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关键词:积累情感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情感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情感?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激发作者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一、情感积淀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沉下来,在作文不时表露。

二、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

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除此之外,一个人名垂至今,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实践证明:不会。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个性的张显、生命的活力注定他们不会历史洪流中流失,而往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交流、畅谈。因为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翻找史料,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三、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其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用苏丹大灾荒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阳光下傲然的中教网,田野间盛开的杜鹃,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

四、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这是我去听课得到的收获。当时,那个老师真的有一些“老”:形象、语言(在如今提倡普通话教学的大形势下,方言在课堂上的确有一些不合时宜),连举的事例都是他自己六十年代的经历,但是他就是把这个平易的事例与“如何选材”这一个写作方法天衣无缝的连在了一起,并不漏痕迹的伸展开,谈到如何把握文体,如何缩小范围等。几十分钟课程就在这个老教师煽情的故事和学生激情的回应中过去。令我暗暗佩服。我想,我如果在这个班,一定不会为思路展不开担心。

毕竟,能“切问而近思”的人并不多,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

提炼,正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思维的扩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情感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情感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情感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情感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情感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和技巧点拨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和技巧点拨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 了不同的教学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有模仿——创造体系、观察思维体系、文体综合体系、 写作知识——能力体系等。这些体现不同作文观点的教学体系,各有各的做法,而笔者在不 断的实践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激活源泉、点拨技法”的路子,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 惧感,还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了不少成功之作。下面是笔者作文教学中的具体 策略: 一、鼓励——创作不竭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 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作文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 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 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以防止他们在写作中产生自卑感、产生自 我否定,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帮助 学生维持良好的写作情绪的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 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二、品尝成功的喜悦——激活写作的兴趣 记得在高中时,我的一篇作文《河套八月蜜瓜香》,是我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的,结果,这篇作文被老师在班内赞扬了一番。以后,每次写作,我总觉得自己能写出成功的作品,这 一次的成功,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使我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写作中,给学生创 设成功的机会,会更好地激起写作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地尝试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劳动付出后收获的是肯 定和赞誉。作文教学中,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不断地 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从而培植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作文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根据不同水平的作文,给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如:利用班内、校内的报纸、黑板报、 演讲等阵地,让一些中下写作水平的学生作文得以展现;通过征文、作文竞赛、报刊杂志的 发表等形式,让出类拔萃的作品得到成功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推 动和鼓舞,能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会形成一个个“光环效应”,对他周围的 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成功机会的创设,收获的必定是 写作的成功。 三、激发情感——开启心灵的钥匙 实践证明,学生特别渴望和珍爱老师的关爱。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甚至 轻轻的微笑,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写作的欲望。作文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他们当作朋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运用换位思考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学生平等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情感,学生便更愿意接近老师,向老师袒 露自己的心声,愿意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这样写出的作文才充实感人,才能找到写作的 源泉。 四、张扬个性——拓宽写作天地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习作练习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应鼓励学 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智慧,让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 出来。要突破常规,寻求变异,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怕写作文,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原因是作文教学中内容与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加上许多教师不让学生的情感自由驰骋,逼他们写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封闭式、固定格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失去了作文兴趣,产生消极应付的情绪,所以作文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证明了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稳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至关重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一、开阔渠道,激活情感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

