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4
1444中药活性成分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近况尹龙平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030001)李刚方刚广西中医学院(030001)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活性成分诱导H eL a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近况。
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药活性成分诱导H eL a 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结果中药活性成分不仅能够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来诱导细胞凋亡、还能通过影响F as/F as l系统、p53基因蛋白、B cl-2基因家族、cas pase家族的表达等来实现这一过程。
结论中药活性成分在诱导宫颈癌H eLa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其作为宫颈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药;H eLa细胞;细胞凋亡;作用机制Pr ogr es s on t he E xper i m ent St udy of M echani sm of A ct i on of TC M B i oact i ve C om ponentI nduced H eL a C el l A popt os i sY i n LP LI G Fang GA bs t r act:O bj ect i ve T o i nves t i gat e t he recent advances on t he exper i m ent s t udy of m echani s mof A ct i on of t radi t i onal chi nes em edi ci ne(T C M)bi oact i ve bom ponent i nduced H eLa cel l apopt os i s.M et hods R evi ew i ng t he achi evem ent s about t hes e docum ent s,t hi s paper t r i es t o s um m ari ze m echani s mof act i ons t hat t i i s i n i nduci ng H eLa cel l apopt os i s.R es ul t s I t not onl y coul d i nduce cel l apopt os i s t hr ough prevent i ng per i od of t he cel l,but al s o br i ng about t hi s pr oces s fr omi nf l uenci ng t he expr es s i on of Fas/ Fas L s ys t em、P53geni c pr ot ei n、B cl-2f am i l y、C as pas e f am i l y,et al.C oncl us i on TC M B i oact i ve C om ponent pl ay an i m por t ant r ol ei n cel l apopt os i s.A s an s dj uvant t her apeut i c m eans,i t have been br oad f ut ur e of cl i ni cal appl i cat i on.K ey w or ds:t radi t i onal C hi nes e m edi ci ne;H el a cel l;apop t osi s;m echani s m of act i on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年来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的开展,世界范围内宫颈癌发病普遍下降了30%[1]。
土大黄功效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土大黄,又名大黄、大黄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明显的泻火泄积、通便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疔毒、腹胀便溏等症状。
土大黄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土大黄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土大黄的功效以及其在抗肿瘤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大黄的功效1.泻火泄积土大黄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泄肝实火、泄下通便的功效。
在中医治疗上,土大黄常用于清热泻火、泄肝胆实火,尤其适用于患有目赤肿痛、咽干口苦、便秘久疾等症状的患者。
其泻火泄积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使体内火热得以解除。
2.通便利水土大黄不仅具有泻火泄积的功效,还具有通便利水的作用。
土大黄中含有丰富的大黄素类、大黄素苷类和蒽醌类成分,这些成分可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腔液体分泌,从而起到通便利水的作用。
土大黄常被用于治疗积滞便秘、腹胀便溏等症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土大黄具有抗肿瘤作用,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发现,土大黄中的大黄素类、大黄素苷类和蒽醌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实验证实,土大黄的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结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2.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土大黄中的大黄素类成分具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大黄素类成分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如调控Bcl-2家族蛋白、调控caspase家族蛋白等,最终促使肿瘤细胞进入凋亡通路,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3.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土大黄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能力,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土大黄中的某些成分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逃避,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综述·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1月第16卷第1期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6No.1January 2019[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JCMS066)。
[作者简介]李玮(1991.12-),女,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6级内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血液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近年来,中药治疗肿瘤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可以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延长生存期等[1]。
2015年的《中国药典》中记载蟾酥是一种传统毒性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提神醒脑等作用[2],是蟾蜍科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3],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麝香保心丸、六神丸等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4],单用蟾酥或配合其他中药内服还可治疗肝癌、胃癌、肺癌、妇科肿瘤等疾病[5]。
蟾酥中含有生物胺、蟾蜍二烯酸内酯、生物碱、类固醇、肽和蛋白质等化合物[6],而蟾蜍二烯酸内酯有抗心律失常、强心、抗菌、局部麻醉、解热、利尿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7]。
有研究者从蟾酥中提取了40多种化合物,包括华蟾毒它灵、蟾毒灵、远华蟾毒精、蟾毒它灵等[8]。
蟾毒它灵(bufotalin)分子式为C 26H 36O 6,属于蟾蜍二烯内酯,具有11-OH 或16-OAC 基团,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结合率,使其半衰期延长,因此更有助于发挥抗肿瘤作用[9]。
研究表明蟾毒它灵能有效抑制消化、呼吸、泌尿系统及妇科等实体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但对非实体肿瘤如白血病等的相关研究较少[10-11]。
现对蟾毒它灵诱导肝癌、乳腺癌、食管癌及成骨细胞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报道如下:1蟾毒它灵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蟾毒它灵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12],PI3K/AKT/mTOR 通路促进细胞生长、存活、运动和蛋白质合成,并能促使肿瘤恶化[13],磷酸化的AKT 可调节Bcl-2、Mcl-1、Bax 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9等影响凋亡的关键分子[14]。
半夏的抗肿瘤作用和研究进展引言: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科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
半夏不仅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半夏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半夏的化学成分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
其中,姜黄素和半夏酮是半夏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并且被广泛认为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来源。
二、半夏的抗肿瘤作用1. 抗癌细胞增殖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和半夏酮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影响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而半夏酮则可以抑制白血病和肺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2. 抗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和半夏酮也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而半夏酮则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相关通路,减少肿瘤的侵袭能力。
3. 抗血管生成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这是由于姜黄素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
