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旦都土林构造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22.67 KB
- 文档页数:4
1970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吴萍萍;王阳;朱洁;李大虎;黄骥超;孙岩【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6(032)004【摘要】本文基于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及四川地区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鲜水河断裂带分段(炉霍段、道符段、康定段、石棉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及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结合深部速度结构,探讨鲜水河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度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关系及康定地段6.3级地震的孕震环境.结果发现:(1)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地震活动性存在差异,炉霍段和道孚段的地震活动频度1981年前要高于2000年后,康定段和石棉段的地震活动频度2000年以后高于1981年前;(2)分析地壳P波速度结构发现康定震区西侧川滇块体表现出低速异常,东侧表现出高速异常;(3)对构造应力场的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NW-SE向挤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应力场以NWW-SEE向为主.综合鲜水河断裂带应力场特征、深部速度结构、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推断,康定M6.3地震的发生与该地区应力积累及深部孕震环境相关,同时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影响,导致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的能量释放.%Seismicity feature of different scaled rectangles (Luhuo,Dawu,Kangding,Shimian) of Xianshuihe Fault and the principal compress axes of the recent stress filed are analyzed by investigating seismic activity data since 1970 and the data of focal mechanism of Sichuan region.Moreover,we preliminaril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thquake frequency on Xianshuihe Fault and the seismic activity onLongmenshan Fault.We analyze seismogenic conditions of the Kangding MS6.3 earthquake.The results show that:(1)seismic activity along Xianshuihe fault exhibits different features at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gments:the seismic activity frequency before 1981 is higher than the activity after 2000 on Luhuo and Dawu zone(northern segment).On the other hand,seismic activity frequency after 2000 beneath Kangding and Shimian zone(southern segment)is higher than the activity before 1981.(2)From the picture of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we can find that western side of the Kangding earthquake zone(Sichuan-Yunnan tectonic block)appears to have low velocity abnormal,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astern part.(3)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e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Xianshuihe Fault are mainly NW-SE and NWW-SEE under the recent structural stress 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ground surface deformation,the deep structure,and the fault interaction,we infer that the seismogenesis of Kangding MS6.3 is attributed to two factors-the accumulation of stress and induced earthquake of high-frequency seismic activity of Longmenshan Fault.【总页数】11页(P776-786)【作者】吴萍萍;王阳;朱洁;李大虎;黄骥超;孙岩【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防灾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汶川、芦山和康定地震造成的鲜水河断裂带库仑应力变化及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J], 王阎昭;王敏;安艳芬2.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 [J], 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郑晨;叶庆东;梁明剑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14年康定Ms6.3地震破裂区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J], 李艳娥;陈学忠4.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J], 高帅坡;陈立春;梁明剑;王栋;李彦宝;韩明明;冯嘉辉;卢丽莉5.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J], 高帅坡;陈立春;梁明剑;王栋;李彦宝;韩明明;冯嘉辉;卢丽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摘要:该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境内的鲜水河道孚下游河段,是甘孜州鲜水河炉霍、道孚河段水电规划道孚下游段梯级开发的第一级电站。
本文分析其工程地质问题,并基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坝址比选研究,相关研究结论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坝址一、引言该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境内的鲜水河道孚下游河段,是甘孜州鲜水河炉霍、道孚河段水电规划道孚下游段梯级开发的第一级电站。
坝址距道孚县城约8km,距成都约550km。
道孚~雅江公路通过坝址,工程对外交通较方便。
水电站采用河床式开发方式,规划高坝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2957m,装机81MW,规划低坝方案水库正常蓄水位2928.5m,装机32MW。
二、区域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区划属川西高原,紧邻川西南高山区。
区内地势呈现东西侧高,中部相对较低的态势。
地貌基本形态是具夷平面(或山麓剥夷面)的大起伏高山。
区域断裂和褶皱构造控制了区内主要山脊的总体走向,区域上呈现出“构造地貌”山体的特征,其中一级山脊受大区域分区构造、川西高原抬升作用的控制,二级山脊受掀斜作用、区域褶皱构造以及区域断裂的控制。
区内山顶面高程一般4000m~5000m,最高峰为贡嘎山,山顶高程达7556m。
