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超详细)(一)生产准备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板样→封样→制定做工艺文件→裁剪→缝制→确认首件(水洗首缸)→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
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
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服装生产工艺书服装生产工艺是指将设计师提供的服装设计图纸转化为成品服装的全过程。
服装生产工艺书是一本详细记录着每个步骤的操作指南和工艺流程的文件。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服装生产工艺书示例:服装生产工艺书1.设计图纸确认:(1) 根据设计师提供的服装设计图纸,确认服装款式、尺寸、面料等信息。
(2) 检查图纸中是否有特殊工艺要求,如绣花、印花等。
2.面料准备:(1) 购买符合设计要求的面料,并对面料进行质量检查。
(2) 将面料按照所需数量和尺寸进行裁剪。
3.裁剪工艺:(1) 将裁剪好的面料按照图纸上的指示进行拼接,确保尺寸、暗扣等要求的准确性。
(2) 使用裁剪工具(如切割机、剪刀等)进行面料的裁剪。
(3) 为面料打上正确的标记,以方便后续的组装。
4.缝制工艺:(1) 根据裁剪好的面料,将不同部位的面料进行缝合。
(2) 使用适当的缝纫线、针等工具,进行平缝、扣眼、包边等操作。
(3) 检查每一步操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确保缝制牢固、线头整齐等。
5.整烫工艺:(1) 使用蒸挂机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整烫,使服装更加平整。
(2) 使用熨斗对一些特殊的部位进行整饰,如领口、袖口等。
6.成品检验:(1) 对每一件缝制完成的服装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
(2) 检查服装款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是否有明显的瑕疵等。
(3)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补或调整,确保成品质量符合要求。
7.包装和出货:(1) 将缝制好并经过检验合格的服装进行包装,以防止脏污或损坏。
(2) 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如纸盒、塑料袋等,将服装进行包装。
(3) 根据订单要求,将包装好的服装进行整理和打包,并安排出货。
8.记录和反馈:(1)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如面料使用量、时间消耗等。
(2) 将每一道工序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以上便是一个700字的服装生产工艺书示例,其中包含了设计图纸确认、面料准备、裁剪工艺、缝制工艺、整烫工艺、成品检验、包装和出货以及记录和反馈等主要步骤。
服装设计与制作行业作业指导书第1章服装设计基础理论 (5)1.1 服装设计概述 (5)1.1.1 定义与范畴 (5)1.1.2 发展简史 (5)1.1.3 服装设计的分类 (5)1.2 设计元素与设计原理 (5)1.2.1 设计元素 (5)1.2.2 设计原理 (5)1.3 服装设计流程 (6)1.3.1 市场调研与趋势分析 (6)1.3.2 设计构思与创意发展 (6)1.3.3 款式设计 (6)1.3.4 面料选择与搭配 (6)1.3.5 制作与试穿 (6)1.4 设计思维与创意方法 (6)1.4.1 设计思维 (6)1.4.2 创意方法 (6)第2章服装结构与制图 (6)2.1 人体结构与比例 (6)2.1.1 人体基本结构 (6)2.1.2 人体比例关系 (7)2.1.3 人体与服装设计的关联 (7)2.2 服装制图基本知识 (7)2.2.1 制图工具 (7)2.2.2 制图符号 (7)2.2.3 制图步骤 (7)2.3 常见服装款式结构分析 (8)2.3.1 衬衫 (8)2.3.2 裤子 (8)2.3.3 连衣裙 (8)2.4 结构设计变化与创新 (8)2.4.1 变化手法 (8)2.4.2 创新方法 (8)第3章面料选择与搭配 (8)3.1 面料种类与特性 (8)3.1.1 天然纤维 (9)3.1.2 合成纤维 (9)3.1.3 再生纤维 (9)3.2 面料挑选原则 (9)3.2.1 符合设计需求 (9)3.2.2 考虑穿着场合 (9)3.2.4 考虑成本和制作工艺 (9)3.3 面料搭配技巧 (9)3.3.1 色彩搭配 (10)3.3.2 材质搭配 (10)3.3.3 图案搭配 (10)3.4 面料改造与创新应用 (10)3.4.1 面料二次加工 (10)3.4.2 面料组合 (10)3.4.3 面料重塑 (10)3.4.4 跨界融合 (10)第4章服装工艺制作技术 (10)4.1 缝纫设备与工具 (10)4.1.1 缝纫机的种类与功能 (10)4.1.2 常用缝纫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0)4.1.3 缝纫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1)4.2 常见缝纫工艺技法 (11)4.2.1 平缝技法 (11)4.2.2 曲缝技法 (11)4.2.3 锁边技法 (11)4.2.4 熨烫技法 (11)4.3 服装部件的制作工艺 (11)4.3.1 衣领的制作 (11)4.3.2 袋子的制作 (11)4.3.3 袖口的制作 (11)4.3.4 拉链的安装 (11)4.4 高级工艺技巧及运用 (11)4.4.1 褶皱工艺 (11)4.4.2 刺绣工艺 (11)4.4.3 贴布工艺 (11)4.4.4 烫钻工艺 (12)4.4.5 拼接工艺 (12)第5章服装色彩搭配与运用 (12)5.1 色彩基本理论 (12)5.1.1 色彩三原色 (12)5.1.2 色彩三要素 (12)5.1.3 色彩环与色相环 (12)5.1.4 色彩对比与调和 (12)5.2 色彩搭配原则 (12)5.2.1 单色搭配 (12)5.2.2 类似色搭配 (12)5.2.3 对比色搭配 (12)5.2.4 中性色搭配 (12)5.2.5 高级灰搭配 (12)5.3.1 主体色、辅助色与点缀色的应用 (12)5.3.2 色彩面积与比例的掌握 (12)5.3.3 色彩节奏与韵律的应用 (12)5.3.4 服饰色彩与肤色的协调 (12)5.3.5 季节性色彩搭配 (12)5.4 色彩心理与市场趋势 (12)5.4.1 色彩心理效应 (12)5.4.1.1 色彩的情感表达 (12)5.4.1.2 色彩的象征意义 (12)5.4.1.3 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12)5.4.2 服装色彩市场趋势分析 (12)5.4.2.1 国际流行色趋势 (12)5.4.2.2 国内市场色彩需求 (13)5.4.2.3 色彩趋势预测方法 (13)5.4.3 服装色彩搭配与消费者行为 (13)5.4.3.1 色彩搭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13)5.4.3.2 个性化色彩搭配与消费者偏好 (13)5.4.3.3 色彩搭配在品牌定位中的应用 (13)第6章服装配饰设计 (13)6.1 配饰种类与设计要点 (13)6.1.1 设计风格:配饰的设计风格应与服装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以突出主题,展现个性。
缝纫工艺Ⅰ指导书实验项目一:裙子的缝制一、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二、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三、学时数:16四、实验目的:掌握裙装裁剪、缝制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步骤。
五、实验要求1、每位学生单独裁剪制作一条直筒裙和自行设计制作一条裙子。
2、质量要求:1)、腰头左右对称、宽窄一致、平顺。
2)、装拉链处平整,拉链不外露。
3)、裙衩平整,长短一致。
4)、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5)、线迹顺直,无跳线、浮线,线头清剪干净。
6)、成衣整洁。
7)、各部位熨烫平整。
3、实验报告要求:有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过程、实验体会。
六、实验设备:平缝机、面料及缝纫用品七、实验过程:一)、裁剪:放缝图如下。
二)、粘衬:后开口及开衩部位粘无纺衬,腰头按净样粘衬三)、锁边:侧缝和后开口部位锁边四)、合省,烫省:机缝前、后裙片的省道,并将省缝向中心方向烫倒五)、合后中缝:自开口止点向下缝合两个后裙片,缝至开衩转弯处,边缘1cm扣烫折光。
熨烫后开衩,中缝上端剪口处斜向车缝两道线,固定开衩于右片。
六)、绱拉链:1)缝份烫平,将拉链正面与左片开口车缝住,明线0.1cm2)将左、右片摆平,沿右片开口处与拉链车缝住,明线1.2cm七)、缝合侧缝、劈烫:八)、做腰,绱腰:九)、扣烫底边,用三角针绷缝:十)、钉钮或钉挂钩:实验项目二裤子制作一、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二、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三、学时数:32四、实验目的:掌握男、女西裤裁剪、缝制的基本要领和基本步骤。
五、实验要求A. 要求学生独立裁剪、缝制男女西裤各1条,自行设计制作1条裤子。
B. 质量要求:1)、侧口袋松紧适宜,大小左右一致,封结清晰整洁,袋位高低一致,左右对称。
2)、后袋线宽窄一致、省道左右对称,袋布垫底平顺,宽窄适宜。
3)、内外侧缝相对,臀部圆顺,两裤腿长短一致。
4)、腰头左右对称、宽窄一致、串带位置正确,手缝漂亮,腰里腰面平服,止口不反吐。
5)、门里襟长短一致,拉链平顺。
6)、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线迹顺直,无跳线、浮线,线头清剪干净。
欢迎阅读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一)生产准备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板样→封样→制定做工艺文件→裁剪→缝制→确认首件(水洗首缸)→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如工厂前期未打过样品,须安排其速打出投产前样确认,并将检验结果书面通知工厂负责人和工厂技术科。
特殊情况下须交至公司或客户确认,整改无误后方可投产。
校对工厂裁剪样版后方可对其进行版长确认,详细记录后的单耗确认书由工厂负责人签名确认,并通知其开裁。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1、整理大货生产的资料(产前确定6:在生产前,要测试出每个工序的工时,做工艺单,并找车间主任确认,并加以修改。
投产初期必须每个车间、每道工序高标准地进行半成品检验,如有问题要及时反映工厂负责人和相应管理人员,并监督、协助工厂落实整改。
每个车间下机首件成品后,要对其尺寸、做工、款式、工艺进行全面细致地检验。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超详细)(一)生产准备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板样→封样→制定做工艺文件→裁剪→缝制→确认首件(水洗首缸)→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
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
