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的区位因素学案

农业的区位因素学案

3-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课内探究案

一、农业及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的概念:

特点:地域性、、

2、农业区位概念:一:指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二、农业的区位因素:

[探究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读图,将图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类:

1、因素包括:气候、、

、等。

2、因素包括:市场、、

、等。

3.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5分)

A.,B.,C.,

D.,E.。

(2)图中字母所示的因素中,制约着农作物的

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

法的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产品价格

的是,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在地域上出

现分离的是。(用图中字母回答)

(3)简述影响下列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A珠江三角洲的双季稻种植:,

B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的粮食生产和南疆的棉花种植:,

C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D上海城郊的乳牛、蔬菜、花卉业:,E江南丘陵的茶树种植:, F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练习检验】

分析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我国哪个气候类型区?

2、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

3、该地区最适宜经营哪两种作物?。

4、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 唐山

B 包头

C 漳州

D 商丘

作物项目花卉蔬菜稻米甘薯市场价格(元/千克)30 20 12 6 生产成本(元/千克)15 12 6 2 运费(元/千克·千米) 3.3 2.2 0.5 0.2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20 15 4 10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一般来说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早期农业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并非一直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因素,从而削弱了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而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要。

巩固提升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

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

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2.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生产习惯 B.市场需要 C.地形特点 D.气候条件

()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①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②上海郊区的乳畜业③古巴的甘蔗④长江三角洲设商品粮基地

A.①气候②市场③政策④地形 B.①地形②市场③气候④政策

C.①地形②土壤③科技④政策 D.①水源②政策③气候④市场

()4.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条件 B.市场需求量 C.国家政策 D.光热和降水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下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8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完成5~6题。

( )5.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 )6.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

业”,下列农业类型属于“都市农业”的是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能力拓展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中等城市及周边地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B、C、D四处安排甘蔗、荔枝、乳牛、

花卉四种农业类型,则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A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B为,理由是___________ 。

C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 。

D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 _ 。

(2)该地区河流汛期是;夏秋季节,应防止的灾害性

天气是;在该地区的E处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 能够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2. 概念解释: 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自然因素: 讲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人文因素: 讲解不同的人文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交通、市场和政策等。通过案例分析不同人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和分析。 6. 总结: 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组织讨论法: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不同区位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总结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班级内设立小组或班级竞赛,以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 1. 农业区位因素 2. 自然因素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 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7. 经典案例: 江南水乡地区 自然因素: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人文因素:古代农业技术水平高,发展了灌排系统。现代市场需求大,水稻的收购、加工等环节比较完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体评价:江南水乡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加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 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 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 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课前、课中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农业区位因素课前、课中案 [考纲呈现] [思维导图]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现 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2.区域认知: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 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 考点:农业区位图因素与区位选择综合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因素主要方面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易错易混】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方法技巧】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补充点拨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命题探究: (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

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 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 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 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向训练: 考向一: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海南地理)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成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考向二结合区域农业生产背景的变化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公 开课课件、教案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时要借助实际的案 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 济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章分别介绍了农业、 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节为农业区位因素,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本节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每部分内容设计一个活动,分别是“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业区 位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很陌生。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比较陌生,很难激起他们的 兴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并不取自教材,以珠三角地区的变化讲述农业区位因 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图、文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 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呈现】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 【提问】我想把这两个地区的农业调 换一下,让湄南河平原发展放牧,澳 大利亚东南部发展水稻种植,这样可 行性高不高呢? 【讲解】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农 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这 是为什么呢?【思考并回答】不 行,因为①降水量 的差异;②劳动力 数量的差异;③市 场的差异等。 利用教材图片提 问,引导学生思 考,不同的地 区,农业区位因 素不同,从而导 致农业生产所选 择的对象和方式 不同。 呈现目标【呈现】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 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 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 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齐读】齐读学习 目标 呈现学习目标, 为学生的学习提 供方向和动力。 农业区位因 素 【提问】什么是农业? 【活动引导】这是前段时间很火的游 戏QQ农场,这节课我们改变一下身 份,我们每个人都是农场主,我们都 有一块农业用地,首先你需要确定这 块地在哪里、种什么、为什么种在这 里/需要哪些条件?以及为了获得最大 的经济效益,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板书】板书学生所提到的农业区位 因素,并分类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讲解】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首 先得选择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wher e),以及为什么种在这里,也就是农 业生产需要哪些条件(why)。这就是 农业区位。我们要考虑农业区位因 素,就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 方面去考虑。自然条件是基础,而人【回答】回答概 念; 【活动】讨论如果 有一块农业用地, 你会在哪里种什 么、为什么这样选 择。 【展示】展示自己 小组的讨论结果。 设计开放的讨论 活动并展示成 果,发展学生的 开放思维与聚合 思维,提高表达 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开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复习导入:第一二单元学习了人口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开展都需要更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需求离不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根底产业:农业。 自学检查 切块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 问题设置:农业区位含义?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你认为哪些因素比拟重要? 1.农业的区位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2.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交通等。技术条件因素: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 3.说一说自己认为重要的因素,给出图例并判断,加深对因素的理解。 切块二、案例分析、总结方法 案例1: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说明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1.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方法总结:总体评价、关键因素法 3.练习:找出以下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当,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地形〕 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 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区。〔交通〕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区。〔水源〕

