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46.92 KB
- 文档页数:4
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板书)二、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板书)学生活动:(一)分析动画,判断他们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二)分析案例,判断公民的哪项权利被侵犯。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此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三)在学生对案例能大致分辨所侵犯权利的类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辨别如下问题:1、小李参加爱心募捐活动,某新闻媒体为宣传此事,拍摄了一些照片,并广为刊登。
其中有一张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李。
小李认为这是侵权。
你怎么看?2、某照相馆为了招揽顾客,将一张效果不错的照片挂在橱窗内。
照片的主人听别人说起此事方才得知,他认为照相馆的这种行为侵犯了他的肖像权。
你怎么看?3、王涛爱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倒也无伤大雅,可有的外号却让被叫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去学校上课。
老师批评王涛,他却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玩笑而已。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4、父母偷偷看过你的日记吗?如果他们说这是为了关心你,怕你思想出问题,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四)明确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行为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
学生小结。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公民的政治生活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补充说明】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国家的性质也叫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本课地位:本课分别介绍了人格尊严权与名誉权。
教案重难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了解、认识十分必要。
教案设计:材料投影:(《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译:读书人宁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宁死不屈的节操。
)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什么是人格尊严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
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
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
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
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
4.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教学重点】公民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案例导入讨薪的辛酸:老板在劳动保障部门的干涉下,给打工小佳2520元工资是半袋五角、一角硬币,撒在工厂门口,指着小佳的鼻子说:“这就是你的工资,自己去点吧。
”思考:你如何看待该老板的做法?师引入主题二、新课互动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板书)【温故】人生而平等集中表现人权内容【问题导读】1.人格尊严不可辱•人人都有人格尊严权吗?•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各是什么?•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内容)是什么?•侮辱人格尊严权会有什么结果?生:预读P34-35“相关链接”找出上述问题答案。
①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表现含义:享有-----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自尊与他尊②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内容)------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③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后果(板书)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法律责任【说一说】·“违法犯罪分子的人格尊严不受法律保护。
”这个观点正确吗?·未成年人有人格尊严权吗?·你能找出同学间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做法(不允许指名道姓)。
结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问题导读】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有何作用?•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侵犯名誉有什么危害?(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利的原因是什么?)•名誉权含义及表现各是什么?•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及后果是什么?生:阅读P35目题-39 找出上述问题答案。
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民法学理上,有认为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也有认为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之一,也是一般人格权的最重要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其在社会上享有的最起码尊重的结合。
何谓人格尊严权?立法和司法上并未有规定或解释,因为人格尊严本为抽象。
民法学理上,有认为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也有认为人格尊严是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之一,也是一般人格权的最重要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其在社会上享有的最起码尊重的结合。
这几种认识基本一致认为人格尊严具有基本性和主客观价值复合性。
因此,判断自然人人格尊严是否受到侵害,不能仅考虑该自然人的主观自尊感受,更要从客观角度考虑其在通常社会范围内所享有的作为“人”之最基本尊重是否被贬损;如果是,则其人格尊严遭受侵害。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人格尊严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权不容侵犯的权利。
基本内容包括:(1)公民享有姓名权。
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公民享有肖像权。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3)公民享有名誉权。
名誉权是公民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给予尊重的权利。
(4)公民享有荣誉权。
公民因对社会有所贡献而得到的荣誉称号、奖章、奖品、奖金等,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
(5)公民享有隐私权。
隐私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想为外界所知的事,他人不得非法探听、传播公民的隐私。
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本课地位:本课分别介绍了人格尊严权与名誉权。
教案重难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了解、认识十分必要。
教案设计:材料投影:(《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译:读书人宁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宁死不屈的节操。
)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什么是人格尊严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
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
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
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
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第三课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城关一中谢静【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课程标准要求:3.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1、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2、知道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3、辨别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能自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
4、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权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了解人格尊严的具体内容和法律保护,掌握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途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查缺补漏、强调重点、能力提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绿领巾事件。
生:你怎么看待学校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行为。
(学校伤害学生自尊心,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等)引入课题: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自主学习,探索发现】课本P71-75.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九年级学生吴天是个网络爱好者,因违纪受到廖老师的严厉批评。
他怀恨在心,便多次在学校网站上发帖子,说廖老师随意体罚和辱骂学生,还乱收费,吴天父亲也向教育局打电话诋毁老师。
一时间学校师生议论纷纷,对廖老师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廖老师忍无可忍,将吴天父子告上法庭,法庭认为吴天父子侵犯了廖老师的人格尊严,责令吴天父子公开向廖老师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
(1)吴天父子侵犯廖老师的 B 。
A肖像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2)法院对吴天父子的判决说明了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共同探究,明确概念】1、观看视频“小亮周末见闻”;(见闻一:照相馆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小亮舅舅和舅妈的结婚照贴在墙上用来招揽生意;见闻二:服装店老板和员工让小偷挂着牌子罚站;见闻三:王叔叔因为得罪单位领导而被取消了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见闻四:继父强迫小亮改名字和自己姓。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赵娣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使学生关注自身尊严、关注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牛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名誉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三.学生分析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不良行为,以及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的现实,襦要让学生认识到H觉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学会用法维权。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什么?导入:故事:为了创建文明班集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板书: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1、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活动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请你来评价下列行为。
1、刑事犯罪嫌疑人头戴黑色头套岀庭。
2深圳一商店逼女贼举“我是小偷”牌子示众。
\小明考试考了10分,家长骂小明是笨猪。
总结:人格尊严不可侮辱,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板书:2 人格尊严不可侮辱)学生看“相关连接”的内容,了解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这是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中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权利的具体表现。
主要阐述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即依法维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
本框主要通过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让学生识.别我国公民的一些具体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深入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严,增强法治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相关法律资料和搜集相关案例行为,明确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了解民法保护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
懂得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通过引述侵害人身权利的案例,讨论分析侵害人身权利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法治意识,懂得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严,增强公共参与能力。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2.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3.法治意识: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公共参与: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点】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教学难点】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侯国跃曾说过,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每一个条目都渗透着权利的气息,它既是“权利宣言书”又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那么,民法典是如何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从而成为“人身权的家园”的?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一幕:生命健康俱可贵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获刑》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1、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2、杨某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 政 治 教 案 )
学 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二政治: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
侵犯(教学实录)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教学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高二政治教案
第 2 页
高二政治: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
实录)
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提到或听到人格尊严这样的词语,那你能否说一说你
所认为的人格尊严蕴涵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更正、补充,
指出人格尊严的正确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
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
权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板书)
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板书)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板书)
教材简介:学政治可以使我们更早的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政治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
高自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教学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高二政治教案
第 3 页
学生活动:
(一)分析动画,判断他们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荣誉
权、姓名权、隐私权。
(二)分析案例,判断公民的哪项权利被侵犯。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此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三)在学生对案例能大致分辨所侵犯权利的类型之后,教师
可以让学生辨别如下问题:
1、小李参加爱心募捐活动,某新闻媒体为宣传此事,拍摄了一
些照片,并广为刊登。其中有一张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李。小李认为
这是侵权。你怎么看?
2、某照相馆为了招揽顾客,将一张效果不错的照片挂在橱窗内。
照片的主人听别人说起此事方才得知,他认为照相馆的这种行为侵
犯了他的肖像权。你怎么看?
3、王涛爱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倒也无伤大雅,可有的外号
却让被叫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去学校上课。老师批评王涛,
教学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高二政治教案
第 4 页
他却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玩笑而已。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4、父母偷偷看过你的日记吗?如果他们说这是为了关心你,怕
你思想出问题,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四)明确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行为之后,根据
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
学生小结。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