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国防法规8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69 MB
- 文档页数:80
目录•军事理论概述•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周边安全•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化军队建设•现代武器装备与信息化作战平台军事理论概述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反映时代的特征。
反映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观点。
实践性来源于战争实践,并指导战争实践。
定义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军事科学的定义与特点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01古代军事理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计谋和策略。
02近代军事理论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03现代军事理论以信息化战争和网络中心战为代表,强调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战争的本质、规律、指导规律以及国防建设等问题。
指导国防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国防建设的科学性。
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对战争历史的研究,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培养军事人才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培养具备军事素养和战略思维的人才。
军事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定正确的基本目标和职责;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现国防现代化。
国防的基本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全局性、长远性谋划和方略。
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内指导国防活动的基本行动准则,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新挑战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第二节国防法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研究国防法规。
我们学习国防法规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国防法规知识,增强国防法制观念,以便能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我准备讲五个问题: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三、国防法规的特性;四、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简介;五、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国防法规是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法规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的记载,表明国防法规产生于战争实践。
由于国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军事斗争,所以国防法规也可以叫做军事法规。
在奴隶社会,军事法规的主要形式是临战前统治者发布的誓命文诰,如孔老夫子选编的《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大诰、费誓等篇章。
这些既是战争动员令,也是最初的军事法规。
如《甘誓》,就是在甘这个地方作战之前统治者所发布的誓命。
甘是有扈氏的故地,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以北的地方。
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0年,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争。
启是大禹的儿子,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创建者。
大家知道,在夏以前,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实行禅让制。
禹也是准备实行禅让制的。
他选了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的早,又选伯益作继承人。
但禹死后,启与伯益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启打败了伯益成为夏王。
从此王位更替就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
在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有些部落不服气,有扈氏就不服气,于是启征讨有扈氏。
在开战之前,启召集他六支部队的首领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他向六军首领郑重宣告:“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三正指,历法或大臣。
这一段话是说,有扈氏公然违反五行之天理,背叛天、地、人之正道,上天要断绝他的命数,我现在只能遵天命讨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