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 0715
- 格式:docx
- 大小:31.46 KB
- 文档页数:8
牛流行热检测方法及疫苗研究现状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是一种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1-2]。
BEF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41~42 ℃)、食欲不振、关节肿胀、跛行。
该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仅持续1~3 d,恢复迅速。
1867年,BEF首次在南非被报道,随后传入中东、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3]。
BEF病死率低,发病率高,主要导致泌乳牛产奶量突然下降、肉牛状况不良、役用牛瘫痪,造成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
近年来,BE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
2002年,河南省BEF流行病学报告病死率达到17%~18%;2012年,土耳其一牧场BEF病死率高达20%;2015年,西藏和甘肃天祝地区牦牛BEFV抗体阳性率为23.8%~45.09%[4-7]。
因此,检测和防控BEF已成为畜牧业的首要任务。
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由负义单链RNA基因组组成。
BEFV共编码5种结构蛋白,包括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RNA依赖RNA聚合酶大蛋白(L)[8]。
G蛋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负责病毒细胞黏附、进入和致病性,表面有4个抗原中和位点(G1~G4),能够诱导抗体分泌和保护性体液免疫[9-10]。
研究发现,G1位点仅与BEFV的血清发生反应,而G2、G3、G4抗原位点与同科其他病毒会产生血清学交叉反应[11]。
G蛋白作为中和抗体的靶标,广泛应用于BEFV检测方法建立和新型BEF疫苗开发。
本文对BEF的检测方法以及疫苗开发的研究近况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BEF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1 BEF检测方法的研究近况1.1 病原学检测方法临床上常将采集的患病牛抗凝血白细胞接种于1~3日龄的乳鼠脑中,经鼠脑传代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病毒中和试验鉴定;或将负染分离的白细胞置于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
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牛衣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牲畜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
经常清洁牲畜棚舍,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保持牲畜栖息地的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
2.加强牧场管理:牧场管理是牛衣原体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安排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牲畜过度拥挤,在牲畜密集场所增加合理的通风设备。
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备饲料和饲水,保持牲畜的营养充足。
3.严禁随意进出牲畜棚舍:牛衣原体主要通过人员和工具传播,因此,严禁未经消毒处理的人员和工具进入牲畜棚舍。
对于必须进出棚舍的人员和工具,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疫源传播的风险。
4.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疫苗可以增强牛群的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感染。
根据兽医的建议,选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定期接种,以建立起牛群的免疫屏障。
5.强化个体防护措施:每个养殖人员都应该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污染物接触牲畜、饲料、饮水等。
在接触牲畜前及时洗手,并穿戴牲畜专用的衣物、鞋套和手套,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提高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和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保健药物,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定期给牲畜驱虫,减少寄生虫的侵害,防止虫害引起的免疫抵抗力下降。
7.定期监测和检测:定期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已感染的牲畜,防止疫源的扩散。
同时,定期对牛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保牛衣原体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8.加强兽医指导:定期邀请兽医到牧场进行巡诊和指导,及时解决牲畜养殖中的问题,保证牲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兽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防治建议。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牛衣原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牛群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养殖条件和养殖规模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防治措施,以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2月刊78畜禽与水产工程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落桑拉毛(青海省玉树州称文镇人民政府,青海 玉树 815100)摘要:衣原体病是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接触性传染病,为掌握青海省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感染情况,该文对2016~2020年家畜衣原体病流行病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几年间衣原体病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动物防疫部门对家畜衣原体病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但总体上阳性率仍较高,需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免疫接种与监测净化工作,降低将病的发生流行率,确保当地家畜养殖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家畜;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检测;玉树州落桑拉毛. 青海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调查[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4):78~79.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发的多牲畜动物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典型临床特征是妊娠阶段突然出现流产,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炎、关节炎和肠炎等症状[1]。
