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俗语、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俗语、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俗语、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俗语、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俗语、诗文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l、“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经史家考证,杨贵妃当年所吃荔枝,正是四川合江荔枝。作为唯一的荔枝品牌,空运特供北京奥运会过后,合江荔枝更是身价百倍。然而,由于受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影响,今年合江荔枝将迎来大减产,估计减产幅度将达九成。这说明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D) A温度B水分C阳光 D.以上都是

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生物和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3、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C)

A 光

B 水

C 温度

D 空气

4、“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

A生物的遗传B生物的变异

C环境的不同D光照的不同

5、从细胞结构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B)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

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c)

A 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的是环境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c)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迁徒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9、“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小丽妈妈一直给她喂钙粉,而医生说小丽患佝偻病,原因是在于喂钙粉时没有添加(C)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B

10、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B)

A 觅食行为

B 学习行为

C 防御行为

D 生殖行为

11、你学过不少的古诗吧,其中写景状物或借景抒情的名句流传至今,十分生动。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B)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北宋欧阳修的诗句中“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句中“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B)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1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D)

A净化空气B过滤尘埃

C降低噪声D涵养水源

14、《说苑*正谏》中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这段话描述的是生物的(A)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互利关系

15、“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16、“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我市广为栽种的松、柏都属于裸子植物,主要依据是(c)

A具有根、茎、叶B受精作用不需要水

C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17、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婉,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c)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蛱堞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两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8、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稚,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试分析: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是:气温变暖,水中藻类大量生长和繁殖。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句诗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扦插(或无性生殖)。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黄蝶”不见了,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黄蝶”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它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道出了农田生态系统中“丰年”与“蛙声”的某种关系,请你根据生态学的有关知识,

解答下列问题。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青蛙属于消费者。

(2)水稻,青蛙、稻螟、杂草等都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请你写出一条含三种生物的食物链:水稻→稻螟→青蛙。

(3)目前农田里消灭害虫,经常喷洒农药.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请联系(2)中的食物链分析,推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青蛙。

(4)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能消灭大量农田害虫,请你谈谈生物治虫的优点:减少农药用量,节约开支,节省劳动力,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0、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描绘了农村夏夜优美的景色:“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词中提到的生物有树、鹊、蝉、稻、蛙,词中的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既能在岩石圈又能在水圈生活的动物是:青蛙。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中的生物学知识 《诗经》305篇中,有141篇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次数达到了492次;提到植物的篇目有144篇,共计505次;而涉及到自然现象的篇目有89篇,共235次。其中一些现象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原理。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能尝试渗透《诗经》中的有关生物学现象,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说不定学生会对所讲内容印象更深。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农田生态系统 1.1 农田需要耕地、施肥《小雅·大田》中记载:“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意思是背起锋利的犁到田里耕地。《周颂·良耜》中记载:“荼寥朽止”。意思是将杂草等埋在田里,腐烂后可以作肥料。这说明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农田需要松土、施肥,从而获得丰收。这是因为耕地松土可以使土壤O2含量增加,农作物根系呼吸增强,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杂草等废弃物在土壤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杂草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被农作物再吸收利用。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模式。

图1 古代劳动人民耕地松土的农具——耜 1.2 农田需要锄草、除害虫《小雅·甫田》中记载:“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意思是农田中有的锄草有的施肥,农作物长势良好。《小雅·大田》中记载:“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意思是除去害虫。锄草可以降低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竞争,除去害虫可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伤害。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来看,锄草、除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湿地淡水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诗经》中记载的湿地淡水生态系统的例子很多,以下仅分析两个典型的例子。①《国风·周南·关雎》中记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思是一对雎鸠在河中小岛上鸣叫。②《陈风·泽陂》中记载:“泽彼之陂,有蒲与荷”。意思是清清的池塘边长着蒲草与荷花。其共同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优势植物是水草与荷等水生植物,优势动物是鱼类与各种水禽。湿地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生活用水。而景色秀美的湿地也是人们观光的重要场所,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这都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