农业的区位优势与区位因素学案。doc

课题: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预习指导: 农业生产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以动植物为主要生产对象。 一、农业区位选择 问题探究: 1.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从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分等方面思考。)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何影响?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何影响?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总结出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课堂强化: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材料中涉及到哪些农业区位因素? 1.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 2.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3.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当堂训练: 据报道,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3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生物多样性 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A.劳动力 B.科技 C.交通 D.市场 3.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区都应大力发展种植业 B.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是改造地形的结果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D.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农业区位 5.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 资料: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高考考点】理解、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过程】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要点 (一)自然区位因素: 【思考探究】 1、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2、宁夏瓜农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的作用? 例题: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 (二)社会经济因素:

思考:为什么荷兰鲜花能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练习: 1、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 2、[2014·大纲全国]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 ℃,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 ℃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 条件

3.仅从气候方面分析东北大米品质优的原因? 4、(2009年全国卷II)36题(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 出口国。 (1)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13分) (2)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13分)

必修2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学案

必修2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部分学案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举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重点】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P62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三大区位因素是什么?每个区位因素包括哪些主要因素,它们分别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什么是绿色农业?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的兴起,说明了什么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增强。 【合作探究】 1、结合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为什么? ⑵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的耕作之地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可以一年三熟呢? ⑶天山山麓的绿洲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⑷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当地人民发展基塘农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⑸荷兰的鲜花点缀世界许多大城市,中国北方的城市出现南方的水果,说明什么? ⑹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城市近郊地区的农田纷纷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蔬菜、花卉等农产品,这说明什么问题?

【巩固训练】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2、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从土壤条件来分析,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在 A、广泛分布红壤的地区 B、广泛分布盐碱土的地区 C、肥沃的冲积平原 D、黑土分布广泛的温带草原 5、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土壤 D、水分 6、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A、运费少 B、质量高 C、科技含量高 D、生产资料投入多 7、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 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 8、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流动人口的变化 9、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 ①劳动力②技术装备③生产技术④种植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 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22地理人文地理第7单元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 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学会举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3.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 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3。主导因素的阶段变化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特别提醒] 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术改革土壤受污染 [方法技巧]三个角度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表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等。 1.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正确的农业区位因素: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 (3)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因素影响 气候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不同,土地生产力也不同 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 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因素影响 技术装备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加强农业专业化进程 生产技术主要有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说明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 2.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价格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市场。(√)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省杭州市龙井村一带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茶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带回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南方是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的生长,而日本的土壤是弱碱性的。 二、农业布局 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某地的农业布局是长期形成的,不会也不应发生变化。(×) 2.水稻喜温喜湿,最适宜的分布区为亚马孙平原。(×) 3.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水果,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 4.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增产增收。(√)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第1课时).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预习过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概念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2、特点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具有 ______、—————————— \——————————— -的特点。 活动 1:判断下面两句话分别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作物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_________。 2、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______________。 3、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条件 : ①热量:制约着农作物的 _____________,也关系到作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光照:光照 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地区分布,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物的地区分布。③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________,山区适宜发展 ___________.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大,山地还可以发展 _______________. ④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 靠近交通线路的土地开发价值高。酸性土壤适合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碱性土壤适合种植 ___________. ⑤水分: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 _______________,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 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 2: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①《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__________。 ②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③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3.1.1农业区位因素学案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的区选择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学会判读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重点) 3.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农业1.农业:是人类利用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的物质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举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季节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区位的含义 区位绝对区位 相对区位 ①以为主(如、) ②以为主(如、乳畜业)

