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居析产的案例

同居析产的案例

同居析产的案例
同居析产的案例

同居析产的案例

【篇一:同居析产的案例】

案例概述

高律师受李某橘(化名)委托诉秦某朝(化名)关系析产纠纷一案,该案

历经一审、二审和执行三个阶段,该案明确了同居关系解除时物权

登记的最高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物权登记的无因性理论。

案件事实(原被告双方的描述)

李某橘对事实的描述及证据情况:

原、被告于2004年相识,并于后确定了恋爱关系,双方于2006年

4月30日共同出资购得位于市拱北港昌路129号***栋***房,房价总额约为人民币20万元,该房产登记为按份共有,双方各占50%的份额,购买方式为按揭,贷款五成共10万元,按揭款已于2009年支

付完毕,现该房产无产权纠纷。

李某橘提供了房产证(共有证)原件、购房合同及购房款,未能提供付

款凭证。

秦某朝对事实的描述及证据情况:

认可短暂恋爱关系(从2005年初—2006年8月左右止),但认为购房款首付部分和按揭供房部分都系其个人支付,原告李某橘于2006年

8月即离开珠海,其一直无法联系,直到本案纠纷前见面。

秦某朝提供了房产证原件、水电费缴费单、水电费扣费账户、银行

按揭账户、首付购房款中的7万元左右支出的银行流水。

一审原告律师的代理意见(摘录主要观点):

(一)就本案房产部分,仅需按照不动产登记簿所登记的份额进行分割

即可。

本案双方争议分割的,主要部分为双方按份共有的住房一套。在处

理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时,一般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

理未办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法(民)发 1989 38号,以下简称《意见》)处理。《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

处理”。

该《意见》出台时,《》尚未颁布,所以《意见》仅规定按“一般共

有财产”处理,但未明确区分“动产和不动产”、也未区分“共同共有

和按份共有”。

《物权法》颁布后,对上述问题有了明确规定。《物权法》第94、

95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

有权;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本案中的涉案房产,登记为二人按份共有,各占有50%的份额。此

项份额登记,为双方对享有该物权份额的唯一、有效证明。《物权法》第99条规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

随时请求分割”,因此,原告有权随时要求对该按份共有房产权属进

行分割。

至于按份共有人之间对购置共同财产的具体出资比例,已被房产权

属登记证书所记载的份额比例阻却,失去意义。即是,在各自产权

份额明晰且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双方出资额的多少并不影

响对该按份共有房产权益分配比例的认定。原、被告双方应按各自

份额对共有房产分享权利,即本案涉案房产应严格按照50%:50%

份额进行分割。

(二)原告出资情况说明。

虽然出资比例对按份共有财产比例没有影响,但应法庭要求,也为

查清本案事实,对原告出资情况作以下说明:

以下略。

一审法院判决(简述)

1、原被告双方于2006年4月30日,原、被告购买了涉案房产(房

产具体描述略、其他动产情况描述略)。

2、对于恋爱时间和出资情况,法院仅引用双方各自描述,未进行认定。原被告双方一致同意该房产现在可以按8500元/平米计算房价

总额。

3、本院认为:《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法律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

法律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中涉案房产系原被告在同

居期间购买,登记为原被告两人共有,原告享有盖房50%份额,现

双方,被告应补偿该房现值的50%给原告(动产家具等因价值较少,

本院不另行进行分割),鉴于双方均认可按8500元/平米计算现价(房

产面积为42.5平米),故判决被告应当补偿原告180625元,被告支

付补偿款后,原告配合被告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本案受理费2550元,由原告承担550元,被告承担2000元。

后续:

本案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上诉到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其代理人

以下几点理由要求二审法院改判(简述):

1、购房款(出资)的严格区分,认为因上诉人(一审被告)为实际出资人,因此认为一审判决忽略上述事实;

2、引用“毒树之果”理论,认为原审法院未能从权利产生的源头查清

事实,确定真正的权利人,认为仅依据房产证显示的权利人就获得

法院支持,显然不合法,致使没有权利来源的“毒树之果”被认可,

这样将伤害到真正权利人的利益;

3、关于道德的公平:以被告系港澳人士不懂大陆法律为由,认为一

审法院判决不同情理。

二审中,原告代理人(二审被上诉人)答辩意见如下(简述):

1、被答辩人关于本案起因的描述既非事实,也与常人的基本逻辑不符,更于法无据:

1)上诉人捏造事实,损毁被上诉人形象:略

2)上诉人所述“事实”不符合基本常人之逻辑:一套房产动辄几十万,上诉人既非未成年也非其他民事行为能力有限制之人士,应当对物

权登记的效力有基本的认识;其次如果上诉人所述为基本事实,则五

年前上诉人就该知道其遭受“诈骗”,理应到公安机关立案追究被上

诉人的刑事责任,另外当上诉人知道自己被欺骗系“五年”前,当时

除了刑事救济途径,还可以采取民事救济,最后假设物权登记机关

登记错误还可以走行政救济途径,而事实是上诉人并未采取上述任

何一种挽回自己“损失”的方式。

3)上诉人滥用诉权:略

4)关于房产购买过程的事实:略

2、一审法院适用法律正确,应用法理得当。

即使抛开以上事实不论,众所周知的法理是物权基于其具有的排他权、优先权(尤其当物权与债权并行时的优先效力明显)、追及权及物

上请求权以及其本身要求的公开性、对世性而成为最高效力的一种

民事权利。本案之纠纷表面特征是析产关系纠纷,但这其中夹杂着

普通财产的析产分割,也包含有物权的分割,一审法院采用了以物

权登记为准的做法,不仅在法理上能站住脚,在法律条文中也有明

确规定,且司法实践中也是常态。

上诉人所谓的“毒树之果”法理,“毒树之果”的理论源于英美法系,

特指在刑事案件中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是美国刑事诉讼中对某种证

据所作的一个形象化的概括,意指“根据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所获

得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口供,并获得的第二手证据(派生性

证据)”。以非法手段所获得的口供是毒树,而以此所获得的第二手证

据是毒树之果。“毒树之果”原则一种对非法证据的排除准则。

本案中,即使我们强行的把英美法的刑事证据排除准则创造性的应

用到民事行为中,被上诉人提交的物权证明(房产共有证书)与上诉人

提交的物权证明(房产证主证)完全一致,房产登记证书在物权登记薄

上进行了清楚的公示,登记行为由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共同在登记机

构办理,此过程既无胁迫也无错误,程序公开合法,何来“毒树之果”。

鉴于以上,上诉人所述的“事实”与基本事实不符,其所认为的法律

依据及法理既无法律规定,也无法理支撑。其上诉行为不过是故意

拖延被上诉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而滥用诉权,恳请人民法院依法

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依法维护被上诉人的民事权利。

二审法院判决结果(简述)