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古诗词中的生物现象 1、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生物的繁殖。春天到了,万物苏生,水里的微生物们也不例外。在江水中有一些是植物,如浮萍之类的,而有些是像藻类的动物,他们也大量的繁殖,一起构成了江水美丽的颜色。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营养生殖--扦插。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而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 3、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嫁接。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植物色素的作用或温度的影响。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在春、夏季节,枫叶、黄栌等树木的叶子由于光合作用强烈,叶绿素掩盖着花青素,因此呈现出一片绿色。一到深秋,树叶受到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叶绿素被破坏,叶子里的水分也减少了,不能及时运输掉的淀粉变成了葡萄糖,糖分就逐渐转化为花青素,于是,绿叶变成了红叶。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茎的向光性。“红杏出墙”体现出植物的向光性。其原因在于墙外阳光(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7、“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明《子西语录》)──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当落叶树木叶片变红时,也就意味着树叶快要凋落了,引起落叶树木落叶的环境信号不是天寒而是日照时间的缩短,不过这两个信号的变化趋势在由秋入冬时恰好吻合,当植物接收到日照缩短这一信号后,在激素的调节下,叶柄基部的一种特殊结构──离层的细胞就迅速分裂,并产生大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使离层细胞的中层和细胞壁溶解,最后离层处的细胞几乎都被溶解。于是叶子就掉了。“一叶落知天下秋”是成语“一叶知秋”的来源。(大家都知道生物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就是细胞,当大量的细胞被破坏之后,叶子和叶柄基部都被破坏,从而使得叶子掉落。)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巧用成语就能轻松搞定的几个生物学知识

巧用成语就能轻松搞定的几个生物学知识摘要: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中经常存在一些易混、较繁杂的知识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量多、面广,怎样高效持久地记住每一个知识点是一个长远且迫切的话题。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及研究搜集的材料,希望通过这一小切口为广大师生学习和理解、记忆生物学知识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同时为广大生物教育、教学爱好者们提供灵感。 关键词:巧用成语生物学知识教学方法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一定的意义,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创造性教学[1],鼓励接受和深化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等,在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略、混淆,干扰记忆及问题辨析。如果在学习时能够用简短、准确的词语加强记忆,那么不仅可以增强即时学习效果,而且可以为以后的复习节省一些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单列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1.不“监守自盗”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却不消耗氧气 人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三者共同构成血细胞,其中红细胞含有血红素,它既能和氧结合,又能和二氧化碳结合,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工作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但是人的红细胞是否消耗氧气呢? 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学生们已经明确了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成熟后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等,红细胞可以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并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ATP。红细胞运输氧气,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却只运输而不消耗,所以用不“监守自盗”形容这一过程是很形象的,这对于以后同学们解鸡、蛙的红细胞与人成熟红细胞等易混习题很有帮助。 2.“借尸还魂”的S型细菌――巧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你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2]。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菌去感染小鼠,他分别将活的、无毒的R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实验表明,S型细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

和生物有关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 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 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排汗散热,汗的无机盐和尿素供植物生长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 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的影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谚语) 瑞雪兆丰年———低温冻死许多害虫; 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益虫、害虫与丰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是生态圈的能量来源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与水,阳光关系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叶绿素分解,花青素显现,枫叶如花红。特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鸟类的季节性繁殖和迁徙行为 一山难容二虎———能量金字塔 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日照长度影响生物习性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鸟类的迁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天是多种植物开化的时节 本是同根生———营养繁殖 .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鹬蚌相争————捕食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性 千篇一律——细胞的有丝分裂 改头换面——胚后发育中的变态发育 华而不实——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 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使二者最大限度地参与生命活动,保证植物茁壮成长。 ! 移花接木——植物的营养生殖方式。 津津有味——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使味蕾感觉到甜味。 无师自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六亲不认——动物后天性行为中的印随。 惊弓之鸟——鸟类的条件反射。 画饼充饥——人的条件反射。 开花结果——开花受粉后形成种子,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供不应求——异化大于同化。如人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言传身教——高等动物和人的后天性行为,使个体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 一枝独秀——植物的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 红杏出墙——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使枝条朝向光源一侧生长和弯曲。 良莠不齐——基因突变 内忧外患——生存斗争。 枯木逢春——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恩将仇报——种间关系中的寄生。 弱肉强食——种间关系中的捕食。 东施效颦——拟态。我不是我自己。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吴寻刚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花青素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植物的叶都为绿色,是因为叶中所含的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叶黄素、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的缘故。但叶绿素有个特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形成,又不断的破坏。叶绿素的形成与两个外界条件有关: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阳光,就不能形成叶绿素,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遮光来培养韭黄和豆芽菜。气温过低叶绿素也不能形成,此时,叶绿素的破坏速度却有增无减,随着叶绿素的减少,叶片便逐渐显现叶中其它色素的颜色,银杏、杨树等植物叶片到秋天变黄便是这个原因。而枫树在低温时叶片中的糖分可转变成花青素,这时花青素是红色的,含量又多,所以叶片变红,且红得鲜艳,故有“霜叶红于二月花”。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温度对植物分布影响

