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ppt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83
中国国防:国防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主体:国防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国防类型:扩张型(侵略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是多种斗争形势的角逐3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4 具有多层次的目标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国防法规的共性:1鲜明的阶级性;2高度的权威性;3严格的强制性;4普遍的适用性;5相对稳定性国防法规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我国国防法规,案例法权限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现行兵役制度: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力义务:1履行兵役;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3支前参战;4保护军事设备;5保守国家军事机密;6接受国防教育权利:1对国防提出建议;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3在国防活动中银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军事思想:重点:军事思想的定义:是挂不与战争和军事问题和国防的理性认识《孙子兵法》主要观点:1重站慎站备战的思想2“知己知彼”的战争指导思想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4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军治思想战国时期的军事观点: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西方军事思想:外国古代思想的特点:1海陆并重;2进攻至上;3从力制胜外国近代思想两大体系: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2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定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军事理论教程课本电子版2021 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二、中国国防的历史三、国防历史的启示四、现代国防的特征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体系二、国防法三、兵役法四、国防教育法五、反分裂国家法第三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管理体制二、国防建设成就三、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四、武装力量建设第四节国防动员一、人民武装力量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国防教育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二、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三、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一、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背景二、胡锦涛关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精神三、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二、战略环境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二、国际战略格局及其特征三、当代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四、当代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不安全因素五、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我国周边概况二、特殊地理环境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三、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四、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五、21世纪初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轮廓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二、军事高技术的应用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第二节精确制导技术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二、精确制导武器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第三节伪装与隐身技术一、伪装技术二、隐身技术第四节侦察与监视技术一、侦察与监视概念的基本依据和工作过程二、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分类三、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五节电子对抗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二、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四、现代军事领域中电子电磁技术应用简况五、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第六节航天技术一、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组成二、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三、空间技术展望四、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第七节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含义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四、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第八节新概念武器一、定向能武器二、动能武器三、电磁脉冲武器四、基因武器第九节高技术和新军事变革一、世界史上历次军事变革二、世界新一轮军事变革浪潮的起源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四、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现状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未来走向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人类战争形态的历史演变二、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三、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演变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背景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作战样式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一、中国倡导新的国家安全观二、牢固树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意识三、国防精神四、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教育。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国防的含义(主体、手段)1、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四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历史1、中国古代国防(着重)(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战略等。
(2)古代的兵制建设兵制即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
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是国防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略,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
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4)古代国防的兴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修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被削弱、就崩溃。
2、中国近代的国防P123、民国时期的国防P14三、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国防法规1、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国防法规体系,是指由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一)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就其基本含义来讲,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军事研究的成果。
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称为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概括的说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
大致包括:战争观,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等(二)什么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上同军事思想,只是时间上做了限定。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
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
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
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
战例有春秋战国宋楚两国的泓水交战。
代表作:《军政》,《军志》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2战争特点:这一时期,战争的变化和发展比较明显,一是从战争形态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
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的器械也开始增多,如云梯的使用。
当代军事理论思想总结笔记当代军事理论思想总结军事理论是指对战争和军事活动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它是军事实践的指导和支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战争形式的变化,当代军事理论思想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
本文将对当代军事理论思想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几个重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当代军事理论思想强调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战争产生了深刻影响。
信息化战争强调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以及网络空间的利用和防御。
例如,网络战的兴起使得军事行动可以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而是拓展到虚拟空间中,从而增加了作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信息化战争还提出了新的战争规律,例如“信息化使战争更具压缩性和非线性性”,这使得战争的速度和力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使得军事理论向新的方向发展,更加强调信息安全和网络防护能力。
其次,当代军事理论思想强调综合性和综合决策的重要性。
综合性指的是军事行动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到全局性思考和综合平衡。
综合决策则是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军事形势时,要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决策手段,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合性和综合决策的思想在当代军事理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战役指导思想强调指挥员必须具备全面筹划、科学决策和准确实施的能力,能够统筹协调各种因素,确保战斗行动的胜利。
在综合性和综合决策思想的指导下,军事行动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再次,当代军事理论思想强调联合作战和联合保障的重要性。
战争已经从单一军种作战转变为多军种协同作战,军事力量的整合和联合行动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发展趋势。
联合作战强调各军种间的协同作战,要求部队之间实现高效的指挥、通信和协作。
联合保障则是指在战争过程中,为各军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确保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联合作战和联合保障的思想在当代军事理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美国的联合作战概念和电子对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军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纲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重)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第八章:侦查监视技术第九章:精确制导武器第十四章:国际战略格局(重)第一节、第二节第十五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第二节第十七章:国防概述第十九章:国防动员第一章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是指它的社会政治性质(正义,进步,非正义,反动),此外,战争还有它的规模、持续时间和武器装备、作战方法等方面的性质。
战争规律是战争的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敌对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争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
战争指导规律:符合战争客观规律的指导战争的原则和原理。
军事科学的性质(P3)以战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例如敌对双方力量的总较量,战争准备与实施。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P3~4)服务政治、客观存在、是政治的继续军事科学体系(P4~7)1.分为七个学科门类2.13个一级学科、48个二级学科3.关系: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林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和句式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
军事学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宗晨,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提供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与实践战争提供理论依据5.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