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T17061-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1998-12-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空气采样仪器air sampling instrument

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air collector

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air sampler

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collector

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

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

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3.1.4 空气收集器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作业环境中正常工作。

3.2 注射器

3.2.1 规格:100mL或50mL医用气密型注射器。

3.2.2 性能要求:将注射器垂直架起,芯子应能自由下落;当吸入空气至满刻度并封闭进气口后,朝下垂直放置24h,芯子自由下落不得超过原体积的20%。

3.3 采气袋

3.3.1 规格:50~10000mL铝塑采气袋。

3.3.2 性能要求

3.3.2.1 当采气袋充满空气后,浸没在水中,不应冒气泡。

3.3.2.2 具有使用方便的采气和取气装置,而且能反复多次使用。

3.3.2.3 采气袋的死体积不应大于其总体积的5%。

3.4 气泡吸收管

3.4.1 规格:分大型气泡吸收管和小型气泡吸收管两种,尺寸见图1。制造用的材料应是硬质玻璃。

图1 气泡吸收管

3.4.2 性能要求: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内管出气口的内径1.0mm±

0.1mm,管尖与外管底的距离为4.5mm±0.5mm;固定小突应牢固。

3.4.3 气密性检查:分别在大型气泡吸收管和小型气泡吸收管中装入5mL和2mL 水,将内管进气口封闭,外管出气口与空气采样器连接,当以1L/min流量抽气时,吸收管内不应冒气泡,空气采样器的流量计不应有流量指示。

3.5 多孔玻板吸收管

3.5.1 规格:尺寸见图2。用硬质玻璃制造,进气管应与缓冲球熔接。

图2 多孔玻板吸收管

3.5.2 性能要求:多孔玻板的孔径和厚度应均匀;当管内装5mL水,以0.5L/min 的流量抽气时,产生的气泡应均匀,不应有特大的气泡;气泡上升高度为40~50mm,阻力为4~5kPa。

3.6 冲击式吸收管

3.6.1 规格:尺寸见图3。用硬质玻璃制造。

图3 冲击式吸收管

3.6.2 性能要求: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口;内管应垂直于外管管底,出气口的内径为1.0mm±0.1mm,管尖距外管底5.0mm±0.1mm;固定小突应牢固。

3.6.3 气密性检查:同3.4.3

3.7 活性炭管

3.7.1 规格:尺寸见图4。用硬质玻璃制造。内外径应均匀;两端应熔封,并附有塑料套帽。

图4 标准活性炭管和硅胶管

3.7.1.1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80mm,内径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100mg活性炭,后段装50mg活性炭。

3.7.1.2 热解吸型活性炭管:管长120mm,内径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100mg活性炭。

3.7.1.3 根据检测需要可以制作其他规格的活性炭管,其性能必须符合3.7.2条的要求。

3.7.2 性能要求

3.7.2.1 使用的活性炭应有足够的吸附容量,能满足检测的需要。在气温35℃、相对湿度9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低于1mg被测物。

3.7.2.2 活性炭的两端和前后两段之间用玻璃棉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固定材料加以固定和分隔,在进气口端的固定材料前和热解吸型的固定材料后各用一个弹簧钢丝固定。装好的活性炭不应有松动;所用的玻璃棉等固定材料不应发生影响采样或检测的作用。

3.7.2.3 在200mL/min流量下,活性炭管的通气阻力应为2~4kPa。

3.7.2.4 活性炭管的空白值应低于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3.7.2.5 塑料套帽应能封住管的两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且不易脱落,不存在或产生影响测定的物质。