1、二审法院基本与一审法院判决理由基本一致,但增加了部分判决

理论,认为:即使所有房产出资系上诉人支付,但其同意将李某橘(一审原告)登记为共有人,且已办理登记手续,亦应当认定为属于履

行完毕的赠予行为,根据第186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

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上诉人以房款为其个人支付来撤销物

权登记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

2、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250,由上诉人

秦某朝承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执行阶段

本案判决后,秦某朝拒不直接履行法律义务,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分别向法院提出限制秦某朝出入境及申请对涉案房产进行查封拍卖

的申请后,秦某朝向法院支付了补偿费用,该案现已执行完毕,完

整结案。

律师点评:

1、关于立案:此类案件的法院是按争议财产标的额收取费用的,因

此高律师认为:立案时提直接进行的行为作为诉讼标的,立案庭如

果要求明确争议数额则按争议财产的购置原价写明“原购置价为:”,尤其在房产分割的案件中,房产增值部分的数额可能非常大,采用

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的委托人省去很可观的诉讼费用;

2、关于审理:在同居关系诉讼纠纷过程中,作为少出资或者未出资方,一定要避免去纠结出资款的问题,要将法律适用重点突出物权

登记方面(包括物权理论);

3、一审法院最终采纳了原告代理人的“物权优于债权效力”的意见,

直接以物权法下达了判决结果,一审法官在一定程度了认可了物权

无因性理论,这样的判决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说理性不够导致了

被告上诉,二审法院增加了大量的说理性内容,可能会让败诉方较

为容易接受判决结果。

4、执行过程:采取的申请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找到被执行人的软肋,本案中被执行人系港澳人士,需要常出入境,一旦采取限制出

入境则其自然就履行判决了。

普及:

物权无因性: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19世纪前期通过对罗马法交付规

则的无因化解释,尤其是通过对罗马法非债清偿规则的扩张诠释,

逐渐创设了现代意义上的物权行为理论。在1840年出版的《当代罗

马法体系》一书中,他写道:私法上契约……首先是基于债之关系

而成立之债权契约,其次是物权契约,并有广泛适用。交付(tradition)具有一切契约之特征,是一个真正的契约,一方面包括占

有之现实交付,他方面包括移转所有权之意思表示。此项物权契约

常被忽视,例如在买卖契约,一般人只想到债权契约,但却忘记tradition之中亦含有一项与买卖契约完全分离,以移转所有权为目

的之物权契约。

后该理论受到德国法学界的重视,并最终确定为大陆法系民法典的

典型理论,但相比其他法律模式,物权无因性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最为优厚,而对出让人的利益保护十分薄弱。所以在当前中国,是

否采纳物权无因性理论,在法律界并无普遍意见。因此,在处理现

实同类案件中常因法官的个人理论基础出现偏差。目前:除德国外,物权行为理论的追随者尚有中国省等。

【篇二:同居析产的案例】

审判长、书记员:

今天在这里公开审理张xx诉郭xx关系析产纠纷一案,市泰明依法

接受了本案被告郭xx的委托,指派霍治平律师担任郭xx的一审委

托代理人,参加本案的诉讼活动,出席今天的法庭审理。

接受此案后,本代理人认真详阅了原告民事起诉状及被告答辩状及

证据材料,刚才又认真听取了法庭调查,现对本案有了更详细深刻

的了解。本代理人认为:“1、原告起诉的事实与理由所陈述的完全委屈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故建议贵院依法查明;其意图是想利用合法的诉讼程序来掩盖非法占有郭xx财产的目的,使郭xx在经济上含冤受损,故建议贵院查明事实后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2、郭xx答辩于法有据,故建议贵院依法支持郭xx答辩请求,避免造成郭xx 诉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人民法院的公平、公正”。现本代理人为了协助法庭查清事实和为了更好的履行代理职责,故发表如下代理意见,望法庭裁决时,充分考虑并予以采信。

从本案原告所陈述的事实来分析,其陈述完全委屈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掩盖了事实真相,是捏造、虚构的,故建议依法查明

本案真实事实是(略)

在本案立案后交换证据前,郭xx向法庭提交了证据九份,均说明了郭xx答辩陈述事实的真实性,故建议依法支持郭xx的答辩请求。现就郭xx提交的证据逐一说明

(略)

三、依据本案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本代理人敬请公平、公正,依法驳回原告人诉讼请求

由于司法解释中引用的“彩礼”是一个非法律概念,在处理彩礼纠纷的司法实践中首先应正确理解把握彩礼的实质涵义。

根据彩礼的目的性,在实践中对以下行为不能认定为彩礼:

1、男方或其近亲属为取悦对方所为的赠与。

2、男女双方恋爱期间男方为表露情感所为的赠与。

3、男女双方或其近亲属在共同消费中由男方支付的费用。

4、男方及其近亲属与女方及其近亲属礼节性交往时的赠与。

这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彩礼返还范围,才能切实维护好双方的利益。本代理人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应该不属于彩礼返还的范畴:

第一、共同花费。一方收到彩礼后,往往会拿出部分或者全部用于共同花销,如为办婚礼宴请宾客,购买家具用具,生活用品,日常花销,送礼以及平时的吃喝玩乐等,在计算返还数额时都应当从中剔除。

第二、属于赠与性质的财物。在恋爱中,男女双方为表情意,通常会赠与对方定情物、信物等,可以说,这些是一方自愿赌与另一方的,与有无目的无关,对于该类财物,赠与方不得要求返还。

综上,本案原告所讲xxxxx元不是彩礼钱是显而易见的。现归纳如下:1、给郭xx购买的金xx是原告父母为了取悦郭xx,原告人为了表露情感,属于赠与;2、原告从xxxxx元里拿走了xxxxx元;3、其他钱确已全部用于共同生活所需的家具、衣服、生活用品及日常花销。

综上所述,本案依法不能认定为彩礼钱,更不存在返还;郭xx没有借用原告人xxxxx,故不存在归还。为此,建议贵院慎重裁决,依法驳回原告人诉讼请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抵制原告人的错告行为,才能避免郭xx含冤受损,才能不给郭xx造成诉累,才能体现司法公平、公正!

