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一、手术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类:

(一)四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类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相应受聘职务,决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的手术医师均须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五)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六)根据三级医师负责制规定,上级医师有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医师手术权限

各级医师确定主持某级手术前,要在上级医师指导(本院或外院进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基础上,在上

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经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三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三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类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八)资深主任医师:主持四类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一般科研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主持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九)需要资格准入的手术,手术者必须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的技术准入资格。

(十)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资深主任医师可由医院学术委员会考核认定。

(十一)进修医师根据进修医师管理规定,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执行。

(十二)外请专家会诊手术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

执行。

四、手术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四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决定手术者。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重大手术审批表》,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三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决定

手术者。

3.二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决定手术者。

4.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签发手术通知单,决定手术者。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特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1.手术分级各科室应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2.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登记注册的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3.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2年以上并做手术一助10次

以上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4年以上并做手术一助10次以上者,可独立开展并熟练掌握一、二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一、二、三级手术,可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级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4.科室内部的手术分级及准入管理 (1)各手术相关科室应成立临床学术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专家组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本科室医师担任,科主任为专家组组长。如科室较小,可请相应教研室的专家共同参与。 (2)欲独立开展高一级别手术的医师,必须向专家组提出书面申请。由专家组根据该医师的工作经历、以往开展手术的种类、数星、手术安全性和参与相关培训等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专家组认为有必要时,可现场考核该医师的手术过程后再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专家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家会议,以评估本科室内手术分级、手术资格准入、专项手术、新手术开展、手术安全性等问题。专家会议内容应有书面记录。

医院手术和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制度

**医院 手术和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制度 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和有创操作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确保手术和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和有创操作的分类 手术和有创操作指各类手术、麻醉、介入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分为四类,具体参考《**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 二、手术和有创操作医师的准入原则 医师应在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注册“执业地点”为“**”后方有资格进行各类手术及有创操作。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和有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医务处每年组织一次对医师技术能力的再评价与再授权,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再授权是依照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三、手术及有创操作资格准入的审批 (一)执业医师单独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前,需在上级医师或具有该项操作资格医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3~5例后提出申请,每次应有相应的医师签字;每年的11月1日至11月30日受理医师手术和有创操作资格准入审批。

(二)审批程序 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手术和有创操作资格准入申请表》,由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后报医务处审核备案; (三)常规情况下,未获得独立进行有创操作资格的医师不得单独从事该项手术及有创操作项目;在需紧急抢救患者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操作,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四)对连续发生两起及其以上操作事故的医师取消其本项有创操作资格,重新恢复其有创操作资格须个人申请,科室考核报医务处审批; (五)执业医师在单独进行有创操作时需要遵照此办法的规定执行,科主任负责日常监控和评价;科室未按本规范执行的,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六)手术、麻醉或介入等有创操作医师如年资较低但具有高级别手术的能力,按照有创操作审批程序进行申报,科室考评组填写意见,医务处审批,定期报医疗技术委员会备案。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 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照有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 手术指各类手术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分为四级: 1.四级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 手术。 4.一级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介入、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二、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及部分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及部分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原则上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各级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邳州市中医院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照有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类手术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分为四级: 1.四级(甲类)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2.三级(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丁类)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介入、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二、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丁类)手术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丙类)及部分三级(乙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甲类)手术;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是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师的手术和麻醉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标准》、《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学习外院经验,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医院成立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 〔二〕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工作职责 1、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技术考核; 2、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手术准入升降级审定; 3、负责手术准入申请范围界定; 4、负责手术科室手术评价。 〔三〕手术准入程序 手术及麻醉人员定期一年认定一次。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经科室讨论后,科室主任考核签署意见,交“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核,考核小组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医务科核准备案后执行。 〔四〕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 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由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负责。手术准入范围交麻醉科,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凡违反本规定者,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后果由相关科室及当事医师负责。二次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暂停6月获准入资格的