3.8 硅胶管

3.8.1 规格:尺寸见图4。用硬质玻璃制造,内径外应均匀;两端应熔封,并附有塑料套帽。

3.8.1.1 溶剂解吸型硅胶管:管长80mm。内径3.5~4.0mm,外径5.5~6.0mm;前段装200mg硅胶,后段装100mg活性炭。

3.8.1.2 热解吸型硅胶管:管长120mm,内径3.5~4.0mm,外径6.0mm±0.1mm;内装200mg硅胶。

3.8.1.3 根据检测需要,可以制作其他规格的硅胶管,其性能必须符合3.8.2条的要求。

3.8.2 性能要求

3.8.2.1 使用的硅胶应有足够的吸附容量,能满足检测的需要。在气温35℃、相对温度80%以下的环境条件下,穿透容量不低于0.5mg被测物。

3.8.2.2 硅胶的两端和前后两段之间用玻璃棉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固定材料加以固定和分隔,在进气口端的固定材料前和热解吸型的固定材料后各用一个弹簧钢丝固定。装好的硅胶不应有松动;所用的玻璃棉等固定材料不应发生影响采样或检测的作用。

3.8.2.3 在200mL/min流量下,硅胶管的通气阻力应为2~4kPa。

3.8.2.4 硅胶管的空白值应低于标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3.8.2.5 塑料套帽应能封住管的两端,保持良好的气密性,且不易脱落,不存在或产生影响测定的物质。

3.9 其他固体吸附剂管

根据检测的需要和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其他合适的固体吸附剂,制作成所需规格的固体吸附剂管,其性能要求参考3.7.2和3.8.2条。

3.10 铝合金采样夹

3.10.1 规格:尽寸见图5。用硬质铝合金制造;密封圈的内直径为35mm,使用的滤膜直径为40mm。

图5 铝合金采样夹

3.10.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3.11 小型塑料采样夹

3.11.1 规格:尺寸见图6。用优质塑料制造,使用的滤料和滤料垫的直径为25mm。

图6 小型塑料采样夹

3.11.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3.12 粉尘采样夹

3.12.1 规格:尺寸见图7。用优质塑料制造,使用的滤料和滤料垫的直径为40mm。

图7 粉尘采样夹

3.12.2 性能要求:采样夹内装上不透气的塑料薄膜,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夹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kPa时,水中应无气泡产生。

4 空气采样器

4.1 空气采样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

4.1.1 在最大流量和4kPa的阻力下,空气采样器应能稳定运行2~8h以上,并且流量保持稳定,波动不大于±5%。

4.1.2 空气采样器的结构和形状要合理,外壳要坚固,整机的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安全。

4.1.3 空气采样器应能在温度-10~45℃,相对湿度小于95%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4.1.4 空气采样器的气路连接要牢固耐用,不漏气,当封死进气口,用最大流量抽气时,应无流量显示。

4.1.5 装有流量计的空气采样器,流量计的精度不得低于±2.5%,刻度要清晰准确,易于读数和调节。

4.1.6 空气采样器的开关、旋钮和安装空气收集器的装置等应完整,牢固耐用,使用灵活方便。

4.1.7 空气采样器用交流电作电源时,应为220V,50Hz;用直流电作电源时,应为6~9V。若为充电电池,充电一次,应能在最高流量和最大阻力下连续运行2~8h以上,并保持流量相对变化应小于±5%。

4.1.8 防爆型空气采样器必须符合防爆的国家标准。

4.1.9 装有定时装置的空气采样器,定时装置的精度应小于±5%。

4.1.10 空气采样器的使用寿命在其最高流量和最大阻力下运行不得低于5000h。

4.2 气体采样器

4.2.1 规格:体积应小于280mm×160mm×200mm,重量小于2.5kg。

4.2.2 性能要求:

