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化学、物理、地理等科目的基础。这个

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解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

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

化学

1. 物质的分类

在化学学习的初期,我们需要先了解物质的分类。通常情况下,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三类。这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个概念对后面的学习很有帮助。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00多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而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

化合物,比如水(H2O)。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新的物质被称为产物。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需要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物理

1. 力的概念

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在物理学中,常用牛顿的第一定律描述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前提。

2. 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物体的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

相等的距离。而变速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3. 动力

动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作用力。我们需要理解动力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动力学的相关知识。

地理

1. 自然灾害

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我们需要学习地理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2. 地球与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轨迹,以及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相关知识。

3.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是一项重要的地理知识,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我们需要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总结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众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思考,理解科学原理,加强练习,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它是中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物理学 1、电学 电学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其中包括了电场、电流、电阻、电势差、电路和欧姆定律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电学时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学原理和公式,并且需要了解电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高等物理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2、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了质量、力、加速度、动量、能量以及摩擦力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力学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公式和基本概念。 二、化学学 1、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元素的组成、元素出现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化学性质等。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了解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应用。 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反应的类型、反应的速率、反应条件、化学平衡等内容。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学习和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掌握化学反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学

1、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遗传信息流和代谢三项基本生命特征。学生需要理解生命的这些特征的性质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遗传与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现和变异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此外,还要掌握外部环境和遗传信息对生物体的影响,理解影响变异和进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四、地球科学 1、岩石地质学 岩石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岩石类型的分类、地球内部的组成、地壳和板块运动等。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考察了解地质学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天文学

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电和磁 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 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 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 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 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 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 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 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 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 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 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0.02秒,频率为50赫兹,即每 秒出现50周期,方向改变100次。 19、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开关。进户线 的电压值为220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 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 电器。 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打 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 23、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二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 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 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做B超诊断、清洗眼镜等;利用次声波可以研究地壳活动,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 第3节噪声 1.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噪声: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 4.噪声等级: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等级: (1)听觉下限是0dB; (2)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4)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减小噪声源的噪声,如汽车、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②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如马路旁边设置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小噪声,如戴上防噪声耳塞。 第二章光 第1节光的反射平面镜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 2.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引入光线这一概念,同时,还要弄 清楚一点、两角、三线等概念的含义。 (1)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2)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AO。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 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如: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板。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和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生物和物理的重点内容较多。下面将针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 介绍。 一、生物 1.生物的组成 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指 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指具有细胞核的生物 细胞,如人类细胞。 2.植物的特征 植物是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体,具有以下 特征: (1)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体表面通常具有毛茸、刺等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3)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运输。 3.动物的特征 动物是以有机物质为食料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 (1)动物体内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动物体表面无毛茸、刺等保护物质,通常有皮肤和鳞片等。 (3)动物体内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脏和肝脏等。 二、物理

1.力学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大定律以及其他运动学基本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如果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都会发生相等并相反的作用力。 2.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和其中光的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1)光的传播是光能够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如果遇到不同介质则会发生折射。 (2)光的反射指光线遇到平坦的介质表面反弹回去的现象,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变化,根据斯涅尔定律可计算角度值。 三、化学 1.基本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热和化学平衡等概念。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共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部分,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知识点。 物理 1. 光和电能 通过学习光和电能,我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电路的构造和基本运作原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各种电器的使用,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现代技术产品。 2. 动力学和控制 学习动力学和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原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运动和力来进行制动、传动和控制,为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提供基础支撑。

化学 1. 分子和离子 学习分子和离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和化学键的改变,而分子和离子是化学键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学习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细节与规律。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掌握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各种化学反应。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短期或长期保护环境。 生物 1. 生命的基本单位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习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内部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内部结构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 遗传和进化 学习遗传和进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八年级科学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化学符号代表元素,化学式代表化合物。在学习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理解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是非常重要的。 2.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是原子或分子的重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质,理解这些新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重新排列而没有改变其结构或性质。化学变 化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重组并形成新的物质。理解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区别对学习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本质非常重要。 二、生物和生态系统 1.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身体内的作用和相 互关系。 2.遗传 遗传是一个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解释生物传递遗传信息 的方式和出现新物种的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基因、染色体和遗传 的基本原理。 3.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群体,理解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同时,了解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三、物理和科学方法 1.机械波和电磁波 在学习物理学时,学生需要了解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机械波是指介质中的波动,如声波和水波。而电磁波是一种电磁场的传输方式,如电视和手机信号。 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基本规定。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方法的步骤和应用,以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逻辑和探究的效果。 结论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成像公式: f v u 1 1 1 = +

