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设计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5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捍卫自身人格尊严的意识。
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包括具体内容。
2、能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维护人格尊严。
教学过程导入:在某处资企业,老板见几名女工正在聊天,便走到正在说话的一名女工面前“啪”的就是一记耳光。
事后有人告诉老板、那天正值机器大修,工人不上班,这几位女工是义务来车间搞卫生的。
第二天,老板交给被打耳光的女工一个信封,里面装有400元人民币。
一些小姐妹听说后,很羡慕这个女工,并说:“一耳光400元,辛辛苦苦要干一个月,每天给他打一下也合算。
”请问:老板打女工的行为侵犯了女工的什么权利?这项权利包括哪些内容?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这些小姐妹的想法对吗?如果你是那位女工,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生回答,师小结(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板书)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1、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的体现(板书)人格平等是平等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作为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者照片的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人格尊严的体现。
请比较分析案例:案例一课本P72。
案例二:记者小陶用相机拍下某妇女晾衣服把小树都快压断的照片,并向报社反映,呼吁公民要保护树木花草。
该妇女却说小陶侵犯了她的肖像权。
请大家分析一下,两案中到底哪一例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什么?学生分析,师评(略)学生阅读“指点迷津”: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
2、公民的名誉或名声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2的事例,并思考课本P73的几个问题。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刘趁小明不注意,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是一个小偷。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The dignity of personality should not be violat ed in teaching design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序号课题第3课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班级姓名审核:学习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1人格平等是_________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___________。
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写照,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_________的体现。
2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的人,其品德、声望、信誉等名誉会受到社会成员的评价,因此,公民的名誉或_________代表公民的_________。
3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_________或_________。
侵犯公民的荣誉权是对公民_________的侵犯。
4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它公民的_________或_________。
姓名权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重要的_________,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姓名,并维护自己的_____权。
合作探究某大学生秦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个学生付某,用手机偷拍了付某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并在同学中传看,还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付某,付某很痛苦。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案教案主题: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案适用对象:初中生教案目标:1. 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2. 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受侵犯的形式和后果;3. 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的方法;4.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其含义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人格尊严?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二、观看视频(10分钟)1. 准备一个关于人格尊严的短视频,要求其中包含人格尊严受侵犯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观看视频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视频中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被侵犯者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人格尊严相关的案例,包括言语欺凌、身体侵犯等。
2. 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案例中的侵犯行为有哪些?对受害者的影响是什么?-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当事人,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针对这种侵犯,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四、课堂活动(15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侵犯人格尊严的情境,编排一段小话剧,展示侵犯行为以及主人公的应对方式。
2. 展示完毕后,学生们互相评价彼此的表演,讨论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讲解相关法律法规(10分钟)1. 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讲解其中涉及人格尊严保护的相关条款和义务。
2. 强调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同时指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
2. 结合学生的观点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人格尊严,并鼓励他们积极举报侵犯行为。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拍摄小视频,讲述关于人格尊严的故事或者生活场景,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了解公民的人权和人格尊严的保护法律法规。
3. 增强学生对于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即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的体现,不受侵犯。
讲解人格尊严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3. 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方面?b) 你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件?请分享并进行分析。
4. 法律法规探究(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并让学生查找相关法规中对于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条文。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找到的相关规定。
5. 角色扮演(15分钟)根据学生查找到的法规条文,让学生自行分组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公民、侵权方、法律人等),通过扮演来强化学生对于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理解和意识。
6. 总结(5分钟)请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反思。
教学资源:1. 相关的法律法规材料。
2. 案例分析材料。
3. 角色扮演任务卡。
评价与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对于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理解和意识。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小论文,进一步巩固和展示所学知识。
维护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_高二政治教案_模板维护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二)能力目标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2.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伤害时,要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二、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新闻视频导入新课1.通过三个新闻回放片段:2.思考:看完新闻回放,有什么感想?尊严,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