4.2.2.1 流量范围0~2L/min或0~3L/min,流量计的最低刻度为0.1L/min。

4.2.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70dB(A)。

4.2.2.3 抽气泵在使用流量下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20℃。

4.3 个体气体采样器

4.3.1 规格:体积应小于120mm×80mm×150mm,重量不大于0.5kg。

4.3.2 性能要求

4.3.2.1 流量范围0~0.5L/min,0~1L/min或0~2L/min,连续可调;可不带流量计。

4.3.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60dB(A)。

4.3.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10℃

4.3.2.4 应有佩戴装置,并且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工作。

4.4 粉尘采样器

4.4.1 规格:体积应小于300mm×170mm×200mm,重量小于5kg。

4.4.2 性能要求

4.4.2.1 流量范围5~30L/min或0~15L/min,连续可调。

4.4.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70dB(A)。

4.4.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30℃。

4.5 个体粉尘采样器

4.5.1 规格:体积小于150mm×80mm×150mm,重量小于1kg。

4.5.2 性能要求

4.5.2.1 流量范围0~5L/min或0~10L/min,连续可调;可不带流量计。

4.5.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60dB(A)。

4.5.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10℃

4.5.2.4 应有佩戴装置,并且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工作。

4.6 呼性粉尘采样器

4.6.1 规格:呼吸性粉尘的粒径分布标准应符合英国医学业研究协会所规定的标准;体积应小于300mm×170mm×200mm,重量小于5kg。

4.6.2 性能要求

4.6.2.1 流量范围应与收集器所需流量匹配。

4.6.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70dB(A)。

4.6.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30℃。

4.6.2.4 应有配套的固定装置,使用方便安全。

4.7 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4.7.1 规格:呼吸性粉尘的粒径分布标准应符合英国医学研究协会所规定的标准;体积应小于150mm×80mm×150mm,重量小于1kg。

4.7.2 性能要求

4.7.2.1 流量范围应与收集器所需流量匹配,可不带流量计。

4.7.2.2 运行时的噪声小于60dB(A)。

4.7.2.3 采样器连续运行8h以上,温升小于10℃。

4.7.2.4 应有佩戴装置,并且使用方便安全,不影响工作。

5 无泵型采样器

5.1 规格:无泵型采样器的结构应满足监测的需要,体积小,重量小于100g,外壳的气密性好,检测、佩戴和携带方便。

5.2 性能要求

5.2.1 无泵型采样器的响应时间应小于30s;采样速度应不低于30mL/min,同一批无型采样器的采样速度应相同,变异应小于±5%。

5.2.2 无泵型采样器的吸附容量至少满足在两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下采样8h的待测物的量。

5.2.3 无泵型采样器的采样范围至少能满足8h采集0.5~2倍TWA的待测物浓度范围。

5.2.4 按照规定的保存方法,无泵型采样器的用前稳定性(指无泵型采样器制成后其性能保持不变的时间)要求在室温下至少15天,越长越好;样品稳定性(指无泵型采样器采样后,采得的待测物浓度变化不大于±10%的持续时间)要求在15天以上。

5.2.5 无泵型采样器的检测偏差应小于±25%的参考值,总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10.5%。

5.2.6 无泵型采样器在气温0~40℃,相对湿度小于95%,风速0.1~0.6m/s的环境条件下,性能保持不变。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抽样作业指导书

分发部门及会[ √ ] [ √ ] [ √] [ √ ] [ √ ] [ √] [ √ ]管理 层 财务 科 行政 科 品保 科 生产 科 营销 科 技术 科 文件更改申请通知单(表号:)No: NFA-WI-0060 申请部门品保科更改单编号(更改序列 号) 申请日期2014-03-07修订版版本/次 文件名称抽样方案作业指导书更改 前 C/0 文件编号NFA-WI-0060更改 后 D/0 更改的原因更改前内容更改后内容完善抽样 方案 见原C/0版见D/0版…

签 说明事项: 1. 文件更改(或新增)应由相关文件的编制部门提出申 请幷填写本表交文管部门;由于本更改引起的相关文件更改应在更改原因之栏填写; 2. 文件更改之更换(或换页)应按规定对发放(或回 收)作好相应的记录; 3. 回收的作废文件应进行销毁(或按规定另行处置)幷 作好相应记录,作废的原件应按规定作好标识幷保留。 会签意见: [ ]可 [ ]否 [ ] 再议 批准 管代审 核 申请人 实施日期:2014年03月07 日 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版次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版次更改标记更改单号实施日期 版次