因此,半夏可以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三、半夏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 半夏的临床应用半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中。
研究表明,半夏可以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半夏还可以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半夏的副作用与安全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半夏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掌握和监测。
此外,半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
3. 半夏的药理机制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半夏的药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诱导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研究治疗肿瘤药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总结研究近几年临床应用各种中药的单方或有效成分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对细胞凋亡信号的作用、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表达影响等方面对细胞凋亡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为今后中药抗白血病的药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白血病;中药;细胞凋亡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ced leukemia cell apoptosis WANG Jie-wei,LI Ming,LIU Jing.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Zhangqiu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Zhangqiu 250200,China【Abstract】Induced apopto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path for recent study on tumor drugs. This paper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research approach for further pharmacologic research of anti-leukemia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ough summarization and research of mechanism of recent clinically applied single drug or effective ingredi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ced leukemia cell apoptosis,including influence on cell cycle,effect for apoptosis signal,and expression of cancer suppressor gene and oncogene.【Key words】Leukem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poptosis中国的传统中药在现代提取工艺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其有效成分被更多更充分地萃取出来。
杜仲的抗肿瘤作用杜仲,又名假槟榔,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在近年来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有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杜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萜类化合物——杜仲素。
杜仲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此外,杜仲素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阻断肿瘤的发展。
一项研究发现,杜仲提取物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凋亡是正常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而癌细胞往往会破坏凋亡途径以保持其不受控制的增殖状态。
杜仲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肿瘤药物,通过增加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杜仲还能够调节肿瘤细胞周期,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一项动物实验发现,杜仲提取物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DNA合成和细胞周期的进展,使其停留在G0/G1期,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除了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杜仲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研究发现,杜仲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可以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效应。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
杜仲通过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可以加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防御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杜仲还可以帮助减轻化疗和放疗等抗癌治疗的副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杜仲提取物可减轻小鼠放射治疗后的肠道损伤,降低血清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损失。
这说明杜仲具有保护肠道和造血系统的作用,可以减轻抗癌治疗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尽管杜仲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杜仲已经成为很多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杜仲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袁太宁(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中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其机理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目前由于缺乏对中药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规律的科学认识.势必影响中药的进一步应用,所以,对中草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综述中图分类号R.73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9)03-0079—02肿瘤已逐渐成为人类重大杀手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呈一卜升的态势。
目前化学药物抗肿瘤作用确切,疗效碌著.但毒剐作用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等,所以人们迫切希望找到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中药在这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现将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限制的增殖.体内外研究证实某些中药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王刚等…研究发现中药半枝莲醇提物对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和肝癌H2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胡旭东等12l发现半边莲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BEL一7402增殖的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在100mg/mL浓度下,其抑制效果与100I,zg/ml。
的5FU相近,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
高凌等13l发现龙血胶囊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艾氏实体癌EC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化椒[41、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冬凌草、龙葵、白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朋。
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也称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有核细胞通过启动自身的遗传机制.主要通过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而发生的自动死亡过程。
它是机体清除无用或威胁机体生存细胞的莺要机制。
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并已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中药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药抗肿瘤的活性与机制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药物耐药等。
对目前抗肿瘤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最新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结果表明[1],我国癌症患者人数约占全球40%;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0.278%、死亡率为0.167%,中国人口标准化率分别为0.190%、0.106%,世界标准化率为0.186%、0.106%。