注:

本案如果是判决,驳回起诉的可能性很大;但鉴于我的当事人(被告)顾虑到自己的名誉和对方的纠缠,故做出了让步(律师应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使本案调解。

郭xx代理人: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

律师:霍治平

2014年9月22日

【篇三:同居析产的案例】

原告熊春花,女。

委托代理人刘伟,河南阳夏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李永辉,又名李新,男。

委托代理人郭枫,河南法声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熊春花诉被告李永辉同居关系析产纠纷一案,原告于2010年8月23日诉至本院。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10月15日公开开庭进行审理。原告熊春花及其委托代理人刘伟,被告李永辉及其委托代理人郭枫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熊春花诉称,原、被告经人介绍于2008年8月8日举行结婚仪式后开始同居生活。同居后原、被告经常生气、打架。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原、被告同居关系,原告同居前个人财产归原告所有,共同财产共同分割,共同债务共同偿还。

被告李永辉辩称,原、被告同居关系已经解除。原告所提财产大都是被告同居前出资购买。原告所提所谓五项共同财产根本不存在,与其无任何关系。原告所诉内容全部是谎言,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各项诉讼请求。

一、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证据。

(1)、太康县梦里达家具厂出具的信誉卡一份。

(2)、富强家电广场出具的冰箱、彩电销售凭证一份。

(3)、太康县亚东公司商品出库单一份。

(4)、太康县亚东摩托公司出具的证明一份。

(5)、证人熊春雷、王金龙、熊树珍、熊树领证言各一份。

原告依据上述证据证明所诉事实。

被告李永辉对原告所提证据提出质疑。质称,摩托车证明及复印件

不具有证据效力。出库单未加盖印章,证明信不具有效力,出售机

动车应有专门发票。梦里达出具信誉卡是原告找关系补开的,不具

有效力。富强广场出具的票据是真实的,但是,购买家电的钱是被

告所给付原告的彩礼。证人证明原、被告所欠债务和有共同财产不

真实,原、被告未欠任何债务,也无共同财产。借条也不是被告所写。

二、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向本院提供的证据。

(1)、太康县梦里达家具厂出具的信誉卡一份。

(2)、洗衣机保修证和说明书各一份。

(3)、证人李殿训、李电军证言各一份。

被告依据上述证据证明所辨事实。

原告对被告所提证据提出质疑。质称,被告所举证据相互冲突。相

关财产即使是被告父亲所买,可能被告之妹所用。按照农村习俗购

买家具一般均是女方出钱购买。

三、在诉讼过程中本院依职权调取证据。

(1)、调查笔录一份。

(2)、勘验笔录一份。

四、根据当庭举证、质证,本院作出以下认证。

原告所提交的证据1,属于家具保修卡,并非正式发票,该保修卡不

能证明争议家具所有权归属,且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提交了与原告

相同的家具保修卡,二证据之间相互矛盾,该证据不能作为有效证

据使用。原告提交的证据2,证据取得形式合法,且被告对该证据本

身无异议,应认定为有效证据。原告所提交的证据3,因该证据未加

盖销售公司印章,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原告所提交的证据4,该

证据非正式商业发票,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原告所提交的证据5,因证人所证内容不能够相互印证,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被告所

提交的证据1,属于家具保修卡,并非正式发票,该保修卡不能证明

争议家具所有权归属,且在诉讼过程中,原告提交了与被告相同的

家具保修卡,二证据之间相互矛盾,该证据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被告所提交的证据2,该证据属于产品质量保修证明不属于正式发票,亦没有填写购买人姓名,不能证明该洗衣机由被告购买,不能作为

有效证据使用,被告所提交的证据3,因二证人均未直接参与购买,

不能客观证明案件事实,亦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本院依职权调

取的证据,取得形式合法,能够证明本案有关案件事实,均可作为

有效证据使用,并作为本案定案依据。

依据本案有效证据,本院确认以下案件事实。

2008年8月8日,原、被告经人介绍按农村风俗举行婚礼,并开始

同居生活,后一直未补办结婚登记。同居时,原告带到被告家中的

个人财产有:一台29寸tcl牌液晶电视机、一台冰箱。原、被告同

居时购置的家具有:一套三组合柜、一套四组合厅柜、一套木制沙发、一张梳妆台、一个板凳、一张电脑桌、一只密码箱、一个盆架、一个瓷盆、一张长条桌,以上财产现均在被告处。原、被告同居期

间与被告父母共同耕种有部分责任田,责任田内种植有秋季农作物,原、被告同居后因家务琐事酿成纠纷,原告遂诉至本院。

本院认为,原、被告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其

同居关系属无效婚姻。原告请求本院判令解除与被告同居关系的诉

讼请求,因其双方婚姻关系无效,无须本院判决解除,原告此项诉

讼请求不予审查。原告同居时带到被告家的家电,属原告同居前个

人财产,应归原告所有。原、被告所争议的家具,因在诉讼中原、

被告均未提交证据证明归其所有,根据本案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农

村风俗习惯,男女双方同居所购买的嫁妆,多为男方给付女方彩礼,由女方负责购置。女方所购置的嫁妆虽是用男方给付的彩礼所购买,但购置嫁妆与男方给付女方彩礼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男方与女

方只存在给付彩礼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女方用男方给付的彩礼购

买嫁妆,系女方继受所得,女方对所购买的嫁妆应具有所有权。故,原、被告所争议的家具(嫁妆)应归原告所有为宜。原、被告同居

期间承包田内的秋季收益,被告应酌情分于原告。原告其他诉讼请求,因缺乏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均不予支持。综上所述,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三十九条之规定,

判决如下:

一、原、被告所争议的家电及家具:一台29寸tcl牌液晶电视机、

一台冰箱,一套三组合柜、一套四组合厅柜、一套木制沙发、一张

梳妆台、一个板凳、一张电脑桌、一只密码箱、一个盆架、一个瓷盆、一张长条桌归原告熊春花所有。

二、被告李永辉给付原告熊春花秋季收益500元。

三、驳回原告熊春花其他诉讼请求。

以上第一、二项判决内容,待本判决书生效后三日内被告李永辉当

庭一次给付原告熊春花。

诉讼费300元,由原、被告各负担15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张春生

审判员王向阳

审判员高海涛

二 0 一 0 年十月十八日

书记员陆昆峰

===================================================

=======================================

===================================================

=======================================

解除同居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一般共同财产

解除同居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一般共同财产 【案情】 刘某(未婚)与张某(未婚)经人介绍相识,于2008年两人开始同居。双方同居期间,两人均无房产,刘某无工作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两人日常生活开销、房租都是由张某退休工资负担。两人没有共同劳动创造财产,也没有共同投资、经营创造收益,张某用其工资2000元购买了冰箱一台,对外不存在共同债权、债务。张某于2010年赶走刘某,双方开始分居生活。刘某遂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分割共同生活期间的财产8万元。 【分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但对于如何理解和处理一般共有财产却存在明显的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刘某虽无经济收入但与共同生活期间尽到了一定的家庭义务,张某的收入应作为同居期间的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按双方共有财产处理。同居期间张某购买的一台冰箱是其用工资购买,不应作为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进行分割。 第二种意见认为,最高院意见中提到的同居期间双方一般共有财产,应理解为同居期间双方共同劳动创造的财产,更注重于双方共同投资、经营的行为所产生的财产,这与我国婚姻法中夫妻之间基于合法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产生的共同财产处理是有本质区别的。本案中,刘某无工作无经济来源,双方也未共同投资经营创造收益,两人同居生活期间日常生活开支仅靠张某的退休工资维持。刘某、张某并没有婚姻法上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故张某的基本工资并不能理解为双方共有财产,张某用其工资购买的冰箱也不能理解为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不应按双方共有财产来处理。 【评析】 笔者基本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婚约财产纠纷答辩状

