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学核心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

P5 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P5 角色理论role theory

许多消费者行为类似于戏剧情节。由于要扮演许多角色,人们有时候会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特定“剧情”改变消费决策。

P7 重度使用者(频繁使用者) heavy users

P9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

在品牌与消费者间建立起维持终身的关系。

P11 全球营销/消费文化global consumer culture

在这种文化中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出于对品牌消费品、电影明星、名人及休闲活动的热爱而联结起来。

P49 差别阈限differential threshold

指感觉系统察觉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

P49 最小可觉察差别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能够察觉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P49 韦伯定律Weber’s Law

K=△i / I

(K为常数【不同感觉常数不同】;△i为产生最小可察觉差别所要求的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

量;I为引起变化的刺激强度)

P50 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

刺激在消费者的感知水平之下。

P52 知觉警惕perceptual vigilance

消费者更可能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需要有关的刺激物。

P52 知觉防御perceptual defense

人们看他们所要看的,而不看他们所不想看的。

P57 知觉地图perceptual map

画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处于”何种位置的形象方式。

P72 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伊凡·巴普洛夫狗铃声干肉粉分泌唾液)指将一种能够诱发某种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原本不能单独诱发这种反应的刺激想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与能够诱发反应的第一种刺激相联结,第二种刺激会引起类似的反应。

(重点研究包括饥饿、口渴、性唤起以及其他基本内驱力的视觉和嗅觉线索。)

P72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al stimulus/UCS

自然引起反应。

P72 条件刺激conditional stimulus/CS

P73 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 (巴普洛夫狗钥匙碰撞声≈铃声分泌唾液)

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往往会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应。

P73 品牌伪装masked branding

指故意隐匿品牌真实来源。

P73 刺激甄别stimulus discrimination

指当受到一种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刺激时,非条件刺激的行为并不发生。

P77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B·F 斯金纳系统的奖赏)指个体学会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负面结果的行为。

P77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反应得到加强并使个体学会适当的行为。

P78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同样是反应得到加强并使个体学会适当的行为。(为了避免不愉快而做某些事情)

P92 复兴品牌retro brand

过去品牌的更新版。

P108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达成想要的结果(即正诱因)的期望牵引的,而不是受内在因素推动。P108 心理需要psychogenic needs

使我们成为特定文化的成员后产生的,包括对地位、权力和归属感等的需要。

P108 功利需要utilitarian needs

强调的是产品的客观的、有形的属性。

P109 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在两个的合意的选择中取舍时。

P110 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当我们既渴望达成一个目标,同时又希望回避它时。

P110 双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面临两种不情愿的选择时。

P114 崇拜式产品cult product

强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热爱、忠诚,甚至可能是高度介入品牌的消费者崇拜。

P114 产品介入product involvement

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感兴趣的水平。

P114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指以大规模生产的价格向单个消费者销售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P115 互动式移动营销interactive mobile marketing

指消费者通过他们可依赖的手机参与实时的促销活动。

P120 文化价值观cultural values

P120 消费特定价值观consumption-specific values

P120 产品特定价值观product-specific values

P120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

一套可应用于不同文化的,也称渴望的目的状态。

P120 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

P121 消费微文化consumption microcultures

P122 价值观列表list of values

是为界定价值观以使其更直接地应用与营销实践而设计的。

P122 手段目的链模型means-end chain model

具体的产品属性可以逐渐抽象并最终与终极价值观相联系。

绿色消费green consumption

P142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指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自身特征的信念,以及他对于这些特征的评价。

P142 自尊self-esteem

指一个人自我概念的积极性。

P146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P146 身份营销identity marketing

一种促销策略,它促使消费者转换自我的某些方面为一个品牌产品作广告。

P148 自我意象一致模型self-image congruence models

当产品的属性与消费者自我的某些方面相匹配时,它就会被选中。

P149 延伸自我extended self

被我们看成自身一部分的外物。

P150 性别社会化gender socialization

P156 形体意象body image

指消费者对身体自我的主观评价。

P187 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

人们赋予品牌一系列拟人化的特质。

P187 品牌资产brand equity

指消费者在记忆中对一个品牌所持有的强烈的喜爱及独特的联想程度。

(在某种程度上,与非品牌产品[普通]相比,他愿意为一个产品品牌支付更多的钱。)

