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案

主体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案

主体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案
主体结构渗漏水处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 1 第三章前期施工调查 ---------------------------------------------------- 1 第四章施工准备 -------------------------------------------------------- 1

4.1施工准备-------------------------------------------------------- 1

4.2施工物资及人力准备---------------------------------------------- 1 第五章渗漏分类及原因分析 ---------------------------------------------- 2 第六章渗漏水具体处理方案 ---------------------------------------------- 2

6.1缺陷处理要求---------------------------------------------------- 3

6.2具体处理措施---------------------------------------------------- 3 第七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6

7.1质量保证措施---------------------------------------------------- 6

7.2安全保证措施---------------------------------------------------- 6

7.3施工注意事项---------------------------------------------------- 7 第八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 7

第一章工程概况

某车站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主体结构、出入口、风道防水等级为一级,即结构不允许出现渗水,结构表面不得有湿渍。主体结构顶板、底板、边墙均采用抗渗等级为P8的防水混凝土。底板和侧墙采用单面粘合高分子胎预铺防水卷材,顶板采用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脂防水涂料。

第二章编制依据

(1)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和石家庄城建勘测设计院勘察的地质勘察报告等其他相关图纸;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5)本公司在地铁施工中的类似工程经验。

第三章前期施工调查

车站内部发现局部渗漏水现象,经现场检查统计如下:

1、站厅层(负一层)北侧侧墙(6-7轴D出入口):渗水处位于出入口侧墙与网喷混凝土交界处,沿防水卷材迎水面渗入主体,有漏水现象。

2、站厅层(负一层)南侧侧墙(11-13轴):中板与南侧墙连接处有渗水现象。

3、站台层(负二层)北侧墙(楼梯处):北侧墙后浇带处有渗水现象。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 施工准备

(1)记录渗漏水部位,并做好记录,详见《07标渗漏水排查情况》;

(2)对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架子、锤子、电钻及抹子等准备好;

(3)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4.2 施工物资及人力准备

(1)施工机具,针对车站出现的渗漏水点的数量及堵漏的工程量,拟投入的施工机具及材料如下表所示:

表4-2 拟投入工具数量表

(2)人员准备:现场管理负责1人,技术负责1人,架子工2人,松散混凝土凿除2人,墙面磨平2人,调配水泥浆(细石混凝土)2人,抹面2人,杂工2人,专业堵漏工2人。

第五章渗漏分类及原因分析

1、地下结构中可能出现的渗漏情况:

按结构部位可分为变形缝部位、施工缝部位、墙面部位、穿墙管道部位、预埋件部位。

按渗漏状况可分为孔眼渗漏、裂缝渗漏、墙面潮湿或渗漏、施工缝渗漏、变形缝渗漏、管道及预埋件部位渗漏。

2、地下结构渗漏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缝或后浇带部位浇注不良或骨料集中;

(2)混凝土接头部位产生收缩造成开裂;

(3)混凝土收缩裂缝;

(4)浇注时振捣不良导致混凝土不密实。

第六章渗漏水具体处理方案

6.1缺陷处理要求

(1)选用的修补材料,除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的各项要求外,其本身的强度、耐久度、与已浇筑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已浇筑混凝土的技术标准;

(2)修补材料使用后应具有与已浇筑混凝土相一致的外观;

(3)对渗水的部位,应采用速凝材料封堵,之后及时进行修补。

6.2 具体处理措施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渗漏,需采用先止水后防渗漏的方式。渗漏治理常用措施包含:注浆止水、快速封堵、安装止水带、设置刚性防水层、设置柔性防水层等。

(1)注浆止水

1)对无补强要求的裂缝,注浆孔宜交叉布置在裂缝两侧,钻孔应斜穿裂缝,垂直深度宜为混凝土结构厚度h 的1/3~1/2,钻孔与裂缝水平距离宜为100mm~250mm ,孔间距宜为300mm~500mm ,孔径不宜大于20mm ,斜孔倾角θ宜为45o~60o。当需要预先封缝时,封缝的宽度宜为50mm (图6.2.1)。

