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32.62 KB
- 文档页数:11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何梅兴;方慧;王绪本;卢景奇;袁永真;白大为;杜炳锐;仇根根;高宝屯【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7(060)006【摘要】通过对新都桥-小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磁实测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邻区深部构造、壳内高导层、电性结构与历史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深浅表现出不同特征,浅部是以地壳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深部是以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断裂呈花状形态,深部到达上地幔;(2)在丹巴构造带及鲜水河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广泛发育壳内高导层,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且与断裂带构造活动有关;(3)在鲜水河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下,上地壳物质发生原地重熔产生花岗岩浆是折多山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机制;(4)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与塑性软弱层密切相关,受塑性软弱层拖拽作用,应力区集中在高阻体脆性介质内部靠近断层一侧,使得岩石破碎而发生地震.%Based on research of measured data of the magnetotelluric and gravity-magnetic profile of Xinduqiao-Xiaojin,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structure,crustal conductivity layer,electrical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nd adjacent areas is studied.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First,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shows different forms in deep and shallow parts.The shallow fault system is mainly a brittle shear zone in the crust and the deep fault system is mainly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rust and mantle with a flowermorphology and reaching the upper mantle in the deeppart.Second,crustal conductivity layer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of Danba tectonic belt and Xianshuihe faultzone,indicating inhomogeneity,related to the faultmovement.Third,remelting of the upper crust may be the main mechanism of Zheduoshan granite.Fourth,the earthquake mechanism is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zone in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ak layer as well.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hearing of strike-slip faults between plates in the shallow part.The stress i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high resistance and brittle medium near the fault,where medium changes in the turning points,resulting rock breaking and earthquakes.【总页数】11页(P2414-2424)【作者】何梅兴;方慧;王绪本;卢景奇;袁永真;白大为;杜炳锐;仇根根;高宝屯【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3【相关文献】1.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2.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J], 李乐;陈棋福;钮凤林;苏金蓉3.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辛华4.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邓红;骆志红;王鹏;刘祥;李豪5.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雅拉河断裂深部应力应变状态及其孕震环境 [J], 孙丽静;赵中宝;潘家伟;梁凤华;张磊;张进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039(12):3797 381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12.16吴琼,李海兵,CHEVALIERMarie Luce等.2023.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岩石学报,39(12):3797-3816,doi:10.18654/1000-0569/2023.12.16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蠕滑变形及局部粘滑变形的岩石学记录吴琼1,2 李海兵1,3 CHEVALIERMarie Luce1,3 潘家伟1,3 米桂龙1 葛成隆1 赵中宝1,3 李亚林2WUQiong1,2,LIHaiBing1,3 ,CHEVALIERMarie Luce1,3,PANJiaWei1,3,MIGuiLong1,GEChengLong1,ZHAOZhongBao1,3andLIYaLin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3 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连云港 2223001 MNRKeyLaboratoryofContinental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 JiangsuDonghaiContinentalDeepHoleCrustalActivityNationalObservationandResearchStation,Lianyungang222300,China2023 07 05收稿,2023 10 07改回WuQ,LiHB,ChevalierML,PanJW,MiGL,GeCL,ZhaoZBandLiYL 