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五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整理活动教案(上学期)

1、回旋飞镖

教学目标:

回旋飞镖是一种简易的飞行玩具,自制一个飞镖,课余时间开展掷飞镖活动,十分有趣。

课前准备:

硬纸板、胶水、小刀、砂纸。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2—3页。

1、剪3-4块形状相同的硬纸板粘合在一起。

2、按图纸用砂纸打磨飞镖,只打磨正面。

3、试飞,在空旷的地方。

4、观察轨迹,你有什么发现?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反复练习和琢磨技术。

2、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整理。

3、整理创意飞镖

四、试航记录

五、上交作品

2、气动模型火箭

教学目标:

利用废弃饮料瓶整理一个模型火箭,想办法应用压缩空气整理。

课前准备:

饮料瓶、塑料薄膜、棉线、气针、软木塞、粘胶带、气筒、锥子、钳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4—5页

1、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塞紧软木塞。在软木塞上插上充气针。

2、用铁丝扎制一个发射支架。

3、整理尾翼,并做好粘接。

4、用气筒想塑料瓶中充气,塞上软木塞,火箭随机飞上天空。

5、增加运载回收装置。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在空旷场地试飞,做好记录。

2、和同学比赛。

四、整理记录

五、上交作品

3、帆船模型

教学目标:

用泡沫塑料整理一个你喜欢的帆船,到小池塘、水池去试航。

课前准备:

泡沫塑料、细砂纸、塑料片、橡皮泥、钢锯条、粘胶带、细铁丝、吸管、橡皮筋、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6—7页。

1、做船体

2、装支架

3、做风帆

4、装配

5、试航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在安全的地方试航。

2、装饰帆船。

四、试航记录

五、上交作品

4、线动玩具

教学目标:

线动玩具一定会让你产生许多的想法,动手做一个手拉转转花试试看。

课前准备:

硬纸板、木螺钉、塑料管、棉线、纸杯、锥子、细铁丝、吸管、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7—8页。

1、将木螺钉拧在一个长约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正中心。

2、纸板上的木螺钉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在转轴的中上方系在一根棉线。

3、找一节长约12厘米的细塑料笔管或竹管,用锥子在笔管的侧面钻一个小圆孔。

4、转轴上的棉线从竹管的小孔中穿出来。

5、还可以将纸杯剪成花瓣,用木螺钉将花瓣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做成立体的转转花。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材料替代转叶?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替代竹管?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5、创意万花筒

教学目标:

从万花筒的小孔向里看,哇!好奇妙,真有趣。告诉你,如果把万花筒加上你的创意,会更有乐趣。

课前准备:

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10—11页。

1、简易万花筒。

2、水晶万花筒。

3、卡通万花筒。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分析万花筒的内部结构,你认为从万花筒中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形成的?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6、水滴“显微镜”

教学目标:

观察细小的生物需要一台显微镜,我们可以利用小水滴和一些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台简易“显微镜”。

课前准备:

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12—13页。

1、将一个饮料瓶的瓶身剪下来,在瓶身的上部和中部对着开四个口。

2、剪2块透明塑料胶片,插在瓶身的中部;在瓶的底部用橡皮泥支起一面小镜子。

3、剪一块透明塑料胶片插在瓶身的上部,在透明塑料胶片的正中心滴一滴小水珠作为观察镜。

4、用自己整理的水滴显微镜观察树叶的叶脉等,把你观察的图形画下来。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想一想水滴有什么作用?

四、活动记载

7、平衡杂技

教学目标:

怎样保持物体的平衡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来玩平衡杂技游戏,也许会从悟到物体平衡的规律呢!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钢叉、土豆、线。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14—15页。

1、活动一:平衡尺子。

2、活动二:平衡训练。

3、活动三:平衡杂技。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用铅笔刺穿土豆,再把叉子刺入土豆的另一边。将铅笔尖放在桌子边缘。你能让他们平衡而不掉下来吗?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8、剪纸游戏

教学目标:

给你一张不规则的纸片,你能不能只用剪刀和铅笔,不用其他工具,把它剪成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呢?

