 13.把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其划分标准是 A.企业所属B.企业规模 C.企业属性D.企业不同生产要素所占比重 14.文化资源的属性包括民族性、地域性、经济性和 A.社会性B.国家性 C.公共性D.政治性 15.主要集中于精神及观念方面的文化竞争力,属于其构成层次的 A.核心层B.中坚层 C.展现层D.扩张层 16.制定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并通过相应的税收、财政和价格政策,对文化实行调控和指导,这是文化产业管理目标中的 A.长期目标B.短期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