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编的文章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如《黄果树瀑布》《燕子》《爱如茉莉》等;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寓言、神话,如《自相矛盾》《嫦娥奔月》等;有充满情趣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诗歌,如《游园不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学会阅读,学会欣赏,激活情感,在阅读中进行情感教育 阅读之所以对写作如此重要,因为阅读是个人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阅读是不是一定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也不一定。阅读如果没有激发情感,如果没有产生认识,没有发表的冲动,仍然只是阅读。阅读是静态的,而写作是动态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如期境界,便如佛参禅,极易至主客契合、物我同体、天人合一之佳境,引起创作欲望。朱自清的《背影》引人伤感共鸣,在学习《背影》之后,许多同学回家审视自己的母亲,并写出了习作。有位同学写到:“……看着平时爱唠叨的母亲,我仿佛第一次看到母亲是过分的苍老了。她那被海风吹得发黑发红的面庞上,已经爬上了几道细细的鱼尾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情感触动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情感触动 在修订版的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提法改变。修订版大纲中多处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是用“写话”和“习作”来替代,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笔:二是淡化了文体,强调写出想象和感情,以情酝文。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唤起学生内心的自然情感,从而流露在字里行间?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围绕着感情一词,谈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一点儿体会。如有不到之处,请专家和同行予以批评指导。 一、作文指导中的情感培养 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一个目标期望,诱发学生写作情感。心理学 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报以一定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比如: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夸夸学生文笔,告诉学生好的文章修改后可在报刊上发表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诱发其写作情感。或者学生的某一些词语用得精彩,我们可以鼓励他,并且让大家学习他的优点。 2 在拟定题目上唤起学生的情感律动与价值观作文题目应新颖独特,富有 生活情感,切合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激发写作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有所撰作。”题目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使学生喜欢,有所写,为之一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这件事教育了我》、《让我悄悄的告诉你》《我喜爱的一个人》《她最美》等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拟定作文的题目,无论是直接命题、选题,还是半命题,都应力求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实际,在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事情。直接命题直观的表达出了作文的中心思想,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惜别母校》等,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发学生感情从而产生联想。举例来说,《童年的回忆》,教师要启发学生打开藏于内心的美好的“记忆宝库”,选材内容应符合儿童心理,具体事件可以是跳皮筋、爬树、捕蜻蜓、放风筝等学生小时候经常做的事,农村的学生则可以是田间的玩耍。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童年的眼瞳是清澈的,童年的笑容是纯真的,童年的心灵是明亮的,童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清新自然,有趣可笑!”这个作文题目就要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好的童年的回忆,立足点也放在童年时的有趣的事情。《我的同桌》则偏重于同桌之间的友情。让学生自己命题的“放胆文”,为学生表达情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题目的情味更浓,价值观也更明确,例如《勤劳的母亲》、《辛勤的老师》等等。 社会也是作文拟题的重点,可以一方面可以就身边发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出作文命题的导语,贴近生活、主体、时代。和学生共同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 阜宁县明达初中武庆开224400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出了写作为情而文,又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强调了真情出于文。传统作文教学“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的今天,作文需要情感价值培养。因为情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让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运用命题激趣,培养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点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灵魂的好作品。以下是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说真话诉真情的能力。 一、让学生体验真实感受 要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掘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班里有同学因为某种原因迟到了,在课堂上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说出来自己的情感状态,写下来,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素材,并且培养他们表达真实情感的能力。 二、让学生用“我”的视角写作 在写作中,让学生使用“我”的视角来写作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的视角可以让文章更加真实,更加生动。让学生用“我”的视角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真实感强,而且感染力也更加强大。 三、鼓励学生多读好作品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充分的阅读量积累。鼓励学生多读好作品,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

正好的作品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的。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模仿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锻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观察和思考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观察到了事物的真实面貌,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挖掘出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五、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写作是表达自我的过程,学生要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样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创作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实用价值。 以上是几种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方法,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真实情感和思考,创作出有灵魂、有深度的好作品。

开掘情感资源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教育文档资料

开掘情感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才能触发灵感,文思泉涌,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善写,必须开掘学生的情感资源。 一、走进自然,体味美感 “情因物起,缘情作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界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千姿百态,风月有意,草本含情,山河显志。自然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唤起他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去倾听花的絮语、风的叹息,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凝视湖面上的斜阳、倾听密林里鸣蝉,捕捉清晨草叶上的一颗露珠、黄昏山背上的一抹落霞、初春花枝上的一朵蓓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就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吐为快。请看一位同学的习作《小河笑了》片段:小河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带。小鱼儿在河里尽情地跳着芭蕾舞;小鸟儿站在柳枝上欢快地唱着美妙的歌声;蜻蜓飞过来,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顽皮的小青蛙从田野里也急忙地跳过来,叽叽呱呱地叫着,为他们奏乐。一

阵微风拂过,小河波光粼粼,忽闪忽闪的,笑得那样美丽,那样灿烂。 学生只有用“心”去感受自然,才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写出这样热爱大自然的语句,可谓真真切切,字字珠玑,就像于漪所说的“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而小学生常常不是对所写内容相关的生活已经淡忘,就是缺少生活体验,没有写作激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运用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现场表演、语言描绘、生活再现等多种手段,根据写作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渲染写作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触“境”生“情”。 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上,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一群小鸟在树丛中嬉戏追逐的情景:颜色各异的小鸟有的在树枝上蹦来蹦去,有的在树梢上飞来飞去,有的站在枝头上唱着悦耳的歌。学生随着悠扬的乐曲,看着生动的画面,想象大自然的奇妙,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心中涌动着表达的激情,不吐不快。学生笔下的画面真是有声有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摘要: 好的作文课,不光教会学生怎样说话、写话、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事、做人。作文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指导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高尚,写出世界,写出未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感培养情感教育 我国的语文教学,就其学科属性来说,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出发,作文教学应着眼与培养学生应有的写作能力;从人文性出发,作文教学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而情感的培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其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写、乐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别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以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是具有人文性的。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