课前准备:

白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16—17页。

1、活动一:把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片剪成长方形,然后剪成正方形。

2、活动二: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3、活动三: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正六边形。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探索更多图形的剪法。看谁剪得又多、又快、又好。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9、检测室外空气

教学目标:

灰尘容易使物体变脏,空气中悬浮的灰尘较多时,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你知道我们校园内哪些地方灰尘最多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测试。

课前准备:白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18—19页。

1、活动一:整理测试盒。

2、活动二:放置测试盒。

3、活动三:分析、比较测试结果。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测试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灰尘较多时,可以缩短时间。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10、承重的结构

教学目标:

把20根火柴梗用胶水粘连起来,制成一个每边长度等于火柴梗长的木结构,它能承受一叠书的重量。如果不相信,请你自己试试,然后进行比赛,看谁的结构承受的书本数量多。课前准备:

火柴、胶水、瓷盘、书本、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20—21页。

1、活动一:做框架结构。

2、活动二:承重测试。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影响结果承重力的因素很多,形状设计尤为重要。挑选质量好的、无明显缺陷的火柴梗也会提高成绩。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6课《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案

课题: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金属材料、黑色、阳光直射、增大光照量可以使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热得更快。 科学思维:能根据制作要求,利用所学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相关知识进行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图像、文字表达自己的创意。 探究实践:能根据设计图,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防止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误伤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知道物体颜色、光照角度和光照量可以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效果。 教学难点:能根据设计图,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 教学准备: 1.200毫升的容器,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 2.不同颜色的胶带。 3.温度计、剪刀、小刀、直尺、量角器、计时器。 4.反光材料。 课时: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

热来加热水。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热得最快呢? 生:选择黑色材料、阳光直射、增大光照量可以使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热得更快。 2.谈话: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既环保又节约能源。让我们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来给水加热吧。 二、科学实践活动:设计太阳能设计水器 1.教师提出设计要求:设计一个能在15分钟内让200毫升的水升温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要尽可以让太阳能热水器升温快一些。 2.教师将书本第57面所列的各种材料,拿出来放在讲台上,并在各种材料上标明单价。 3.小组讨论: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方案(初稿),考虑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4.学生汇报制作方案(初稿),重点介绍需要的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计算各种材料成本和总体造价。 5.分析交流:假设我们的产品要拿到市场上销售,那么就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加热效果,另一个是销售价格(控制制作成本)。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各组同学展示的制作方案。哪种方案的加热效果最好?哪种方案的制作成本最低?怎样才能做到制作成本最低,而加热效果最好呢? 6.谈话: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讨论和分析,修改自己小组的太阳能热器制作方案(修定稿),画出结构设计图,列出需要的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 7.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共同设计太阳以热水器(修定稿)。 第2课时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走进树林 1林中的树 2树木中的纹路 3蘑菇 4林中的鸟 5谁吃谁 6茅草与锯子 自由研究 第二单元池塘群落 8 鱼 9 蛙 10 龟和鳖 11 池塘中的植物 12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 13 做个小生态瓶 自由研究

第三单元公路 14水泥与沥青 15盘山公路 16桥 17车的运动 18自行车 自由研究 第四单元农田 19常见的农作物 20农作物与土壤 21农作物与化肥 22大棚蔬菜 23防治病虫害 自由研究

