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37
手功能的康复你应该了解的几个问题1、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手部外伤后虽然经过治疗,但有些患者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问题,由于手对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需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能使患者尽量做到生活自理或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避免对个人、家庭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2、手功能康复的基本问题及训练前的准备基本问题:关节挛缩强直、疤痕粘连和挛缩、上肢的瘫痪、肢体肌肉的萎缩。
训练前应做的准备:进行功能检查与评定。
康复治疗是针对功能损害的治疗,训练前应查明功能损害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根据结果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明确康复治疗目标,选择康复疗法。
这就是功能检查与评定。
3、手功能康复的常用治疗和训练方法由于手部功能复杂而重要,手功能锻炼也格外重要。
但其功能锻炼的两个基本环节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并在功能训练中常配合适当的理疗及按摩,以促进局部的血循环,促进消肿,软化疤痕组织,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功能锻炼是手外伤康复的主要措施,配合理疗、按摩等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主要通过下列途径促进功能的恢复:(1)肢体基本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和运动协调的训练。
主要依靠运动疗法,此是一种针对器官水平功能障碍的措施,也是最基本的措施。
肢体基本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一般工作能力也可获得相应的恢复。
(2)整体活动能力的训练肢体基本功能恢复较差时,须进行作业治疗,以便通过特殊方式或利用特殊工具、支具或其他设施达到生活自理或恢复适当工作的能力。
此是针对整体水平功能障碍的治疗。
(3)功能替代对于截肢或肢体严重瘫痪而丧失其功能者提供价值或环境监控设施,进行功能替代。
(4)功能重建手术对某些病例进行功能重建手术可能是功能康复的关键性措施。
(5)理疗用适当理疗促进消肿、消炎、镇痛、软化瘢痕组织或刺激瘫痪肌肉,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条件,为功能锻炼提供方便或在一定程度当直接促进功能恢复。
(6)针灸和推拿(7)中药外敷药物的应用。
康复治疗介入手外伤术后的重要性
康复医学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知识与技术进步迅速,并已逐步形成一支专业的康复队伍。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康复理念、专业技术水平、相关设备的现代化、普及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尤其以手康复为例,国内的手外科医生多数尚未掌握足够的康复医学知识,对康复的重视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而行动不足,从事康复医学的医生们,与手外科医生的交流也嫌不足,难以用足够的手外科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来指导手外科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可以说,我国手外科医生与康复医生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携手发展手外科康复事业的进程,尚处于初级阶段。
手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治的基础上研究手功能障碍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残疾预防和康复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或补偿伤手的功能,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
手外伤多因意外伤,例如交通或工作意外等,他们多被送往急诊室,并立即入院进行手术或紧急处理。
手术后患者多需要留院观察一至二星期作观察及相关治疗。
很多手外科医生及患者都以为手术可解决一切,而忽略了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多数患者术后由于长时间固定、持续水肿、瘢痕组织等原因,致使肌腱粘连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从而导致手功能障碍加剧及其他并发症。
手康复越早开展越好,康复治疗能帮助组织愈合、消除水肿、软化松解纤维瘢痕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增强肌力和耐力、恢复手功能协调性和灵活性。
其实手术成功加上康复成功才是最后的成功。
手外伤病人的术后护理手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器官,人类活动每时每刻都要使用手,因此手的损伤是十分常见的。
精心专业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重返社会尤为重要。
报告如下。
1 手外伤1.1 手部骨折(1)制动期(0~6周):①未受累指、腕、肘和肩的主动活动;②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保护骨折部位(夹板石膏固定);保持关节功能位;③预防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挛缩和僵硬;预防畸形,维持手的功能位。
(2)活动期(6周后拆除外固定):①在不影响骨折愈合及不致疼痛的情况下,早期主动运动;②屈曲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以获得良好的抓握能力,提高手指伸展能力;③增加手指灵活性,改善手的功能。
1.2 肌腱损伤(1)术后1~3周:①了解手术创口情况;消肿、止痛、抬高患肢;②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未伤指的运动训练,保持正常手指的功能。
(2)术后4~6周:①减轻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②分别行指深、指浅屈肌腱的松动,改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功能;③被动运动训练,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④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微波、热疗、频谱等治疗。