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如年各组、新都桥组、侏倭组,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
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主要分布在河床、河漫滩、阶地及两岸斜坡上。
工程区位于鲜水河地震带内,因此,其主要地震效应来自工程区内的鲜水河断裂地震带,其地震活动性强,至今仍在活动,因此,工程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稳定性差。
三、工程地质条件鲜水河大览村水电站水库地处侵蚀峡谷地貌,为“V”型谷。
正常蓄水位高程为2957m时,上坝址水库回水长度约5.7km,下坝址水库回水长度约6.9km。
鲜水河在库区段呈“S”分布,总体流向S22°W,至上坝址附近折向西,在下坝址附近折为S4°E。
一、地质环境概述在地形地貌上,丹巴县位于大雪山东麓邛崃山西坡,属于岷山、邛崃高山区,是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系典型高山峡谷地貌。
境内地形复杂,地势变化多端,相对高差悬殊,山脉逶迤,奇峰耸立,怪石磋砣,山河相间,河川纵横,峡谷深切,河沟密布。
在地质构造上,地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川滇南北向构造与小金—金汤弧形构造和复合部位,构造体系复杂,区内南北向构造属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褶皱发育。
据地震资料,县境内西侧的鲜水河断裂带为一地震频繁发生带,近20 年来先后发生的炉霍7.9 级(1973 年),塔公的5 级(1978年)及道孚的6.9 级(1981年)等地震均涉及本区。
调查结果表明,地震为鲜水河断裂左行扭动作用造成。
本区小震活跃,大震较为频繁,多集中于邻近道孚县及康定县一带,据《中国地震危险区划》丹巴属5.5 级~6.9 级地震危险区,设防震级为Ⅶ级。
二、地质灾害概况被誉为“美人谷”的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高山峡谷区,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上游。
面积5649km2,辖3镇12乡181个行政村、4 个社区,人口7万余人,县域内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势险峻,地层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山体植被差,降雨集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突出,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 之称,同时也是全国首批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三个试点县之一。
丹巴县主城区位于大渡河源头,是大金川河、革什扎河、东谷河、小金河和大渡河5 条河流的汇聚点。
由于灾害发育,县城所在的章谷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40处,仅在主城区就有5 条泥石流沟穿城而过,白嘎山大滑坡、红军桥1#和2#滑坡、双拥路后山危岩、三岔河危岩带、西河桥危岩带、大风湾危岩带等重大地质灾害将主城区重重包围。
汶川“ 5.12 ”大地震、芦山“ 4.20 ”地震和康定“ 11.22”地震后,因丹巴距三次地震震中都非常近,受到的影响强烈,致使山体松而未滑、危石摇而未落的险情丛生,加剧了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性和险情,使丹巴成为震后次生灾害的高易发区。
1000-0569/2021/037(02)-0589-98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0569/2021.02.16四川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温泉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张磊▽郭丽爽▽刘树文却杨耀4施得场5ZHANG Lei1'2,GUO LiShuang1-2,LIU ShuWen3**,YANG Yao4and SHI DeYang5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1000852.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4.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5.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1.National Institute of Natural Hazards,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a,Beijing100085,China2.Key Laboratory of Crustal Dynam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5,China3.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4.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Chengdu610041,China5.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China2020-08-01收稿,2020-10-21改回.Zhang L,Guo LS,Liu SW,Yang Y and Shi DY.2021.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s of hot springs in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zone,Sichuan Province,China.Acta Petrologica Sinica,37(2):589-598,doi:10.18654/1000-0569/2021.02.16Abstract Isotopic feature and recharge sources of hot springs are very important to monitor a fault zone activit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s and hydrochemical compositions at hot springs,cold spring,rivers and snowmelt water in the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zon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e3180variation range from一19.04%o to一12.71%o with an average of一16.42%o,and the range of FH from一144.07%o to一8&63%o with an average of-122.37%o in the hot springs.The3180and S2!!values in river water change from-15.90%o to-10.85%o and from一11&21%o to-71.12%o with averages of一13.86%c and一98.99%o,respectively.The3180and FH values of cold spring at Kangding are-13.66%o and-106.74%o,respectively.The3180and values of snowmelt water at Daofu are-10.27%o and -65.41%o,respectively.The isotope ratio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MWL) and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recharge sources are meteoric water with unobvious oxygen isotope shift.The isotopic ratios of different water types show wide variations,indicative of the inconsistency of recharge sources among hot springs,rivers and snowmelt water.The isotopic values of hot springs have clearly isotopic altitude effect.The altitude effect of oxygen isotope is-0.23%6/100m and the hydrogen isotope is一1.95%c/100m in