2023 Petrologicalrecordsofcreepingandlocallystick slipdeformationalongQianningsegmentofXianshuihefault.ActaPetrologicaSinica,39(12):3797-3816,doi:10.18654/1000 0569/2023.12.16Abstract TheXianshuihefault,asthenorthernboundarycontrollingthelarge scaleeastwardextrusionofTibetanPlateau,isoneofthemostseismicallyactivefaultswithinthemainlandofChinaandevenintheworld However,geodeticstudieshaveshownthatitisextensivelycreepingatshallowdepths Understandingthedeformationbehaviorofbothcreep andstick slipandwhatcontrolstheiroccurrencearecriticaltoevaluatetheseismicactivityoftheXianshuihefault Thisstudyfocusesona~800m widerock structureoutcropalongQianningsectionofXianshuihefaultnearLongdengTowninwesternSichuan Structuralfeatures,mineralcompositionandgeochemicalpropertiesoffaultrocksinthisoutcropwereanalyzedindetailthroughfieldgeologicalinvestigation,opticaland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powderX raydiffractionandmicroareaX ray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nalyses Thestudyprofileiscomposedofa~100m widesandstonedamagezoneanda~700m widefaultrocksection Thelattercontainshighlydevelopedfaultbrecciasandinterspersedthinfaultgougelayers,whichgenerallyshowpressuresolutionstructures However,localfaultrocksalongthisprofileshowrapid slipcharacteristics Itsuggeststhatthefaultzoneexperienceslocalstick slipduringextensivecreepingdeformation Fluid rockinteractionswithinthefaultzonealterfeldsparandmuscovitepresentinfaultrocksintoclayminerals(content5%~11%)dominatedbyillite Thenewformedclaysshoworienteddistributionindensefoliations Theseinteractionsandclayfabricpromoteweakeningandcreepingdeformationofthefaultatshallowdepths(above4km).Ontheotherhand,fluidinfluxleadstotheprecipitationofabundantcarbonateminerals(content12%~33%,calciteanddolomite)andtheenrichmentofCaelementswherefracturesarelocallydevelopedinthefaultzone Theseresultsinanincreasecontentofstrongminerals(quartz,feldspar,calciteanddolomite)withinfaultrocks,locallystrengtheningthecreepingfaultandpromotingthefaultbehaviorswitchfromaseismiccreepingsliptoseismicstickslip Ourstudyresultshelptobetterunderstandtheseismicbehaviorofcreepingfaultsand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regionalearthquakepreventionanddisasterreductionKeywords Faultrock;Deformationbehavior(creeping/stick slip);Mineralcomposition;Fluid rockinteraction;QianningsegmentofXianshuihefault摘 要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控制青藏高原物质大规模向东侧向挤出的北部边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之一,但大地测量学研究表明它具有广泛的浅部蠕滑变形行为。
关于未来鲜水河断裂带震后灾害评估【删减版】预计未来3年内【2016年至2018年间】鲜水河断裂带将发生一次7.3至7.5的风,预计震中位于道孚县县城东南部52千米处乾宁附近,康定市东北部78千米处。
预计重灾区是dao fu,kang ding,shi mian【主要还是第一个dao fu】,丹巴县,泸定县,炉霍县为灾区范围内。
震后道孚县,康定,石棉,泸定,丹巴,炉霍县还需要注意山体滑坡了泥石流灾害。
【预计震后国道318可能受到影响,省道215,省道303,省道211沿途都会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预计震中如下图所示。
预计本次地动死亡人数在3000左右【1925年云南大理发生7级地震,3000人至4000人遇难;1973年四川炉霍县发生7.6级地震,2175人遇难;1923年四川炉霍-道孚发生7.25级地震,3000余人遇难;根据以上资料判断未来鲜水河断裂带地动将导致3000左右遇难】预计dao fu县城50%的建筑将垮塌,预计死亡人数1000人左右,地震时dao fu县县城烈度达到8度-9度【相当于经历7级地震震感】。
预计kang ding 市30%至40%的建筑将垮塌,预计死亡人数800人至1600人左右,地震时kang ding市市区烈度达到7度至8度之间【相当于经历6.5级至6.9级地震震感】。
预计shimian县县城10%的建筑将垮塌,预计死亡人数200人至500人左右,地震时shimian县城烈度达到6度左右【相当于5.5级至6级地震震感】。
预计lu ding县县城10%的建筑将垮塌【虽然lu ding县距离震中基本和康定距离震中一样近但是由于lu ding县城不属于鲜水河断裂带,而地震只对断裂带及其周边产生损失,所以泸定县县城损失并不算严重】,预计死亡人数在30人至100人左右,地震时lu ding县城烈度达到6度左右【相当于5.5级至6级地震震感】。
预计lu huo县县城10%的建筑将垮塌受损,预计死亡人数在20人至100人左右,地震时lu huo县县城烈度达到5度至6度左右【相当于5级地震至6级地震震感】。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研究
王时标; 姚振兴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
【年(卷),期】1997(019)006
