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

中国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优秀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风格,当然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出现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冲击。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以下这些特点:

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安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

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

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序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幸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

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4、人治还是法治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从国家大奖到省市地区的小奖。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虽然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集权和独裁在许多时候是有效的,但面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人治色彩的浓厚,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5、用人还是培养人

许多中国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中国企业也很难与外资企业抗衡。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内企业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没激励机制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

6、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中国许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当然,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仍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不利。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得出中国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及迅速城市化的环境和不容乐观的管理现状。这些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大量素质不高的员工。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对所有企业管理者是一种挑战。我们根据以上分析的管理现状和将来的经济环境及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认为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分权化、制度化、教育化将是中国企业管理未来2O年内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中的一条主线,而且在发达国家是已经完成得比较好的一项工作。在这项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项任务需要完成:1.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我们提出了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方向。这个方向其实就是科学化的过程。资本所有者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逐步退出,技术官僚作为日常管理者,其地位也逐渐上升,并随着经营管理的职业化而固定下来,这种职业化趋势逐步演变为相对独立的经理市场。职业经理是一个具有职业独立性的要素,经营管理是他的职业,因而他不得不追求企业的长期目标。

2.程序化与标准化工作不论是在生产线还是在职能部门,员工工作的大部分将是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而且有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这样做虽然会影响到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对于减少

人员的偷懒偏好和鼓励勤勉是有帮助的。同时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也对产品、服务和管理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3.科学管理思想的贯彻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试验。这些思想要贯彻到管理职能的所有方面,包括计划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和目标、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激励和领导。跨国管理、复杂性管理、创新管理等新的课题离不开科学管理思想的贯彻。尤其是自律,因为它是一种很高的自觉境界,是一种能够持久地激发人的自我意识的制度环境。我们不反对“企业人道主义”或‘人本化管理”,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本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实施的,是在员工和管理者能自觉地贯彻了科学思想之后才能行之有效的。没有科学管理作基础,“人本化管理”必将是无本之木。

(二)管理制度化

管理制度化是与管理科学化紧密相联的,它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以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而逐步被认识和强化的。要适应复杂的市场和残酷的竞争,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确立互相协调的目标的优先顺序,而不是通过管理者的随意性或某种妥协来达到。在制度化过程中将有以下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1.确立制度的权威性

确立制度的权威性,主要是针对制度的执行问题而言的。在企业中,制度一旦建立,组织内所有成员无论是制度制定者本人,还是普通员工,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而不允许任何特权和例外的存在。如若不然,必然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而且也将降低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权威性。

2.制度制订的科学合理性

当然,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前提是制度本身是科学合理的。制度的制订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执行的问题。制度应该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真实准确地反映某一方面的问题和需要,具体详备地提供解决的途径或方案。既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抽象泛泛。而且在制度的制订中,应该与各层次员工充分沟通,征求其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3.制度的完善性

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制度的实施,都有可能由于相关方面制度的不完善或缺失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管理制度本身应该是完善的,涵盖企业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补充、修订和加强。

(三)分权化

分权化伴随着整个工业现代化过程,因为企业规模和企业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同时技术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另外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量都在成倍增长。这些都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可能最快捷和最准确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决策,这就导致了分权化的发展。同样与之适应的是,这个时期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切事情。在分权化过程中有以下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

1.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基础上的。充分授权包括事、权、责三位一体的同时授予,也就是说,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以实现目标。但充分授权不等于放任自流,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