日温差影响作物的品 质 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 地形海拔影响农 业生产 的类型、 规模及 机械化 程度 平原地区一般地势 平坦,适宜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坡度 较大,适宜发展林 业、畜牧业 ①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成 为稻米产区,而赣南丘陵 则发展了林果业; ②东北平原农业生产规 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坡度 土壤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土壤结构、肥力、土层 厚度以及酸碱度等影 响作物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 土壤类型,种 植适宜生长 的农作物 ①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 酸性,适宜种植茶树、柑 橘;②碱性土壤适宜种植 沙棘、枸杞等 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 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 保证,而干旱半干旱地 区发展农业则需要急 定的灌溉水源 旱地区的农 业主要布局 在河湖水、地 下水和冰雪 融水等灌溉 水源丰富的 地方 我国新疆地区的绿洲农 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 择的影响 实例 市场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 类型、_____和_____关注市场动 态,种植市 场需求量大 的农作物 城郊地区距城市 近,多种植蔬菜、 花卉、水果等农产 品 技术良种 培育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 量,增加作物产量,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 产范围 农业技术通 过改善自然 条件和社会 经济条件来 影响农业的 区位选择 ①杂交水稻的发 明;②美国中部平 原农业生产机械化 水平高,劳动生产 率高③温室大棚的 使用使反季节蔬菜 得到普及 农机 使用 科学 灌溉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 运人和农产品运出对产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地区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学科地理学校年级高一使用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 单元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单元课时数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主题概述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下的产业区位,深刻影响并制约着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而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影响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大产业的区位选择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题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区位综合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我校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居民,所以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比较了解。对工业问题了解较少,而服务业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条件支持1.桌椅按照小组合作探究摆放,便于学生讨论,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 2.需要多媒体,音响可以正常播放,便于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 3.需要黑板,本单元涉及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需要讲授式教学和板书。 三、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 二、案例情景 情境:欧洲的菜篮子——西班牙埃尔埃希多在数万公顷的山坡上和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滩涂中有许多塑料温室,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穿过星罗棋布的新兴小城镇,路上昼夜奔驰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这里是有“欧洲蔬菜之都”称号的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省埃尔埃希多地区。谁能相信,这里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景气的牧场,收获微薄的葡萄园,毫无价值的地中海滩涂,就是当年这里的资产。然而,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辛勤的人们却在这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奇迹。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向欧洲国家运送400个冷藏集装箱的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间断。 图1为阿尔梅里亚省在西班牙的位置图2为埃尔埃希多在阿尔梅利亚省的位置 (一)过去篇:走进埃尔埃希多,看清农业区位之优劣材料一:大部分地貌为山地、丘陵和沿海滩涂。这里曾经是土壤贫瘠、烟稀少的荒芜之地。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材料二:图3为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为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图3 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 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埃尔埃希多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现在篇:深入埃尔埃希多,探究农业发展之出路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西班牙政府颁布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吸引本地以及外地农民和外国移民从事土地开发。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从以色列等国引入滴灌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改良: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过去的荒芜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然而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温室农业迅猛发展还导致西班牙沙漠增多,据2000年会议所提供的数据,西班牙1/5的土地被严重破坏,已逐渐荒漠化。 (2)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地区针对缺水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6分) (3)说明“三明治”式土壤改良方法的合理性。(6分) (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三、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1课时 学案与练习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第二课时 区域认知:能够区分不同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家乡农业方面的信息,开展社会调查,理解农业区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农业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1.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特点。(重点) 2.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重点) 3.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地域类型。(难点) 二、农业布局 1、农业布局是、、、__________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__________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农业生产要按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_________,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2、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_______________,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尤其是需要大量的______________。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_____________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3、水稻的区位优势: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灌溉水源充足 4、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 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 素分析方法。(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人 地协调观) 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分别有哪些?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 的? 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 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 别指哪些部门?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 (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 (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 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2)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3)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特别提醒]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影响相对变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农业的自然因素变化较大。( )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 3.近年来水稻种植的界线不断北移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 4.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主要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有关。( ) 提示:1.×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3.×近年来水稻种植界线北移,除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外,主要是良种的培育。 4.√阿根廷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主要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有关。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原卷+答案)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第三单元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自主探究】 1.简述农业概念及特点: 2.农业区位 (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 的。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伊利集团在内蒙古草原建立乳制品生产基地——主导区位因素: 后来,又在北京等大城市周围建厂——主导区位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地区的农业景观变迁:“水稻田/甘蔗地—花卉棚/蔬菜地”——主导区位因素:

主备人:尤红强审定人:审核人:包科领导:年级组长:使用时间: 主备人:尤红强审定人:审核人:包科领导:年级组长:使用时间: 第三单元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世界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和优势。 【自主探究】 1.简述农业地域类型概念及特点: 2. 农业地域类型的举例 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水稻种植业 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在这些地区有许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