3.引入课题: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九课第二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九课第二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并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它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明确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通过对动画的分析,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含义;通过辨别对错,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实际上就在侵犯着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分析:本框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格尊严”介绍了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并强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因此,我国公民既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第二部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从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当地实际有选择性地侧重讲解。
教法建议:教师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定义“人格尊严”,教师进行补充、更正,帮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
讲解“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时,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案例,判断某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
然后,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辨别其对错,巩固学生对各项权利的理解。
如果学生表演能力较强,教师也可以提前安排学生从五个方面编排故事进行表演,故事应尽量发生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见所闻。
表演之后,让大家来分析行为的对错,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已侵犯了别人的尊严。
请同学们先来听一下这则新闻:人民网北京6月2日讯据外交部网站消息:近来,中国公民在法国巴黎机场入、过境受阻事件屡屡发生。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格尊严的概念:人格尊严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价值和尊严,不应受到他人的侵犯和侮辱。
2. 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3.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a. 礼貌待人,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
b.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c. 接纳和包容他人的不同,不歧视和排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5. 总结提升:总结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格尊严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列举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
3. 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校园里的侵犯人格尊严的案例。
2. 讨论素材: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和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方法。
3. 教学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校园中可能遇到的人格尊严侵犯情况,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2. 小组竞赛:设计一个关于尊重人格尊严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短片:播放关于人格尊严的短片,引导学生感受尊重与被尊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作业设计2.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格尊严的法律保护,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的教学设计
1.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材中人格尊严依次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维护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既包括自己要尊重他人人格,不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又包括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主动地拿起法律武器加以维护。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我与他人关系(即与他人和谐相处)对人格平等的根本要求。
由上一节内容(法律地位平等)自然延伸转入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为维护人格平等是表达公民法律地位平等的重要内容。
2.维护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既是平等待人的根本要求和详细表达,又是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的根本要求。
1.学习者分析: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学生应当学会守法、用法。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人格保护的法律意识普遍薄弱,亟需教育唤醒。
从我的观察、师生对话、学生作业以及家访来看,多数学生有强烈的人格意识,但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却非常冷漠,甚至对亲人人格尊严的尊重状况也不容乐观。
因此,从法律角度学习人格尊严不容侵犯尤为重要。
2.学生认知开展分析:学生已对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有明确的认识,而且懂得肖像、名誉、荣誉、姓名等不容侵犯,但对于法律规定哪些行为表现属于侵犯人格尊严以及怎样依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有待于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3.学生认知障碍点:农村八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法律修养缺乏,容易将侵犯人格尊严的法定行为片面理解。
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保卫自身人格尊严的意识。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学会尊重他人。
2.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案例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法律知识,提问:法律保护公民的哪些权利?(二)新课学习1.讲解人格尊严的含义(1)展示PPT,引导学生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
(2)讲解人格尊严包括自尊、自爱、自信等方面。
2.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3.自我保护方法(1)讲解面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如何保护自己。
(2)展示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三)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例子,分析如何处理。
2.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主题活动,如演讲、辩论等。
2.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
3.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同学间的绰号、网络上的言语霸凌等,让学生感受人格尊严被侵犯时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行为为何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是每个人自尊、自爱的基础。
对话示例:教师:“小华,你能分享一下,当你被同学取了一个不喜欢的绰号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小华:“我觉得很尴尬,好像自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感觉自己不被尊重。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教学教案导入新课:我们经常提到或听到人格尊严这样的词语,那你能否说一说你所认为的人格尊严蕴涵的意思?(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更正、补充,指出人格尊严的正确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板书)二、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板书)学生活动:(一)分析动画,判断他们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二)分析案例,判断公民的哪项权利被侵犯。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此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三)在学生对案例能大致分辨所侵犯权利的类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辨别如下问题:1、小李参加爱心募捐活动,某新闻媒体为宣传此事,拍摄了一些照片,并广为刊登。