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服装类产品工艺流程图┌——┐ ┌——┐ ┌———┐ ┌——┐ ┌——┐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 └——┘ └——┘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一)面辅料进厂检验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
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
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
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
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
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
服装设计制作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完成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作业。
通过本指导书的辅助,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规划、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并提供相关的技巧与方法。
本指导书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二、项目背景服装设计制作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涉及到设计理论、面料选择、图案构图、裁剪以及缝纫等多个环节。
本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三、设计与规划1. 确定设计主题:首先,学生需要确定服装设计的主题或概念。
主题可以根据季节、流行趋势或其他个人喜好来确定。
2. 编写设计说明:学生应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设计理念、图案、面料和配色方案等。
设计说明应该清晰明了,以便于后续制作阶段的参考。
3. 选择面料与图案:根据设计说明,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面料和图案。
面料的质地与图案的风格应与设计概念相符合。
4. 制作草图:在纸上绘制服装的草图,并标注细节和轮廓。
草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服装的整体效果和细节设计。
四、裁剪与缝纫1. 准备裁剪材料: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草图,准备所需的面料和辅助材料,如纽扣、拉链和接线等。
2. 裁剪面料:根据草图和服装尺寸,将面料进行裁剪。
裁剪时要注意留出缝边的余量。
3. 缝制主要部分:学生根据裁剪好的面料,使用合适的缝纫针和线进行缝制。
首先缝制主要部分,如衣身和裤腿等。
4. 添加细节:在主要部分缝制完成后,学生可以添加细节,如袖口、领口和腰带等。
5. 完成整体缝制:最后,学生需要将所有部分缝制在一起,并进行整体的针迹整理和修饰。
五、完成与评估学生完成制作后,应对服装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服装的外观、质量和符合度等方面。
此外,学生还可以将服装进行试穿,并进行自我评估。
评估结果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改善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六、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时造成伤害。
同时,使用缝纫机时应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意外发生。
服装工艺流程怎么写在服装制造业中,工艺流程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将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所包含的步骤和要求。
一个合理的工艺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如何编写服装工艺流程。
1.预备工作:–掌握设计稿:了解设计稿的款式、尺寸以及各个部位的功能和构造特点。
这有助于了解所需材料、零部件和工艺。
–准备生产资料:确定所需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并进行采购和备料。
2.布料裁剪:–设计裁剪方案:根据设计稿制定裁剪方案,确定裁剪件的数量和尺寸。
考虑到面料的宽度、图案的对称性和材料的利用率。
–布料预处理:对面料进行清洗、烫平和修整,以确保面料的质量和平整度。
–裁剪操作:根据裁剪方案将面料按照尺寸和数量进行裁剪,保持裁剪精度和效率。
3.零部件制作:–缝纫操作:根据设计稿和裁剪件进行缝纫操作,包括缝接、覆盖、镶边等。
确保缝制线条的牢固度和整洁度。
–配件加工:对衣领、袖子、口袋等零部件进行整形、熨烫和装饰处理,以提高质感和美观度。
4.组装装配:–部件组合:将裁剪好的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合,包括前后片的缝合、袖子与裙摆的连接等。
–整体拼缝:将各个部位的组合件进行整体缝合,同时对缝制线条和结构进行检查和调整。
5.收尾工序:–整烫整理:对制成的衣物进行整烫和整理,确保线条的流畅和形态的美观。
–成品检验:对制成的衣物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尺寸、线迹、纽扣等方面的检查。
