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18.78 KB
- 文档页数:4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预处理、油品分离、无害化处理摘要石油工业生产的特征固体废物——含油污泥,是一种由石油烃、水、固体颗粒物和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组成的固态/半固态复合物,因毒性和易燃性被归入危险废物管理。
我国含油污泥年产量高达500万t,其中含有15%~50%的石油烃。
含油污泥的处理要兼顾无害化和资源化。
基于其组成、性质和危害,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油品资源化分离法(离心、溶剂萃取、热解)和无害化剩余含油残渣处理法(焚烧、固化、生物处理)等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
大体上,含油污泥的处理思路为,首先预处理降低含水率、提高含油率,再经油品分离法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最后无害化处理剩余含油残渣。
讨论了各方法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建议。
01 含油污泥的预处理含油污泥在油品分离回收PHCs之前,由于含水率高,所以通常先做脱水预处理,不同后续处理技术要求的含水率不同,常用的脱水方法有浓缩法、风化法、机械法和干燥法等。
含油污泥的过滤比阻大,属于难过滤性污泥。
目前,重力沉降和机械过滤的组合工艺为最经济实用的预处理方式,但是重力沉降后的浓缩液属于多相胶体体系,极难脱稳,难以直接衔接机械脱水,所以需要先调质使油水分离。
一般调质剂为醋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氧化钙、硅藻土、聚丙烯酰胺(PAM)等,也可由2~3种调质剂复配使用。
林子增等发现,FeCl3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含油污泥调质剂,在FeCl3 20 g/L、pH≤8.58、低强度离心(2000 r/min、5 min)条件下,脱水率最高可达57.6%。
添加调质剂脱稳,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引发含油污泥的二次污染,因此开发环境友好的预处理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姜赫等利用超声波预处理含油污泥,海绵效应、局部发热等作用可提高含油污泥处理效果。
然而,超声波预处理技术的成本高,且参数随含油污泥成分变化大,尚不能大规模推广。
目前,仍以重力沉降、调质脱稳和机械过滤相结合为主流预处理方式,成本低且脱水效果好,易达到各种油品分离技术的要求。
精心整理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原油生产储运系统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泥。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达500余万t 。
随着大多数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油中含水率越来越高,含油污泥量还会继续增加。
本文将叙述含油污泥的特性、危害,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以及根据现有条件,对我们可能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叙述。
1含油污泥的性质和危害含油污泥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乳化油、水、固体悬浮物等混合组成,其成分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水质、加药种类、排污方式以及管理操作水平有关。
含油污泥的比阻比一般污泥大40倍,其可压缩性系数大20倍,属难过滤性污泥,又由于其颗粒细小,呈絮凝体状,含水量高,体积庞大,因此不易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
我国大部分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70%~99%,油、盐成分含量较高,且含有重金属和其它有害杂质;炼油厂污泥还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芘、蒽等有毒物质。
含油污泥直接外排会占用大量土地,其含有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土壤和空气,恶化生态环境;直接用于回注和在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时,会造成注水水质下降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恶化,对生产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同时大量石油资源被浪费。
含油污泥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维护正常生产还是从回收能源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2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含油污泥处理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故虽然目前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但最具发展前景的应该是一下四种技术:调质-机械分离、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下面逐一介绍这四种技术。
2.1调质- 机械分离技术浓缩、化学调节(即调质)、脱水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
高含水量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进行机械脱水操作,必须先进行调质;通过调质-机械分离,使含油污泥实现油- 水- 泥的三相分离。
含油污泥的几种处理技术介绍了含油污泥的危害及来源,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含油污泥是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其中的油份不能直接回收,是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含油污泥会散发恶臭,并且带有大量病原菌,含油污泥一般为稳定的悬浮乳化状态,而且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
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8类危险废物。
1 含油污泥的来源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总量已超过500余万吨,并且产量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含油污泥的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
(1)原油开采过程。
原油开采过程会生产一定量的含油污泥。
主要来自采油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沉淀,钻井产生的落地原油。
(2)油田集输过程。
油田集输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泥。
接转站和联合站油罐底泥、沉降罐底泥、隔油池底泥都属于含油污泥。
天然气净化装置产生的油砂、油泥也属于含油污泥。
(3)污水处理场。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也会产生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生化池剩余污泥、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原油罐底泥等。
2 目前我国常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由于含油污泥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因此必须对含油污泥开展处理。
目前我国对含油污泥处理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焚烧法、热解吸技术处理、填埋法等,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处理法、焦化法、化学热洗法等。