P187 品牌资本brand capital

P189 生活方式lifestyle

一种消费模式,它反映了一个人选择如何使用时间和金钱。

P190 生活方式营销观点lifestyle marketing perspective

人们会根据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打法闲暇时间的方式,以及所选择的使用可支配收入的方式将自己归入到不同的群体中。

P191 消费者群体consumer group

P191 象征性团体symbolic community

P191 身份文化status culture

P198 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系统values and lifestyle system

一个市场细分体系。

P211 态度功能理论functional theory of attitudes

用来解释态度是怎样推动社会行为的。

P215 对广告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to the advertisement

指消费者在特定场合下,以喜爱或厌恶的方式对广告刺激作出反应的倾向。

P218 认知一致性原理principle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

我们重视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维持这些元素之间的一致性的需要驱动着我们。

P218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dissonance

当一个人面对态度或者行为之间不协调时,他会采取一些行动消除这种“不协调”,可能是改变态度或者调整行为。

P219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假设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如何,就像假设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了解其态度一样。

P219 得寸进尺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

如果消费者答应了一个小的要求,为了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就很可能答应更多的要求。

P220 社会判断理论social judgment theory

假设人们根据他们已知的或已有的感觉来吸收和同化态度对象的新信息。

P220 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

探讨人们感知不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方式。

P222 多属性态度模型multiattribute attitude models

假设消费者对态度对象的态度(评价)取决于他对对象的多个属性的评价。

P227 尝试理论theory of trying

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应该用尝试去代替理性行动模型中的行为标准。

P228 态度追踪attitude tracking

定期收集态度方面的数据。

联合品牌策略co-branding strategies

P242 许可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

当营销者向顾客沟通他们同意倾听的信息时,沟通效果最好——也许被“选择”倾听信息的消费者开始时并不是好的潜在顾客。

P242 按次计费pay-per-view

P243 假博客fake blogs

公司创建博客引发议论。

P244 信息源可信性source credibility

指沟通者的专业性、客观性或可靠性。

P245 睡眠效应sleeper effect

在某种意义上,由正面的信息源和相对不太正面的信息源说产生的态度改变间的差异似乎在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似乎就“忘记”了负面的信息源,并不知不觉改变了他们的态度。

P245 知识偏见knowledge bias

指信息源对某个主题的认识了解得不够准确。

P245 报告偏见reporting bias

指信息源具备所需的知识,但他准确传递知识的意愿是打折扣的。

P248 信息源吸引力source attractiveness

指接收者归功于信息源的社会价值。

P248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我们往往容易把漂亮的人想象得更聪明、更酷、更快乐。

P249 文化含义cultural meaning

象征了重要的社会分类,如地位和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甚至是性格类型。

P249 匹配假说match-up hypothesis

名人的形象与其所代言产品的形象必须是相似的。

P250 非真人的代言人Nonhuman Endorsers

P252 广告疲劳advertising wear-out

太多的重复会产生适应,消费者由于疲劳或厌倦不再注意那些刺激。

P252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当一个人反复地面对同一个广告时,会有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同时进行,并以此解释了熟悉与厌倦的合理界限。

P253 支持性论述supportive arguments

大多数广告仅仅展现一个或几个积极的产品属性或购买原因。

P253 反驳性论述refutational argument s

提出不利方面然后解决。

P254 比较式广告comparative advertising

一种策略,它在一条广告信息中对两个或更多特别指定的或易于识别的产品品牌,围绕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属性进行比较。

P259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假定消费者一旦接受到信息,就开始其加工过程。

P260 外围路线peripheral route

与真实的信息内容无直接关联的信息。

P279 消费者过度选择consumer hyperchoice

一种选择困惑。对于许多现代消费者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

P279 理性的观点rational perspective

人们会尽可能冷静而仔细地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的产品认识进行综合,不辞劳苦地衡量每一备选对象的优劣,然后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决定。