the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zone.The oxygen isotope shift,the relevant ions ratios,a Na-K-Mg triangular diagram and Li and Sr concentration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hot springs are with weak water-rock interactions.Th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water-rock interaction and circulation depths suggest that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s are th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meteoric water,and the groundwater are heated in underground thermal reservoirs and then rise to the surface along the faults.The investigative resul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water circulation and fault activity and evolution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Key words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zone;Hot spring;Hydroge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s;Groundwater recharge;Altitude*本文受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9-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09)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806)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磊,男,1987年生,副研究员,从事水文地球化学研究,E-mail:******************通讯作者:刘树文,男,1958年生,教授,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E-mail:swliu@590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2021,37(2) effect;Circulation dep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摘要温泉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对确定断裂带地下水来源、循环过程和断裂带活动性至关重要。
第33卷第3期 2015年9月 华北地震科学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Vo1.33,No.3
Sep.,2015
宋成科,王佳龙,郑宇.芦山Ms7.0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活动特征EJ].华北地震科学,2015,33(3):18—21
芦山Ms 7.0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活动特征 宋成科,王佳龙,郑 宇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 摘要:在大地震沿鲜水河断裂带向ES迁移和鲜水河断裂带SE段较长时间未发生强震的背景下,本文收集了2013 年芦山Ms7.0地震前后(2010--2014年)鲜水河断裂带SE段3个跨断层短基线测点数据,分析了芦山地震前后该 段近场断裂活动。研究结果表明:1)芦山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在SE段断层的走滑方式存在左旋和右旋相互交 替现象。2)芦山地震后该段近场滑动速率小于1 mm/a,与震前较长时间的测量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SE段 已经进入震间锁闭阶段,应变持续积累,芦山地震并未对该区域断裂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根据断层运动随时间变 化的模型,认为鲜水河断裂带SE段距离该段上次大地震时间长于EW段距离上次大地震的时间是2段滑动速率 不同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芦山地震;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短基线;活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1375(2015)03~0018一O4 doi:10.3969/j.issn.1003—1375.2O15.03.004
0 引言 2008年和2013年相继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 汶川Mw7.9地震和芦山M 7.0地震引起了人们对该 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讨论_1 ]。Parsons等_3 对汶川 呱8.0地震后该区域主要断裂带库仑应力的计算结 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库仑应力有所增加,地震危险性 增强;单斌等 利用弹性位错理论进行的模拟结果表 明,汶川Ms8.0地震增加了鲜水河断裂带(道孚一康 定)等多条断层上的库仑应力积累;Wang等 对松 潘一甘孜地块地震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未来5O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为处于 道孚一康定段的MW7.1级地震;芦山Ms7.0地震后, 众多研究成果表明,本次地震并未有效释放该区域长 期积累的应变能,地震危险性依然很高。 由于鲜水河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内部变形中所起 的关键作用_6],前人对该断裂带的空间展布特征、断 层活动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在空间展布上,该断裂带具有雁列组合和 断层弯曲的几何特征。活动速率方面,依据地质学 方法推算的鲜水河断裂带Nw段滑动速率明显高 于SE段活动速率,Nw段活动速率约为1O~20 mm/a_7 ],SE段活动速率小于10 mm/a,一般为 5 mm/a左右口。。;利用仪器监测得出的鲜水河断裂 带整体上全新世平均走滑速率为10 mm/a,垂向变 形在2 mm/a之内。地震活动方性方面,鲜水河作 为该区域的重要构造单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 烈破坏性地震,地震的强度、频度在世界活动断裂中 是屈指可数的_l 。但自1981年道孚6.9级地震 后,该断裂带已平静了30余年。从1967年侏倭 6.8级地震、1973年炉霍7.6级地震、1981年道孚 6.9级地震可以看出,强震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具有 往南迁移的规律,下一次强震是否仍向南迁移应予 以关注。历史地震破裂资料显示,鲜水河断裂带ES 段除康定地区位于1955年折多塘地震破裂区外,其 他区域已有200年以上的无强震期l_1 。在现今的 构造背景下,鲜水河断裂带尤其是其SE段的应变 积累情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利用芦山M 7.0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SE 段最新的跨断层短基线数据,分析了近些年鲜水河 断裂带SE段应变积累情况以及芦山Ms7.0地震对 该区域的地壳稳定性的影响。
鲜水河-小江断裂系水平滑动速率的一致性及其在南东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中的意义何宏林;Yasutaka IKED【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6(80)6【摘要】最近对鲜水河一小江断裂系的研究表明,沿该断裂系各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基本相同,大约为15±2mm/a。
这种沿整条断裂系上水平滑动速率的一致性有力地支持了南东青藏高原块体顺时针旋转运动学模型。
将弧形的鲜水河一小江断裂系近似为地球上的一段小圆弧,南东青藏块体以15±2mm/a的水平滑动速率沿该断裂系向南东方向侧向运动,相当于南东青藏块体以(5.2±0.7)×10^-7 deg/a的角速度围绕轴点(21°N,88°E)发生的顺时针旋转。