1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整理活动教案(上学期) 1、回旋飞镖 教学目标: 回旋飞镖是一种简易的飞行玩具,自制一个飞镖,课余时间开展掷飞镖活动,十分有趣。 课前准备: 硬纸板、胶水、小刀、砂纸。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2—3页。 1、剪3-4块形状相同的硬纸板粘合在一起。 2、按图纸用砂纸打磨飞镖,只打磨正面。 3、试飞,在空旷的地方。 4、观察轨迹,你有什么发现?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反复练习和琢磨技术。 2、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整理。 3、整理创意飞镖 四、试航记录 五、上交作品 2、气动模型火箭 教学目标: 利用废弃饮料瓶整理一个模型火箭,想办法应用压缩空气整理。 课前准备: 饮料瓶、塑料薄膜、棉线、气针、软木塞、粘胶带、气筒、锥子、钳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4—5页 1、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塞紧软木塞。在软木塞上插上充气针。 2、用铁丝扎制一个发射支架。 3、整理尾翼,并做好粘接。 4、用气筒想塑料瓶中充气,塞上软木塞,火箭随机飞上天空。 5、增加运载回收装置。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在空旷场地试飞,做好记录。 2、和同学比赛。 四、整理记录 五、上交作品

3、帆船模型 教学目标: 用泡沫塑料整理一个你喜欢的帆船,到小池塘、水池去试航。 课前准备: 泡沫塑料、细砂纸、塑料片、橡皮泥、钢锯条、粘胶带、细铁丝、吸管、橡皮筋、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6—7页。 1、做船体 2、装支架 3、做风帆 4、装配 5、试航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 1、在安全的地方试航。 2、装饰帆船。 四、试航记录 五、上交作品 4、线动玩具 教学目标: 线动玩具一定会让你产生许多的想法,动手做一个手拉转转花试试看。 课前准备: 硬纸板、木螺钉、塑料管、棉线、纸杯、锥子、细铁丝、吸管、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理方法。课本7—8页。 1、将木螺钉拧在一个长约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正中心。 2、纸板上的木螺钉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在转轴的中上方系在一根棉线。 3、找一节长约12厘米的细塑料笔管或竹管,用锥子在笔管的侧面钻一个小圆孔。 4、转轴上的棉线从竹管的小孔中穿出来。 5、还可以将纸杯剪成花瓣,用木螺钉将花瓣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做成立体的转转花。 二、动手整理 三、整理提醒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材料替代转叶?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替代竹管? 四、活动记载 五、上交作品 5、创意万花筒 教学目标: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3课《光的反射》第1课时教案

课题:光的反射(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能说出镜子的主要特点,知道镜子在光反射实验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知道入射光倾斜角度越大,反射光倾斜程度也越大。 探究实践:能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展实验,并用绘图的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 态度责任:注意安全,防止激光灯光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教学重点: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能用绘图的方式描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激光笔、光反射实验纸盒、白纸、两种颜色的笔、小镜子三面、靶子模型。 演示材料:手电筒、平面镜、双面胶、激光笔、光反射实验箱、香、橡皮泥、火柴。 生活中的一些光反射现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子。 提问:镜子是我们家庭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光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

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自己的推测。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科学实践活动: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1.观察一面镜子,说一说镜子有什么特点?让光照射到镜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讲述:光遇到镜子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改变照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1)教师出示光的反射实验箱做演示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将蚊香插在橡皮泥上,和橡皮泥一起放在蚊香的一端,用双面胶将平面镜固定在玻璃箱的另一端。点燃蚊香,方便我们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教师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 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同时请一个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到黑板上。 讲述:激光笔射向小镜子的光,叫作入射光,可以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来表示,箭头指向镜子;小镜子反射回来的光,叫作反射光,同样也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来表示,箭头指向光反射出来的方向。 (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展分组实验。 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并在白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两次实验产生的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教师提醒:实验过程中,不能用强光照射同学的眼睛。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树木中的纹路》教学设计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树木中的纹路》教 学设计 鄂教版科学五班级上册《树木中的纹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看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知我们树木生长状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能对观看对象进行仔细细致的观看,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2.能通过阅读教材供应的资料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参预科学探究的主动性,情愿与人合作。 教学预备: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看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