高中阶段涉及的生物学原理

高中阶段涉及的生物学原理 什么叫原理?《辞海》解释为:“原理通常指科学的某一领域部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以大量实践为基础,正确性为实践所检验与确定”。的确,在高中生物学中是有许多基础知识作为原理,并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实际等等。现将有关的原理及具体运用分类归纳如下: 1、细胞学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其全能性原理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基因。可以应用于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和杀虫剂等;生产人工种子;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及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运用其原理可以生产蛋白制品(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检测毒物毒性;研究病理和药理等。对于白血病患者,目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骨髓移植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正常人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来产生正常的白细胞,从而使病人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 植物细胞增殖、分化及全能性的原理运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膜流动性的原理运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运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运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抑制DNA分子复制的化学药物能抑制癌细胞分裂,运用于治疗癌症。人工生物膜材料选择透过性的特性,运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净化,以及透析型人工肾的研制。 2、生理学原理 2.1酶的特性的原理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可以除去植物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动物细胞间质主要含有胶原蛋白等成分,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处理才能获得单个细胞。蛋白质酶、脂肪酶、淀粉酶制成有助于消化的多酶片。添加蛋白质酶、脂肪酶、淀粉酶制成加酶洗衣粉,提高洗涤效果。 2.2光合作用原理 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运用很广。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延长光照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控制光照强度、提供足够的CO2、确保矿质元素的供应。如生产上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合理密植既能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又能增加

公共基础知识之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之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 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这一特性,人们可以来捕杀有害的昆虫。如黑光灯。 触目惊心——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人的视觉感官——眼睛把外界的危险信号传入大脑后,下丘脑便通过植物性神经向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于是肾上腺髓质便分泌肾上腺激素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在肾上腺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协同作用下,人的血压、血糖浓度升高,并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这就是触目惊心的生物学原理。又如:汗流浃背--此成语出自《后汉书·伏皇后纪》,亦作“汗流洽背”。一次汉文帝向右丞相周勃提了几个问题,周勃都没能回答出来,急出了一身汗。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冷汗,这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发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脚心为最多。其实,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但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出汗,而且处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汗,后者医学上称之为温热性发汗,以前胸和后背为多。在人体排出的汗液里,水分含量最多,约占99%,其余部分为氯化钠、氯化钾、少量尿素及其他盐类物质。是由汗腺主动分泌的,最终排出的汗液为低渗液。出汗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但能调节体温平衡,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废物的作用。 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行为 事实上这是动物体内的雄性激素引起的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殖中的一种求偶行为,雄性个体为赢得雌性孔雀的芳心,特意打开艳丽的尾羽炫耀自己。除此之外,与动物生殖相关的成语还有蜻蜓点水。 望梅止渴——生物的条件反射 《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和神经支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每次给狗喂食前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狗食物,这样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响,虽然此时还未给食物,但狗已表现出进食活动,如口动、流口水等。巴甫洛夫认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但与给狗喂食多次结

关于生物学顺口溜

生物学顺口溜 1、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 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 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a、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b、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c、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3、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4、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 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5、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

指)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 6、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7、植物有丝分裂: 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膜仁重现失两体)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三现重开始。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五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两消两现貌巨变 着丝点聚赤道面 纺牵染体分两组 两现两消新壁现六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8、微量元素一 新铁臂阿童木, 猛! Zn Fe B () Cu Mo Mn二 铁猛碰新木桶 Fe Mn B Zn Mo Cu三 铁门碰醒铜母[驴]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向光性)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向阳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的生态效应)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物质循环) 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光周期现象,虫媒花) 6.“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无性繁殖) 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 (有性繁殖) 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间竞争) 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 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召唤雌性的方式。)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动物应激性) 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的《飞蛾》) (动物趋光性) 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应激性)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群聚现象) 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 (种内斗争)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中考生物易错题汇编试题(含解析)