这种整条断裂系上水平滑动速率的一致性还暗示了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晚第四纪以来不再活动或活动性很微弱。
【总页数】1页(P842-842)【关键词】滑动速率;青藏高原;小江断裂系;鲜水河;一致性;活动构造;顺时针旋转;青藏块体;晚第四纪【作者】何宏林;Yasutaka IKED【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29;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113-0033, Japan【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P542.3【相关文献】1.鲜水河—小江断裂带7级以上强震rn构造区的划分及其构造地貌特征 [J], 张世民;谢富仁2.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J], 陈应涛;张国伟;鲁如魁;谢晋强;郭泱泱3.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滑动速率与断层几何关系的数值模拟 [J], 贾晋康;潘懋4.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 [J], 唐文清;陈智梁;刘宇平;张清志;赵济湘;B. C. Burchfiel;R.W. King5.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乾宁断层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J], 贺群禄; 刘德权; 苏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张永双;郭长宝;姚鑫;杨志华;吴瑞安;杜国梁【摘要】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10页(P277-286)【关键词】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内外动力耦合;地震滑坡;青藏高原东缘【作者】张永双;郭长宝;姚鑫;杨志华;吴瑞安;杜国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6;P694本文由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 2011FY110100-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121201091402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072269)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唐渊;王鹏;邓红;刘宇平;唐文清【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22(41)7【摘要】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
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变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变形特征开展了野外露头-显微尺度的构造分析,并从该段发育的花岗质糜棱岩和淡色脉体中选取了5个样品开展锆石U-Pb测年,分别得到34.4±0.9 Ma、31.0±1.2 Ma、15.92±0.3 Ma、14.9±0.1 Ma和5.93±0.14 Ma的年龄;选取了2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开展白云母Ar-Ar测年,得到的坪年龄分别为17.21±0.30 Ma和3.21±0.16 Ma。
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总结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存在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阶段Ⅰ:32~25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集中在地壳深部,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岩浆作用和深熔作用;阶段Ⅱ:20~13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遍布整个地壳,表现为强烈的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作用;阶段Ⅲ:10 Ma~现今,变形集中在上地壳,表现为块体旋转和强烈隆升,地震活动性加强。
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和现今地震活动性主要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出相关的陆内变形过程控制。
【总页数】23页(P1121-1143)【作者】唐渊;王鹏;邓红;刘宇平;唐文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勘局一〇八地质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14;P546【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2.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3.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两期变形相关混合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4.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5.晚渐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潜在影响——基于现代地质观测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泸定地震1、泸定地震的基本状况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 年9 月5 日12 时52 分在四川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M S6.8 地震,距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是四川地震史上一条最长最活跃的地震带,该地震带西起甘孜东谷北,向东南延伸,经炉霍、道孚、康定,南达石棉,长约400 km。
这条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破坏烈度强。
自1725 年以来,在这条地震带上共发生7 级以上地震7 次。
此次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附近,距离安宁河断裂带、丽金—小金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三岔口地区不远。
(摘录:2022 年9 月5 日四川泸定MS6.8 地震矩心矩张量解*汪贞杰1)2、政府紧急预案及伤亡情况: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立即启动二级地震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同时,指派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及地震监测中心站前往震区调查核实震情、灾情,协同当地政府抗震救灾。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将二级升为一级,截止于9月12日18时。
截止2022年9月11日17时,地震已造成93人遇害。
3、泸定地震产生原因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活动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次生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开裂、山体滚石坍塌、山体滑坡、地基失效和地表塌陷,因滑坡造成堰塞湖继而垮坝造成水灾,或由于地震后,山体物质变得松散酥脆,再加上降雨的水流冲刷或裹挟滑坡体物质形成泥石流。
.4、地震波与地震预警: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四周传播。
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发出的警报。
2011 年3月11 日,东日本大地震M9.0 的地震预警(日本称为紧急地震速报),让东京地区(距震中400 余千米)在强烈震动的S 波到达之前大约60 s 收到地震警报,引起了全球关注,让全世界更加认识了地震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