【摘要】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确实是显著存在的;某段断层地震震级越大,对相邻断层的相关性影响越强;受挤压应力的走滑断裂带上各段断层的确具有“串联”受力关系,某一段断层的地震,客观上缩短了相邻断层的地震孕育时间,因此对相邻断层的地震具有“促震”作用;平静期、活跃期交替出现是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的必然规律;对鲜水河断裂带,滑动可预报模型与事实出入很大,而经修改了的时间可预报模型却与事实基本相符.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历史地震记录资料为基础,对有关地震预报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验证。
【总页数】8页(P600-607)
【作者】王时标; 姚振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1
【相关文献】
1.1970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 [J], 吴萍萍;王阳;朱洁;李大虎;黄骥超;孙岩
2.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来自背景地震活动性的证据[J], 朱艾斓;徐锡伟;甘卫军;陈桂华
3.四川西部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J], 闻学泽
4.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研究 [J], 王时标; 姚振兴
5.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固体潮应力变化与地震触发相关性研究[J], 刘冠男; 王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带蠕变观测与地震
王兰
【期刊名称】《四川地震》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统计了布设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DSJ断层水平位移测量仪建场以来发生的"短周期事件"年频次,用消除年变、一阶差分等计算方法处理DSJ数据并与DSJ 同一场地的短基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SJ"短周期事件"有地震前兆意义,具有无震蠕滑性质:蠕变波是可以在同一断层上传播的,并可触发地壳破裂.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王兰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四川,雅安,6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蠕变斜坡地质灾害InSAR识别研究 [J], 姚鑫;张永双;李凌婧;凌盛;王宗盛;周振凯
2.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蠕变观测与地震 [J], 李腊月;胡乐银;马伶俐;宋成科
3.二十年来蠕变和短基线观测反映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 [J], 刘冠中;马瑾;张鸿旭;王建军;杨永林;王兰
4.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可能存在的凹凸体:来自背景地震活动性的证据
[J], 朱艾斓;徐锡伟;甘卫军;陈桂华
5.四川西部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J], 闻学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带大震复发机制和时空分布原因
安欧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岩石接触面在高温高围压下经过几天便烧结起来而有很高但低于原岩的剪切强度。
烧结面与主压应力方向夹角大于55—65°时,便不再断裂而沿其它方向剪断。
实验最低温压相当地壳10km深,这应是地壳大断裂的上部裂面与下部烧结层的界限深度,受力后便向下延裂,在下部形成震源。
这可能是鲜水河断裂带震源在10—25km深重复发生的原因。
由带内大震机制解P轴方向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趋势的关系、区域残余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分布方向与断裂带走向的关系,讨论了带内大震活动时段的原因。
由带内裂面烧结条件、残余和现今应力高值区、岩体低强度区及储存弹性应变能高值区的分布,研究了带内大震空间分布原因。
【总页数】8页(P214-221)
【作者】安欧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r与大震复发行为 [J], 李东雨;陈立春;梁明剑;高帅坡;曾蒂;王虎;李彦宝
2.中小地震时间组织结构的无标度区与大震前期征兆:鲜水河断裂带现金今地震分[J],
3.以鲜水河断裂带中-北段为例探讨强震活动对活动断层大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J], 惠春;潘华;徐晶
4.汶川MS8.0大震前后鲜水河断裂带滑动及其西部地壳形变的动态变化 [J], 陈欣;杨国华
5.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J], 高帅坡;陈立春;梁明剑;王栋;李彦宝;韩明明;冯嘉辉;卢丽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一次强烈古地震的发现
唐汉军;应绍奋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1995(018)001
【摘要】笔者在野外考察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康定-磨西断裂)的过程中,在石棉县新民乡发现一条第四纪断层,它切断了大渡河Ⅱ级阶地;在新民乡出露沟发现发育在花岗岩体中的地震楔;在先锋乡上、下垭垮,沿断裂带发育有规模宏伟的构造石林、滑坡体和滑坡体群。
据此推断在这一地区沿康定-磨西断裂曾发生一次较强的古地震。
用热释光法测定了该断裂湾东剖面上的断层泥,年龄为1.6万年左右;用^14C法测定的Ⅱ级阶地的年龄为1.7万年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唐汉军;应绍奋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
2.古地震事件确定原则与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事件的初步讨论 [J], 黄圣睦
3.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J], 李乐;陈棋福;钮凤林;苏金蓉
4.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r与大震复发行为 [J], 李东雨;陈立春;梁明剑;高
帅坡;曾蒂;王虎;李彦宝