中考生物易错题汇编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在一个晴天中某植物两种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曲线a,b分别表 示()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吸收作用D.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0(清水)0.25%1%10%20%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35453023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3.番茄种子开始萌发到长出第一片新叶时,两片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某同学用缺氮的营 养液培养上述若干幼苗,然后对幼苗进行如下不同处理,随后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出现 缺氮症状的是() A.剪掉根尖的幼苗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D.完整的幼苗 4.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图二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图三曲线可以表示某些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D.图四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 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5.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6.京白梨是唯一冠以“京”字的北京特色果品。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图示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果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B.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C.12℃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D.6℃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 7.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Ⅱ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D是成虫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B是蝌蚪 8.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阶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B.种子只要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就能萌发 C.在“茎的输导功能”实验中,被染色成红色的结构是筛管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在初一、初二学生中开展初中生物义务教育,《标准》中规定的50个重要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以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新的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点是:高度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近几年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也在不断的探索,结合我们学校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经过本人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采取以下一些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对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除了按照学校现有的“自学──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导学以外,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每题1分,共15分)。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无关 2.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作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鼠→蛇→鹰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D.阳光→草→鼠→蛇→鹰 3.如图是消化系统的某些器官。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⑤ 4.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人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胎盘 5.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盖盖玻片时,要将盖玻片快速平盖在载玻片上 C.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看着目镜 D.要将视野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 6.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7.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杂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亲代豌豆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8.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少吃主食以保持苗条身材B.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C.长期坚持熬夜做练习题D.遇到心理问题不善于求助他人 9.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生物多样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围湖造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稳定 C.引进外来物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D.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10.某同学在校园内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植株高大;②叶针形; 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该植物与如图哪种植物同属一类() A.向日葵B.海带 C.贯众D.马尾松 11.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和生物有关的诗句

落红不就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得分解作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得恢复力稳定性 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光性 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与光照影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排汗散热,汗得无机盐与尿素供植物生长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生长得影响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 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得影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条件反射(谚语) 瑞雪兆丰年———低温冻死许多害虫; 稻花香里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益虫、害虫与丰收;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就是生态圈得能量来源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与水,阳光关系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叶绿素分解,花青素显现,枫叶如花红。特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鸟类得季节性繁殖与迁徙行为

一山难容二虎———能量金字塔 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日照长度影响生物习性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鸟类得迁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天就是多种植物开化得时节 本就是同根生———营养繁殖 飞蛾投火———生物得应激性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得关系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得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得竞争 鹬蚌相争————捕食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得适应性 千篇一律——细胞得有丝分裂 改头换面——胚后发育中得变态发育 华而不实——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得现象。 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充分吸收水与矿质离子,使二者最大限度地参与生命活动,保证植物茁壮成长。

诗词中的生物

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一、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试题选编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红杏出墙”现象,下列哪一 项是不正确的 A. 红杏枝条接受墙外阳光的刺激而出墙,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或应激性 B. 红杏出墙可以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适应性 C. 红杏出墙是生物性状,具有其遗传的物质基础,具有遗传性 D. 红杏出墙是枝条的生长发育行为,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无关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落红化着护花的春泥,春泥中护花的营养是 A. 矿质营养 B. 有机营养 C. 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 D. 有机营养和其他特殊营养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是毛泽东同志赞美梅花在冬天未长叶而先开花的现 象,用生物学观点解释,梅花开放所需营养来自 A. 花开放后的光合作用 B. 头年冬季体内积累 C. 当年夏秋季节体内积累 D. 当年冬季体内积累 4.“凡事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诗句反映了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变异性 C.适应性 D.应激性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变异现象 A.“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 B.“将门出将子” C.“歪瓜结正果” D.“正果结歪瓜”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植物的开花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光照和温度 7.“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句中黄蝶的活动不能用下列哪一种特性解释 A.遗传性 B.变异性 C.应激性 D.适应性 8.“螳螂捕蝉,自有黄雀在后”,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诗句中的现象反映了下列哪一组生 态关系①种内关系②种间关系③捕食关系④物质循环⑤能量流动 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9.“一山不存二虎”,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诗句中的现象反映了下列哪一组生态关系 ①种内关系②种间关系③捕食关系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哪一项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A.“猪生象” B.“美人鱼” C.“狐狸精” D.“歪瓜结正果” 答案和解析: 1.“红杏出墙”现象,是受墙外阳光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红杏出墙”有其遗传的物质基础,具有遗传性;“红杏出墙”是为了更多地接受墙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属于适应性;“红杏出墙”等任何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答案:D 2.“落红”就是落花,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又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矿质营养、无机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对这种现象中还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