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互沟通同学已知阅历的过程,通过相互沟通导入新的探究过程。)2.观看树干横截面,激发同学发觉问题。 (1)老师给每个小组供应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同学分组观看。要求小组在观看中记录自己的观看发觉和疑问。老师可以给同学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同学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相互沟通发觉,提出问题。 3.观看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供应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看:有什么新发觉?你还有什么疑问? (2)相互沟通与质疑。老师将同学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同学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看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相互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4.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索: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状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相互沟通。 (3)为同学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同学的熟悉。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壶是怎样传热的》教案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壶是怎样传 热的》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壶是怎样传热的 年级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归纳概括,知道热可以由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也可以由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

科学探究: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科学态度: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导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热传导有关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人类的需求使得运用热传导技术的产品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流程示意: 1.情景导入:通过观察烧开水的现象引出研究问题。 2.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记录、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构建概念:通过归纳分析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回忆烧开水的过程,观看烧开水的视频,引出研究问题。

学生活动:回忆烧开水的过程,观看烧开水的视频,提出研究问题。 教学阶段: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引导学生记录、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参与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记录、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阶段:构建概念 教师活动:通过归纳分析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参与归纳分析,形成概念。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壶是怎样传热的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课《炉火周围的热现象》教案

课题: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发出的热量的物体是热源。知道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辐射。 科学思维:能通过实验研究热辐射现象和影响热辐射效果的因素,分析生活中热辐射的实例,通过归纳推理,形成热辐射的概念。 探究实践:通过研究影响蜡烛火焰传递热的效果的实验,知道遮挡和距离会影响热辐射的效果。 态度责任:能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和交流。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践研究、归纳推理形成热辐射的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热辐射的现象,列举实例。 教学难点:通过研究影响蜡烛火焰传递热的效果的实验,知道遮挡和距离会影响热辐射的效果。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温度计、开水、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靠近燃烧的炉子时,我们会感到热。炉子发出的热是怎样传递给我们的?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炉火周围的热现象 二、新课学习 1.提问:生活中除了炉火能发出热,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出热?

2.讲述:能发出热的物体是热源,蜡烛的火焰、太阳、烧开的水等都是热源。 3.提问:在课堂上做实验用哪些热源比较安全? 实验一:点燃蜡烛,手向火焰侧面靠近,有什么感觉?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吗?是热对流吗? 实验二:用温度计代替手,测一测,我们有什么发现?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想一想,蜡烛火焰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三:用两支温度计研究有哪些因素影响蜡烛火焰传递热的效果。 (1)阅读书本第10面,了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实验四:将蜡烛火焰换成其他热源,如一杯开水,是否还会有同样的现象?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太阳距离我们约有14960万千米。想一想,太阳发出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4.分析归纳:蜡烛火焰、一杯开水、太阳这三种热源传递热的方式有相同之处吗? 5.教师讲解: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教案

课题: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科学思维:能观察烧水过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热在水中传递的路径,从而建立热对流的概念。能根据热在水中的传递路线,推导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路线。 探究实践:能设计水的传热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传热方式。 态度责任:能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和交流。 教学重点:知道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教学难点:学生能应用本课内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视频:用水壶烧开水的视频 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三角架、黑芝麻、酒精灯、火柴、水、长颈烧瓶、小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烧开水的视频。 2.提问:你知道水是怎样热起来的吗?烧水时,壶将热传递给了水,壶中的水会全部变热。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水是怎样热起来的

二、新课学习 (一)研究水的传热方式。 实验一: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些黑芝麻,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会有什么变化?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4.教师讲述: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进,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热水上升,冷水下降,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实验二: 提问:加热时,水不停地上下交换对流,这是为什么?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进行研究呢? 学生阅读书本第6——7面,了解实验方法。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水是怎样传递热的? 讲述: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三、拓展与应用 1.讲述:同水一样,空气如果受热不均,下面较热部分和上面较冷部分也会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水中的微小生物》第1课时教案

课题:水中的微小生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普通显微镜的主要构造,知道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科学思维:学使用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学会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 探究实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操作使用显微镜。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提前采集水样、放大镜、烧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书本第30页最上面的图片,说一说池塘里有哪些动植物? 2.提问:池塘里的水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如果取来这些水进行观察,会有哪些发现? 3.谈话:今天我们有来研究这些水里有什么?板书课题:水中的微小生物 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 1.提问:教师从池塘里采来了一些水,放在烧杯内,请同学们根据书本提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用什么工具观察? (1)用肉眼观察水样。