5.由现今地震活动分析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习性与强震危险地段 [J], 易桂喜;范军;闻学泽;辛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5卷 第5期2023年10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5,No.5Oct.,2023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5.003陈毅,赵斌,熊维,等.2023.InSAR数据约束的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震间滑动速率及浅部蠕滑特征[J].地震地质,45(5):1074—1091.CHENYi,ZHAOBin,XIONGWei,etal.2023.InterseismicslipratesandshallowcreepalongthenorthwesternsegmentoftheXianshuiheFaultfromInSARdata[J].SeismologyandGeology,45(5):1074—1091.InSAR数据约束的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震间滑动速率及浅部蠕滑特征陈 毅 赵 斌 熊 维 王 伟 余鹏飞余建胜 王东振 陈 威 乔学军(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摘 要 作为中国大陆最为活跃的断裂带之一,鲜水河断裂现今的滑动模式,尤其是北西段的浅部蠕滑特征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文中首先利用Sentinel-1卫星降轨数据,基于小基线集时序分析(SBAS)方法获取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2014—2021年的地表视线向(LOS向)平均速度场;再采用弹性螺旋位错模型拟合InSAR跨断层剖面速度,估计断层的长期滑动速率和浅部蠕滑速率;最后结合黏弹性地震周期模型分析炉霍段地震的复发周期、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变对滑动速率估计的影响。
In SAR处理结果显示,断层两侧LOS向速度场呈现出明显的速度差异。
使用弹性螺旋位错模型估计得到的鲜水河断裂北西段的断层滑动速率为7 2~11 0mm/a,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断裂带浅部蠕滑速率为03~3 1mm/a,蠕滑主要集中在虾拉沱和道孚—松林口之间。
基于历史地震的复发周期及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和上地幔黏滞系数的研究,文中采用黏弹性地震周期模型反演得到炉霍段的滑动速率为(7 91±0 3)~(9 85±0 4)mm/a,略低于纯弹性螺旋位错模型的结果((10 14±0 5)mm/a)。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唐渊;王鹏;邓红;刘宇平;唐文清【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22(41)7【摘要】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
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变形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针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变形特征开展了野外露头-显微尺度的构造分析,并从该段发育的花岗质糜棱岩和淡色脉体中选取了5个样品开展锆石U-Pb测年,分别得到34.4±0.9 Ma、31.0±1.2 Ma、15.92±0.3 Ma、14.9±0.1 Ma和5.93±0.14 Ma的年龄;选取了2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开展白云母Ar-Ar测年,得到的坪年龄分别为17.21±0.30 Ma和3.21±0.16 Ma。
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总结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存在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阶段Ⅰ:32~25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集中在地壳深部,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岩浆作用和深熔作用;阶段Ⅱ:20~13 Ma,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遍布整个地壳,表现为强烈的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和大规模的岩浆作用;阶段Ⅲ:10 Ma~现今,变形集中在上地壳,表现为块体旋转和强烈隆升,地震活动性加强。
综合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和现今地震活动性主要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出相关的陆内变形过程控制。
【总页数】23页(P1121-1143)【作者】唐渊;王鹏;邓红;刘宇平;唐文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勘局一〇八地质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14;P546【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2.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3.鲜水河断裂带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两期变形相关混合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4.青藏高原东缘礼县-罗家堡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分析5.晚渐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潜在影响——基于现代地质观测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LIU Wei;LI Dahu;LIANG Mingjian【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40)006【摘要】活动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其断层线两侧的建筑物破坏最为严重.因此准确探测出活动断层的位置和分布范围,并采取有效的工程避让措施,可大大降低地震灾害和经济损失.康定—色拉哈断裂作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主干断裂,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因此该断裂所穿越的几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针对康定新城探测场区存在交通条件不便、场地工作面狭窄等问题,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工作中采取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工作方式获取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辅以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断面,并结合地表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共同揭示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侧的展布位置、产状规模和近地表构造形态.研究结果发现康定—色拉哈断裂在康定新城北东侧呈左旋右界羽列状展布,经过两岔口村折多河Ⅰ级阶地处该断裂隐伏段近地表倾角约40°~50°,其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110 m,随着地形的升高,破碎带的视宽度进一步增加至200 m左右,并沿断层垭口向木格措方向延伸展布.