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粮食安全热点

2014粮食安全热点

2014粮食安全热点
2014粮食安全热点

2014《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热点专题训练整理

1.民富才能国强,民安才能国稳,故民生乃国之根本。农民增产不增收,是农户致富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家庭农场主老马种的是统一的优质稻,面积大、品质好,让他有能力挑粮商。但由于缺乏烘干设施,无法控制自己卖粮的节奏,只能以 1.44元的价格卖出粮食。

同样卖稻子,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老胡,既能借助新型粮食经营模式,又有国家补贴大半的专业统一的烘干设备,自主选择了卖粮的好时机,以 1.7元的价格卖出粮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注:新型粮食经营模式“粮食银行”是一种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农民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简要说明为什么老马和老胡的收益不同。

(2分)

1、答案:由于技术手段和经营模式不同,老马和老胡选择的卖粮时机不同,获得了不同的收益。(3分)①农民

借助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分)②政府发挥财政作用,实施支农补贴

政策,支持农民购买技术设备。(3分)③供求影响价格,供给相对减少时,农民选择恰当时机卖粮,实现增收。

(3分)

2、材料一: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 风雨兼程30余载,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一号文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又推出了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这一重大惠农政策,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串温暖的记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

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不健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聚焦“三农”的依据。

2针对材料二提出的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应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答案:1①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三农”,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②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三农”,是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要求。③中央“一号文件”主题聚焦“三农”,是推动农业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

2①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②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各项惠农政策。③发展农业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④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⑤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 、材料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人类始终

未能真正摆脱粮食短缺的困扰。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世界粮食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目前全球约& 5亿人缺乏足够的粮食,占总人口的1/7,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进入2008年以后,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其中大米和小麦价格均居高不下。一些国际组织对粮

价高企可能引发的后果提出了警告。目前不少国家及相关机构已对国际粮价上扬表示严重关切,并在研究措施积极应对。(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经济学知识,请你归纳目前世界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要解决世界粮价上扬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原因:燃油价格上涨导致粮食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自然灾害、经济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的增加;金

融投机行为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的影响;人类自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一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2)主要措施:继续重视和加强国家粮食生产能力;把口粮从粮食中分离出来,注重粮食转化效率;积极引导国际粮食消费结构的调整;科学利用和发挥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作用;协调好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协调好粮食产区与消费区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用足用好“绿箱”政策,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发挥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根本的,要大力发展和推进农

业生产,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自给率。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即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

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材料二:解决农业问题的最终出路靠科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

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如何体现政府宗旨的。(10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从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但各年增长幅度不一;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粮食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②有利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分)

(2)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②我国政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

服务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3)①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分)②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项目,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推动种子企业兼

并重组,优化种子企业结构,重视量的变化,促成种子研究质的提高。(3分)③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平台,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

材料二:2013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波动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及政策性因素对其价格影响尤为明显。具体来看。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禽流感疫情影响,其价格一度出现下跌,但持续时间不长。5月初,在临储玉

米收购政策时间延长及市场需求好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触底反弹。不过,5月下旬,产区迎来自然

晾晒粮源上市小高峰,国内玉米价格也在前期急涨过后顺势高位回调。6月份以后,随着产区农户余粮水平的进一

步下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大部分温和上扬。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别说明党和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12 分)

答案:(1)、①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党制定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政方针,在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

②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制定粮食保护的法规和相关政策,强化粮食保护,行使土地管理权

③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调节经济运行,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三点全对为十分,少答一点扣三分)

(2)(共10 分)

①玉米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要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玉米有效供给,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2分)

②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格机制引导玉米生产(2分)

③运用经济、法律等宏观调控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市场信息,稳定玉米价格;(2分)

④加工性企业,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玉米的深加工产业;经营性企业要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2分)

⑤农民应密切注意市场供求变化,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2分)

(3)(共12 分)

①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④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对两点即可,用其他哲学原理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 近年来,为了消除贫困,我国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联系材料,运用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

13答:.(1)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摆脱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促进农业的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求新思路。解决目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7. (32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确保粮食安全。

材料一:2008年我国粮食连续第五年获得增产,产量达 5.045亿吨,但与往年比较增长幅度减缓,持续增长压力加大,表明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鉴于世界粮食储备下降和粮价上涨的严峻形势,中央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材料二:为推动粮食生产,预防粮食危机在中国蔓延,以确保粮食安全。2008年11月召开的全国财政粮食工

作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要着力推进建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八项长效机制:建立基本粮田保护机制,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建立科学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上;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机制,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利益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归纳材料二中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0分)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粮食安全警钟长鸣”的依据。(12分)

(3)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怎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10分)

答案:(1)①耕地保护措施(或土地措施)。保护基本粮田,缓解我国人多耕地少的矛盾,确保粮食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保障粮食的充分供给,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4分)②价格措施。在市场形成

价格的基础上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确保粮价稳定合理,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分)③财政措施。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健全种粮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重视粮食安全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客观要求。(3分)②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具有政治经济等各种职能。财

政部采取措施重视粮食生产,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要求。(3分)③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强调粮食安全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和科学执政,也是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4分)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重视粮食安全,既有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利益,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2分)(3)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从世界粮食储备下降,粮价上

涨的实际及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国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或长效机制。(3分)②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为此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解决好我国粮食生产与世界粮食储备、粮价上涨

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把握我国与世界粮食安全的因果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生产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预见性。(4分)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粮食供求“紧平衡”、储备下降等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分)

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①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 5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5 6万吨,增长2.1%。

②中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材料二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实现粮食安全提出建议。

(12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政治意义。(10分)

8答:(1)反映信息:2008年一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增速不稳定,粮食供需仍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形势不容乐观。(4分)

建议: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必须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资源、中国人

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可以适量进口。(3分)②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和推

广粮食新品种,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3分)③保护耕地,必须紧紧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动摇。(3

分)④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3分)(如果学生从加大投入力度、农业产业化等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2[①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生存权益。(3分)②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自立、安全,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分)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独立自主能力,为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3分)

9. (27 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 2 中国2009 年—2013 年粮食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年份进口量出口量净出口量2009 年,口5223.2 ,出口328.9 净出口—4894.3 。

2010年,进口6695.5 ,出口275.1 ,净出口—6420.4 。

2011年,进口6390.3 ,出口287.5 ,净出口—6102.8 。

2012年,进口7236,出口276.6 ,净出口—6959.4 。

2013 年,进口8025,出口242,净出口—7783。

注:我国政府一直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自2012 年开始,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材料二: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性的提高则有赖于经济刺激和利益引导;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约为25 %,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降低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农业企业在借助海外资源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经验,又难觅机会。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 分)综合材料l 和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提出可行性建议。(10 分) 10、世界粮价飞涨,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1)五大因素推动粮价飞涨:第一、世界粮食供求变化。第二、生物燃料兴起,也强烈刺激了世界粮价的上涨。第三、严重自然灾害。这是导致世界粮价飞涨的直接原因。第四、粮食库存猛降,严重削弱了调节和稳定市场粮价稳定器的功能。第五、国际资本投机。这对世界粮价的飙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五大举措应对粮价上涨:一是加强直接补贴等扶持力度,增加粮食供给。二是加强市场机制,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价格体系。三是加强宏观调控,严控谷物出口。四是加强市场监管,适时采取价格临时干预的各项措施,维护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