各组小组长上台领取一杯池塘水,小组内开展观察活动,说一说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现象,应该怎么办?需要借助什么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 学生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出示一杯看上去比较清澈的池塘水。 提问:这是一杯从池塘里取来的水,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也没有看到,那么这杯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呢?我们还需要借助什么工具观察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1)出示显微镜,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呢? (2)学生阅读书本第31面,了解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3)教师提问:指定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4)教师边操作边讲述显微镜使用方法。 (5)老师边操作讲解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用一只眼睛通过目镜观察。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明亮,则需要转动反光镜对光;如果我们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则需要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分小组操作显微镜,学习使用显微镜。 (1)每组领一台显微镜。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3课《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案

课题:光的反射(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见了光源或该物体。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造的。 科学思维:用箭头表示潜望镜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 探究实践: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态度责任:善于与同学合作,开展制作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见了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观察孔和遮光孔的封闭纸箱,纸箱内壁为白色。介绍潜望镜制作方法的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和工具:小镜片两面、长纸盒、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填空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看到被镜子反射的手电筒的光,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填空2.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入射光从一个方向按一定的倾斜角度照射到镜子,反射光也会按(相同)的倾斜角度从另一个方向反射出去。 二、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眼睛怎样看到物体

1.将一个物体放入有一个观察孔、一个遮光孔的箱子中。眼睛贴着观察孔观察箱中的物体,同时控制遮光孔的打开和关闭。我们有什么发现? (1)教师演示边讲述:出示实验用纸箱,介绍纸箱上观察孔和遮光孔的位置,然后打开纸箱,将小狗模型放入纸箱中。 (2)提问:关闭遮光孔,能不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狗?打开遮光孔能不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孔? (3)学生排队上讲台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讨论:为什么打开遮光孔,就能从观察孔看到纸箱里面的小狗?而关闭遮光孔就不能看到纸箱里面的小孔呢?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提问: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哪些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光,哪些是物体反射的光? 学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讲述: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三、拓展与应用 1.了解潜望镜的原理和用途。 阅读书本第52面图文,说一说潜望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利用两面镜子,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 教师播放潜望镜的视频,介绍潜望镜的用途。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7课《改进与交流》教案

课题:改进与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热对流的知识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应用,并依据热对流的知识,确定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安装位置。 科学思维:能从提高能效、降低成本两个方面评价自己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并提出改进建议。 探究实践:能通过检验,找出设计或制作中的不足,并想办法改进。 态度责任:乐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反思和改进作品。 教学重点:能从提高能效、降低成本两个方面评价自己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难点:能通过检验,找出设计或制作中的不足,并想办法改进。 教学准备:温度计、剪刀、小刀、直尺、量角器、计时器、塑料管、铁夹子、上节课使用的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引入 谈话:任何一个公司制作的产品,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的更新和升级换代,才能保持市场领先优势。在上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同学们制作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与其他组的同学比较总是存在着差距,有的同学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热得就比其他同学的太阳能热水器快一些。

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科学实践活动:改进太阳能热水器 (一)分析交流。 1.分析交流:从设计图纸方面找一找,设计思路是不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它们? 2.分析交流:从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上找一找,是不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它们? 3.分析交流:从实验结果方面找一找,怎样改进才能使水热得更快? 4.分析交流:与其他组同学比较,自己制作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有优点和缺点?如何改进它们? 5.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提出改进方案。 (二)改进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学生到老师处领取材料,根据改进方案进行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改进或者是重新制作。 三、科学实践活动:检验改进的太阳能热水器 1.将改进后的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放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测量并记录照射前后水的温度。 2.评比:15分钟后教师巡视查看各组太阳能热水器的改进方案,查看记录各组温度计的温度,表扬进步快的小组。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灭绝的远古动物》教案