第四章和第五章电与电路、电和磁 1. 2. (1)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转化 ①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再找出 各支路的分支点,将各支点连接到干路上。 ②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先确定各支路的分支点,并画出干路部分的电路, 然后依次补上各支路。 (2)电路设计:①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用串联电路;多个条 件中满足一个即可,用并联电路。总之,串时缺 一不可,并时有一即可。 ②巧用局部短路设计电路:局部短路就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那么根据 并联分流的特点,电流大部分经过导线,只有 很少部分经过用电器,这就叫局部短路。 (3)电路元件符号3. (1)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见的还有毫安(mA)、微安(μA)等。 1A=103mA=106μA (2)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见的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3)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和电流表。 读数:选用0~0.6A量程,示数=0.02A×小格数;选用0~3A量程,示数=0.1A×小格数 (4)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②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读数:选用0~3V量程,示数=0.1V×小格数;选用0~15V量程,示数=0.5V×小格数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接下来,我们将对下册的各个科目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物理 1. 电学知识 下册物理包括直流电、电阻、电流等电学知识点,其中核心内 容是欧姆定律。了解欧姆定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作用。 2. 光学知识 下册物理还包括光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白光的分光、反射与折射、成像与光学仪器等。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现象, 然后加深对于光学知识的理解。 3. 运动学知识

下册物理还包括运动学知识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等速圆周运动等。同学们需要根据物理公式,来计算各种运动的速率、加速度等。 二、化学 1. 元素周期表 下册化学重点介绍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可以通过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加深对于元素的理解。同学们也需要掌握各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化学反应 下册化学还包括化学反应,同学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的速率等。通过实验,同学们也可以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3. 物质的性质

下册化学还介绍物质的性质,同学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 物质性质的变化。 三、生物 1. 生命的基础 下册生物介绍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命活动等。同学 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 2. 遗传基础 下册生物重点介绍遗传基础,同学们需要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的规律。同学们通过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 于遗传规律的理解。 3. 生态环境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 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 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 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2O有那些意义(1)、(物质);(2)、(元素);(3)、(分子);(4)、(原子):(5)、(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如。 6.“2”的含义:2Ca2+前2:表示,后2:表示 +22H 2O 前2:表示,后2:表示。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列”称为;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都很相似。

初二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电与磁 1.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铜,铝不能被吸引) 2.磁极:磁体磁性最强的位置。任何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N—>S;内部:S—>N. 磁场是确实存在的,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物理模型)。 磁场强弱用磁感线的疏密来描述。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磁场越弱。 地磁场:地磁北极(N)在地理南极,地磁南极(S)在地理北极 5.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都产生磁场。 揭示了电与磁现象不是孤立的。 6.判断直线电流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通电直导线: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方向就是磁场方向。(?表示磁感线进去,·表示磁感线出来)。 通电螺线管: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方向就是磁场N极方向。 7.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 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8.电磁铁的构造:螺线管和铁芯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9.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继电器(开关):通过低电压和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比较方便安全(好处)。 磁悬浮列车: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信息的磁记录:读写磁头(电磁铁)将磁性颗粒按磁场顺序排列记录信息。 10.电动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安培力)的作用。 判断该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运动的方向(力的方向)。 该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磁场大小,导线有效长度。 该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11.直流电动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构造:磁体(定子),线圈(转子),换向器,电刷。 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 1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磁场强度越强,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大,线圈匝数越大,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大。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13.交流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能量转换: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化学、物理、地理等科目的基础。这个 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解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 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 化学 1. 物质的分类 在化学学习的初期,我们需要先了解物质的分类。通常情况下,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三类。这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个概念对后面的学习很有帮助。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00多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而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 化合物,比如水(H2O)。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新的物质被称为产物。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中需要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物理 1. 力的概念 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在物理学中,常用牛顿的第一定律描述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前提。 2. 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物体的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