1 目的 明确产品最终检验时抽样的水准。 明确产品进料与成品检验(出货)时的抽样水准,使各检验过程均有标准可循。 2 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批产品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抽样方案和判定方法。 2.2该标准适用于我司进料检验(包括出货),抽样方案请参考表一、二、三、四,其AQL值为MA:0.4, MI:0.65。 2.3该标准适用于生产车间汽车线类产品,抽样方案参见表五,其AQL值为:0.4。 2.4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批的抽样检验方法。 3 定义 3.1 产品:是指所有需最终检验的货品(包括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 3.2 正常检验:是按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 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3 加严检验:是按加严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4 放宽检验:是按放宽检验单次抽样计划标(GB/T2828.1-2003/ISO 2859-1:)(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进行的检验。 3.5 免检检验:当零部件进料无法检测(已经超出我司现有检测水准)时,可以转为免检检验项目。 比如色粉、色母、等。 3.6 C=0检验:当客户有要求为零缺陷时,例如whisper产品—客户要求零缺陷,则执行该抽样标准。 3.7 所有抽样方案均在《GB/T2828.1-2003/ISO 2859-1 :1999 标准》(等同与美国ANSI/ASQC Z1.4 1993标准)基础上转化而来,转化方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订页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1 目的 规范使用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4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10、PM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2、NO x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和可吸入微粒(PM10或PM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采样标准: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10和PM2.5) 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6-2007 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1 采样点的布设: 收集各级土壤图、常年生产情况、设计并印制调查内容表格等。收集资料,主要用于了解行政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具体地点、采样线路、采样数量等。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布点前,首先要对监测地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地区或地块布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例:受大气点污染源影响的地段,以污染源为中心,根据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位布点,烟云落地区域应多设采样点; 受污灌影响的区域,应考虑水流途径和距离,同时选择对照地区布置采样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式法、蛇形法。其中: 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面完整、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1.2 采样工具 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钻、采样筒、小型铁铲等。 1.3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应是监测目的而定。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取20 cm耕作层土壤,20~40 cm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如需了解土壤污染的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依层次取样。 1.4 采样量: 可单点取样测定,也可多点取样混合后测定。每个采样点取样1Kg,多点混合样可用四分法缩分,保留1Kg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样品制备:※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碾碎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 ※过筛全部通过2mm筛孔,不可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 ※缩分四分法反复缩分,弃去多余样品; ※制样用玛瑙研钵研细,全部通过0.15mm筛孔,混匀。

完整版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 崂应2050 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 操作规程 发布日期: 有效版本:第*版第*次修订 受控状态:受控 编制人:审核人: 批准人:*

注:修订页用修订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各部分修订状态。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应负责在收到修订页后立即将旧页换下。

HJ/T 376-2007 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规范使用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和仪器正常状 态。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的操作使用及维护。 职责 操作人员按照本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 仪器性能 4.1产品概述:崂应2050型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大气中总悬浮微粒( PM 10、PM 2.5)和各种气体组分(SO 2、NO x 等)样品的必备仪器。该采样器研制过程中广泛 征求了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应用了当前计算机、传感器及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 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环保部 HJ/T 374-2007《总悬浮 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HJ/T 375-2007《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的规定,并在小型便携、流量稳定住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根据 956-2013《大气采样器》 的要求,该采样器属于B 类仪器。 4.2适用范围: 采样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采用滤膜称重法捕 集环境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TSP )和可吸入微粒(PM 10或PM 2.5)。可供环保、卫生、劳动、 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忽监测。 4.3米样标准: 目的 1 TSP 、 JJG JJG 943- 201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JJG 956-2013 大气采样器 HJ 93-2013 环埂空气粒物(PM 10和PM 2.5)采样器枝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4-2007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目录 (一)氟化物采集与计算 (二)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 (三)大气降水采集 (四)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五)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 (六)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 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 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 4.1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 4.1.1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12.6厘米,高2.5厘米(不含盖)的平底 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12.5厘米,内径11厘米)。 4.1.2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 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 5.1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 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5.2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 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5.3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 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5.4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 )/(S3n)3100 氟化物[μgF/(100cm2.d)]=(W-W 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 -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 W 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 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0.1 天。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 核查依据 3.1 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 《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 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 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 4.3 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100L/min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 4.4 温度计:范围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 气压计:测量范围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 核查要求 5.1 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 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 核查方法 6.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5.1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 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 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3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6.2.2 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Q(mL/min),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Q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s为: Qs=Q×Ts× (1)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2·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 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 a .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 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 .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 (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 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 接受采样任务单 ● 采样的准备 ● 现场采样的实施