2.1 含油污泥焚烧技术在国外,焚烧技术是含油污泥最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焚烧后的污泥残渣可以开展综合利用,可以用来铺路或用作建筑材料。
含油污泥焚烧时会产生高温气体,这些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可以加热一次鼓风从而提高炉内热量利用率;这些气体也可以通过余热锅炉等设备生产蒸汽,蒸汽可用于含油污泥预处理工序,如干化脱水等。
焚烧技术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不受含油污泥成分复杂的限制,适合石油石化行业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但焚烧法不能对污泥中的原油开展回收,而且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SO2、NOX等大气污染物,国家现已规定5%含油率以上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焚烧,需要开展原油回收。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应用油田含油污水是指从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石油的废水,通常包括酸化废水、石油泥浆废水和含油污水等。
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油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问题,针对不同的污水特性和处理需求,发展了多种处理技术和设备。
首先是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浮选等方法。
通过调节污水的酸碱度和温度等条件,利用重力、过滤材料或气泡等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等沉淀或浮起,进而实现分离和去除的目的。
其次是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和沉淀等方法。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污水的化学性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分离和去除的效果。
再次是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和厌氧消化池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并能产生可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的可再生能源。
最后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通过膜的孔径和筛选效应,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等分离出来,得到清洁的水体。
这种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综合应用以上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成合格的排放水或者是可以回用的水源。
回用处理后的水源可以用于油田冲洗、冷却和灌溉等方面,减少了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依赖,达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技术需要在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下进行,以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同时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二次污染。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问题,又能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保措施。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油田含油污泥是指在石油开采、储运、加工过程中,含有石油成分的固体废物。
由于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石油烃类物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处理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采用物理方法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干燥等方法。
离心分离是将含油污泥放入离心机中进行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使固液混合物分离。
过滤则是通过滤网或滤布来将悬浮的含油颗粒截留下来。
而干燥是将含油污泥通入热风中,通过热风干燥的方式将水分蒸发,从而达到固体化的目的。
这些物理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特点,但仍存在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后续处理压力大等问题。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将化学试剂添加到含油污泥中,通过化学方法使其中的油、水和固体分离的技术。
其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分散剂等。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调理,即将化学试剂与含油污泥充分混合,以增加化学试剂与含油污泥中的油水颗粒接触面积,加快分离速度。
尤其对于高含油污泥,采用化学处理技术效果更好,但其成本较高,且需要对废水进行后续处理,否则会对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含油污泥进行降解,将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量的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般采用微生物发酵、土壤堆肥、厌氧消化等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氧化氢供体、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尤其对于高含油污泥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其操作难度较大,对环境要求较高。
二、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研发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研发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综述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
本文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对溶剂萃取法、焦化法、固化法、热化学洗油、污泥调剖技术等不同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含油污泥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发展新的污泥处理工艺和行之有效的资源回用技术是当前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
一、含油污泥的来源含油污泥一般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落地原油与泥土混合形成的污泥,或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油泥砂,是一种富含矿物油的固体物,主要成分为原油、泥和水。
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等过程中都能产生大量含油污泥。
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一是原油从地层中携带至地面,在各类容器、大罐和污油池等地面设施中淤积;二是油井作业、集输油管道穿孔和盗油产生的落地原油。
三是采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加上污水净化处理中投加的净水剂形成的絮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细菌(尸体)等组成了含油污泥。
此种含油污泥一般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外输原油质量,还影响注水水质,同时导致外排污水难以达标。