婚约财产纠纷答辩状 婚约财产纠纷答辩状【1】 答辩人:董卓,男,60岁,徐州人。 答辩人就原告吕布诉我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本案定性为婚约财产纠纷是错误的,应该是解除同居关系纠纷。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今后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所做出的一致意思表示,即婚姻预约。 在一些地方又称为订婚或订媒。 所谓婚约财产纠纷是指男女双方在相识恋爱期间,一方因特定原因而从对方获得数额较大的财物,在双方不能缔结婚姻时,财产受损的一方请求对方追还财物而产生的纠纷。 而本案的事实却是原告吕布与被告貂蝉订婚后,貂蝉即到原告家中同原告同居生活,长期同居导致了被告貂蝉于20**年12月10日为原告生育了一男孩。 本案的性质已由婚约关系转变成为了同居关系。 "同居关系"即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 20**年12月 24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

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对同居关系的界定,首先是排除了事实婚姻,其次是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再次是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未进行结婚登记。 在审判实践中,通常考虑以下几种情形:1、男女双方是否长期持续共同居住生活。 2、男女双方虽未长期持续同居生活,是否以夫妻名义参与社会生活。 3、男女双方是否育有子女或者共同购置数额较大的财产。 4、男女双方是否在户籍登记中存在变动。 结合本案来看,原告与被告貂蝉同居时间较长已经超过两年,对外且又以夫妻名义,应认定为同居关系,而不应作为婚约财产案件处理。 二、原告的起诉被告董卓主体错误 原告把董卓作为被告起诉是错误的,本案既然是婚约财产纠纷。 最高法院下发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 该规定对婚约财产纠纷作了解释:婚约财产纠纷是指婚约关系存

有债务的同居财产分割协议完整版

有债务的同居财产分割协 议完整版 In the case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ners should be protected.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the contract, dispute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This paper is the main basis for restoring the cooperation scene.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债务的同居财产分割协议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协议资料适合用于需解决双方争议的场景下,维护合作方各自的合法权益,并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一旦发生争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或者诉讼,本文书即成为复原合作场景的主要依据。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甲方:__________,住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住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 甲乙双方于__________至__________在一起生活,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现因感情问题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现根据《婚姻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现在对同居关系期间存在的财产问题,自愿达

对于非婚同居的见解

非婚同居的构成条件:第一,同居主体双方应为男女两性,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常情况下还应当具有婚姻能力。因此,排除“同性恋”同居。第二,当事人自愿建立包括性生活在内的生活共同体,但并无结成夫妻的主观意愿。第三,有同居事实,其同居行为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为秘密的。第四,同居通常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非婚同居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第一,观念的改变。在我国,受儒家思想及道德的束缚,男女两性之间除了建立婚姻家庭关系,就只能建立起纯粹的且有限度的友谊关系;否则,就会招致人们的非议。同时由于法律的约束,婚姻是通往家庭和性生活的唯一合法途径,当事人如果要想建立家庭和保持性生活,就必须通过缔结婚姻的方式才能实现。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外国婚姻观念的巨大冲击,使人们对待婚姻家庭的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门当户对”已转变为“爱情至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越来越受到冷落。“默契”和“缘份”成为缔结婚姻的首要前提,维系婚姻的主要纽带正从责任转向爱情。同时,男女两性之间除了爱情和友谊这两种关系以外,还有“红粉知己”、“第四种友谊”等等各种新型关系。性开放也从表层走向深层,婚前性交往呈现出全方位的快速上升态势;青年对婚外性关系持一定程度的宽容态度,对婚外恋表示有条件的同情或认可。 第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婚姻的内涵已大大超越了基本的物质层面。在组建家庭的各种条件中,收入、社会地位、学历、家庭背景等已与“爱情”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爱情”这一砝码。许多青年男女对婚姻采取理性地选择,他们“宁缺勿滥”,选择以非婚同居这种方式进行“试婚”。另一方面,组建家庭的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地攀升,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很多人组建美满婚姻的巨大障碍。人口的大量流动,又使得维系婚姻家庭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非婚同居的低成本性和同居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松散性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三,非婚同居是当事人理智的选择。在处理男女关系上,选择婚姻家庭、非婚同居,乃至独身,是人们理智和审慎处理自己事务的表现。 第四,非婚同居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婚姻法》为私法范畴。从法理上讲,法律未明文禁止的,就是非禁止的、不违反法律的。我国现行《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并未对此种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当这种关系发生时,只要它不违反法律、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法律就不应该对其进行干涉。它属于人们的“私生活”,别人没有太多的权利过问或干涉,不发生纠纷,法律也不会主动干预。因此,对非婚同居一概说“非法”是不妥的,因为“非法”含有否定即禁止的法律价值判断。 (一)非婚同居双方的人身关系 非婚同居双方之间的人身关系的内容,是非婚同居与合法婚姻在法律上最关键的区别。非婚同居欠缺婚姻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因此当事人之间不被法律承认为夫妻关系,不产生任何配偶间的人身关系,也不随时间的延长而自然地转化为配偶关系。同样的,一方与对方的亲属间也不产生任何姻亲关系。具体表现为:1、双方不构成配偶关系,并且不随时间的延长而自然成为配偶关系。2、双方所生子女的权利、义务应遵循《婚姻法》及相关法规中“非婚生子女”的规定。3、双方当事人之间无继承权。4、双方之间无抚养关系。 (二)亲子关系 男女双方非婚同居期间所生子女,应属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我国《婚姻法》第25条也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非婚生子女……”可见,非婚同居当事人所生的子女,应当适用亲属继承法关于亲子关系和继承的一切规定,具有与婚生子女完全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典型的案例分析题