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写作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学习写作是学生情感体验、形成和表达的重要过程,对人的终身发展和学会做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等定型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的写作开始趋向于为情而作,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的情感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1. 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五月十七日,踏进家门,年迈的母亲坐在电视机前,老泪纵横,为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千千万万的生命,她已泣不成声,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母亲为遇难同胞表达的伤痛。5·12大地震震撼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灾难牵动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情感和神经!”在作文课上,读到自己的这段日记时我已无法抑制,很多同学也是泪眼模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不做冷漠的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到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要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引导学生发表对重大事件的见解和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和学生平等交流所见、所思、所感,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做“有情感的人”,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2. 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这些古今中外名篇精粹,蕴涵深厚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在教学老舍《我的母亲》时,我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敞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生病的我,在医院水泥地打了一星期地铺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一篇篇真情之作跃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一二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两三页,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就能尝到写作的淋漓之快。 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积淀情感,拓宽写作面。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写,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做“情感丰富的人”,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作文教学培训方法

作文教学培训方法 作文教学培训方法1 激发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兴趣是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是教育的真理。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作文教学就能讲出真话,道出真情,作文也写得有血有肉,不再干巴巴的了。 有一次要求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教学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先激发学生感情,再引导学生讲出真话”的教学方式,结果取得了成功,学生的作文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读来不禁令人心灵为之触动。 教学《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我先从分析作文题目入手。 我说:“你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养育了你们十多年,老师教导了你们五年,你们难道没有一句心里话想跟他们说吗?对他们,你们有一种怎样的看法?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是喜欢?感激?还是讨厌?同情?今天就用笔来写一写,把你们想对这个人说的真心话全讲出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我有感情地读了几篇范文,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哦,我想说的也正是这些。 读完后,我再发几篇范文下去让学生自己看,体会写法。 接着,我再让学生自己说。 最后,才让学生动笔。这次作文,学生写得很顺,感情也很强烈,都向对方谈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对老师提建议的,有对妈妈说悄悄话的,有劝告同学的,也有批评爸爸的------看着这些真情流露富含童真的话语,你的心灵真的会不禁为之一动优秀作文教学案例优秀作文教学案例。这次作文是本学期最成功的一次。 激发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讲出真话,写出真情,我想这应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反思: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入情入景,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案例抓住了“导”去进行教学。先从范文入手,找出别人成功的地方,通过讨论总结出写作方法,再出示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这等于给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令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才让学生谈自己想写什么内容,引导他们怎么写,可谓水到渠成。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狄德罗说“: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只有真情的自然流露, 才会写出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才会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 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 富有生机活力。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观察生活,储备情感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不应该是硬写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会生意盎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 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生活面狭窄,见识不多,在考试、评比的压力下,根本无暇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同时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不仔细,思 考不深入,缺少生活的积累,作文思想贫乏,往往缺少真情实感。 其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只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 观察习惯:比如,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间的谈话……都要提醒学生去 留意。同时要带领学生由课内生活观察到课外生活,春夏秋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应该 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笔者曾带领学生春游,在大自然中让学生深切的感受美、体验美,并 从中学会观察和感悟,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作文中也能流露出真情实感。 二、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文章是揭示思想、表达感情的。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 其结果,既构成文章的内容,又指导着作文的方向。作文时,学生们常常觉得没有什么事可写,即使勉强写出一篇文章,感觉也缺少点感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 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要写一篇以保护动物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对我国的动物繁衍、死亡情况不甚了解,农 村的孩子,对动物的感情也只停留在家里饲养的小猫、小狗、小兔上。笔者通过多媒体先让 学生观看人们劝阻猎人打鸟;让学生看有关人类残害动物的报道;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双 重角度作出思考;然后教师用比较沉重的语气讲述故事《斑羚飞渡》。面对猎人驱赶,羚羊作 出了选择,以老羚羊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如果没有人类的杀戮,羚羊又何必舍弃生命?讲罢,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神情严肃,无疑教师把学生肩负保护动物的使命感触发了出来,下面就用不着担心他们无话可说。 天空中那千变万化的火烧云,偶然间飞入教室的蜜蜂,体育课上热火朝天的接力赛,这些身 边的小事,都是值得教师去触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写作的很好的例子。 三、搭建平台,表达情感 平时学生忙于紧张的学习生活,脑中填得满满的是ABC、XYZ,写作成了他们表达感情的重 要手段。作文中常常能看到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安慰树立了自信,因为同学亲如 兄弟的关心感受到了温暖……在文章中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喜怒哀乐。为了激发学生的 写作兴趣,笔者为他们搭建了许多写作的平台。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市、县级论文征稿等阵地,办手抄报、编集子、发论文,让学生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情愫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情愫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一部分中学生写作水平不高,作文中存在语言干枯、构思简单、内容生拼硬凑的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缺乏和情感感知的单一。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细腻隽永的情愫。还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写真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说些“时髦话”。 语文的课堂语言应该“时髦”一些。如今,极富时代气息的佳作纷纷“闪亮登场”。如余秋雨的散文,如以韩寒为代表的“小字辈”的文笔,如“美文拔萃”栏目等等,“卖点”持续攀升,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应当大胆“拿来”,“真情派送”。语文最贴近生活,最能直接传达人们的新思维、新观念;而这又必须以与之相应的鲜活语言来表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时代色彩,时髦一些,使学生耳濡目染,会激发学生的情愫,丰富学生的语言。 第二,引导学生在阅读美文时要如品佳茗。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使学 生肚中有“米”,那么“米”从何来呢?一条重要途径就