该病不存在典型季节性,圈舍饲养殖模式下,冬春季节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放牧养殖模式下,夏秋季发生流行率较高[2]。
为了进一步掌握青海省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感染情况,于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对玉树州家畜衣原体病开展血清学检测,做好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牲畜的阳性感染情况,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防治、降低发生流行率提供参考。
一、调查取样加速衣原体病血清检测主要选择使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中需配置衣原体标准抗原、标准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均由青海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提供。
检测中使用96孔110°V 型血凝板,配置微量振荡器、恒温箱、微量加样器。
2016~2020年共采集牛血清1600份,各年分别为300、400、300、300、300份;采集羊血清2200份,各年分别为400、500、400、500、400份。
二、调查方法1、稀释液添加在96孔微型血凝板当中,每个样孔灯中加入稀释液75 μL。
牛衣原体病及其防制
邱昌庆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保健》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牛衣原体病中对养牛业危害最严重的是牛衣原体性流产,该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牛流产、早产、死产或产无活力犊牛为主要特征。
该病的同义名有牛流行性流产、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牛新立克次体性流产。
由于奶牛衣原体性流产给奶牛场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胎儿夭折,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邱昌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青海省羊衣原体病综合防制措施 [J], 谢昌元;王光华;李明录;王顺林;韩贇;叶成玉;陆艳;李秀萍;马利青
2.高寒牧区绵羊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制 [J], 魏玉明;王翠英;陈丽
3.牛衣原体病的综合防制要点 [J], 吴勇
4.羊衣原体病的诊疗与防制措施 [J], 范大鹏
5.猪衣原体病的防制 [J], 蔡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动物保健2023.06疾病防治摘要:牛冠状病毒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疾病,可引起成年牛的冬季痢疾、犊牛腹泻和所有日龄牛的呼吸道疾病。
牛冠状病毒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对肉牛和奶牛养殖均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牛冠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冠状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冠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牛冠状病毒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刘宝柱1,萨茹拉2,孙衍立3(1.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2.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和浩特010010;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收稿日期:2023-02-06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6.018牛冠状病毒病是由牛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新生犊牛冠状病毒性腹泻、成年牛冬季痢疾、所有日龄牛冠状病毒性呼吸道疾病[1]。
牛冠状病毒病最早的报道见于1973年的美国,随后通过组织学、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等技术鉴定出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1984年首次从患支气管肺炎的犊牛肺中分离出牛冠状病毒,因此确定了牛冠状病毒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疾病和腹泻[2]。
牛冠状病毒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可对肉牛和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报道,患冬季痢疾的奶牛与感染前相比,每日产奶量最高可下降70%,在患病前7d 和患病后19d 的产奶期间中,每头患病奶牛产量减少51L [3]。
在另一项研究中,出现冠状病毒的牛场犊牛体重减少了8.17kg 。
此外,牛冠状病毒病还可通过增加治疗成本、病牛的护理成本、生殖障碍等给牛场造成经济损失[4]。
本文对牛冠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牛冠状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病原特征牛冠状病毒(BCoV )是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a 亚群的成员,同属病毒成员有人肠道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OC43、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马冠状病毒、犬呼吸道冠状病毒。
德令哈市牦牛衣原体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朱巧英;刘艳红
【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
【年(卷),期】2012(008)012
【摘要】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牦牛进行了衣原体血清学抗体检测,共检测牦牛血清160份,检出阳性15份,阳性率9.37%。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朱巧英;刘艳红
【作者单位】青海省茫崖畜牧兽医工作站,817500;青海省海西州动物卫生监督所,8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
【相关文献】
1.德令哈市绒山羊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 [J], 史绍俊