二、含油污泥的危害含油污泥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
污泥中含有大量原油、机械杂质、细菌、并含有苯系物、酚类、蒽、蓖、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致癌性物质以及砷、汞、铬等有毒重金属元素。
污水处理系统中还投加了大量的絮凝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药剂。
含油污泥体积庞大,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不易分解的原油渗透扩散会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和植被等环境因素造成严重的污染。
含油污泥降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在空气中聚集,危害人体健康。
含油污泥的存在使回注水中悬浮物含量严重超标,堵塞地层,造成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压力不断升高,同时使水井增注措施有效期下降,增加处理费用。
油田污水处理方法标题:油田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油田污水是指在石油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油类、气体、固体颗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废水。
油田污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田污水处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1.1 沉淀法: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沉降到底部,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分离出清水。
1.2 过滤法: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滤器、活性炭等,将悬浮物和油类颗粒截留在滤料上,得到清洁水。
1.3 蒸馏法:利用油水混合物的沸点差异,通过蒸馏过程将油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化学处理方法2.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2.2 中和法:通过加入中和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将酸性或碱性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中和成中性物质。
2.3 氧化还原法:通过改变废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促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降低其毒性。
三、生物处理方法3.1 厌氧处理:将油田污水置于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菌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
3.2 好氧处理:将油田污水置于富氧环境中,利用好氧菌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3 植物处理:利用水生植物如莲藕、菖蒲等吸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膜分离技术4.1 超滤技术:利用超滤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将悬浮物、胶体颗粒等截留在膜上,得到清洁水。
4.2 反渗透技术:通过半透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将水分子从溶解物质中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水。
4.3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膜将废水中的离子物质进行交换,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五、综合处理方法5.1 组合工艺: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废水的特性进行综合处理。
5.2 循环利用:将处理后的清洁水用于油田生产中的冷却、注水等环节,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
5.3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率。
结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膜分离等多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处理油田污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油泥处理方法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是油气开发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等有毒物质,但同时这些物质也是原油组分。
含油污泥既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含油污泥若不加以处理回收其中的油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多年以来我国油田地区的油泥处置方式基本为废弃油坑填埋,不规范的废弃及处置过程,存在着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
如果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残油回收,那么不仅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减轻污染,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油泥处理的技术有多种,常见的方法有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物理化学处理等
油泥裂解精炼技术综合了油田废弃油泥、船舱油泥、罐底油泥等。
裂化后,石油产品被提取出来。
废油泥油砂属于危险废物,未经处理就排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各种废弃油泥油砂经过河南龚蓓的炼油设备处理后,得到的油品可以卖出高价,废弃油泥可以制成工业用砖等产品。
这样一来,如果污油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3 ‰,就可以正常排放,没有污染。
油泥油砂的热裂解处理技术是油田油泥在无氧条件下加热到烃类物质裂解温度,然后烃类和水通过冷凝的方式回收。
热裂解处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污油泥的油含量,且能达标排放,处理能力强,经济效益高。
该技术优点是产生热值高,能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齐备,处理量大,可实现含油量≤0.3%的农用土壤指标,达到农田土壤排放标准,实现大部分油品回收目标。
油泥裂解后的油可用作钢铁厂、陶瓷厂、宾馆、饭店等工业或化工企业燃烧的燃料。
,也可用于重油发电机发电。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应用油田含油污水是在石油开采、采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油类、硫酸盐、氯化物、苯、酚、酚类等物质,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技术研究,能够极大地降低其对环境的损害,同时节约水资源的利用。
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减少污染物浓度的目的。
该技术过程中,通过为微生物提供适合的温度、PH值、氧气以及矿物质等元素,使其快速繁殖和降解污染物。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和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离心机等。
3、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将污水通过超滤器,在压力作用下筛选出污染物的技术。
高速旋转的过滤器中,容易将含油颗粒集中在高速旋转的膜片上,而出水则经过膜片流出。
该技术处理后的水质量好,水渣中的油含量低,有一定的回收率,可以达到环保效果。