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判定康定—色拉哈断裂近地表构造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证据,也为康定新城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制定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总页数】8页(P1287-1294)【作者】LIU Wei;LI Dahu;LIANG Mingjia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9【相关文献】1.鲜水河断裂带道孚-康定段南西侧边界断裂-木茹沟断裂基本特征及处理措施 [J], 沈习文;李毅;曹廷2.芦山MS7.0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活动特征 [J], 宋成科;王佳龙;郑宇3.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与2014年康定Ms6.3地震 [J], 李大虎;丁志峰;吴萍萍;郑晨;叶庆东;梁明剑4.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色拉哈断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J], 刘薇;李大虎;梁明剑;;;5.鲜水河断裂带色拉哈—康定段新发现的活动断层:木格措南断裂 [J], 潘家伟;李海兵;Marie-LuceCHEVALIER;白明坤;刘富财;刘栋梁;郑勇;卢海建;赵中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杜方;闻学泽;张培震【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0(053)010【摘要】1973年2月在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发生了M7.6地震破裂.自那以来,先后在炉霍县虾拉沱布设了若干横跨该地震断层(1973年破裂带)的地壳形变观测系统,包括断层近场的短基线、短水准、蠕变仪、人工构筑物等,以及断层近-远场的GPS观测站.利用这些观测系统的长期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建立起解释这些特征的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1)1973年地震后的头5年,地震断层在虾拉沱场地表现为开放性质,近场的断层震后滑动以无震左旋蠕滑为主,速率达到10.27 mm/a,且伴有微量的拉张性蠕动作用;1979年以来,左旋蠕滑速率由5.3 mm/a逐渐减小到2.27 mm/a,减小的过程呈对数函数型,反映此阶段断层面已逐渐重新耦合、正朝闭锁的方向发展,并伴有部分应变积累.(2)1999年以来,地震断层两侧远场的相对左旋位移/变形速率为10 mm/a,远大于同时期断层近场(跨距40~144 m)的左旋蠕滑速率0.66~2.52 mm/a;远-近场位移/形变速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地震断层两侧各宽约30 km的范围,显示出这是与大地震应力应变积累-释放相关的断裂带宽度.(3)结合动力学背景与深部构造信息,本文对这里断层的震后位移/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的机理进行初步解释,要点是:震后约5年之后,由于逐渐增大的断层滑动/摩擦阻抗,上地壳脆性层中的断层面由震后初期的开放性质逐渐转向重新耦合、并朝闭锁的方向发展,但其两侧地块深部持续的延性相对运动拖拽着浅部脆性层发生相应的弹性位移/变形.(4)可估计再经历15~25年,研究断裂段将完全"闭锁",即进入积累下一次大地震应力应变的震间闭锁阶段.【总页数】12页(P2355-2366)【作者】杜方;闻学泽;张培震【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542【相关文献】1.鲜水河断裂带炉霍县域段地质灾害成因规律分析 [J], 韦家雷2.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运动及地震的重复性研究 [J], 杜其方3.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J], 王东辉;田凯4.联合InSAR和GPS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震间运动特征 [J], 孙凯;孟国杰;洪顺英;苏小宁;黄星;董彦芳;Hiroaki Takahashi;Mako Ohzono5.川西高原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泥石流分布特征 [J], 梁馨月;曾璐;葛永刚;杜宇琛;曹晓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断裂运动引起地表形变的向-位错组合模型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1鲜水河断裂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2位错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3向错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6)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8)1.5本文的创新点 (8)第二章断层位错模型 (10)2.1Okada位错理论 (10)2.1.1Okada点源位错理论 (10)2.1.2Okada矩形位错理论 (12)2.2球体位错理论 (15)2.2.1球体弹性变形的基本方程与位错Love数 (16)2.2.2球体位错模型及任意点位错的位移场 (17)第三章断层向错理论模型研究 (21)3.1概述 (21)3.2弹性介质中奇变源与任意点的位移关系 (21)3.3矩形断层面三维转动与地表形变的关系 (23)3.4坐标系转换 (26)3.5基于向错理论模型的单一断层模拟 (30)3.5.1旋转角不同对模拟值的影响 (30)3.5.1.1参数ω1旋转角的不同对模拟值的影响 (31)3.5.1.2参数ω2的旋转角不同对模拟值的影响 (32)3.5.1.3参数ω3旋转角不同对模拟值的影响 (33)iii3.5.2倾角不同对模拟值的影响 (35)3.5.2.1倾角不同对旋转参数ω1的模拟值的影响 (35)3.5.2.2倾角不同对旋转参数ω2的模拟值的影响 (36)3.5.2.3倾角不同对旋转参数ω3的模拟值的影响 (37)3.5.2.4倾角不同对旋转参数ω1、ω2、ω3的模拟值的影响 (38)第四章鲜水河断裂带正演模拟 (40)4.1鲜水河断裂带概述 (40)4.1.1鲜水河断裂带的地貌特征 (40)4.1.2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 (41)4.2鲜水河断裂带断层参数的获取 (42)4.2.1概述 (42)4.2.2断层分段的方法 (43)4.2.3断层分段的标志 (43)4.3基于位错理论模型的鲜水河断裂带正演模拟 (46)4.4基于向-位错理论模型鲜水河断裂带的正演模拟 (47)结论和展望 (50)参考文献 (52)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57)致谢 (58)i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引言断层运动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断层的运动不仅可以为人类带来大量的矿产资源,还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如火山的喷发对矿产资源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如地震、海啸等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