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9.72 KB
- 文档页数:2
·论著·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观察刘德祥王晶(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定西市743000)【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患者均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以及普罗布考治疗,疗程6个月。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效缩小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68(2016)01-0013-04DOI:10.16121/j.cnki.cn45-1347/r.2016.01.05Observations on clinical effects of probucol combined withatorvastatin in treating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LIU De-xiang,WANG J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ingxi,Dingxi74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bucol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treating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Methods A total of80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40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hypertensive,hypoglycemic,anti platelet aggregation etc,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obucol and atorvastati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6months.Blood lipid,IMT,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plaqu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0%,P<0.05).After treatment,IMT,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plaques,the level of TC,TG,LDL-C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level of HDL-C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and IMT,the length and thickness of the plaques,the level of TC,TG,LDL-C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hile the level of HDL-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 Probucol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treating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can increase therapeutic effect,reduced plaque,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Probucol;Atorvastatin;IMT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单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结果: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缺血区脑血流量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改善脑缺血情况,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脑梗死;疗效脑梗死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1]。
疾病治疗方案需以改善脑缺血,恢复患者生理功能为核心,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
随着对脑梗死致病机制的研究,相关医学专家指出丁苯酞软胶囊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择我科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在57~68(62.63±4.33)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5例、15例,年龄在57~68(62.25±4.42)岁。
一般资料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医学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病历资料完整;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②先天性精神或认知障碍。
1.2方法对照组行丁苯酞软胶囊单药物治疗: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24粒;用法用量:空腹口服,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十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它会导致颈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及颈动脉梗塞等严重的并发症。
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
那么这两种药物到底哪一种治疗效果更好呢?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这两种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起到降脂的作用。
而降脂灵则是一种中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脂的水平,达到降脂的功效。
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以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那么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如何呢?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400名患者的研究显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在12个月后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中,斑块的稳定和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患者的斑块有所减少,颈动脉狭窄程度得到改善。
而对于降脂灵的疗效,一些研究也对其进行了探讨。
一项对降脂灵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发现,在使用降脂灵治疗的患者中,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表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来看,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从临床实践中我们也能够观察到,两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对于降低LDL-C的效果比较显著,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而降脂灵则是一种中药,对于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的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尹华【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维持正常代谢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加服瑞舒伐他汀.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cy、脂蛋白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且能有效调节Hcy、脂蛋白a水平,平稳控制血脂水平,减少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发生的风险,安全性高.%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on the levels of homocysteine ( Hcy ) and lipoprotein a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ACI )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otally 100 ACI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ith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glucose control,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nourishment of nerve, improving cerebralcirculation, maintaining normal metabolism,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suvastati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 the levels of Hcy and lipoprotein a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the levels of TC, TG, LDL-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but the levels of HDL-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ACI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atorvastatin, it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levels of Hcy and lipoprotein a, control blood lipid smoothly, reduce risks of ACI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 has high safety.【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7(026)015【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 【作者】尹华【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743.3脑微出血是脑内微血管产生的亚临床损害,多由皮质下白质、基底节-丘脑区微小血管的破裂造成,缺乏显著性、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发生率高,多为多发性病灶[1]。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IMT、氧化应激、血脂的影响李丹;祝群【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16)13【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氧化应激(OS)、血脂的影响。
方法将92例颈动脉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n=44)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组(联合治疗组,n=4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MT、血脂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和IM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OD活性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TC、LDL-C、MDA和IMT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SOD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有效降低IMT及OS水平。