古诗与生物

用古诗描述生物现象的习题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于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A.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阳光 B.江水 C.温度 D.空气 4、《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A 蝉→螳螂→黄雀 B .露水→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 黄雀→螳螂→蝉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是那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6、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要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病虫害 7、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哪种因素 A.季节 B.水 C.生物 D.空气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A. 根 B. 芽 C. 叶 D. 茎 1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禾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 11、“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繁殖 A.种子B.扦插 C.嫁接D.压条 1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里的“麻屋子、红帐子、红胖子”分别是指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分别是由花的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发育而成。 13、明朝诗人郭敦写过一首诗 , 题目叫《飞蝗》,其中有一句话“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1 )从前面的一句诗中,可以知道蝗虫有 ____________ 习性。 ( 2 )农夫为什么如此伤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蝗虫之所以能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灾害,这与蝗虫的 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据此特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蝗灾之所以发生在干旱年份,这说明蝗虫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蝗灾之所以发生的面积大、范围广,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14、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与生物学有关的成语、诗词、俗语

与成语诗句俗语有关的生物知识 1.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 2.枯木逢春——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竞争关系; 4.大树下面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动物的保护色; 6.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天生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遗传现象; 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温度或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10.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植物(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 1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或物质循环 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和稳定性 14.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植物的向光性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春风不度玉门关——海拔对生物的影响 1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 1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与水、阳光的关系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鸟类的季节性繁殖和迁徙行为 20.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植物的生长繁殖 2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营养生殖(扦插) 22.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行为(繁殖行为) 23.蜻蜓点水——动物的繁殖行为 2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繁殖行为。 2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生物的繁殖现象 26.移花接木——嫁接,植物的营养(无性)生殖 27.本是同根生——植物营养繁殖(无性生殖) 28.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 2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生物的呼吸(中耕松土促进根有氧呼吸) 3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捕食行为(青蛙的多少预测粮食是否丰收)31.牵一发而动全身——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 3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温度对叶绿素及花青素的影响 33.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34.优胜劣汰——自然选择 35.鹦鹉学舌——动物的学习行为; 36.开花结果——开花受粉后形成种子 37.弱肉强食——种间关系中的捕食 38. 叶落归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40.鹊巢鸠占——生物的竞争 41.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42.“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条件反射 43.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44.树怕剥皮,不怕空心——树皮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45.转基因超级鼠获得——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6.含羞草受碰后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47.某人牙龈出血——缺乏维生素C 48.有些作物的种子播种前要浸泡—-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9.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0.某人连续看书看电视操作电脑数小时——建议:每隔一小时休息一会,要远眺几分钟

用古诗词命生物学试题

用古诗词命生物学试题 万州区江南中学眭庆华 (联系电话:58911772)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试题:(1)为什么野火烧不尽小草?(2)“春风吹又生”,是指小草利用什么器官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3节。 答案:(1)野火可以烧掉小草的茎叶,但根深埋在土壤中,野火是烧不着的。(2)小草是利用根繁殖的,这种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试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说法科学吗?为什么?从生物的生活史角度分析,你认为应怎样改才科学?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9章第2节。 答案:这种说法不科学,根据家蚕的生活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可知,春蚕(家蚕的幼虫)吐完丝后,并不是死了,而是变成了蛹,蛹再变成蚕蛾(家虫的成虫),雌蛾与雄蛾交尾、产卵后,才死亡。应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才科学。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试题:“稻花香”、“丰年”、“蛙声一片”它们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7章第1节。 答案:根据稻田中的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可知当稻田中的青蛙数量较多(蛙声一片)时,害虫的数量就会减少,这样水稻才会正常地生长,才会出现稻花香,给人们带来又一个丰年。这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 试题:为什么春眠不觉晓? 说明:适用于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9章。 答案:在严寒的冬天,由于人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微血管大多是收缩的,所以体表的血流量自然就减少了,而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对增加了,这样,既能因体表血流量减少而有效地控制热量的向外散发,有利御寒,又能使人体因脑组织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而感到精神好,头脑清爽。冬去春来,外界气温回升很快,敏感的皮肤就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通过反射性调节,使肌肉松驰,皮肤微血管大量开放,从而产生了血液的重新分配,造成体表血流量的大量增加,而脑组织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同时,春天人体代谢加强,需氧量增加,这就使脑组织的供氧量因血流量减少而显得更加不足了。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