P279 购买冲力purchase momentum

初始的冲动诱使我们购买更多东西(而非仅购买满足需要的东西)。

P280 扩展型问题解决extended problem solving

当购买决策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并且购买决策的结果存在某种风险时,采用该种方法。

P281 有限型问题解决limited problem solving

购买者并不具有搜寻信息或严格评估每一备选产品的动机。反之,人们可能利用简单的决策规则,在备选产品中作出决策。

P281 习惯性决策habitual decision making

极少需要或不经过有意识的努力就作出的决策。

P282 实际状态actual state

P282 需要识别need recognition

P282 理想状态ideal state

P282 机会识别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283 内部搜寻internal search

对自己的记忆库进行扫描,以集合各种不同备选品牌的信息。

P284 外部搜寻external search

从广告、朋友或干脆是对他人简单的观察中获取信息。

P284 定向学习directed learning

在以前的某一场合中,我们已搜寻了相关信息或对某些备选品有所体验。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购买中搜寻ongoing search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产品定位product positioning

定位产品locating product

典型产品exemplar products

产品信号product signal

产品原产地country-of-origin

价值-质量关系price-quality relationship

P323 购物倾向shopping orientation

P326 商店形象store image

P328 非计划购买unplanned buying

发生在他对商品的陈列不熟悉或有时间压力的时候,或者发生在他看到货架上的某个商品令他想起来要买的时候。

P329 冲动购买impulse buying

发生在人们体会到一种无法抗拒的紧迫感时。

P330 购买点刺激POP point-of-purchase stimuli

适当的商品陈列能提升冲动购买行为。

P331 消费者满意consumer satisfaction

人们购买产品后对产品的整体感受。

P331 消费者不满意consumer dissatisfaction

P336 横向循环lateral cycling

已购买的物品被再次出售或用来交换其他产品。

P354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

与个人的评价、追求或行为有重大相关性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个人或群体。

P357 品牌社区brand community

基于共有的产品使用或产品兴趣而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消费群。

P357 消费者部落consumer tribe

与品牌社区类似,指的是一群拥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他们相互之间出于对某个产品或活动的共同忠诚而彼此认同。

P357 成员型参考群体membership reference groups

由消费者相识的人组成。

P358 渴望型参考群体aspirational reference groups

由消费者不认识但钦佩的人组成。(成功的商界人士、运动员或演艺人员)

P358 回避群体avoidance groups

P359 反品牌社区antibrand communities

P360 决策分化decision polarization

P360 家庭购物聚会home shopping parties

利用群体压力来提到销售。

P366 游击营销guerrilla marketing

在非常规地点运用密集的口碑活动来推广促销的策略。

P366 病毒营销viral marketing

指让访问网站的人在网上向他们的朋友提供信息,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策略——通常是通过创建网上娱乐性的或普通的语言内容。