–修整修改:如有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设计要求,进行修整和修改,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6.包装出厂:–成品包装:对质量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包括吊牌、标签、包装袋等,保持产品的整洁和完整。
–出厂交付:将包装好的成品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分类出货,确保产品及时交付客户。
通过以上步骤的详细编写和说明,一个完整的服装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面料和设计风格,工艺流程会有所差异,但总的原则是保持质量、提高效率和满足设计要求。
服装行业服装生产流程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工作服装生产流程操作规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和样板确认: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服装的款式、颜色、面料等要求,并进行设计和样板确认。
2. 面料和辅料采购:根据服装设计的要求,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面料和辅料。
3. 线版制作:根据服装设计图纸制作线版,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参考。
二、裁剪工序裁剪是服装生产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具体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面料准备:将采购的面料按照尺寸要求进行整理、摆放,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标识。
2. 布料裁剪:根据线版和面料摆放要求,使用裁剪机、电动剪刀等工具进行裁剪,并确保裁剪的精确度和质量。
3. 零件标识:对裁剪好的面料进行标识,包括款式、尺寸、数量等信息,以便后续工序的操作。
三、车缝工序车缝是服装生产流程中的关键工序,具体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零件排序:根据需要进行零件的排序,确保后续车缝工序的顺利进行。
2. 针线选取:根据面料的特点和款式要求选择合适的针、线,并进行上线操作。
3. 标准车缝:根据样板要求,进行标准的车缝操作,确保车线的平整度和饱满度。
4. 配件安装:根据款式要求将各种配件如钮扣、拉链等进行安装,并进行质量检验。
四、整烫工序整烫是为了使服装线条更加平整,达到更好的穿着效果,具体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清洁整顿:对车缝好的服装进行清洁整顿,确保服装面料和配件的干净整洁。
2. 烫平处理:使用熨斗或烫平机对服装进行烫平处理,确保服装线条的平整度。
3. 模型整烫:使用专业的模型或人工对服装进行整烫,以保持服装的形状和线条。
五、质检工序质检是服装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具体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配件检查:对已经整烫好的服装进行配件的检查,包括钮扣、拉链、线迹等。
2. 尺寸检验:对服装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尺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表面检查:对服装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面料的光泽度、颜色的一致性等。
裁剪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
编号:Q/HL-7.5-01
1 1目 的
2 裁剪过程是整个服装生产的关键过程,裁剪质量对后道工序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
出现差错,有时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特编制此操作规程。
2 范 围
适用于裁剪工序作业。
3 职 责
3.1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全面工作,并做好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质量的控制,及日常统
计工作,同时负责排料划样及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3.2 裁剪工负责开剪,复核排料划样。
3.3 辅助工负责摊料、验片和分包。
4 准备工作:裁剪车间主任接到《裁剪下料通知单》后去仓库领取面料和辅料,到技术
部领取样板。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
5.1拖料:根据本公司生产所用的面料不同进行拖料,并做好拖料记录。拖料时要平服,
不能太松或太紧。不同面料按规格不同摊布,并适当控制层数。在摊布时发现面料、
里料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作好记录,并立即停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面料,将信息
以书面的形式向质检部和厂部汇报。
5.2不同的面料摊布,最多层数控制如下:
面料 全棉平布 尼龙布 高密度尼丝纺 纱卡
毛料及化纤料 110-250g/m2 针 织 布 250-340 g/m2