2.德令哈市猪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J], 毛启元
3.德令哈市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J], 王春香;毛启元
4.青海省德令哈市改良绒山羊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 [J], 陈辅君;袁有贞;史元忠;陈加英;李晓卉;马少丽
5.青海省德令哈市牛羊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 [J], 袁友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兽医实验室 2019年第8期 吉林省部分地区奶牛流产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黄培鑫 杜洪峰 王世界 夏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流产衣原体是一类细胞内寄生病原体。
流产衣原体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结膜炎、脑脊髓炎、肠炎、肺炎和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
人感染流产衣原体主要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气溶胶,以及接触感染动物阴道分泌物和胎盘。
患畜可能通过摄入污染物而患病,也有可能是与患病公牛交配,通过精液而传播。
奶牛感染后,衣原体在子宫内膜定植并复制,导致子宫内膜炎和孕体死亡。
世界范围内均有动物感染流产衣原体的报道。
在中国,流产衣原体感染人和动物的报道也很普遍,2018年河南省部分牛场奶牛衣原体血清阳性率平均为37.43%,2016年青海省互助县奶牛衣原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6.31%。
但是吉林省奶牛感染流产衣原体的信息还很缺乏,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流产衣原体在奶牛中的血清学阳性率,同时评估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吉林省奶牛流产衣原体的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一、材料与方法1.血清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2016年8月-2017年5月,从吉林省四平市、通化市和吉林市三个地区共20个牛场,采集血液样品477份。
血液样本用以1000×g离心10min,收集血清用于流产衣原体检测,详细记录奶牛的年龄、地区、胎次等信息。
2.检测方法。
所有血清应用IDEXX公司的流产衣原体循环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CLA1135T),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
二、结果和讨论群体水平流产衣原体的阳性率为60%(12/20),个体水平的阳性率为6.70%(32/477),不同地区奶牛流产衣原体的阳性率为6.35%~6.99%,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四平地区为6.99%,最低为吉林地区为6.35%,通化地区为6.90%。
不同年龄段流产衣原体的血清学阳性率为4.35%~9.30%,年龄小于12个月的奶牛的血清阳性率为7.57%(5/66),13~24个月为5.41%(4/74),25~36个月的奶牛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9.30%(8/86),37~48个月为6.82%(6/88),49~60个月为5.75%(5/87),超过61个月的奶牛血清阳性率最低为4.35%。
牛结节性皮肤病全球流行现状及免疫策略作者:李伟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2年第07期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
我国于2019年8月首次在新疆伊犁发现,并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数个省份,目前对我国养牛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给我国LSD的防控提供借鉴,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梳理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病原学、全球流行现状、免疫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今后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LSD)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病学;免疫策略中图分类号:S823;S85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7-0078-06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7.018Global Epidemic Status and Immunization Strategy ofLumpy Skin DiseaseLI Wei(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Dancheng County, Dancheng Henan 477150,China)Abstract: Lumpy skin disease (LSD) is an acute and sub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of cattle caused by 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 In August 2019, China reported the first outbreak of LSD in Yili, Xinjiang, and it spread to several province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hich had severe damageon cattle industr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SD and to susta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ttle industry in China, by sorting out the etiology, global epidemic status, and vaccine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of this disease, research orient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SD was pr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Lumpy skin disease; Epidemiology; Immunization strategy牛結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又被称为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性皮炎和牛结节疹,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中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