1、人工湿地利用湿地中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可以实现含油污水的净化,湿地中的多种微生物和根系对污水有强吸附、分解和还原作用,可以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大部分去除,处理后的水可作为农田、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的灌溉、水景和观赏用水。
2、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分离技术,将含盐或含油产水通过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反渗透膜可以完全分离含油液体,膜孔径在0.01~0.0001μm之间,过程中所用的压力为高压,能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油脂、挥发性有机物和细菌等去除。
反渗透技术可以使含油污水回用率接近100%。
油田含油污水中多数污染物可通过化学处理技术实现其去除,其中包括:电解法、氧化法、还原法、沉淀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达到高效处理污水的效果,被广泛应用。
以上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的几种方法和原理,但对于每一类处理工艺的适应对象和条件都有所限制,需要结合实际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油田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和高效回用。
·30·2008年3月油气田环境保护治理技术与研究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杨锋1康利伟2刘芳1赵娜1鲁明俊3(1.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采油工艺研究所;2.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3.北京科晟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荆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关键词陇东油田含油污泥油泥焚烧污染治理
0引言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量大,矿化度高,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等有毒物质,若不加以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简单易行、运行费用低,但浪费了污泥中的有效资源,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引发更大的环境危害。因此,含油污泥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随着油田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陇东油田近年在加大采出水治理力度的同时,也在逐步摸索、寻找合理有效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1陇东油田含油污泥来源及其处理现状,1.1含油污泥的来源及组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油开采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即在油井采油生产和井下作业施工中,部分原油放喷或被油管、抽油杆、泵及其他井下设备携带至井场地表,这些原油渗入到地面土壤,形成油泥。◆原油集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包括管线泄露而产生的油泥污染,还有部分来源于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除油罐、污水罐等各类储罐中由于污泥在自然沉降产生的罐底油泥。相关资料表明,污泥中一般含油率小于50%,含水率在40%"-90%。由于其本身成分复杂,既含有大量的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盐类、酸性气体,还有投加的各种药剂及形成的絮状体、设备及管道腐蚀产物和垢物等成分,具有含油量高、粘度大、颗粒细、脱水难等特点,从而增加了其处理技术的难度和成本。1.2含油污泥处理现状陇东油田油品储罐沉积的油泥和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是含油污泥的主要部分。在生产运行中,联合站沉降罐基本每2~3年清罐一次,原油储罐约4~5年定期清罐。照此周期测算,全厂仅油罐周期清罐所产生的污泥量约3300m3/a。此外,加上每年部分储罐维修改造而产生的清罐污泥约大于1000m3/a,以及采出水处理系统定期排污、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泥约大于2000m3/a,年产生含油污泥量约6300ma以上。如此大量的含油污泥,若不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土壤板结与碱化,还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2常用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含油污泥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含油污泥调剖等。
2.1溶剂萃取处理工艺萃取法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一种合适的有机溶剂作萃取剂,将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油类从污泥中被溶剂提取出来后,再通过蒸馏把溶剂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循环使用。萃取法的优点是处理含油污泥较彻底,能够将大部分石油类物质提取回收。
杨峰.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现从事油气田工程设计等工作.通讯地址:甘肃省庆成县长庆油田采油二厂采油工艺研究所,745100 万方数据治理技术与研究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8卷·第1期·31·
2.2焚烧处理工艺焚烧处理工艺是热处理工艺的一种常用方式。焚烧前含油污泥须经过污泥调制和脱水预处理,在投加絮凝剂的作用下,经搅拌、重力沉降后,分层切水,浓缩预处理后的污泥,再经设备脱水、干燥等工艺,将泥饼送至焚烧炉进行焚烧。该工艺的优点是污泥经焚烧后,能去除多种有害物,处理比较安全,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废物减容效果好;缺点是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释放的热能大都没有回收利用。2.3生物处理工艺含油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器法等。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将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降解为无害的物质。2.4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含油污泥调剖技术是利用含油污泥与地层之间良好的配伍性,以含油污泥为基本原料,加入适量添加剂,不仅能悬浮其中的固体颗粒,而且能有效提高封堵强度,并能使油组分分散均匀,形成均一、稳定的乳状液。由含油污泥配成的乳化悬浮液调剖剂,应用于油田注水井调剖,在达到一定地层深度后,受地层水稀释及地层岩石的吸附作用,乳化悬浮体系分解,其中的泥质吸附胶沥质和蜡质,并通过它们粘联聚集成较大粒径的“团粒结构”,沉降在大孔道中,使大孔道变小,封堵高渗透层带,增加了注入水渗流阻力,迫使注入水改变渗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可使其只封堵住高渗透地带,而不污染中、低渗透层。,