课题:灭绝的远古生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科学家研究恐龙一般要经过发现并记录化石、修复骨骼、装配骨骼等过程。 科学思维:能根据地层中动植物化石和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推测恐龙的食性和生活环境。 探究实践:通过开展模拟挖掘恐龙化石,并将挖掘到的化石装配起来,体验科学家研究已灭绝动植物的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研究恐龙化石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地层中动植物化石和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推测恐龙的食性和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开展模拟挖掘恐龙化石,并将挖掘到的化石装配起来,体验科学家研究已灭绝动植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模拟挖掘恐龙化石分组材料:能拆散的恐龙骨骼模型、一盒土壤、铲子、刷子等。 2.模拟恐龙活动材料:超轻黏土、易弯折金属丝、绘图纸、彩笔等。 3.科学家研究恐龙场景视频,一些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 课时:共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研究认为,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了。科学家们是怎样认识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

二、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 (一)了解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的 1.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利用手机、电脑去查阅有关科学家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从哪里收集到这些资料?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教师讲述:科学家在研究恐龙的方法有:发现并记录化石、修复骨骼、装配骨骼和“复原”恐龙等。 3.播放中央台下载的视频——云南禄丰市的村民在进行绿化作业的时候,无意当中发现了两具因为大雨冲刷而显露出来的恐龙化石骨架,中科院和当地的恐龙化石保护中心紧急启动了抢救工作…… 讨论:视频中介绍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 教师讲述:现代的研究方法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化石,3D扫描“复原”恐龙等新技术。 (二)通过恐龙化石资料推测恐龙的生活习性 1.学生观察书本第25面最上面的图片。 2.讨论:根据这些化石资料,我们可以推测出恐龙可能吃哪些食物? 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等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哪些食性。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根据恐龙蛋化石,可以知道恐龙是卵生和;根据恐龙牙齿化石,可以推测恐龙的食性;根据地层沉积的其他动植物的种类,可以知道恐龙可能吃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5课《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第2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阳光的直射、增加反射板(增加光照量)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加快提升水的温度。 科学思维:能比较不同光照角度、不同光照量的吸热效果。知道不同光照角度、不同光照量会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效果。 探究实践:能够设计不同光照角度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照角度对物体吸热效果的影响。 态度责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光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知道阳光直射,增加反光量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不同光照角度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光照角度对物体吸热效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1.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反射板的图片; 2.光照角度对比实验材料:黑色卡纸3张、温度计3支、瓦楞纸3张、剪刀、双面胶、量角器; 3.光照量对比实验:锡箔纸1张、黑色卡纸2张、温度计2支、瓦楞纸2张、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3.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为什么是深色的?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关于太阳能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太阳能热水器 二、科学实践活动:研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为什么要倾斜放置 1.设计实验方案 提问:研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为什么要倾斜放置?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提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其他组的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讲述实验方案:用同样的卡纸制作三个同样大小的纸袋;将温度计放入纸袋中,固定温度计的位置;在阳光下,将纸袋一个垂直于地布放置,一个与地面平行放置,一个与阳光垂直放置。每隔5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学生分小组开展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讨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一说,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吸热效果最好。 三、拓展与应用 1.出示太阳能热水杯图片。 提问:一些户外旅行使用的太阳能热水杯有反射板。为什么要添加反射板呢?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孩子与父母》教案

课题:孩子与父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亲代;孩子对父母来说是后代。知道孩子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叫做性状。 科学思维:能够举例说出孩子与父母在性状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探究实践:学生能细致观察、描述孩子与父母的性状,说出性状方面的相同和不同。学生能用列表的方式记录自己、父母,甚至祖辈的各种性状,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科学态度:学生对观察和比较孩子与父母的性状感兴趣,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知道孩子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叫做性状。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自己与父母的性状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录、合理地统计、清晰地表达。 教学准备:课前几天,鼓励学生与爸爸妈妈、爷爷妈妈、外公外婆等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一起照一张合影,并将电子文件发给老师。 自己与父母的合影照,小镜子 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区分小区住户的吗?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