样品的交接 a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 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 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 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 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c. 现场采样的实施 d .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 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 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 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 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 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 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

完整版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作业指导书

崂应2050型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 二 W/YKJC-051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

1目的 建立一个空气采样器的使用、维护保养与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 2适用范围 本仪器应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环境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 监、军 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常规监测。 3职责 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认真阅读本作业指导书,关键要点应熟记于心,并严格遵 照执行; 3.2 使用完毕后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对仪器作适当清洁,完整填写使用记录。 3.3 保管人员要做好日常保养与维护,并做好记录; 3.4 仪器负责人:定期检查仪器的使用,维护情况,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4主要技术参数 4.1粉尘采样流量:(60?130)L/mi n 4.2大气采样流量:(0.1?1.0)L/min 4.3流量稳定性:6小时内采样流量W 5% 4.4流量重复性:W 2% 20min 内不超过 1s (30 ?99) r (-20~0) kPa 4.9连续工作时间:使用电池大于 6小时 5.0 主机外形尺寸:(210X 345X 320) mm 5.1 工作电源:AC220\± 10%,50Hz 或 DC12V 5.2采样噪音: 屿9dB (A ) 5.3重量:7.5Kg (含电池) 5.4 功耗:V600W 5操作程序 1).接通交流电,按下电源开关,仪器进行自检,并显示商标、型号、版本号等信息。然后 进入主选单,若按“切换”键,可以在大气采样和粉尘采样之间切换操作。 4.5定时范围: 99小时59分内任意设置 4.6定时误差: 4.7计前温度: 4.8计前压力: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采样作业指导书模板

篇一: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 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2·一般事项: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 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 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 a .采样设备 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 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场合适 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 .样品容器 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 采样程序 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接受采样任务单 ??采样的准备 ??现场采样的实施??样品的交接 a 接受采样任务单 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采样的准备 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并逐一清点。 c.现场采样的实施 d.样品的采集: 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 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 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 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 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 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 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 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c. 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 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废液分三层以

(完整版)2020型空气采样器作业指导书

南通同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1目的 指导检测人员正确使用崂应2020型智能空气采样器采样。 2范围 适用于检测一室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汽态的各种污染物气体。 3职责 3.1检测人员负责仪器的正确使用。 3.2检测一室仪器管理员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 4内容与要求 4.1工作原理 采样器是以采样泵抽取样品,采用不同的稳流措施及同步计时的方法,达到定量采集大气中气态或蒸汽样品,用于分析其中的污染物组分。采样器由可调节流量计、定时控制器、采样系统及电源构成。 4.2技术指导 4.2.1采样流量:0.1-1.0L/min,分辨率0.1L/min; 4.2.2采样时间:99h59min内任意设置,分辨率1min; 4.2.3数据存储:200组; 4.2.4功耗:小于20W(不含加热器)。 4.3工作条件 4.3.1工作电源:AC(220±22)V,50Hz或DC12V,3A; 4.3.2环境温度:(-20—45)℃; 4.3.3环境湿度:(0—95)%RH; 4.3.4大气压力:(86—106)kPa; 4.3.5适用环境:非防爆场合; 4.3.6用交流电工作时,电源接地线应良好接地; 4.3.7野外工作时,应有防雨、雪、尘以及日光暴晒等措施。 4.4使用方法 4.4.1采样前准备 4.4.1.1将干燥筒内装入3/4的有效变色硅胶,如果硅胶变色超过2/3应该及时更换硅胶。 4.4.1.2将吸收瓶内装入10ml的吸收液,并将其正确地放置在吸收瓶支架上,正确连接管路,防止倒吸。 4.4.1.3选择干燥、避光处,将采样器放置在平稳的三角支架上。 4.4.1.4确认电源AC(220±22)V,50Hz后,接通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看采样器有没错误