P368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ship

他们的产品知识渊博且意见受到他人的重视。

P370 市场行家market maven

指积极传播各类市场信息的人。

P386 组织决策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

P388 直接再购买straight rebuy

类似与习惯性购买。一种自动的选择。

P388 修正再购买modified rebuy

当组织希望重新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但是需要进行一些小的修正。

P388 新任务new task

组织以前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购买决策。

P388 组织购买者organizational buyers

P390 扩展家庭extended family

即三代同堂的家庭形式。

P390 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由父母和一个或几个孩子(或许还有宠物)组成。

P390 三明治的一代sandwich generation

成年人不仅要养育年幼的孩子,还有照顾年迈的父母。

P391 归巢孩子boomerang kids

重新返回家居住的人。

P391 非人类家庭成员nonhuman family members

P391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FCL

P392 家庭决策family decision making

P392 意见一致型购买决策consensual purchase decision

家庭成员一致同意购买所需要的物品,知识在如何达成上存在分歧。

P392 折中型购买决策accommodative purchase decision

家庭成员有不同的偏好或考虑重点,不能在满足所有相关成员的最小期望的购买行为上达成一致。

P393 自主决策autonomic decision

由一个家庭成员负责选择某个产品。

P393 融合决策syncratic decision

由家庭成员共同制定。

P399 消费社会化consumer socialization

年轻人获取关于与他们在市场中扮演角色所需的技能。B2B营销者business-to-business (B2B) marketers

黄色标注的找不到~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 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 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 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 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 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14、个性P40 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完整word版)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篇一: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消费者行为 案例一:新可乐的推出 思考题 1、新可乐的推出为什么不如预期? 答:理性的数据并不能替代消费者对经典可口可乐的感性认知;因为新可乐的推出忽视了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公众认知的调查和分析。 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推出新产品风险大,失败率高,要量力而行 ②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要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③企业要做好风险性评估,做好最好及最坏的打算 ④改变消费者行为是需要代价的,要重视消费者的心理转换成 ⑤以客观,冷静的心态看视新产品的功效,认知传统产品和新产品的差距 ⑥制定企业战略,不能随波逐流,认真贯彻企业战略 2、消费者对新可乐的反应为什么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大的逆 转? 答:①消费者行为具有可传递性,小部分负面情绪传播的蔓延导

致事态严重 ②经典可口可乐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的象征,是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迎合口味而切断消费者的精神寄托导致消费逐渐感到不满 ③消费者行为受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改变导致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④消费对新可乐的感知认知好感减低导致行为的变更 案例二:网上购买数码相机 思考题 1、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决策? 答:这是一个有限型决策。因为文章里说我对相机的知识有限,知道几个日本品牌;所以就是作者对数码相机该领域的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地品牌的偏好。 2、案例中的消费者运用了哪些内部信息?这些信息的准确程度如何? 答:①产品属性信息——文章中说作者听说在机械相机里,尼康的镜头是最好的 准确程度——总体准确比较好,但相对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 ②体验信息——文章中作者说以前买过傻瓜相机,品牌是佳能和美能达 准确程度——准确程度较好,在后面售货员介绍时佳能时,有了体验信息之后,比较容易接受,性能、外观和性价比都比较好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案例一: 30岁的杨先生最近终于圆了多年的汽车梦------花了17万买了一辆“南菱”吉普车。杨先生提到新车后,第一时间开到广州永福路某汽配商店,将其原来的车标卸下,换上“三菱”标志。由于此车型与“三菱”的帕杰罗相似,“克隆”得也像模像样,驶在路上颇能鱼目混珠,杨先生说,换了车标后还真找到一种驾驶高档车的感觉。 问:杨先生买车和换车标两种行为分别由何种需要和动机引发的? 案例二: 女律师简妮·布洛菲尔特小姐今天一大早兴冲冲地来到一家经营汽车的大公司,她之前看中了这儿出售的海蓝色“西尔斯”牌小轿车。价格尽管贵一点,但她喜欢这种车的颜色和式样,而且“西尔斯”这个牌子和名称也叫她喜欢。不巧,销售员正要去吃午饭。他对她说,如果简妮小姐愿意等待30来分钟的话,他一定乐意立即赶回来为她服务。简妮小姐同意等一会儿,总不能不让人吃饭呀,就是再加上30分钟也没关系,要紧的是她特意挑选今天这个日子来买车,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车开回去。她走出这家大公司,看见街对面也是一家出售汽车的公司,便信步走了过去。 销售员是个活泼的年轻人,他一见简妮进来,立即彬彬有礼地问:“我能为您效劳吗?”简妮微微一笑,告诉他自己只是来看看,消磨一下时间。年轻的售货员很乐意地陪她在销售大厅参观,并自我介绍说他叫汤姆。汤姆陪着简妮聊天,很快两人便变得很投机。简妮告诉他,自己来买车,可惜这里没有她想要的车,只好等那家公司的销售员回来了。汤姆很奇怪简妮为什么一定要今天买到车。简妮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意挑选今天这个日子来买车。”汤姆笑着向简妮祝贺,并和身旁一个同伴低声耳语了几句。不一会,这个同伴捧着几只鲜艳的红玖瑰进来,汤姆接过来送给简妮:“祝你生日快乐!”简妮的眼睛亮了,她非常感谢汤姆的好意。他们越谈越高兴,什么海蓝色“西尔斯”,什么30分钟,简妮都想不起来了。突然,简妮看见大厅一侧有一辆银灰色的轿车,色泽是那样的柔和诱人,他问汤姆那是辆什么牌子的轿车。汤姆热心地告诉了她,并仔细地介绍了这辆车的特点,尤其是价钱比较便宜。简妮觉得自己就是想要买这种车。 结果,简妮·布洛菲尔特小姐驾了一辆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到的车回家了。车上插着几支鲜艳的红玫瑰。简妮的生日充满了欢