婚姻法典型的案例分析题 1.王某(男)与彭某(女)是小学同学,同村居住,1992年双方18岁的时候,由父母给他们订了亲,遂以 夫妻名义住在了一起,并生育一子。2000年,王某外出务工,结识了女工秦某,不久即租房同居,并于2002 年2月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彭某离婚。彭某则以《婚姻法》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为根据提出反 诉,要求保护自己与王某的婚姻关系,排除秦某的妨害行为。请问人民法院应如何对待双方的诉请? 参考答案:(1)当事双方1992年以夫妻名义同居时不到法定婚龄,王某起诉“离婚”时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应告知当事人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双方补办了结婚登记, 按照离婚诉讼审理;如果双方不补办结婚登记,则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2)如果双方不补办结婚登记, 不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即使双方补办了结婚登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彭某仅以《婚姻法》第 4条为依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 2.赵某(男)与孙某(女)均已达到法定婚龄,双方的母亲是姐妹,二人于2002年5月发生两性关系导致孙 某怀孕,在父母的敦促下,于同年12月隐瞒姨表兄妹关系,办理了结婚登记,并于2003年2月生下一个有智 力缺陷的女儿。2003年5月,赵某的祖父向人民法院提请要求宣告赵、孙的婚姻关系无效。经审理,查实双 方确系禁止结婚的亲属,且均不愿意抚养女儿。人民法院随即判决双方婚姻关系无效,其女儿由孙某抚养, 赵某承担部分抚养费用。孙某不服,提出上诉,认为:第一,赵某之祖父无权提出宣告婚姻无效的诉请;第 二,人民法院审理中未进行调解即宣告婚姻无效,违反法定程序;第三,为了保护女方权益,即使婚姻无效, 双方所生女儿也应由男方抚养。请问,二审人民法院应否支持孙某的主张? 参考答案:二审人民法院不应支持孙某的主张。理由如下:(1)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权依据婚 姻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 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是当事人的近亲属。赵某的祖父属于赵某的 近亲属,因此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宣告赵、孙婚姻无效的申请。(2)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 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 出,即发生法律效力。本案一审法院对婚姻效力问题不作调解是有充分根据的。(3)由于当事双方均不愿意 作为他们女儿的直接抚养方,一审法院根据《婚姻法》关于“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 养为原则”的规定,判决归孙某抚养,赵某承担部分抚养费用,于法有据,也有利于其女儿的成长。 1.张某(男)和李某(女)1990年结婚,并于1992年生育一子。1994年,张某所在单位因经营不景气,由3 月份开始发不出职工工资,全家依靠李某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生活。同年8月,双方协议离婚。按照协议,孩 子归李某抚养,夫妻共同财产也归李某所有。1995年3月,张某辞去原来工作,得到单位补发的一年基本工 资12000元,以此为本钱与他人合伙经营水果,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张某已经存款20万元并经营了一家果 品商店。1997年5月,张某和李某协商复婚。1997年7月,张某用10万元从赵某处购买了小货车一辆,并办理 了过户登记手续。此事遭到李某强烈反对,认为由1994年3月开始全家就依靠自己一个人的收入生活,离婚 后孩子也归自己抚养,以后张某使用本属于夫妻共有的补发工资经营,才能够有所发展,现在双方已经复婚, 张某购买汽车的行为属于擅自动用夫妻共同财产,因未经财产共有人同意,这一汽车交易行为应该无效。张 某则坚持自己对复婚前的个人财产享有处分权,不仅购买汽车是正当行为,而且汽车也属于自己所有,今后 使用汽车经营的收益也应算作个人财产。请回答:(1)哪些财产属于张某和李某的共有财产?(2)张某购 买汽车的行为是否属于擅自处分夫妻共有财产?是否有效?(3)张某购买的汽车所有权归谁?以后使用这 辆汽车经营的收益归谁所有? 参考答案:(1)由1994年3月到8月张某所得补发工资6000元,以及复婚后双方所得,属于夫妻共有财产。(2) 张某离婚后、复婚前个人经营所得属于个人所有财产,他使用个人所有财产购买汽车不属于擅自处分夫妻共 有财产,买卖行为合法有效。(3)张某用个人所有财产购买的汽车属于其个人所有。按照《婚姻法》的规定,

最高法关于解除同居关系析产及子女抚养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 见》的通知 (1989年12月13日法(民)发<1989>38号)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各海事法院; 现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并请在执行中注意总结经验,有何意见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附件: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 (1989年11月21日) 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应首先向双方当事人严肃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视其违法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民事制裁。但基于这类“婚姻”关系形成的原因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复杂,为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维护安定团结,在一定时期内,有条件的承认其事实婚姻关系,是符合实际的。为此,我们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提出以下意见: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前,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院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起诉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非法同居关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未办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如同居时一方或双方不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4.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5.已登记结婚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事实婚姻关系,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登记结婚,或事实婚姻关系的一方又与第三人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关系,凡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无论其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均应解除后一个婚姻关系。前一个婚姻关系的一方如要求处理离婚问题,应根据其婚姻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关注遗嘱避免纷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人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面对当今我国社会上发生许多遗产纷争,多数皆源于未在生前预立遗嘱,不懂得预立遗嘱的重要性而引发。所以一些家族企业和大集团的拥有者,都在专业律师的陪同下早早立下了遗嘱,也许你只用了一天甚至一个小时的时间就避免了一场血淋淋的家族遗产纠纷,凡事能在适当的时间及早安排、处理,又何来纷争呢?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选择的,在我们计划未来,追求理想的时候,是否想过立下遗嘱为身后事作一个妥善的安排呢?可见很多人忽视了遗嘱的重要性,其实遗嘱才是真正的人生的游戏规则,也是一种表达爱与责任形式,是一种对亲人和所爱的人负责的行为。有些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无法接受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就计划身后事,认为预立遗嘱会触霉头,是不吉祥的事,因此生前不肯立遗嘱,最后造成整个家族的混乱争斗。 遗产继承案例分析 王明与李玲系夫妻,共有16间房屋和8万元存款,生有王军和王海两个儿子。长子90年死亡,其妻张英带养女王红同公婆一起生活。次子王海98年因公牺牲,其妻改嫁他人,留下儿子王河和女儿王丽同祖父母一起生活。2002年10月王明因病去世。 王明的遗产如何继承 1、首先,16间房屋和8万元存款先分割出一半归妻子李玲,另一半作为王明的遗产,在王明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王明的法定继承人共同继承。 2、王明的法定继承人有:其妻李玲、大儿媳张英、大儿子的养女王红、小儿子的儿子王河和女儿王丽。 说明:(1)大儿媳张英本来不能继承公公王明的遗产,但因为她在丧偶后继续与公婆共同生活、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因此取得对公婆遗产的继承权,作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

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

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 核心内容: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怎样才构成非婚同居呢?非婚同居是无配偶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以夫妻名义或不以夫妻名义的同居行为。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 从狭义上来说,非婚同居是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长期、公开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又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简单地说,即是无配偶的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以夫妻名义或不以夫妻名义的同居行为。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令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由此可看出,一方或双方有配偶的同居,无论是否以夫妻名义,不仅为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也是我国婚姻法禁止的行为, 非婚同居的构成要件有: 1、非婚同居的双方必须是无配偶男女两性。 同性恋者不能构成非婚同居的主体,一方或双方有配偶的同居是违反婚姻法规定的非法行为,不能构成非婚同居。 2、双方自愿建立像夫妻一样的生活共同体,但并不具备构成合法婚姻的形式要件。 非婚同居的双方应该像夫妻一样共同生活,建立包括性生活、平常必要的共同的政治经济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体,但是,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不构成婚姻关系。 3、同居行为必须是公开的。 同居双方是否以夫妻名义相称不影响非婚同居行为的认定,只要同居行为是公开的,不为刻意隐藏的,就能成为非婚同居行为的构成要件。 4、同居行为应当持续一定期间。 之所以需要非婚同居行为持续一定的时间,是因为这种结合只有持续存在,才能证明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和“一夜情”等行为区别开来。在法律规制非婚同居行为的国家,都