相等的距离。而变速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3. 动力 动力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作用力。我们需要理解动力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动力学的相关知识。 地理 1. 自然灾害 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我们需要学习地理知识,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2. 地球与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轨迹,以及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下册科学知识点是八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以及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下文将就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于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高。 一、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变化 1.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原子和化合物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化合物是具有独特性质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组成。 2. 化学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化学变化因其生成新物质而被称为“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性质相对改变。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绕核运动,逐层排列。原子量 就是指原子中所含的全部质量,即原子的质量数。 二、能量与物质 1. 能量 能量是指物理体系中的物质的运动状态,包括动能和势能,它 可以通过加热和机械等形式来转移和转换。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着能量的参与,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都牵扯到 能量的转换。因此,能量在物质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指能够进行燃烧活动的物体,我们的日常使用中大量消 耗了各种能源。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能源的可持续性,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三、生物的识别和分类 1. 物种的分类 生物根据其特征、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学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目 前全球已知物种约有50万种左右。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环境下生物所处的角色不同,生物通过适应策略来生存。而人类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做 出贡献,应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3. 遗传与进化 生物遗传需要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信息会一代代传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也会不断进化,形成新的形态与特征。 四、机械运动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 册科学知 识点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 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上;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6.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况 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u>2f f

直接连 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0~和0~3A 0~3V 和0~15V 每大格 1A 1V 5V 每小格 分度值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很大 相当于断路 同 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4. (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见的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1M Ω=1000k Ω 1k Ω=1000Ω (2)电阻公式:S L R ρ = ρ——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L ——导体长度 S ——导体横截面积 5. 6 ( (((

7. 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 体的生命活动有显着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 ,胚芽生长快;向光面生长 素分布少 ,胚芽生长慢 ;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 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2、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 调节作用; 3、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 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生长激素脑垂体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 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2 1 2 3 一 1 2 3 4 活 二 1 神 中 2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概述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八年级是中学学习中阶段性的转折点,对学生知识和思维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本文将概述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 1. 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学科,主要涉及到生命的起源、进化、分类、生理、发育等方面的知识。在八年级学习中,主要学习人体生殖、遗传学、血液循环、人体内分泌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人类自身的生理、疾病预防和环保等方面,是生活中必须了解的内容。 2. 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

众多领域。在八年级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如元 素周期表及其规律、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化学能、化学量等重要概念。 3.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力学、光、电、磁等自然现象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在八年级学习中,主 要学习动力学、热力学、光的传播和电学基础等内容。学生能够 掌握宏观物理规律,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日常生 活中的现象。 4.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空间组织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科。八年级中学习主要覆盖了人口、国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特征,更好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5. 历史学

历史学是人类经验的历程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的系统化研究,八 年级中将主要学习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知识。学习历史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 识和国民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6. 技术学 技术学是将科学理论及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实现机器、设备 或其他目标的应用学科,八年级主要学习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 等方面知识。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后,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7. 总结 在八年级科学学习中,以上课程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加强科学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更可以提高 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希望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积极探索, 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览,帮助学 生复和提高理解。 单元1:生物的基础知识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够通过阳光合成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 动物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物质。 单元2: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又由原子组成。 - 原子是最基本的物质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的有序排列,包含了各种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等。

单元3: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 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 能量有多种形式,包括机械能、电能、热能等。 -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能量转化存在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 单元4:波与光 - 波是一种能量传播和传递的方式。 - 声波是物质振动引起的波动现象。 -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 光的传播可以发生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 单元5:电和磁 - 电是一种带电粒子运动的现象,具有正负两种电荷。 - 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现象。 - 电路是电能传输和利用的通路。 - 磁是由带电粒子运动引起的物理现象。

单元6:力学 -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单元7:天文学 - 宇宙是由星系、恒星和行星等组成的巨大空间。 -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 - 星系是巨大的恒星群,包括银河系等。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恒星,提供地球所需的能量。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览。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