(3)术后7~12周:①强化肌力,渐进性抗阻力运动,增加肌腱的滑动性;②双手协调性训练,矫正关节挛缩,也可用矫形支架进行被动锻炼;③术后12周以后,利用不同握法和握力进行功能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动态工作能力。
1.3 神经损伤(1)制动期:保护修复后的神经,避免牵拉;维持未受累关节的运动;同时可消除肿胀和创伤后疼痛。
(2)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和加速炎症反应的消退,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和物理治疗。
(3)逐渐进行主动活动以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挛缩和由于肌肉不平衡所致的肌肉紧张。
(4)损伤神经支配的肌腱被动活动,以减少粘连;辅导患者护理皮肤无感染区。
(5)恢复期有神经支配时,运动功能再训练可使感觉功能进行一步恢复。
2 术后护理2.1 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轻肿胀。
手部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心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观察摘要: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手外伤术后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VAS评分观察。
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于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显著影响,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外伤术后;心理干预;康复护理;VAS评分引言手外伤是指因外界暴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手部软组织、骨关节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之一。
手外伤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手外伤术后患者除了身体上的损伤,还会面临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手外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1. 年龄在18-60岁之间;2. 接受手外伤术后康复护理;3.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实验设计本研究将选取的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相近。
心理干预组在进行康复护理的接受心理干预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康复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
干预方法心理干预组的患者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干预,主要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干预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数据采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在干预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
VAS评分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通过让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一条长度为10厘米的直线上做标记来进行评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剧烈疼痛。
统计分析采集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上的差异情况,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手外伤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手外伤概述•手外伤的病因•手外伤的诊断与评估目录•手外伤的手术治疗•手外伤的康复治疗•手外伤的预防措施01手外伤概述手外伤是指因各种机械、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手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综合损伤。
主要包括切割伤、压砸伤、扭伤、撕脱伤等。
手外伤定义手外伤类型多由于刀、玻璃、机器等锐器所致,伤口多较整齐,污染较轻。
切割伤压砸伤扭伤撕脱伤多由于重物砸伤、挤压所致,可造成皮肤、皮下组织、骨骼等损伤。
多由于外力牵拉所致,可造成肌腱、韧带等损伤。
多由于机器或手部被卷入转动轴所致,可造成皮肤、皮下组织等损伤。
手外伤的危害手外伤后,由于神经末梢受损,患者会感到剧烈的疼痛。
疼痛手外伤后,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液渗出,常导致局部肿胀。
肿胀手外伤后,由于血管破裂,常引起出血。
出血手外伤后,由于手部结构受损,常导致手部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02手外伤的病因操作不慎或防护措施不完备,容易导致手部受到机器的挤压、切割、撕脱等损伤。
工伤事故机器损伤驾驶员或行人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或佩戴头盔,手部容易在事故中受伤。
交通事故从事某些特殊职业,如玻璃加工、石材加工、金属冶炼等,手部容易遭受职业性伤害。
职业伤害运动健身运动过程中未掌握正确的技巧或使用不合适的器材,手部容易受伤。
家务劳动在烹饪、清洁等家务劳动中,不慎使用刀具或清洁剂导致手部受伤。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手部容易遭受各种外伤。
生活意外在拳击、搏击、柔道等竞技体育项目中,手部容易受到对手的攻击和扭伤。
竞技体育健身运动户外运动在举重、健身操等健身运动中,由于姿势不当或过度用力,手部容易受伤。
在攀岩、骑车、划船等户外运动中,手部容易遭受撞击、挤压、扭伤等损伤。
03运动损伤0201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手部容易发生溃疡、感染等损伤。
自身疾病手部外伤后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外伤感染神经断裂或压迫会导致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