在中国,肿瘤治疗中具有中医药全程管理的特点,中医药的介入可以明显降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采用一些肿瘤治疗药物,如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及吉非替尼等[2]治疗后,肿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总体生存率较高,与此同时,三级或四级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皮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后增加,并且价格昂贵[3]。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更多强调“整体观念”和“带瘤生存”,其治疗目标不仅局限于杀灭癌细胞和缩小肿瘤,还在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4]。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其中的活性单体成分众多,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免疫调节等多个阶段发挥了多种疗效。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肿瘤中药可从多条途径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癌细胞过度增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南药巴戟天药理研究进展巴戟天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的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巴戟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免疫调节、补肾壮阳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推进,对巴戟天的药理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本文将围绕巴戟天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1. 抗肿瘤作用巴戟天是一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植物药物。
研究表明,巴戟素能够对人类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系产生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干扰癌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分泌因子等方式,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切断肿瘤血管、促进免疫杀伤等作用。
此外,巴戟天多糖、皂苷等成分也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侵袭、降低癌细胞黏附等,从而对肿瘤产生多种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巴戟天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表明,巴戟天能够通过增强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活化等途径,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此外,巴戟天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物质的水平,调节机体免疫抑制因子的产生,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目的。
3. 补肾壮阳作用巴戟天在中医传统上被广泛应用于补肾壮阳。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巴戟天对男性性功能的改善作用。
研究表明,巴戟天能够增加睾酮的水平、提高精子活力、改善性欲等,从而为男性环节提供有效的支持。
巴戟天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破坏等。
研究表明,巴戟天中的多糖、皂苷、黄酮类等多种成分都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这也是其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巴戟天的药理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但是其多种作用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未来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其药理作用。
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推进,巴戟天的提取、纯化等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其药理作用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七在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一、引言三七,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理活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三七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三七在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三七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三七的药理活性1.抗血栓作用三七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血栓形成的风险。
2.抗炎作用三七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R1)能够抑制炎症介质NO的,从而减轻炎症损伤。
3.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抗肿瘤作用。
三七中的有效成分PNS 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三七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肿瘤效果。
4.降血糖作用三七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三七中的有效成分PNS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三、三七在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1.心脑血管疾病三七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研究发现,三七能够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功能。
三七还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异常,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2.肿瘤三七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表明,三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三七还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糖尿病三七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发现,三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三七还能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
其特征是质膜保持完整性,而核染色质固缩,内源性内切酶激活,将染色质DNA降解成寡聚小体,电泳带谱表现为特征性梯状带,无整个组织的破坏和炎性反应。
1992年英国科学家Hickman 等首次提出可以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为以后肿瘤治疗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疗逐渐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年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或其提取液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一般而言,每一代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都需要依次经历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
许多中药的有效成份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从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生凋亡。
用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可以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出现G0/G1期阻滞,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伴PI染色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增加,提示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可抑制A549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
Li等[2]报道黄连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都可以在不影响CyclinB1 mRNA表达情况下,抑制CyclinB1蛋白活性,但不抑制Cyclin A~Cyclin E蛋白活性,使cdc2激酶活性降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受阻滞,被阻滞在G2期。
某些药物可以阻滞肿瘤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而诱发其凋亡。
左云飞等[3]研究发现,榄香烯对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2F25/CL216A3的G0/G1期细胞无明显作用,主要作用在S期,阻止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并观察到在G0/G1期前出现一个凋亡特异的AP峰。
黄志煜等[4]报道小檗胺可抑制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在S期,G0/G1期细胞比例也有减少,同时并也观察到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较多的中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于G2/M期而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马东礼等[5]在研究榄香烯对HeLa细胞的作用时发现,HeLa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的分裂能力降低,绝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2/M期。
张曼颖等[6]研究发现,刺五加叶皂苷能诱导肺癌细胞Spc A1凋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0/G1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2/M期细胞明显升高,提示刺五加叶皂苷作用也是使SPC A1细胞阻滞于G2/M期。
毛兰素是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的,也可以阻滞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于G2/M期,并伴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7]。
2 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的某些基因发生缺失,突变或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或凋亡受阻。