3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3.1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实验简介2006年6月~11月,在油田悦29区对3口注水井(城93-10井、城95—9井、城9卜8井)开展了以含油污泥为堵剂的堵水调剖实验。含油污泥来自马岭中区的清罐污泥,含水约为60%以上,泥质含量约占10%~23%,胶沥和蜡质约占10%~30%,泥质粒径较小,含蜡相对较高,50℃下含油污泥粘度保持在lOOmPa·s左右,用作封堵大孔道的堵剂具有抗盐性好、可泵性好、性能稳定,配置施工简便、成本低等特点。施工采用全井挤注工艺,并合理组配使用调堵剂,应用复合调堵技术,调堵剂注入序列为含油污泥、聚合物弱凝胶调堵剂、触变型凝胶加纤维型水膨体。以机械封堵作用较强的含油污泥着力于大孔道的深部调堵,以增粘作用较稳定的聚合物凝胶着力于裂缝式的高渗透条带的封堵。施工累计消耗含油污泥98t,注入含油污泥调堵剂等10345m3,工艺成功率达到了100%。截止2006年11月中旬,调剖实验的3个井组中有6口油井见效,日增产原油8.12t,综合含水下降3.7%,累计增油707t,创造经济效益141万元(扣除操作成本),3口井含油污泥调剖费用为8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7。因此,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在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3.2建设固废处置场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虽然达到了污泥的有效利用,但由于油田含油污泥的产生面广、量大,多是断续产生,并且来源各不相同,一定程度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此,对大量性质各异的含油污泥还应该采取规模化的集中处理系统,逐步配套、完善工艺体系,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按照相关设计思路,将在陇东油田所处的庆城、华池县境内建设两处固废处置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等固废集中规范处置。为对石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油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逐步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建成油泥无害化处理系统。石油油泥无害化处理系统由油泥预处理系统,石油回收系统,热解焚烧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热能利用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工艺流程见图1。该工艺的技术特点为:◆油泥焚烧系统采用先进的热解气化焚烧技术,对石油油泥的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处理过程采用全面的DCS(DistributeControlSystem)或PLC(ProgramableLogicController)自动控制、中央控制室集中管理,实现设备运行控制自动化。
万方数据·32·2008年3月油气田环境保护治理技术与研究
◆预处理系统可使物料在炉内均匀分布。炉排具有搅拌、破渣、排渣、布风功能,彻底解决了炉排高温变形和炉渣表面烧结与搭桥等问题。◆对低热值的油泥可加入高热值生活垃圾等混烧处理,产生的烟气量少,尾气易于处理,二恶英排放低。◆设备的制造与维护成本低,可靠运行时间长。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油泥减容率能达到90%~95%,不再含有石油类及其它有害成分,并且余热可充分利用,残渣可用做铺垫路基材料、建筑材料等,可实现含油污泥处理的“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目的。4结论◆积极开发和引进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解决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逐步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清洁化、资源化”处理,是油田环保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陇东油田寻找到了一种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含油污泥外排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含油污泥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处理技术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处理技术的难度和成本。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完善配套工艺,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经济、合理处置,满足环保要求。
参考文献[1]李君,罗亚田,丁飒.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J].石油规划设计,2005,16(5):30~32[2]金一中,王毓仁.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20(4):30~312[3]李凡修.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8,8(3):42~44[4]倪明镜,刘晓军.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22(11):28
(修稿日期2007-12-23)
(编辑李娟)
万方数据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作者:杨锋, 康利伟, 刘芳, 赵娜, 鲁明俊作者单位:杨锋,刘芳,赵娜(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康利伟(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鲁明俊(北京科晟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刊名:油气田环境保护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 & GAS FIELDS年,卷(期):2008,18(1)被引用次数:5次
1.李君;罗亚田;丁飒 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 2005(05)2.金一中;王毓仁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进展 1998(04)3.李凡修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 1998(03)4.倪明镜;刘晓军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期刊论文]-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3(11)
1. 徐恩宽 锦州油田稠油井大剂量调剖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92. 朱益飞.董玉忠.张士杰 采油厂污泥治理方案的更新[期刊论文]-中国设备工程2010(7)3. 屈撑囤.张爱社.王新强.杨志刚 降低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研究--室内试验研究--[期刊论文]-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13(2)4. 戴前进.李艺.方先金 铁盐调质预处理污泥产气降硫技术初探[会议论文]-20085. 李利民.唐善法.付美龙.郭秋萍.张煜.Li Limin.Tang Shanfa.Fu Meilong.Guo Qiuping.Zhang Yu 含油污泥的固化处理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10)6. 陈洪.张三辉.储玉宝.杨红晓.刘风丽.CHEN Hong.ZHANG San-Hui.CHU Yu-Bao.YANG Hong-xiao.LIU Feng-li 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油田化学2004,21(4)7. 张明智 低渗透油田污油泥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会议论文]-20088. 金一中.谢云芳.陈小平.Jin Yizhong.Xie Yunfang.Chen Xiaoping 含油污泥离心脱水中离心机参数的选择[期刊论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3)9. 肖传敏.Xiao Chuanmin 油田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10. 袁志平.黄志宇.张太亮.甘赠国.Yuan Zhiping.Huang Zhiyu.Zhang Tailiang.Gan Zengguo 江苏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期刊论文]-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