4

图6.2.1 钻孔注浆布孔

1—―注浆嘴;2—―钻孔;3—―裂缝;4—―封缝材料

2)对有补强要求的裂缝,宜先钻斜孔并注入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止水,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h 的1/3;再宜二次钻斜孔,注入可在潮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或水泥基灌浆材料,钻孔垂直深度不宜小于结构厚度h 的1/2(图6.2.2)。

2

4

3

图6.2.2 钻孔注浆止水及补强的布孔

1—―注浆嘴;2—―注浆止水钻孔;3—―注浆补强钻孔;4—―裂缝3)注浆嘴深入钻孔的深度不宜大于钻孔长度的1/2。

(2)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快速封堵止水

当采取快速封堵时,宜沿裂缝走向在基层表面切割出深度宜为40mm~50mm、宽度宜为40mm的“U”形凹槽,然后在凹槽中嵌填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止水,并宜预留深度不小于20mm的凹槽,再用含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找平(图6.2.3)。

1—―裂缝;2—―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3—―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3)贴嘴注浆

对于潮湿而无明水的裂缝,宜采用贴嘴注浆注入可在潮湿环境下固化的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嘴底座宜带有锚固孔;

2)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交叉部位,间距宜为200mm~300mm,裂缝封闭宽度宜为50mm(图6.2.4);

图6.2.4 贴嘴注浆布孔

1—―注浆嘴;2—―裂缝;3—―封缝材料

(4)施工缝渗漏

施工缝渗漏宜先止水,再设置刚性防水层,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预埋注浆系统完好的施工缝,宜先使用预埋注浆系统注入超细水泥或水溶性灌浆材料止水;

2)钻孔注浆止水或嵌填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快速封堵止水措施应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实施;

3)设置刚性防水层时,宜沿施工缝走向在两侧各200mm范围内的基层表面先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宜单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5)变形缝渗漏

变形缝渗漏的治理应先注浆止水,并安装止水带,必要时可设置排水装置。

变形缝渗漏的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中埋式止水带宽度已知且渗漏量大的变形缝,宜采取钻斜孔穿过结构至止水带迎水面、并注入油溶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止水,钻孔间距宜为500mm~1000mm(图6.2.5);对于查清漏水点位置的,注浆范围宜为漏水部位左右两侧各2m,对于未查清漏水点位置的,宜沿整条变形缝注浆止水;

图6.2.5 钻孔至止水带迎水面注浆止水

1—―注浆嘴;2—―钻孔

第七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措施

1、在混凝土缺陷修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安排两名责任心较强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2、所有存在蜂窝、麻面、孔洞和露筋处的松动颗粒必须全部剔除干净,以剔到混凝土表面出现白色划痕位置。确保松散混凝土全部剔除干净。

3、混凝土缺陷修补期间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直接负责,并安排两名施工员周国红、刘静平跟班作业,以确保混凝土的修补质量。

4、孔洞、露筋后填充的,必须在拆模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并在混凝土表面包裹塑料薄膜,以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7.2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带,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2、严禁交叉作业,如确需要上下同时作业,要做好安全防护才能施工。

3、上脚手架前要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如发现有安全隐患,必须通知施工员,待处理后方能上架施工。

4、室内修补混凝土必须备有木凳或搭设门型架,并确定安全后方能施工。

7.3施工注意事项

1、所有的混凝土缺陷在处理前与监理办理好验收记录,对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

2、在处理过程中主管工长或质检员必须监督,确保处理符合要求。

3、处理后混凝土初凝后应进行淋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4、严重的缺陷修补过程中申请监理监控,修补后应适时地进行养护并跟踪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第八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每天做到“工完场地清”,现场人工拌制的砂浆不能直接倒在混凝土楼面上,用不完的水泥等材料按要求堆放整齐。

2、落地灰要及时清理使用,不能浪费材料。

3、混凝土修补时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混凝土打凿要尽量避开休息时间,以免造成噪音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