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方便管辖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32.07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方便管辖原则

不方便管辖原则,又称为不方便法院原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内国法或有关国际条约,对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享有管辖权,但因其本身审理该案不方便或不公平,而拒绝行使管辖权,使当事人在另一个更为方便的法院进行诉讼的制度。

不方便管辖原则主要起源并存在于普通法系。该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17 世纪早期苏格兰法院的判决。当时被称作“无管辖权法院”(Forum Non Competence)。它适用于法院无管辖权, 或者法院司法管辖权虽是清楚的,但当事人是外国人且审判又不方便的情况下, 当事人主张法院缺乏审判管辖权的情况下,法院支持这一要求。进入了20 世纪,不方便法院原则已经开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被借鉴和广泛运用了。

普通法系有扩大本国涉外案件管辖权限的传统,美国在上个世纪中期的判例中以“最低限度的接触”确定美国法院对个案的管辖权,确立了“长臂管辖”原则。由于长臂管辖因被告住所地、证据和证人所在地远离法院地等原因,案件审理时给被告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或者迫使他付出不必要的超额费用,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普通法系判例创立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对本国的涉外民事商事管辖权作了必要的限制。不方便法院原则现已得到美、英、澳等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法的公认,并为少数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接受。

在其发展的早期,不方便法院原则主要强调因原告选择在某一法院诉讼,将给被告带来不便,从而导致不公平。近年来,不方便法院理论开始强调案件与管辖法院应有密切联系。在司法实践中,英美法系接受和运用不方便法院原则较之大陆法系更为频繁。

以美国为例,经典案例如Gulf Oil Corporationv. Gilbert (1947):③原告是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公司,被告为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公司,但在弗吉尼亚州和纽约州从事商业活动。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本案中建立了不方便法院原则,并确立了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的“两步骤”的分析法和“滥用程序”标准。在运用“两步骤”分析方法前,法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地区法院必须对案件具有管辖权;(2)地区法院是适当的审判地点。第一步,法院必须决定是否有另一个适当的替代法院的存在。如果没有适当的替代法院,法院就不得继续分析。反之,分析的结果是有适当的替代法院的存在,法院就转入第二步分析,即平衡所有涉及到案件的有关诉讼当事人的私人利益和法院的公共利益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平衡这两方面因素后,才能决定是否批准不方便法院的动议。而“滥用程序”标准的确立,则保证了原告不能运用权力选择一个对被告烦扰和压迫的法院。在存在与案件联系

更为密切且同样具有管辖权的替代法院时,法院应以“不方便法院”为由中止或终止诉讼。依据不方便法院原则终止诉讼时,必须有关于严重不方便和不适宜的有力证据。而当中止诉讼时,如在外国诉讼程序有不当拖延时,法院可重新恢复诉讼程序。

我国在2015年的最高法的民诉法司法解释中,确立了不方便管辖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第532条规定,“涉外民事案件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告知其向更方便的外国法院提起诉讼:

(一)被告提出案件应由更方便外国法院管辖的请求,或者提出管辖异议;

(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的协议;

(三)案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专属管辖;

(四)案件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利益;

(五)案件争议的主要事实不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且案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困难;

(六)外国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且审理该案件更加方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发展,给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会产生国际民商案件的诉讼数量及管辖权冲突。因此,我国应当在充分保障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对不方便管辖原则予以灵活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