青海省互助县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温海蔚;刘燕霏;杨建德【摘要】牛衣原体病是由流产嗜性衣原体所引起牛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怀孕母牛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脊髓炎等.流产嗜性衣原体可感染羊和与之密切接触的人,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本研究对青海省互助县12个采集点共765份送检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为26.1%(200/765);其中牦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32.3%(20/62);乳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25.6%(180/703).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养殖场的乳牛和牦牛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衣原体感染.这些数据为该地区牛衣原体病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4)004【总页数】3页(P46-47,51)【关键词】牛衣原体病;血清学调查;间接血凝试验【作者】温海蔚;刘燕霏;杨建德【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7衣原体严格在细胞内寄生,经过特殊的生长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现普遍认为是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的生命体。
牛衣原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我国新疆、内蒙及西北等地多发,给畜牧业及公共卫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3]。
在目前已有资料中,1985至2015年间我国一共检测了22个地区的牛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
仅有上海市没有检测到牛衣原体病的感染,其余21个地区都存在有牛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报道[4-6]。
国内已有李永琴等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牛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25.8%(61/224)[7]。
洪尼宁等报道贵州省牛衣原体阳性率为2.86%(24/838)[8]。
在青海省也已有关于牛衣原体的相关调查,祁小英等报道青海省乐都县牛衣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16%(5/232)[9]。
互助县牛羊衣原体血清学流行调查报告王文勇;梁玉璟;解安敏【摘要】2013-2014年对互助县的巴扎、南门峡、松多、加定等8个牛羊流产较严重的乡镇进行了流产情况调查和衣原体血清学检测,经调查,牛的流产率两年上升0.93%,羊的流产率上升3.35%;经血清学检测,牛衣原体阳性率两年上升1.86%,羊衣原体阳性率两年上升3.15%.通过调查和检测,牛羊流产率和衣原体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5(045)006【总页数】1页(P40)【关键词】牛羊;流产;检测;衣原体【作者】王文勇;梁玉璟;解安敏【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7牛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感染牛羊的生殖道上皮细胞,导致公羊发生睾丸炎、尿道炎和包皮炎,母羊发生流产、死胎和弱胎,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遇降雪、降温等气候突变时流产率显著升高。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360Km2,总人口36.54万人,平均海拔2700m,共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据统计,目前全县共存栏羊44.8万只,牛存栏5.2万头,牛羊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牛羊的衣原体病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牛羊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解和掌握我县牛羊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在2013—2014年进行了牛羊流产率调查和衣原体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检测情况报告如下:1.1 流产地区牛羊流产的发生在本县没有一定区域性,在牛羊饲养量大的乡镇及规模养殖场流行较严重。
1.2 流产季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每年2~4月份流产比较多,其它月份较少。
1.3 流产与牛羊品种、年龄、胎次的关系绵羊和山羊均发病,但山羊的流产大于绵羊;在绵羊中,新引进品种的羊发病率大于当地品种的羊,特别是小尾寒羊及小尾寒养杂种羊的发病率高。
互助县牛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王文勇;解按敏;林元清;沈艳丽;蔡金山【摘要】2015年对互助县辖区内19个乡镇的奶牛进行了衣原体血清学检测,经检测,全县奶牛衣原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6.31%.其中,奶牛散养户中阳性率为30.5%,奶牛养殖场中阳性率为19.35%,今年新引进奶牛阳性率为28.57%,从血清学检测结果看,衣原体在互助县奶牛中的感染较为普遍,经汇总分析,其感染率在逐年攀升.【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年(卷),期】2016(046)003【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奶牛;检测;衣原体【作者】王文勇;解按敏;林元清;沈艳丽;蔡金山【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互助,810500;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810000;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810000;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5+3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360km2,总人口36.54万人,平均海拔2700m,共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据统计,目前全县共存栏奶牛5.2万头。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奶牛衣原体感染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解和掌握我县奶牛衣原体感染情况,对全县范围内存栏量较大地区的奶牛随机采样后,用 IH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检测。
牛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以使禽类和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
妊娠母牛感染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弱胎等繁殖障碍症状,新生犊牛表现出肠炎、支气管肺炎、腹泻等症状,公牛感染后,可引起精囊炎。