要求当事人的行为持续一定的期间才能获得非婚同居规则的使用,而且这一期间不能有明显的间断。如美国的某些州规定的是三个月以上,丹麦等规定须三年以上。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非婚同居的持续期间应以两年为宜。

十大婚姻家庭典型案例分析

十大婚姻家庭典型案例分析.十大婚姻家庭典型案例分析

家庭组成了国家,家庭和谐了,国家才能和谐,当下,家庭问题特别是婚姻问题是层出不穷:家庭暴力,彩礼问题,孩子问题都很多,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一起来看看这是个典型的婚姻家庭案例吧,也许能帮到你。 一、结婚未领证分手要彩礼 判决:同居两年酌情返还 【案情】

高军与孙丽在2009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结婚仪式,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同居生活。此前,高军按照当地习俗给付孙丽见面礼、彩礼等合计33340元。2011年春节期间,高军与孙丽发生争吵后分居。2011年2月,高军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婚约,并要求孙丽返还彩礼。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高军与孙丽未办理结婚登记即同居生活,其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因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虽然孙丽接受法院应予支持。习俗给付的彩礼, 高军33340元礼金,但考虑到双方已共同 生活两年,日常生活消费有一定的支出,结合本地生产、生活消费标准及双方婚礼后外出打工的实际情

况,酌情确定孙丽返还彩礼10000元,扣除陪嫁物品折抵2000元。遂判决孙丽返还彩礼8000元。 【点评】 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嫁习俗。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在娶妻时向女方家下聘礼。小到金银首饰,大到汽车、住房、股票,由于彩礼价值的增大,男女双方事后因感情不和及其他原因而解除婚约引发的彩礼返还 纠纷也日益增多。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

十条第(一)项的规定,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事人应返还彩礼。但此处的“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非针对双方已共同生活的情形,如果未婚男女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已共同生活的,则法院应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数额、有无生育子女、财产使用情况、双方经济状况等因素,酌定是否返还及返还的数额。 二、否认儿子亲生坚决拒绝鉴定 必须承担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判决: 【案情】 韩花与王亚东于1992年11月离婚。离婚后,二人继续同居生活。同居生活期间,王寒于1997

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作为婚姻之外的另一种二人亲密共同生活方式,非婚同居日益盛行并广为接受。许多国家随之形成了一套与婚姻制度并行的非婚同居法律制度。 这些制度倾向于承认和保护非婚同居关系,并将家庭法的调整方式延伸至非婚同居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非婚同居法律制度进行阐释、梳理和比较分析。 笔者从自由、人权等基本理论出发,立足于我国社会现实和法律状况,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构建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本文除导论和结束语外,正文分八章,共约27万字。 第一章:非婚同居基本问题阐释。本章主要对非婚同居进行概念解读和辨析。 在探讨“同居”和“非婚同居”的含义之后,笔者把本文讨论的非婚同居界定为:均无配偶的双方自愿不进行结婚登记,而像夫妻一样持续公开共同生活达一定期间。其前提是不违反一夫一妻制和其他法律强制性规定;其实质是以非婚姻的方式在感情、经济和性等方面形成了相互依赖的生活共同体;其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在此基础上,笔者质疑“非法同居”概念,阐明非婚同居与非法同居的区别;简析事实婚姻概念,澄清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的关系:并区分非婚同居与通奸、姘居等概念。第二章:非婚同居社会现象考察。 本章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和社会学研究资料,考察非婚同居现象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一方面,非婚同居对传统婚姻家庭造成冲击,表现为离婚率和结婚率的变化、初婚年龄的提高;另一方面,非婚同居本身呈现普遍化趋势,表现为非婚同居人数的增加、非婚同居人群的普遍性,以及非婚生育的增多。

在欧美国家,以非婚同居为突出表现的“去婚姻化”和“家庭革命”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我国,发展态势虽不及欧美国家迅猛,但非婚同居现象也趋于扩大化,社会对非婚同居的宽容度增大。 本章进而探究非婚同居现象背后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分析非婚同居的利弊,并探讨有关非婚同居现象的“阶段化理论”。笔者根据阶段化理论对非婚同居现象发展趋势的预测,指出该理论与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关系,从而引出对各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研究。 第三章:美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研究。本章首先论述美国法律对待非婚同居关系的传统态度。 笔者考察了美国历史上惩罚和歧视非婚同居者的法律规定,以及否定非婚同居伴侣财产权的司法判例,阐述了普通法婚姻理论和衡平法原则作为非婚同居者权利救济途径的局限性。本章重点研究现代美国一些州对非婚同居关系所采取的多样的法律对策。 伊利诺伊等州完全否认非婚同居者的权利:加利福尼亚州Marvin案之后大多数州都以合同为依据调整非婚同居关系;许多州还基于同居伴侣的特殊身份给予法律保护。如盛顿州的“一般性关系身份”、佛蒙特州的“民事结合”,以及市、县或州的家庭伴侣关系立法赋予的“家庭伴侣”等身份。 本章分别评析了美国各种法律对策的利弊,指出美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多样性和保守性的总体特征,并大胆预测其分裂与巨变的趋势。第四章:英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研究。 本章首先探寻英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历史嬗变。笔者揭示了20世纪70年代前英国有关非婚同居法律的微妙变化,介绍了70年代后英国朝着肯定和保

同居财产分割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同居财产分割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丙方(以下简称丙方):(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系乙方的儿子)、(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系乙方的母亲)、(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系乙方的父亲) 甲、乙双方曾经为同居关系,双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建立同居关系,于____年____月____日解除同居关系。同居期间,乙方出资购买两套房屋。其中一套位于________市路小区栋室(国土证号建筑面积为用途为住宅),其产权登记为双方共有;另一套房屋位于____市路小区栋室(购房合同号国土证号建筑面积为用途为住宅)。各方确认:上述两套房屋即本协议项下之房产无其他权利共有人,且无其他财产分割问题。 同居关系解除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各方自愿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各方同意:对于其中位于阳市的一套房屋按登记的份额各自享有该套房屋的相关权益。 第二条各方同意:对于其中位于都江堰市的一套房屋归乙方所有或者以甲方无条件地赠与乙方个人,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该房屋一并归乙方或赠与乙方,该房屋的相关权益随该房屋一并归乙方。本协议签订之日甲方立即将房屋交付给乙方。 第三条本协议签订之前,本协议项下之房产已由乙方缴清的全部购房款、税费。