是让学生多读美文,并细加品味,从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米”。引导学生读一篇文章时可以从三方面对文章进行品味。 首先,要品文思。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结构。要真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在熟读的基础上,循着文思的脉络,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欣赏境界。不过,只是流连于品味文章构思之美,还不足以品出文章真味,还应当“知人论世”,以求文章所载之“道”。只有将文章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以及宽阔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揣摩,才能寻求到文章的真意,也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 其次,要品文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论是论理之文,还是记事、记物之文,都或隐或显地熔铸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情感。一篇文章,作者能埋下几处触发读者情感的点已属成功之作。引导学生读文章,重在寻找这种联系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埋点。一旦联结成功,学生的情感就会融入作者情感的河流,或平静无澜,或骤然大波。而在这种不能自已的情感流程中,学生与作者已成知音,文章所载之道,所寓之识,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因为随着情感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再次,要品文境。文章之境,表现形式是文字。由于文字富有形象性,学生可借助文字想像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意境。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分析课文、与作者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深入其境,在这种美妙、浑然的境界中整

作文教学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作文教学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我想,既是“老大难”,那就绝不是几条法则、几个窍门所能解决的,它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基于此,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一线的教师都强调作文教学要仔细观察生活。只有用心观察生活了,观察仔细了,文章自然就写好了。我不反对观察生活,不反对这种观点。毕竟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了生活之源,何来写作之水?但深入的观察了生活就一定能写好作品吗?不一定。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都也有敏感的嗅觉,我们也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能算是脱离了生活。为什么我们就写不出文学作品呢? “清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惬意不止江南水乡才有,“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月色不止唐朝才有,为何我们常常看到却没有写作的冲动,没有创作出文学作品?而只有周邦彦写出了《苏幕遮》,张若虚写出了《春江花月夜》。我想,症结不应该在观察生活上。生活人人都有,问题是:你是否有一根敏感的神经,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春花秋月”只是

个契机,只是导火索,引发了李煜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即使没有“春花秋月”,只要有一片落叶也一样,一样会触动这根情感的琴弦,一样会让他的愁绪如一江春水向东般流汹涌澎湃、绵延不绝。关键不在外因,而在内因。 因此我认为:能不能写出文章、是否有内容可写,不在于你是否观察了生活,不在于我们课堂上所谓的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无需培养,只需强化。而是要看你是否有细腻的内心世界,敏感的情感触角。有了这些,才会有写作的冲动。情感冲动才是写作的原动力,有了情感冲动,才会有写作的冲动。这点是可以证明的。 徐志摩的诗篇几乎全是爱情的篇章,徐志摩的一生都在为爱情而执着,并最终在为爱情的经营中结束了生命。他渴望爱情,他有这种强烈的爱情需求,这种强烈的爱情需求冲动也成了他创作的原动力。而另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马克?吐温,虽不能说著作等身,但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不朽的文学作品。但却几乎找不到一篇表现爱情的作品。因为他的爱情生活特别美满幸福,他已不再有渴求,也就没有了这方面的情感冲动。而我们的诗仙李白之所以会有不朽诗篇《将进酒》传世,那是因为他才高八斗,仕途失意,个性不羁。他渴望大济苍生、渴望被统治者赏识,渴望学以致用,他有了这种情感需求,但受到了现实的打击,便潇洒的吟出了“天

作文教学中的四大原则

作文教学中的四大原则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原则积累素材 在当前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在作文这一最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环节中出现些许偏差,那将是遗害无穷。因此,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使作文教学提升到一个结合当前创新教育思想的新的高度,无疑应是语文教学中的当务之急。为了保证学生作文抒写真情实意,积极创新,教学中除了注重运用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特别注重运用以下原则。 一、情感为上原则 以学生情感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反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中学生活动的天地大多是学校和家庭,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感知范围,要想让学生写出或写好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使他们有大量感知了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众多的表象。所以必须在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出一些开放型的作文题目。例如,给出一个范围(不定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教师给一个”母题”,如《马》,学生可以据此确定一个有关”子题”写作,如《马的说明》、《马的故事》、《马的构造》或《马的贡献》等。 二、目标自定原则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变换题目写。对于同一事件,学生从不同角度,拟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如”登山”,可按中心、时间、人物、事件、感受等方面进行写作。二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劳动等。三是可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可按顺序写,也可用倒序写;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等。四是对课文进行补写、续写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