2020年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pdf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这门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我们认认真真地学习过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后,就能够真正的了解了消费者的行为,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了信任和购买欲望。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5年,一支特立独行的牙膏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势如破竹的姿态,在中国牙膏市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这支牙膏的名字就叫云南白药牙膏,2006年底,其市场销售额累计已飙升至3个 亿,成功开拓了功能性牙膏高端市场的新大陆,确立了中国功能性牙 膏的品牌地位,2012年销售额超12亿元。一举成为医药产品进军日化领域的成功典范。 目前我国牙膏市场规模约在180亿元左右,云南白药牙膏在牙膏市场占有率约为10%占有率排名第五。云南白药牙膏在高端市场中市占率第一,预计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略高于行业的增速。云南白药201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 2.91亿元,EPS0.42元,同比增长28.87%。一季度增长超过30%主要依靠牙膏拉动。 云南白药品牌享誉中外,是中国止血愈伤、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类产品的百年品牌。云南白药牙膏是以牙膏为载体,借鉴国际先进口腔护理、保健技术研制而成的口腔护理保健产品。它选用高档软性洁牙磨料和高级润湿剂,膏体细腻,清新爽口,有效祛除口腔异味。在日常刷牙中即可使牙龈、牙周、牙齿和口腔其它组织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令口腔更健康,牙齿更牢固,是新一代口腔护理、保健产品。 除了产品配方不可复制外,云南白药牙膏几乎不具任何优势,而作为后进入市场的新品,却要以20多块的价格去与“洋牙膏”竞争?试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分析:

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分析,消费者想治疗牙病是生理需要,白药牙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云南白药的药物品牌,恰到好处的将治疗牙病这一隐形动机通过意识引导变为显性动机。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重心的改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将需求重心向健康、舒适、方便侧重,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南白药牙膏集团正是立足于这一点推出新一代口腔护理、保健牙膏,以牙龈、牙周、牙齿和口腔其它组织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为特色。白药牙膏以咼质量、咼价格走牙膏咼端路线,满足人们对于产品咼质量要求的心理。 购买牙膏是一种低风险、不断重复的消费行为,具有参与度低的决策特点,因此品牌信念就变得很重要。云南白药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品牌知觉,通过品牌延伸形成了泛化的刺激。在购买决策模型中,消费者要经过对品牌的识别过程,这时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心和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购买动机。想到云南白药牙膏就会联想到云南白药的良好品质和悠久历史,取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云南白药作为名族品牌,与高端的国外品牌相比,在消费者的情感选择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也要警惕当下中国消费者行为中崇外的趋势。原有白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白药牙膏的附加值,基于云南白药的价格,牙膏的高价也为消费者所理解接受。 上市初期,即在电视广告上对“药店及商场有售”之类的信息进行提示,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商场知觉,通过购买环境的不同,对消费者产生决策影响。 案例二: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目