2018年同居案例-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同居案例 篇一:非婚同居的案例分析 非婚同居的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 陈某和郑某系某大学研究生同班同学,两人在共同学习中产生感情,建立了恋 爱关系并同居,双方计划在研究生毕业后结婚。同居一年多后,郑某怀孕并生 下一女,陈某感觉有点失望。之后半年,陈某结识同校四年级大学生杜某,双 方关系逐步密切。陈某以性格不合,经济困难为由,提出分居并要与郑某断绝 关系。郑某不同意,并要去陈某承担照顾母女生活和负担孩子抚养费的义务。 陈某虽然承认孩子是其与郑某所生,但认为目前自己还没有毕业,经济条件有限,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郑某遂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陈某断绝与杜 某的关系,并承担对自己与孩子的义务。 【法律分析】 我国婚姻家庭法调整的对象是婚姻家庭关系。在本案中,陈某与郑某谈恋爱并 同居,形成了非婚同居关系;陈某后来与杜某谈恋爱,形成的是恋爱关系。就恋爱关系本身而言,它不属于婚姻家庭法调整的范围,这种社会关系主要依靠道 德规范来调整;我国现行《婚姻法》也没有规范非婚同居关系。陈某与郑某之间的关系,以及陈某后来与杜某的关系既不是婚姻关系,也不是家庭关系。因此,郑某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来强制陈某与自己结婚或要求陈某断绝与杜某的关系。 当然,男女双方在谈恋爱时应持慎重负责的态度,我们反对轻率的、不负责任 的态度和做法。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恋爱关系和非婚同居关系目前不属于我国 法律调整的对象,但因恋爱关系破裂或者解除婚约关系而产生的财物纠纷则属 于我国民法调整的范围。无论父母是否结婚,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却是 我国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和调整的对象,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 养纠纷也属于婚姻家庭法调整的范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最高人 民法院《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第1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 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在本案中,陈某是 孩子的父亲,在法律上有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其以自己还在读书,没有抚养 孩子的经济能力为由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主张不能成立。 篇二:关于一起非婚同居案件的分析

当前法院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法院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雷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黄文德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作为人民法院文明和公正司法的载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均认为,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形象。”[1]为规范裁判文书.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今年上半年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两次组织人员对全市两级法院的裁判文书进行了评查。本文拟结合评查的情况与审判实践.就目前法院裁判文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法院裁判文书改革情况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对裁判文书的进一步改革和规范有所裨益。 一、民商事案件中案由的确定不准确、不规范 所谓民事案由,实际上是对民事案件法律关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民事案件所反映的法律关系在整个民事法律大坐标中的准确定位。准确地确定案由,对于裁判文书事实的叙述、说理、适法能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但在评查中却发现民事案由的确定不准确、不规范,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讼争案件的法律关系界定错误 与刑事案件的定性相比较,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复杂得多。关于案由,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民事案件审理以及制作裁判文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涉及到对当事人诉的准确把握,涉及到对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更涉及到法律的准确适用和案件实体的正确处理。准确地识别和理清法律关系并以此确定案由是审理一个民事案件最基础性的工作。评查中发现对讼争案件的法律关系界定错误的突出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解读、把握当事人的诉。只有诉才能启动诉讼程序,没有诉就没有诉讼。但在评查中发现.很多办案人员往往不认真审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甚至撇开当事人诉讼请求来确定案由。在实践中,笔者认为不仅要正确解读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还要结合查明的案件事实来确定案由。二是办案法官能力不够,无法准确识别法律关系。怎样从纷繁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准确地界定所办案件的法律关系.这是最能体现一个办案人员素质和能力高低的水准。如当事人以劳动争议纠纷起诉,承办法官却把案件作为一般损害赔偿案件来审理;当事人因企业内部承包问题与企业发生纠纷,明明是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纠纷,只因该当事人是企业的职工,就把它作为劳动争议来处理;等等。三是当一个案件多种法律关系交结在一起的时候理不清法律关系。任何一个纠纷,一般不会只存在单一的法律关系,往往是多种法律关系交织在一起,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是体现案件本质的基本的法律关系?这就需要从众多法律关系中进行识别。譬如,一个案件,公司股东因为股权发生纠纷,但股东之间又有合同在约束彼此的权利义务,很显然,公司的行为是由公司法来调整的,本案是涉及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不是简单的合同纠纷。如果把案由确定为合同纠纷就错了。评查中就有一个案件,把涉及与公司有关的纠纷定性为合同纠纷,而且是作为一般的合同案件来处理。案件存在本诉和反诉的情况下对法律关系的识别尤为重要,这涉及到分案和并案审理的问题。如果本诉与反诉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是一个法律关系,用一个案由可以包容的,那自然要合并审理;如果是两个法律关系,并案审理有利于纠纷解决,可以合并审理;其他的则应分案审理。 (二)案由的内涵把握不准确 任何一种法律关系所对应的案由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但实践中我们往往把握不准。譬如,有一个案件,当事人因被打伤要求赔偿.按照新的案由规定[2]。应当确定为健康权纠纷,承办法官却把它定为身体权纠纷,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办案人员对于

同居财产分割协议(标准范本)

同居财产分割协议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the following terms are reached on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ines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本协议书下载后可随意修改

协议编号:YH-FS-341688 同居财产分割协议 说明:本服务协议书根据有关规定,及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约束,本着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条款。文档格式为docx可任意编辑使用时请仔细阅读。 甲方:__________,住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住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 甲乙双方于__________至__________在一起生活,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现因感情问题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现根据《婚姻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现在对同居关系期间存在的财产问题,自愿达成如下财产分割协议: 一、乙方一次性给付给甲方__________万元,此款为先前双方购买__________房产时甲方借给乙方之房款。 二、双方位于__________的__________房产归于乙方名下,甲方自愿放弃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 三、乙方将房屋内由甲方购置的家电(后附家电清单)完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通用版

协议编号:YTO-FS-PD258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通用版 In Order T o Protect Their Own Legal Rights,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Negotiate And Reach An Agreement, And Sign Into Documents, So As To Solve Disputes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ommon Interest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协议文件可用于合作多方为了保障各自的合法权利,经共同商议并达成协议,签署成为文件资料,实现纠纷解决和达到共同利益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解除同居关系协议范本 甲方:XX 乙方:XX 甲乙双方于 XXXX年XX月XX日起开始同居生活,因感情不合等原因,现双方自愿解除同居关系。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法律规定,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对有关事项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乙双方自愿于年月日起解除同居关系。 二、甲乙双方同居期间生育的子女 (姓名)(性别:,于 XXXX年XX月XX日出生,常住户口地址: )由抚养,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具体数额为每月收入的 ;在 (时间)汇入 (账户))至该子女成年(或至该子女完成所有学业)。有探望该子女的权利(探望权行使的时间:,方式: )。 三、房产证号为,产权人为,位于 的房屋归所有。给予房屋补偿款 (给付的时间和方式为 )。在 (时间、条件)搬出此房屋。 (时间)办理过户手续。