因此,如何调控凋亡相关基因或其相应产物,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并诱导细胞进入凋亡是肿瘤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目前bcl2、c myc、p53是几个了解较为深入的、与凋亡调控有关的基因。
野生型p53(wtp53)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分化,对细胞生长起负调控作用,而因基因缺失或突变产生的突变型P53(mtp53)蛋白则对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起促进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的发生[8]。
p53基因发生突变是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
实验证明[9],大蒜素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53和p21的表达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胃癌BGC823细胞凋亡。
Wilson等[10]发现金雀异黄素(genistein)能诱导大肠癌HCT2116细胞的抑癌基因非甾体抗炎药活化基因NAG21和p53、p21的表达,并通过诱导p53基因来调节NAG21的表达。
而在大肠癌HCT215细胞(p53基因缺失)中NAG21不能被诱导表达,提示金雀异黄素通过调节p53基因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郭伟剑等[11]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健脾理气药(党参、白术、茯苓、八月札等)的体外诱导凋亡效应。
结果显示,含中药血清作用2天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提示上调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健脾理气药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抗癌口服液(由人参、灵芝和白花蛇舌草组成的复方水煎汤剂)作用于人胃癌MGC803细胞株,发现其具有明显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而Fas抗原表达明显增高,差别均有显著性改变[12]。
原癌基因bcl2、c myc是主要的凋亡调控基因。
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bcl2受抑制被认为可能是细胞凋亡的共同通道[13]。
而bax 基因则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在功能上与bcl2相反,其过度表达则触发凋亡。
袁怀波等[14]用RT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发现葛根黄酮提取物、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处理HL60细胞后能够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和上调bax蛋白表达。
姚保泰等[15]研究,发现盐酸小檗碱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而达到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目的。
左小东等[16]研究华蟾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断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
结果华蟾素能将肿瘤细胞阻断在S 期,并能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
马靖等[17]研究表明,c myc、c jun 和c fos上调参与甘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
何承伟等[18]研究半边旗提取物6F对HL60细胞内c myc、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发现给予6F 8~231nmol/L,作用HL60细胞12小时,流式细胞分析示c myc、bcl2及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因此,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一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但其中可能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3 抑制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广谱的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并且与细胞周期和肿瘤凋亡基因表达关系密切。
因此,鉴于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某些抗癌药物发挥作用的机制。
陈伟忠等[19]利用TRAP ELISA法半定量检测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苦参碱对HepG2的端粒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认为苦参碱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hTERT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有关。
曾建新等[20]实验发现,肝癌HCC9204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较高,而当用AS2O3处理48小时后,测得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抑制端粒酶活性是AS2O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黎丹戎等[21]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诱导BEL7402细胞分化的作用,并能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同时并没有发现发生分化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不下降的情况。
说明端粒酶的活性抑制是细胞分化过程所伴有的,提示茶多酚的抗癌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实现。
李伏娥等[22]用PCR ELISA法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苦参碱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大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提示苦参碱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与端粒酶表达调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韩国槲寄生中的凝集素能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23],桔梗属grandiflorum的水提取物能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端粒酶活性[24]。
姜黄素能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25]和卵巢癌K562[26]细胞凋亡,伴有端粒酶活性抑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25,26]。
柴胡属中的scorzonerifolium也能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凋亡并能抑制其端粒酶活性[27]。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这些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4 影响细胞凋亡信号传导caspase是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
已发现的14种caspase均以酶原(procaspase)形式存在并定位于细胞内不同的亚细胞部位。
caspase8基因位于染色体2q3334。
caspase8也称MACH、FLICE、Mch5,1996年被克隆成功,以无活性的酶原(procaspase8)形式存在于成人及除胎儿脑组织外的各种组织中,在外周血白细胞中分布较高。
procaspase8有4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5kD,其8种异构体中2种有完整的酶活性,能启动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
在死亡受体(Fas、DR4和HDR5等)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中,caspase8是关键的启动型caspase。
caspase3是CE/CED3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细胞凋亡调控的重要因子之一。
一般以23000相对分子质量的无活性前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细胞进入凋亡时被激活,并可促进ICE家族其他成员一起促进细胞凋亡,被认为是多种凋亡途径的共同作用因子。
Moragoda[28]报道,姜黄素能抑制胃癌KAT0III和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使HCT2116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止于G2/M期,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两种细胞cyclinD、E水平下降,其诱导凋亡的机理是导致PARP断裂,激括caspase8活性,启动Fas凋亡途径。
Pan等[29]研究乌龙茶多酚诱导人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凋亡时发现,乌龙茶多酚可通过释放细胞色素C,活化caspase9、caspase3来诱导细胞凋亡。
韩国槲寄生中凝集素[23]、桔梗属grandiflorum[24]、姜黄素[25,26]、柴胡属中的scorzonerifolium[27]已经被发现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能抑制端粒酶活性,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他们的研究均提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通过触发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胞质的释放,伴有一些caspase激活而实现的,并可见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
推测线粒体途径是主要的通路。
尽管caspase3是多种凋亡途径共同作用的因子,但并非是所有细胞凋亡途径的共同通路。
有报道证实,冬凌草素甲可以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表现为caspase9依赖性,而非caspase3依赖性[30]。
最近,还有报道白藜芦醇MCF7细胞凋亡与caspase8和casDase3的激活无关,但与bcl2、NF kappaB下调有关[31]。
曲古抑菌素A也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P53和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减少有关,并独立于caspase途径[32],这也说明细胞凋亡可在没有caspase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存在不依赖caspase的凋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