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说课稿》(实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说课稿》(实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说课稿》(实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说课稿》(实用)

《灯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灯光》是部编版六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大多以革命故事为题材,学习这些文章,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美好情感的熏陶。《灯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饱含深情,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二、说学情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六年级语文素养的学习,特别是考虑到学生平时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课文的深刻感情时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本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还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结合本课及学生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说教法

依据本课目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我采用“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点拨方法,使学生能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写则是语文学习的最终归宿。在教学中我采用“读写联动”课型教学本课,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组织教学,构成了“读写并重”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找准读写结合点,或从读联想写作内容,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五、说学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依据教材特点及本班的学情,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批注法”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

在单元主题目标的引领之下,找到便捷的学习路径,从而提高学习效度。所以本课我始终采用“读、议、说、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亲近文本,在说中融入文本,在写中流露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

六、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六个板块: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感情诵读,体会精神→拓展写话,提升情感→课堂小结,瞻仰英雄→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我认为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课学习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当我们迎着清晨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享受母爱的温馨与幸福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享用美味佳肴的时,当我们欣赏着这缤纷绚丽美景时,(出示灯光图片)我们可曾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铸就的。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本课的导语直观、形象,吸引力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依据。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师生心中都要有目标,才能形成合力,调控教和学的行为向预设的目标努力。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是回忆往事?

2.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问题,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且能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板块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引导学生批注阅读: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先独学,再小组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五)感情诵读,体会献身精神

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的?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深入人物内心,体会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如此,郝副营长才会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重点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10、11两个自然段,体会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六)拓展写话,提升情感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还有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这样敢于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更应该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我们新中国黑暗的灯。(板书画出灯光)看着这璀璨的灯光,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或“多好啊”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随想,也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当堂练笔,汇报展示。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此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写中流露真情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烈士形象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七)课堂小结,瞻仰英雄

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经定格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出示课件,大声朗读一段文字结束本课)我相信,这感情四溢的结束语一定能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八)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好书推荐:课外阅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路标》等革命题材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图画形式再次直观的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赞扬了先烈高贵的革命精神,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