第1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消费2.消费者3.潜意识4.认识过程5.情感过程6.意志过程7.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9.市场实验法10.造句测验法 二、问题解答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消费者行为? 3.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是何关系? 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 6.试述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现实意义。 7.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讨论题: 1.请结合本文及相关资料分析,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政府和企业应该怎样应对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的新情况? 第2章消费者需要与购买动机 一、基本概念 1.需要2.消费者需要3.动机4.购买动机5.生理购买动机6.心理购买动机7.诱因理论8.唤醒理论9.投射法 二、问题解答 1.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

2.人的需要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4.消费者需要的特点有哪些? 5.试述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存在形态。 6.理解购买动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7.购买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8.常见的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 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消费者的注意、感觉与知觉 一、基本概念 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感觉5.感觉阈限6.知觉7.错觉8.首因效应9.光环效应 二、问题解答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哪些? 3.试述注意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韦伯定律”。 5.试述感觉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6.在社会知觉方面的错觉主要包括哪些? 7.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它在营销活动中有何作用? 8.消费者的风险知觉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降低知觉风险? 三、案例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 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 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7:个性和自我概念 8:世代和生活形态 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 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 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 2、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 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 认知加工 紧张缓解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5年,一支特立独行的牙膏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势如破竹的姿态,在中国牙膏市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这支牙膏的名字就叫云南白药牙膏,2006年底,其市场销售额累计已飙升至3个亿,成功开拓了功能性牙膏高端市场的新大陆,确立了中国功能性牙膏的品牌地位,2012年销售额超12亿元。一举成为医药产品进军日化领域的成功典范。 目前我国牙膏市场规模约在180亿元左右,云南白药牙膏在牙膏市场占有率约为10%,占有率排名第五。云南白药牙膏在高端市场中市占率第一,预计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略高于行业的增速。云南白药201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亿元,元,同比增长%。一季度增长超过30%,主要依靠牙膏拉动。 云南白药品牌享誉中外,是中国止血愈伤、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类产品的百年品牌。云南白药牙膏是以牙膏为载体,借鉴国际先进口腔护理、保健技术研制而成的口腔护理保健产品。它选用高档软性洁牙磨料和高级润湿剂,膏体细腻,清新爽口,有效祛除口腔异味。在日常刷牙中即可使牙龈、牙周、牙齿和口腔其它组织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令口腔更健康,牙齿更牢固,是新一代口腔护理、保健产品。 除了产品配方不可复制外,云南白药牙膏几乎不具任何优势,而作为后进入市场的新品,却要以20多块的价格去与“洋牙膏”竞争试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模型分析,消费者想治疗牙病是生理需要,白药牙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云南白药的药物品牌,恰到好处的将治疗牙病这一隐形动机通过意识引导变为显性动机。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重心的改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将需求重心向健康、舒适、方便侧重,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南白药牙膏集团正是立足于这一点推出新一代口腔护理、保健牙膏,以牙龈、牙周、牙齿和口腔其它组织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为特色。白药牙膏以高质量、高价格走牙膏高端路线,满足人们对于产品高质量要求的心理。 购买牙膏是一种低风险、不断重复的消费行为,具有参与度低的决策特点,因此品牌信念就变得很重要。云南白药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品牌知觉,通过品牌延伸形成了泛化的刺激。在购买决策模型中,消费者要经过对品牌的识别过程,这时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心和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购买动机。想到云南白药牙膏就会联想到云南白药的良好品质和悠久历史,取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云南白药作为名族品牌,与高端的国外品牌相比,在消费者的情感选择中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也要警惕当下中国消费者行为中崇外的趋势。原有白药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白药牙膏的附加值,基于云南白药的价格,牙膏的高价也为消费者所理解接受。 上市初期,即在电视广告上对“药店及商场有售”之类的信息进行提示,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商场知觉,通过购买环境的不同,对消费者产生决策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基本概念