衣原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为动物重要疫病中的B类疫病;欧盟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三类疫病。
2.1 调查对象在松多、巴扎、加定等10个奶牛存栏量较大乡镇及5个奶牛养殖场采集牛血清840份,血清由各乡镇兽医站采集送检。
Experimental research | 试验研究只(散养户600只,养殖大户1 200只)。
药物治疗过程中,选择市场上销售的丙硫咪唑、吡喹酮、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驱虫治疗。
1.2 调查方法牛羊寄生虫病调查主要根据当地的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动态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与养殖户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牛羊的具体临床表现,并对牛羊排出的粪便进行检测,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种类和寄生虫种类,同时结合病死动物的尸体解剖情况明确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寄生虫种类、感染率、危害程度[2],并指导养殖户对牛羊寄生虫病进行针对性的驱除处理。
在养殖户驱虫2周之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感染养殖场的寄生虫病进行再一次的调查,测定驱虫效果[3]。
牛羊消化道线虫病、蠕虫病主要选择使用粪便漂浮法或者沉淀法进行检测;脑包虫病主要选择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抗原检测剂盒进行针对性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要求进行操作;螨虫病主要结合患病牛体表瘙痒症状进行鉴别、诊断,并采集患病牛的皮肤组织放置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煮沸后,取沉淀物滴加到载玻片上观察寄生虫虫体,判定是否是螨虫感染。
2 结果2.1 牛羊养殖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2019年调查的530头牛和1 800只羊中,存在寄生虫感染的牛羊分别为263头和866只,感染率分别为49.62%和48.11%,寄生虫疾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有消化道线虫病、螨虫病、蠕虫病,本次调查没有发现牛肝包虫病和脑包虫病。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能够发现散养户牛羊的寄生虫病感染率要显著高于规模牛羊养殖场。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主要方向在散养户群体中,需要深入广大养殖群体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宣传教育,指导散养户提高防控程度,定期进行驱虫处理。
见表1。
表1 牛羊养殖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动物调查数/头(只)感染数/头(只)感染率(%)牛53026349.62羊 1 80086648.112.2 牛羊寄生虫病种类和防治现状牛羊主要寄生虫病的种类和感染情况见表2、表3。
中国牛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郑杰谢巧张连祥崔舰南启明朱文革朱秀芝韩莉刑佳鹏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北京昌平102209)摘要: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属人畜共患病,呈地方流行,常对养殖业造成很大危害及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牛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症状有新生犊牛衣原体性肠炎、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多发性关节炎-浆膜炎、角膜结膜炎、衣原体性流产、衣原体性乳房炎、公牛精囊炎、精液品质降低等。
自上世纪80年代确诊牛衣原体病和利用IHA等方法检测血清学抗体以来,全国部分地区都进行了研究和报道,该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情况做一个汇总和分析,发现牛衣原体病广泛存在于21个省市,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感染率不断攀升,为了做好牛衣原体病的预防和保障人类的健康,建议养殖户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牛衣原体;流产;血清学;IHA引言:衣原体是一种小的、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可以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属人畜共患病,呈地方流行,常造成很大危害及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衣原体可以感染18个目、29个科的190余种鸟类以及绵羊、山羊、牦牛、猪等许多哺乳动物、野生动物受到过感染。
牛衣原体感染可使母牛出现散发性流产,产死犊、弱犊,出现子宫内膜炎、长期不孕,种公牛出现包皮炎、睾丸炎、精液品质降低,犊牛发生肠炎、散发性脑炎、胸膜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及角膜结膜炎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牛衣原体性流产。
牛衣原体性流产主要由家畜衣原体感染牛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牛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情况汇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就报道了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综合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也相继报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一些省区陆续报道牛感染衣原体病和利用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衣原体以来,中国关于牛衣原体血清学调查越来越多,具体见表1表1 中国牛衣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年份省份血清阳性率检测方式靶动物作者和文献1985 湖北 8.7%(382/4386) CFT,IHA 牛(奶牛)徐彩堂[1]1986 湖北 26.8% (37/138) CFT,IHA 牛(奶牛)杨宜生[2]1988 青海 29.0%(45/155) CFT 牦牛帅永玉[3]1989 青海 26.7%(24/90) IHA 牛韩英[4]1989 湖南 8.1%(33/410) IHA 牛(奶牛)蒋武成[5]1991 陕西 28.3%(107/378) IHA 牛(奶牛)林志涌[6]1991 四川 6.5%(7/107) IHA 牛左舜君[7]1991 青海 3.53%(28/119) IHA 牛张殿柱[8]1991 青海17.73%(340/1918)IHA 牛姜天童[9]1992 湖北 8.71%(382/4386) IHA CFT 牛杨宜生[10]1993 新疆 4.9%(35/711) IHA 牛金根源[11]1993 青海 21.03%(/190) IHA 牛董才行[12]1994 青海 42.7%(236/553) IHA 牦牛袁春华[13]1996 新疆 