同类手术;如发生同类手术水平的技术事故,相应责任人除予相应缺陷处理外,应进行手术资格降级处理。在执行中,假设因监督不力,导致违反本规定的事件发生,麻醉科、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责任人员负主要责任,并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扣分。 〔五〕其他:需紧急和急救手术但无相应手术资格医师时,可超越被核准的手术范围,但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努力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 二、手术分类:按《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试行〕》,深卫人发〔2011〕159号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 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并曾 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一、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加强我院手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甲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各级科研项目。 (二)乙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三)丙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四)丁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五)跨专业复合型手术:涉及到2个专业疾病以上的手术且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六)新技术或新项目手术:指本院尚未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较大病员需求的临床治疗新技术或新项目的手术。具体按照《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执行。 (七)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①被手术者为特殊社会关系人员(如:高级干部、著名人士、境外人员或对 医院工作有特殊影响的人员等) ②因手术可致容貌改变或身体致残。 ③可能引发司法纠纷者或院外转入病员。 ④同一病人在住院期间再次手术或因第一次手术不成功而采取弥补性手术 措施。 ⑤高风险手术或新开展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⑥外院医师来院手术。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丁级手术。

各级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邳州市中医院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照有关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手术指各类手术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操作项目.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分为四年级: 1.四年级甲类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2.三级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3.二级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4.一级丁类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介入、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二、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一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丁类手术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丙类及部分三级乙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年级甲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乙类手术及部分四年级甲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年级甲类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原则上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四、手术医师的准入与授权原则 医师在依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执业地点注册在邳州市中医院,方有资格进行各类手术.医院按照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级别,授权后方可从事手术操作.手术资格

手术医师准入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准入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为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和手术质量及手术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1.组织管理: (1)成立手术准入专家组,由业务院长及有关职能科室、临床科主任组成。职责如下: ①负责审查、界定手术类别与学科归属。 ②制度、修订相应手术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 ③按准入制度及评价标准监督检查。 ④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技术考核。 ⑤外科手术、麻醉人员的手术准入升降级审定。 ⑥手术、麻醉人员准入申请范围界定。 ⑦外科手术评价。 ⑧介入手术的审定。 ⑨其他有创操作的审定。 2.手术等级及对应术者级别: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九)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所受聘医院或邀请会诊医院的手术权限。 3.手术级别申请程序: (1)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的中级医师以上的手术准入由各科(临床科主任)主持,根据每位医师外科实际工龄、积称、工作能力(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本学科医师结构等,进行认真评定,提出具体的担任手术类型,交“手术准入专家组”认定后,报医务科备案。 (2)申请初次手术准入程序 手术(包括介入手术)及麻醉人员第一次认定。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带教医师签署意见,交所在科室评审、签字,由“手术准入专家组”对手术或麻醉进行技术核准,组长签署意见,医务科备案后执行。 4.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 手术准入范围由手术室、麻醉科负责监督,质控处负责抽查,凡违反本规定者,手术室、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暂停1~3月获准入资格的同类手术;如发生同类手术水平的技术事故,相关责任人应进行手术资格降级处理。手术室、麻醉科的督察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扣分,记入年终考核。 5.相应规定: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

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的权限,加强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质量,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一、手术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类: (一)四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类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医师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相应受聘职务,决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的手术医师均须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毕业,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五)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六)根据三级医师负责制规定,上级医师有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医师手术权限 各级医师确定主持某级手术前,要在上级医师指导(本院或外院进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基础上,在上 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经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三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类手术。在熟练掌握三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类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八)资深主任医师:主持四类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一般科研项目手术,经主管部门批准主持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九)需要资格准入的手术,手术者必须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的技术准入资格。 (十)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资深主任医师可由医院学术委员会考核认定。 (十一)进修医师根据进修医师管理规定,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执行。 (十二)外请专家会诊手术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