消费者行为学核心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 P5 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及的过程。 P5 角色理论role theory 许多消费者行为类似于戏剧情节。由于要扮演许多角色,人们有时候会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特定“剧情”改变消费决策。 P7 重度使用者(频繁使用者) heavy users P9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 在品牌与消费者间建立起维持终身的关系。 P11 全球营销/消费文化global consumer culture 在这种文化中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出于对品牌消费品、电影明星、名人及休闲活动的热爱而联结起来。 P49 差别阈限differential threshold 指感觉系统察觉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 P49 最小可觉察差别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能够察觉到的两种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P49 韦伯定律Weber’s Law K=△i / I (K为常数【不同感觉常数不同】;△i为产生最小可察觉差别所要求的刺激强度的最小变化 量;I为引起变化的刺激强度) P50 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 刺激在消费者的感知水平之下。 P52 知觉警惕perceptual vigilance 消费者更可能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需要有关的刺激物。 P52 知觉防御perceptual defense 人们看他们所要看的,而不看他们所不想看的。 P57 知觉地图perceptual map 画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处于”何种位置的形象方式。 P72 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伊凡·巴普洛夫狗铃声干肉粉分泌唾液)指将一种能够诱发某种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原本不能单独诱发这种反应的刺激想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与能够诱发反应的第一种刺激相联结,第二种刺激会引起类似的反应。 (重点研究包括饥饿、口渴、性唤起以及其他基本内驱力的视觉和嗅觉线索。) P72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al stimulus/UCS 自然引起反应。 P72 条件刺激conditional stimulus/CS P73 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 (巴普洛夫狗钥匙碰撞声≈铃声分泌唾液) 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往往会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应。 P73 品牌伪装masked branding 指故意隐匿品牌真实来源。 P73 刺激甄别stimulus discrimination 指当受到一种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刺激时,非条件刺激的行为并不发生。 P77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B·F 斯金纳系统的奖赏)指个体学会那些能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负面结果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气质类型案例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分析--气质类型案例分析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不少制造、销售伪劣商品的工商企业被曝光,消费者感到由衷的高兴。3月15日是世界消费者权益日,某大型零售企业为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向消费者发出意见征询函,调查内容是"如果您去商店退换商品,销售员不予退换怎么办,"要求被调查者写出自己遇到这种事时怎样做。其中,有这样几种答案, (1)耐心诉说。尽自己最大努力,苦口婆心慢慢解释退换商品原因,直到得到解决。 (2)自认倒霉。向商店申诉也没用,商品质量不好又不是商店生产的,自己吃点亏下回长经验。 (3)灵活变通。找好说话的其他售货员申诉,找营业组长或值班经理求情,只要有一人同意退换就可望解决。 (4)据理力争。绝不求情,脸红脖子粗地与售货员争到底,不行就往报纸投稿曝光,再不解决向工商局、消费者协会投诉。 问题: 1、这个调查内容能否反映出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本质, 2、四种答案各反映出消费者哪些气质特征, (1)调查内容反映了顾客的个性心理特征,即气质特征: 兴奋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易冲动,忍耐性差,对销售人员的要求高,容易发生矛盾。活泼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活泼热情,见面熟,话多,容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安静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内向,购买态度认真,表情不意外露,喜欢独立挑选,动作缓慢,不意受他人影响。 拟制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多疑,对营业员心怀戒备,动作迟缓,反复挑选。 (2)四种答案分别反映消费者的四种气质:

第一种反映了消费者安静型气质。具有这类气质的消费者内向,购买态度认真,当他耐心诉说时,营销人员要有耐心。 第二种反映了消费者拟制型气质。具有这类气质的消费者多疑、动作迟缓,营销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 多作介绍,要允许反复。 第三种反映了消费者活泼型气质。具有这类气质的消费者活泼热情,见面熟,营销人员应主动接近,介绍和交谈。 第四种反映了消费者兴奋型气质。具有这类气质的消费者易冲动,忍耐性差,当他据理力争时,营销人员要注意态度和善,语言友好,千万不要刺激对方。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王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是一门领域跨度大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诸多学科。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成为我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受到管理、传播、广告等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对于这门课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说企业营销活动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反应;联结企业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的就是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而心理活动过程和购买决策过程又受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根据这些框架所展开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记忆与知识、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问题、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消费者环境包括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王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消费者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产品或服务、以及购买行为与购买后行为等等;讨论了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效用性需要和快乐性需要;分析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 选择判断的过程、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等,全面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原理。更加系统的理解那些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乃至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学完这门课后,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学过的消费者行为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又或者走进一家餐厅吃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量着那些店面的选址、装修、格局、客流量、以及消费者进去消费时的感受等等。我们在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以专业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者需要些什么,对于哪些产品和服务比较喜欢或者排斥,加深我们对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我们自己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的消费者行为也是千变万化。而我们要想完全去解读消费者的行为是很困难的,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 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 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 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 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 2、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 )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3、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 )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 判断 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学科为基础。(错) 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 多项选择