面部特征,但是有没有和我们长得相近的人呀? 2.讲解: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我们以一家人为例,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后代,也叫子代;父母是孩子的上一代,也叫亲代。 3谈话:经常听到大人们说:“你长得真像妈妈!”、或是“真像爸爸!”呢,孩子都像自己的父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孩子和父母 二、科学实验活动:比较一家人的相貌 1.比较孩子、他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的照片。 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从大家熟悉的孩子与父母的相貌开始探究。 (1)观察、比较下面照片中小明及家人的相貌。小明的哪些方面像长辈呢? (2)讨论交流 (3)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不仅发现小明和他的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还发现小明的父亲与爷爷奶奶、母亲与外公外婆在相貌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是孩子在相貌上与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相似之处的原因。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相貌。 提示:请同学们准备一面镜子,或是自己和父母的照片。 任务:仔细观察,我们有哪些相貌特征像自己的父母呢? 小结:这些稳定的相貌特征,如双眼皮或者单眼皮、有酒窝或者没有酒窝等,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用表格列出自己与家人的各种性状并进行比较。 1.讲述:我们找到了与父母相貌相似的很多地方,刘老师将易于观察的6个

5-16《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5.16《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教学设计课题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单元 5 学科科学年级 5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在科学实践活动方面设计以下几个活动。首先讨论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方案,根据提供材料的单价计算方案中材料成本,旨在告诉学生产品设计时需做到结构简单、材料少、成本低、易于制作。然后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画图设计图,小组合作制作模型。最后在阳光下测试模型效果,测试的结果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整个活动让学生会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 (1)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构造与成本,要依据的科学原理如何节约、方便和实用。 科学思维:设计——制作——检验 科学实践: (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2)交流方案设计思路,本着节约、简便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3)根据方案准备材料和工具,小组分工制作模型并检验。 责任态度: (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设计合适方案,制作模型并检验。 难点怎样设计制作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平时我们用热得快、电热壶或炉子烧水。这些烧水方式有什么缺点? 2、使用太阳能热水袋、太阳能热水器将水加热, 既环保又节约能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 3、用什么办法能让简易热水袋也有保温作用? 4、让我们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来给 水加热吧。费电、费气、 费时,消耗大 量资源甚至污 染环境 观察交流,互 相补充 预测:用棉絮 包裹…… 分析热得快、电 热壶和炉子的目 的是为了跟太阳 能热水袋(热水 器)相成对比, 感受科技进步给 生活带来的便 利。 给简易热水袋保 温,也是对制作 太阳能热水器的 启发。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彩虹》教案

课题:彩虹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有关。知道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科学思维:知道自身发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与它们发出的光有关。知道自身不发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的光决定的。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两两叠加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三种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能形成白光。 探究实践:能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能设计实验,研究将不同色光混合后出现的现象。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有关。知道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教学难点:能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能设计实验,研究将不同色光混合后出现的现象。 教学准备: 工具和材料:喷壶,手电筒,小剪刀,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塑料片,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纸,卡纸,水彩笔,细绳,木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见过彩虹吗?说一说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有关吗?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彩虹的形成。板书课题:彩虹

二、科学实践活动:制造彩虹 1.哪些情况下以看到彩虹现象? 说一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彩虹? 根据书本提示,讨论:瀑布前有彩虹,喷泉旁有彩虹,这说明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教师小结:彩虹的形成可能与水雾有关。 2.在喷雾器中装水,然后背向着太阳喷雾,尝试制造彩虹。停止喷雾,还能出现同样的现象吗? 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通过上面的实验,说明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出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和水雾有关。 三、科学实践活动:研究太阳光的组成 1.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谈话: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有关。彩虹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太阳光也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吗?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 教师演示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在纸屏上,慢慢转动三棱镜,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边播放彩虹形成的视频边讲解: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太阳光一般由红、橙、黄、绿、蓝、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