针 织
布
层数 500 500 500 400 300 500 200
5.3排料划样:手工排料时车间主任必须校对核准摊料,根据样板排料进行划样,做到
合理、清晰、准确,尽量节约面料,降低成本。
5.4开剪:裁剪负责人必须校对核准摊料划样,确认合格后,裁剪工方可利用裁剪机开
剪。
5.5 验片:由裁剪车间负责人对裁片进行验证,发现不合格的裁片要及时做好换片工作。
5.6 分包:根据衣片的款号和规格的不同对裁片进行分包,分包时要认真、仔细、准确。
5.7 分发:对所分的包编号入库,依据领料单分发,并记录分发情况。
5.8 换片:对缝纫小组或其他工序发现不合格的裁片要及时做好换片工作,并做好记录。
6在以上各环节的负责人,若不认真负责,不遵守制度而造成损失的,一律由责任人承担
责任,负责赔偿。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缝制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
编号:Q/HL-7.5-02
1目 的
缝制过程是整个服装生产的关键过程, 缝制质量对整件成衣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特编制此
操作规程。
2 范 围
适用于缝制工序作业。
3 职 责
3.1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全面工作,并做好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质量的控制。及日常统计工
作;
3.2 组长负责领料及本组产品的初步检验;
3.3 车工负责按工艺要求和工期要求缝制,及对缝制设备的日常保养;
3.4 划样工负责按样板要求及工艺要求划样;
3.5 小烫工负责小烫;
3.6 压衬工负责按工艺要求压衬;
3.7 质检员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4 准备工作
4.1 各组组长凭生产部开出的《生产任务单》去领取裁片、辅料,车间主任到技术部领取工
艺单和小样板
4.2投产前技术交代:各生产车间主任在新款投产前应对各组组长和员工讲解工艺单上的操
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若由于讲解错误而导致投产后的质量问题由车间主任负责。
36. 4.3由各组组长开《领料单》去仓库领料。
5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
5.1开包编号:各小组组长在领包后布置生产,对各工序进行分工,按照面层编号,任务明
确到个人,确保流水线的畅通。
5.2 划样:划样工根据小样板进行划样,注意确保划样线路清晰、便于缝制。
5.3 贴衬:有贴衬需求时,由各组组长将裁片拿到后道车间压衬,与压衬工办好交接手续;
5.4 缝制要求:参照各款的工艺单上的说明,确保缝制线路整齐、平整、符合要求,各部位
不应有明显的残余线头。操作中若有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5.5首件产品鉴定:投产后各组生产的第一件成衣应由质检员、组长、车间主任对首件产品
进行确认,必要时经技术部认可后,以此为样品向该组成员讲解操作技术要领。
5.6成衣进入后道车间:各组生产的产品,组长进行初检后交后道检验处,逐一进行检验清
点,送入后道车间。
6上述各道的交接应由具体当事人办好交接手续。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后道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
编号:Q/HL-7.5-03
1目 的
后道工序是本公司服装加工的整理阶段,对服装的外观质量等有很大影响,也是成衣检验的
关键工序,特编制本规程。
2 范 围
适用于后道工序的所有作业。
3 职 责
3.1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全面工作,并做好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质量的控制,及日常统计工作。
3.2大烫工负责成衣的整烫。
3.3点位工负责按样板要求进行钮眼、袋口、锁洞的点位。
3.4机台工负责按工艺要求进行钉钮扣、锁眼、打套结,及袋口、领、门襟、袖等部位的鱼
子针、曲折缝等装饰加工。
3.5修线工负责线头的清理、清光。
3.6吊牌工负责在吊牌上打号及为成衣悬挂吊牌。
3.7包装工负责按工艺要求进行成衣包装。
3.8检验员负责成衣的检验。
4准备工作:
4.1领取工艺单、样衣、样板。
4.2 检验员按检验要求对缝纫车间交来的成衣进行检验。合格的办好交接手续,不合格的视
情况退回原加工组返工或其他处理。
5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
5.1 点位:首先根据样板点位,标点要清晰、明显,做到准确无误。
5.2 锁洞:按生产要求领取线和扣子,所配备的辅料必须与面料相一致,不得擅自换色线和
钮扣。根据点位标志打洞、钉扣眼,打套结要认真、仔细,不得漏打错打。
5.3 钉扣:看清样衣钉扣部位,分清机器钉钮或手工钉钮,钉钮要准确、平整、牢固。
5.4 整烫:保持烫台面布清洁、平整、不得起皱。整烫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领子、门襟、口袋、
肩头部位必须平服整齐,保证衣服无水渍、色斑。发现蒸气气压过高时应马上通知锅炉房调
整气压。
5.5小包装:领取成衣、吊牌、标贴和包装袋,吊牌要挂直,要注意核对每款的品名、尺码、
颜色及面料成份,货号要贴准,折叠时各对称部位要基本一致。
5.6大包装:按发货情况进行打包包装,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潮、防破损工作。
5.7出厂检验:由检验员对出厂产品按检验规范要求进行最终检验,记录相应结果。
6统计:车间主任每天向生产厂长上报生产进度情况。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