1、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 A 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 D 引申性 E 复杂性 2、从消费过程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 A、需求者 B、现实消费者 C、购买者 D、未来消费者 E、使用者 第二章 单选题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不包括(D ) A生理需求B爱与归属需求C自尊需求D自我防御需求 2卷入度不包括(C) A情境性卷入度B持续性卷入度 C认识性卷入度D反应性卷入度 3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B ) A意识B下意识C潜意识D前意识 4潜在动机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D ) A观察法B问询法C投射法D问卷法 多选题 1 动机的作用有哪些(ABD ) A激励作用B决定行为的方向C决定购买行为D维持与强化作用 2 动机的特征有哪些(ABCD ) A动机的原发性B动机的复杂性C动机的不可观察性D动机的可导性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跳过或颠倒某些阶段,特别是参与程度较低的购买。 7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个人来源:家庭、朋友、同事、熟人。 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媒体、消费者评比机构。经验来源:产品的操作、检查与使用。 属于消费者信息搜寻非商业来源:个人来源、公共来源、经验来源。 8购买意向包括他人的态度、意外的情况和可认知的风险。→购买决策。 可认知的风险包括5种,分别是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购买意向:它是购买某一品牌的意愿和打算。购买意向﹟购买决策,期间可能有3种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最终购买决策的制定。以上就是影响因素。 9消费者卷入,也称消费者介入或消费者参与,是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产生的对决策过程关心或者感兴趣的程度。 10消费者处理不满意的方式: 出现不满意→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分为公开行动和私下行动。 公开行动有直接向厂商寻求赔偿、采取法律行动寻求赔偿、向厂商、私人或政府机关投诉。私下行动有停止购买或抵制卖方、提醒朋友该产品或卖主的情况。 11感觉的适应性。刺激物对感觉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的两种情况:明适应和暗适应。从暗处来到明亮的地方叫做明适应。

《消费者行为学》课教学大纲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5225005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培养方案2015版开课单位电子商务学院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2 授课对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第四学期;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编写人编写时间2015年4月8日 审核人审核时间2015年6月8日 二、课程性质 《消费者行为学》是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应用性学科,是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消费者行为学形成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了解和把握消费者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成为企业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本课程所包含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营销、管理及电商等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掌握消费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在职从业人员的要求,使高等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社会服务。本课程是学习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影响消费者行为方面的基本因素及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营销实践工作以及进行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基本

内容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在研究个人或群体选择、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的过程中,运用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研究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社会和心理变量、消费市场的细分、目标市场的设定、顾客态度的改变、忠诚度和满意度等方面在消费行为中的具体运用。 (3)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消费行为学的相关原理,理解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并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决策过程中,帮助经营者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 四、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消费者行为学》这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等。 2、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项目教学和实践调查等方式。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3、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每节课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并认真地听懂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及课堂习题,并按照要求完成布置的各项作业,尤其是一些与实践结合的调查活动及报告的相结合。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学时安排 序号章节/专题/模块名称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总学时 1 第1章绪论 2 2 2 第2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 4 4 3 第3章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4 4 4 第4章社会环境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 2 2 5 第5章消费者的品牌心理与行为 4 4 6 第6章消费者的价格认知心理与行为 4 4 7 第7章广告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 4 4 8 第8章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4 4 9 第9章消费者的个性 2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