其中有一张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李。
小李认为这是侵权。
你怎么看?2、某照相馆为了招揽顾客,将一张效果不错的照片挂在橱窗内。
照片的主人听别人说起此事方才得知,他认为照相馆的这种行为侵犯了他的肖像权。
你怎么看?3、王涛爱给同学起外号,有些外号倒也无伤大雅,可有的外号却让被叫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去学校上课。
老师批评王涛,他却认为这只是同学间的玩笑而已。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4、父母偷偷看过你的吗?如果他们说这是为了关心你,怕你思想出问题,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四)明确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行为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
学生小结。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范文尊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是人格的核心属性,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体现。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人类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和侵犯,失去自信,失去尊严。
为了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格尊严是个人内在自尊心、自立性、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综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比比皆是。
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人应该具备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并制定自己的人生理念,树立自己的思想信仰并坚持不懈。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和豁达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随波逐流。
二、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收敛起来,但是这样往往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人格尊严。
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突显自己的个性魅力。
但是也要注意,表达意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
三、注重言行一致言行一致,表现了一个人的真诚和可信度。
如果言行不一致,人们就会失去信任感,觉得其不可靠,这也就失去了人格尊严。
注重言行一致,言行不差,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和人格尊严。
四、以礼待人,彰显自己的敬业精神每个人都应该始终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职场中,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周到是彰显自己敬业精神的有效方法。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凭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上司同事的认可和尊重,进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学会拒绝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拒绝的请求,即便我们不想做,心有不甘,但也难以抉择。
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拒绝。
要学会说“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和拒绝。
这样,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被动接受他人的要求。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识记: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包括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和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行为的
能力。
觉悟目标
认识公民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做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
情,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请同学们看投影(见优秀课件),并思考投影中付某和王
某侵害了六名学生的哪项权利?
(2)这六名学生的身体受到非法搜捕时,还有哪项权利受到了
侵犯?
(组织学生讨论)
导入新课
今天我同同学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板书)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格尊
严,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人格尊严的含义的理解)
〔明确〕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
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⒉人格尊严的内容(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
〔明确〕(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的事例,并思考下列问题:
该摄影中心的行为是行为?曾某、黄某夫妇的什么权利受侵犯?
对此法律作出如何规定?
学生讨论:摄影中心行为是违法行为,它侵犯曾某、黄某的肖
像权。
〔明确〕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使用公民的肖像权。
〔练习〕投影。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
刘趁小明不注意,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
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是一个小偷。小明觉得很突然,真想大
哭一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刘侵犯了小明哪些权利?
②类似这样的案例,你能举出一个吗?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名誉的含义以及法律规定:见本
书第8页第二自然段。
〔明确〕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
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解答)
继续指导学生阅读第9页实例,要求学生寻找问题,找出疑点,
然后老师进行解答:此案例说明了钟某为泄私愤,侵犯田某的姓名权。
〔明确〕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为此,法律作
出明确规定。
我们要依法维护姓名权(板书)
总结:通过上述事例,反映出公民的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内容很
多。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公民享有隐私权。
出示投影:
小英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
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
有一天,小英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被人砸开了,里面的
东西好像被翻过了,急忙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书桌的锁
是我砸开的,我想看看你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小英听完后,又
气又恼。
提问:
(1)对此例你们有什么感想?
(2)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偷看子女的秘密的做法对不对?
(3)这种行为侵犯小英什么权利?
总结:隐私权的含义及法律的规定。见本书第9页最后一自然
段。
小结
见知识结构图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
⒉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侵犯公民这些权利,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巩固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⒈ 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 ( )
A、生命健康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和荣誉权 D、姓名权和隐私权
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
有( )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诬蔑他人
B、假冒他人名字做坏事
C、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和隐疾
D、私拆他人信件
二、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侵犯名誉权的事例,并说说法律保护
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