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操作规程 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ZR-3922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特编制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公司ZR-3922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 3 引用文件 《ZR-3922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4 操作步骤 4.1 工作条件 (a)工作电源:AC(220±10%)V,50Hz。 (b)环境温度:(-20~45)℃。 (c)环境湿度:(0~85)%RH。 (d)电源接地线应良好接地。 (e)野外工作时,应有防雨、雪、尘以及日光暴晒等侵袭的措施。 4.2工作原理 4.2.1 TSP采样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指能够采集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颗粒物的采样器。其基本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恒速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时,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滤膜增加的质量和通过滤膜的空气体积,确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可用于测定颗粒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组分。 4.2.2 大气采样 采样器是以采样泵抽取样品,气体流过电子流量计,将流量信号送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得出瞬时流量并累加采样体积,同时根据采集到的计前温度及计前压力,换算成参比体积(25℃、101.325kPa参比状态的体积,出厂默认)。

后期,可根据采集到的有害气体含量和体积计算其浓度。 4.3 技术指标 表1 采样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4 操作方法 4.4.1 大气采样 大气采样根据采样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时间采样和24h恒温恒流连续采样。 4.4.2 采样前准备 (a)采样前选择干燥、避阳处,将采样器放置在平稳的三脚支架上。确认电源为交流220V后,接通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或者利用采样器自身的锂电池供电。查看采样器自检时屏幕是否出现错误提示。若有,应及时修理后方可使用。 (b)干燥器内装入具有充分干燥能力的变色硅胶,数量约占干燥器容积的四分之三,拧紧使之不漏气,放入干燥器槽内。 (c)按HJ/T 375-2007和HJ/T 376-2007标准要求,短时间采样时,使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24h恒温恒流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 0.2L/min,使用内装50ml吸收液的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食品检验取样作业指导书

取样规定 一、原料样品 1、原奶取样 (1)奶车样(小样) 收奶员上奶车打开人孔,用清洁的打耙器将奶罐车里的生鲜牛奶搅拌均匀(上下搅拌50频次),再用专门的取样勺采取样品,用牛奶缓冲(预洗1次),500mL倒入取样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2)综合样 当原料奶检验合格后,用自动取样阀(SV1015)对收奶全过程进行分流取样500mL,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3)贮存期间牛奶 当奶仓、混料罐、待装罐中牛奶不能及时用于生产,贮存超过12小时,要从各取样口取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奶于废液瓶中,关闭取样阀,取样完毕用酒精冲洗干净取样口,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说明:此步骤工作由收奶员、或中控人员来完 成。 2、果酱样品 (1)、单品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 (2)、复合果酱 按到货批次进行取样,每批次取一个包装单位(桶装、袋装),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理化、微生物)。每四批取一个包装单位用于保温试验。芦荟+猕猴桃果酱不做保温试验。 3、白砂糖样品、奶粉样品、wpp\wpc 白糖按到货每批次低于10吨(含10吨)产品取样300g,到货产品大于10吨,每多1吨增加100g,入广口瓶,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密封大包装,及时送化验室检验。到货多批次执行则按批次选法选取. 奶粉按到货批次,每5吨(含5吨)产品取样400g,至少从两个包装中采取,每多1吨增取100g,入无菌取样瓶,瓶上标注取样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4、水样 根据要求,运用无菌取样手段,从水处理间取纯水、软水样,拧开取样阀放500mL排地,然后用无菌取样瓶分别取软水、纯水各300mL,关闭取样阀,塞好塞子,瓶上标注样品标识,及时送化验室检验。 8、稳定剂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用取样勺在包装中均匀取样300g,入广口瓶,标注样品标识,取样完毕密封大包装,样品送化验室检验。 9、香精类样品 按到货批次,产品种类取样,每批次用取一个完整包装,倾入广口瓶中50mL样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_T 375-2007 )