2.1%(6/288) IHA 牦牛王桂华[14]1999–2000台北 51.3%(377/735) ELISA 牛 Wang[15] 1999–2000 台北 71.4%(45/63) ELISA 牛 Wang[15] 2000 山东 16.1%(10/62)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河南 25.7%(9/35)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宁夏 16.8%(16/95)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河北 23.1%(3/13)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陕西 42.2%(57/132)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10.8%(4/37) IHA 牛(肉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20.7%(18/87)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甘肃 25.5%(24/47) IHA 牦牛邱昌庆[17] 2000 云南 34.61%(823/2378)IHA 牛王琼秋[18] 2000 青海 15.5%(22/142)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四川 25.6%(10/39) IHA 牦牛周继章[16] 2000 广西 20.0%(10/50)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0 安徽 18.7%(28/150)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0 江苏 14.0%(20/143) IHA 水牛邱昌庆[19] 2001 宁夏 24.0%(12/50) IHA 牛谢琴[20] 2002–2004 广东 49.1% (27/55)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江苏 0.0%(0/2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上海 0.0%(0/49)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河南 20.8%(10/48)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宁夏 25.4%(177/698)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甘肃 43.2%(19/44)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陕西 10.3%(25/243)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陕西 10.0%(1/1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内蒙古 15.7%(11/70)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2–2004 黑龙江 17.2%(20/116) IHA 牛(奶牛)邱昌庆[21] 2006 宁夏 9.22%(107/1161)IHA 牛邱洪流[22] 2007 宁夏 28.4%(108/380) IHA 牛(奶牛)何存利[23] 2008 宁夏 53.3%(16/30) IHA 牛(奶牛)杨东荣[24] 2009 青海 9.8%(21/214) IHA 牦牛张晓强[25]2009 青海 9.18%(/1361) IHA,ELISA 牦牛刘军红[26]2010 青海 5.13%(33/643) IHA 牦牛闵云龙[27]2010 青海 5.9%(19/321) IHA 牦牛铁富萍[28]2010 青海 2.5%(25/1,410) IHA 牛何成基[29]2011 宁夏 3.13%(39/1248)IHA 牛赵晓瑞[30]2011 四川22.68%(22/97)分离牛李翠蓉[31]2011 青海 2%(2/100) IHA 牛李兰青[32]2012 青海 2.81%(94/3351)IHA 牛孔祥颖[33]2012 青海0.8%(3/400)IHA 牛张作秀[34]2012 青海15.8%(15/95)IHA 牛王晓云[35]2012 青海8.0%(16/200)IHA 牛李世双[36]2012 青海9.37%(15/160)IHA 牛朱巧英[37]2012 安徽22.43%(120/535) IHA 牛宗贺[38]2012 宁夏24.14% IHA 牛谢琴[39]2012 青海 1.29%(/28) IHA 牛党永芝[40]2012 青海 15.00%(6/40) IHA 牛措毛加[41]2012 贵州 2.86%(24/838) IHA 牛洪尼宁[42]2013 重庆21.3%(69/324)IHA 牛霍本能[43]2013 青海 2.2%(5/232)IHA 牛祁小英[44]2013 青海11.5%(23/200)IHA 牛钟卫东[45]2013 青海17%(34/200)IHA 奶牛钟卫东[46]2013 甘肃25.08%(23/610)IHA 牦牛殷铭阳[47]2013 青海 2.8%(94/3351)IHA 牦牛孔祥颖[48]2013 青海 26.4%(60/227) IHA 牛马怡隽[49]2014 宁夏25.8%(23/224)IHA 牦牛李永琴[50]2014 海南 7.6%(91/1202) IHA 牛陈有文[51]2015 青海8.0%(16/200)IHA 牦牛马德礼[52]2015 青海 3.78%(34/900)IHA 牦牛魏有梅[53]二、衣原体病血清学情况分析通过表1汇总发现,自1985年以来,共监测了22个省(区、市)牛衣原体病的流行情况。
除上海市外,发现全国21个省(区、市)都存在牛衣原体血清学抗体阳性的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省份有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
血清学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监测结果阳性的省份不断增加,我国尚没有衣原体病疫苗的商业化使用,说明该病感染在我国牛群中普遍存在,而且以养牛业较集中的北方地区报道为多,同时也说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对牛衣原体病越来越重视。
本次综述中引用的文章从1985年开始,终止于2015年。
1999-2000年在台北用ELISA方法监测牛的感染率最高达到71.4%,中国大陆地区阳性率较高的省市有宁夏(最高为53.5%,2008年),甘肃(最高为43.2%,2002-2004年),青海(最高为42.7%,1994年),陕西(最高为42.2%,2000年),湖北(最高为26.8%,1986年),四川(最高为25.6%,2000年),安徽(最高为22.43%,2012年)等。
分析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牛衣原体血清学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具体见表2.表2 随着年份的增加部分省市阳性率增长情况省市初次报道阳性率最高年份阳性率增加湖北1985 8.7% 1986 26.8% 18.1%陕西1991 28.3% 2000 42.2% 13.9%宁夏2000 16.8% 2008 53.3% 36.5%甘肃2000 10.8% 2002-2004 43.2% 32.4%四川1991 6.5% 2000 25.6% 19.1%安徽2000 18.7% 2012 22.43% 3.73%青海1988 29.0% 1994 42.7% 13.7%从报道的数据来看,一些研究者对同一个省市的检测发现,不同地区或不同场的牛衣原体血清学阳性率差别较大,但是可以确认该省市所饲养的牛群中存在衣原体的感染。
通过以上的资料和分析可以看出,牛衣原体病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血清学阳性率出现攀升趋势。
由于衣原体病是人畜共患病,建议养殖户使用衣原体病疫苗预防和控制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