手术准入制度

手术准入制度 为规范我院手术分级管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暂行〉》和陕西省《医院手术分类标准及管理规范<暂行〉》(以下简称《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对各手术科室医师(包含返聘专家)的手术权限实行院科两级审批制,未经医院授权任何医师都不得以术者的身份进行手术操作。 二、授权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需重新评估手术医师技术能力,适时调整手术权限,并纳入医生技术档案管理。 三、手术权限审批程序: 申请者向所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手术分级管理档案表》,由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考核,做出综合评价,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审批。 1.手术医师提出申请 医师根据个人技术职称及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手术分级管理档案表》,包括一般情况、拟申请的资质等级和手术级别、申请理由(包括个人能力、手术级别及手术例次)、科室意见、医务科意见、学术委员会意见。 2.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意见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初步认定其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3.院级审批意见 医务科根据科室意见,结合日常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考核其包括沟通能力、术前准备、手术技能熟练程度、无菌操作、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提出同意开展手术级别的意见,交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 4.审批后的手术医师审批表由医务科复印下发专业科室和麻醉科执行,原件由医务科存档。 四、手术权限审批内容: (1)确定申请人的手术医师分级。按照《规范》中关于手术医师分级的标准,根据申请人聘任相应任职资格的时间确定其手术医师级别。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 (2)确定申请人手术范围。在《规范》规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内,根据申请人的实际工作能力确定其手术范围,上限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3)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并报医务科审核后,交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五、手术权限审批要求: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手术操作的风险和危险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医院需要建立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文将从手术准入标准、手术分级标准、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安全管理和手术后随访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准入标准 手术准入标准是指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的标准,其主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方面。手术准入标准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在制定手术准入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准入标准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重症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术操作,而对于轻症患者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手术。 2.患者的年龄: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的差异,手术准入标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患者的身体状况: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体的各项指标、合并症等因素。 4.手术的风险:手术准入标准需要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对于高风险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 手术准入标准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手术分级标准 手术分级标准是根据手术的难度、危险程度等因素,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手术分级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的难度:手术的难度是根据手术操作的技术难度、手术器械的使用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手术的危险程度:手术的危险程度是根据手术操作的风险、手术后的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 3.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重要性是根据手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手术对治疗的贡献等因素进行评估。 手术分级标准一般分为三级或四级,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对于高级别的手术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范。 三、手术操作规范 手术操作规范是规定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各项操作要求。手术操作规范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前操作规范: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等方面。 2.手术中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手术安全措施等方面。 3.手术后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的随访等方面。 手术操作规范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提高

手术医师准入制度

XX医院 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审批程序 一、成立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手术科室的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务科长及各手术科室主任担任委员。主要职责为制定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监督管理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的执行。 1、委员会下设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评定专家组,组长为相应手术科室专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成员为手术科室学科带头人和主治医师。职责为负责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技术考核,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手术分级审定。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职责为组织手术医师资质的审定,协调制定手术分类及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考核麻醉科监督执行情况。 3、各科室成立本专科手术医师资质评审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二、手术分类及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 (一)手术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分级(见《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九)考虑到我院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医院将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四)特殊情况下的审批标准 1、因各种原因被降级处理的医师,可在降级半年后申请该类手术资质。 2、外院进修学习后拟开展的手术,建议邀请外院专家指导下进行。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与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一、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加强我院手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手术分级:手术与有创操作的分级: 手术与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与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甲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新开展的手术与各级科研项目。 (二)乙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三)丙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四)丁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五)跨专业复合型手术:涉与到2个专业疾病以上的手术且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六)新技术或新项目手术:指本院尚未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较大病员需求的临床治疗新技术或新项目的手术。具体按照《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执行。 (七)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①被手术者为特殊社会关系人员(如:高级干部、著名人士、境外人员或对 医院工作有特殊影响的人员等) ②因手术可致容貌改变或身体致残。 ③可能引发司法纠纷者或院外转入病员。 ④同一病人在住院期间再次手术或因第一次手术不成功而采取弥补性手术 措施。 ⑤高风险手术或新开展手术与科研项目手术; ⑥外院医师来院手术。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丁级手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