TH-150系列智能中流量微粒采样器作业指导书 一、采样器操作的环境 1.环境温度:-35~45℃ 2.相对湿度:30~90% 3.大气压:86~108kPa 4.供电电源(220+22)V,频率:50Hz 一.采样前的准备 1.1采样头的安装 1.1.1 采样头的构件 TSP采样头由风罩、入口栏座、滤膜压盖、滤膜、网板、密封垫、滤膜托座七部件组成。 1.1.2 采样头的安装 1.将干净滤膜放入玻璃干燥塔内,在常温下干燥24小时后称初重,编号备用。 2.将密封垫放入滤膜托座的内环中,再将网板锥形面向上放在密封垫上,然后取一片准备好的干净滤膜以毛面向上放在网板上,最后盖上滤膜压盖 3.开箱时风罩和入口栏座已经安装好了。 4.通过螺纹可将步骤2,3所述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采样头。 1.1.3 采样头和仪器的连接 采样头通过切割器连杆和仪器连接 注意:采样头与采样器连接前,请取下采样器顶端采样孔上的防尘盖。采样完成后,请务必将防尘盖盖在采样孔上,以免灰尘进入抽气泵,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1.2 气体采样连接方式 1.2.1 缓冲干燥瓶 打开干燥瓶的盖子装入已处理好的干燥硅胶。 1.2.2 采样吸收瓶 准备25ml棕色瓶,因为氮氧化物需要避光保存。采样瓶中装有氮氧化物的吸收液(如盐酸萘乙二胺溶液)。采样前用移液管将吸收液从采样瓶出气口装入采样瓶中。采集二氧化硫用透明采集瓶,吸收液可以选用盐酸副玫瑰苯胺。

注意:不同容量的采样瓶外观不一样。 1.2.3 气路连接 采样瓶的出气口和缓冲干燥瓶的进气口相连,缓冲干燥瓶的出气口和仪器上对应气路的进气嘴相连。连接均采用Ф6×9的透明硅胶管。 采样器两侧均有两个挂钩和采样瓶架侧面的两个孔是相对应的,采样瓶架可以挂在采样器侧面。 样气通过采样瓶的进气口被吸收液吸收。若气路接反了,将导致吸收液被倒吸入负压泵中,对泵造成损害。缓冲干燥瓶的作用是防止水分及腐蚀性气体进入泵体。二.操作说明 TH-150系列采样器整个采样工作过程可以由以下的采样器工作流程表示: 滤膜的前处理-安装采样头-采样-打印, 标定 本机兼有粉尘采样和气体采样两种功能,其中的粉尘采样有循环和不循环两种工作方式(气体采样则无循环功能)。 3.1提示: 1.对于粉尘采样,在一个循环周期内最多可设6个采样段,而对气体采样,不能采用循环方式,在采样期内最多可设3个采样段。 2.采样时间和间隔时间的设置范围为1~99:59(分),但无论采样时间还是间隔时间设的太短和太长都不太适宜,具体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粉尘采样的循环次数可在1~99的范围内选择,当循环次数选为1时,表示不循环,只完成一个采样周期内的若干次采样。我们不建议用户采用多次循环,因为那样你无法了解各次采样的浓度分布;同时,长期循环,滤膜上沉积了大量的粉尘后,泵的阻力过大,不仅影响流量的稳定性,也影响到泵的寿命。 4.若一起按不循环方式工作,则完成一次采样,其总的采样时间=(采时1+间隔1)+(采时2+间隔2)+…+((采时n+间隔n);若只有一次采样和一次间隔,则总的采样时间=采时1+间隔1 对于粉尘采样,若设置为循环采样,那么最后一段的采样完成后,其后续的间隔T g-n设置为0,则无等待时间直接进入下一循环的第一段采样。 3.2 参数设置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μ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四、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 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 五、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分光光度计。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0L/min。采样流量为 0.4L/min 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