2019民事案由规定共40页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文字号】法〔2011〕41号 【颁布时间】2011-2-18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 (2007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3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法〔2011〕41号)第一次修正) 为了正确适用法律,统一确定案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实际情况,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如下: 第一部分人格权纠纷 一、人格权纠纷 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2、姓名权纠纷 3、肖像权纠纷 4、名誉权纠纷 5、荣誉权纠纷 6、隐私权纠纷 7、婚姻自主权纠纷 8、人身自由权纠纷 9、一般人格权纠纷

第二部分婚姻家庭、继承纠纷 二、婚姻家庭纠纷 10、婚约财产纠纷 11、离婚纠纷 12、离婚后财产纠纷 13、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 14、婚姻无效纠纷 15、撤销婚姻纠纷 16、夫妻财产约定纠纷 17、同居关系纠纷 (1)同居关系析产纠纷 (2)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18、抚养纠纷 (1)抚养费纠纷 (2)变更抚养关系纠纷 19、扶养纠纷 (1)扶养费纠纷 (2)变更扶养关系纠纷 20、赡养纠纷 (1)赡养费纠纷 (2)变更赡养关系纠纷 21、收养关系纠纷

(1)确认收养关系纠纷 (2)解除收养关系纠纷 22、监护权纠纷 23、探望权纠纷 24、分家析产纠纷 三、继承纠纷 25、法定继承纠纷 (1)转继承纠纷 (2)代位继承纠纷 26、遗嘱继承纠纷 27、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 28、遗赠纠纷 29、遗赠扶养协议纠纷 第三部分物权纠纷 四、不动产登记纠纷 30、异议登记不当损害责任纠纷 31、虚假登记损害责任纠纷 五、物权保护纠纷 32、物权确认纠纷 (1)所有权确认纠纷 (2)用益物权确认纠纷 (3)担保物权确认纠纷

非婚同居关系中女性权益保护研究

非婚同居关系中女性权益保护研究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似乎昭示出了几千年来女性的命途多舛。 随着非婚同居现象的日益发展,由非婚同居带来的纠纷日渐增多,在这些纠纷中,往往都是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使得女性权益被侵害时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救济,女性为非婚同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承担着非婚同居带来的不幸,但是男性在非婚关系解除时,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种男女权益失衡的现象正是促成笔者思考本文的出发点。 从国外立法来看,《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的非婚同居制度中确立了对女性权益独具特色的保护制度,英国政府也在其拟建立的统一的非婚同居法中,将注重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拟在非婚同居制度设计中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因此,构建我国的非婚同居制度,并注重对女性权益进行保护,无疑也是符合国外立法趋势的。 全文除引言外,分四个部分,共计三万余字。第一部分介绍了非婚同居的概念,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基于法律应当对非婚同居关系给予适当的调整和保护的初衷,笔者对非婚同居的概念界定为:非婚同居,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婚男女之间持续、共同生活的事实状态,是家庭组成形式的一种。 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非婚同居制度构建中保护女性权益的必要性:第一,现实原因,非婚同居关系中女性权益易受到侵害;第二,理论原因,对女性特殊权益的肯定和弱势地位的保护;第三,法律原因,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需要。第三部分笔者考察了国外规制非婚同居的法律制度。 总的来说,当前国外规制非婚同居的法律制度有三种,一种是同居合同制度,

一种是事实婚姻制度,一种是非婚同居身份关系制度,从女性权益保护角度出发,笔者比较了上述三种模式的优劣,认为非婚同居身份关系模式对女性权益保护更优。目前国外对非婚同居进行规制大多也采用这种制度。 第四部分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非婚同居制度构建中,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和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注重保护女性权益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权利制度和原则,如应当承认非婚同居合同的效力,确立非婚同居关系解除时财产问题的处理规则,明确非婚同居期间侵权行为的可诉性,建立非婚同居遗产继承权制度等。

同居关系析产及子女抚养纠纷案例

同居关系析产、子女抚养纠纷案例 张甲与王甲于2007年5月起开始同居生活,共同居住于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甲号,于2008年4月20日生育一子名王乙。2009年5月,张甲搬离上述地址,双方同居关系解除。2010年7月,张甲诉至法院,要求双方所育之子王乙由张甲抚养,王甲自2010年7月起按月支付抚养费人民币(以下币种皆为人民币)1,000元,依法分割双方在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张甲应得30,000元,另外,还要求王甲赔偿青春损失费。 法院另认定,同居期间张甲共收到王甲给予的彩礼约31,000元。张甲目前居住于上海市宝山区祁连山路某号新清穆停车场,月收入为3,000元,王甲目前居住于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80弄乙号102室,月收入为3,500元。 法院认为,男女双方结婚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的,应当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同居期间双方所育子女系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同居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本案中,张甲与王甲的同居关系已于2009年5月解除,双方所育之子王乙目前随王甲共同生活,考虑到稳定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结合双方目前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等因素,王乙以随王甲共同生活为宜,张甲应支付相应的抚养费,至于抚养费的具体金额,法院将依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及双方的经济条件予以确定。关于张甲要求分割六万元共同财产的主张,因张甲所提供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双方同居期间存在其所诉请的共同财产,故对张甲此项诉请,法院难以支持。至于王甲要求张甲返还彩礼的请求,考虑到双方事实上已共同生活较长时间,且生育了子女,张甲在同居期间对子女抚养亦付出了许多努力,故对王甲此项请求,法院亦不予准许。至于张甲要求王甲赔偿青春损失费的请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法院据此判决:一、张甲、王甲所育之子王乙自2010年7月起随王甲共同生活;二、张甲应于2010年7月起,按月支付王乙抚养费600元,至王乙年满十八周岁时止。 本案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双方当事人均要求儿子王乙随己共同生活。对于双方当事人均关心爱护子女,均积极要求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意愿,应予以肯定。在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根据孩子自2009年5月起长期随王甲共同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生活安定,确定王乙随王甲共同生活并无不当。法院依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及张甲的收入水平确定张甲每月支付孩子抚养费600元亦无不当。关于探望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鉴于双方当事人在本案中对探望孩子的时间、地点等均不能达成一致,为保障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故对双方当事人所生之子王乙的探望问题,应另案处理。若今后发生孩子随王甲共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情况,张甲可以请求变更抚养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