【总页数】3页(P1950-1952)【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银杏叶片;氧化应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作者】李丹;祝群【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阅江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259【相关文献】1.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PV、TNF、CRP、血脂水平的影响 [J], 鞠延玲;藏雪莲;赵旭2.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J], 赵丽娜;马国库;高亚楠;沈悦3.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血脂、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师宁宁;徐俊华;张红4.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J], 周瑞君5.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IMT、血清Ghrelin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黄炎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动态观察宋爱霞;邱波;刘俊峰;薛茜【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5(7)12【摘要】目的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2次/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LDL-C水平、CIMT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C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降低患者CIMT,有效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总页数】4页(P32-35)【作者】宋爱霞;邱波;刘俊峰;薛茜【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TCD 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J], 齐珊珊;付赵虎;白炜玮;吴棣2.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 [J], 吴琨;李博;张烜;王丽;王琳;刘伟;李星3.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浆ox-LDL的影响 [J], LI Haiyan; XIAO Hanyan; ZHANG Zhouyi; YU Xue4.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TCD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J], 华军; 曾兆雲; 饶朝楷5.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何茜;何佳;李丹;樊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比较庄道平;孙永兴;朱晓锋【摘要】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血液炎性指标水平的缓解作用.方法 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51例,2组均治疗6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血脂及血液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肿块面积及低回声斑块数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回声斑块数量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的LDL-C、TC和TG水平及hs-CRP、MM9、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瑞舒伐他汀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降脂及抗炎作用更佳.【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4页(P547-550)【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血脂;炎性因子【作者】庄道平;孙永兴;朱晓锋【作者单位】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桐乡314500;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桐乡314500;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桐乡31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急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导致大中型动脉重度狭窄,致残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异常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4],降低血脂及血液炎性指标水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他汀类药物可以加速清除脂蛋白表面的胆固醇、减少hs-CRP的产生、促进纤溶过程,进而抑制斑块的形成或保持其稳定[5]。
本研究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血液炎性指标水平的缓解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51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55 期2019 Vol.6 No.55145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临床研究郭丽萍(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脑梗死患者122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这122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1例。
其中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对阿托伐他汀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厚度等指标均较佳,但是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5.145.0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人们出现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便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1]。
本文研究与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脑梗死患者122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这122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1例。
在常规治疗组的6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有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52~71岁,平均年龄为(57.53±6.26)岁;在阿托伐他汀组的6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有女性患者33例,年龄为52~70岁,平均年龄为(57.61±6.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发表时间:2016-03-08T13:52:54.4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胡秀[导读] 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还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散,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 418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医院住院编号随机分组。
所有患者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干预,甲组在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时辅以氢氯吡格雷,乙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时辅以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
连续用药半年,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斑块面积和斑块厚度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与甲组对比,乙组患者TC、TG、LDL-C明显较低,HDL-C明显较高,斑块面积和斑块厚度明显较小,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还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散,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氢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病因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硬化斑块的控制对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氢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广泛,而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血脂调节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对粥样斑块的稳定有良好作用[1]。
基于此,本文观察了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纳入本研究,均经MRI或CT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摘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6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疗程4个月,疗程前后对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血脂及副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对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血脂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更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降脂等作用。
脑血管病(CVD)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
通心络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本研究观察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自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来本院急、门诊及住院的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入选标准:(1)经彩色多普勒证实有超声特征诊断标准[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软斑、硬斑、混合斑),软斑:斑块呈中强或弱回声,内膜向管腔内突出,形态规则,内部结构均匀或不均匀;硬斑:斑块呈强回声;混合斑:斑块呈强回声、等回声及弱回声、无回声混合存在,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2)颈动脉管腔狭窄率<70%者;(3)能坚持长期服药者;(4)经头颅CT 或MRI检查未发现脑梗死、脑出血或脑肿瘤。
排除标准:(1)有心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心衰者;(2)有肌病、肝功能异常者;(3)颈动脉管腔狭窄率>70%者;既往有脑出血史、有出血倾向者;(4)观察期间出现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或未坚持服药者。
符合以上入选标准6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5~72(平均56.2±10.6)岁,冠心病14例,高血压21例。
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效果观察目的分析和研究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4例,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度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示不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明显影响(P>0.05)。
结论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标签:左归丸;阿托伐他汀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文主要是针对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发现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4月收治的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4例,所有患者的入院检查结果都符合郭万学主编的《超声医学》第三版: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以及对疑似患者进行B超检查颈动脉IMT>1 mm的规范标准,本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
其中男75例,女4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38±8.64)岁。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都行常规治疗,100 mg阿司匹林,口服,一天一次,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1]。
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 mg/次,口服,一天一次。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归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左归丸,口服,9 g/次,一天两次;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口服,一天一次[2]。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为了有效地治疗这一病症,降脂药物的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降脂药物中,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是两种常见的药物,它们在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在治疗疗效上是否有差异?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等物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性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甚至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是两种常见的降脂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而降脂灵则是一种贝特类药物,能够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肝脏对胆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含量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就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在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在一项相关研究中,将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分别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用药后的一定时间内,两种药物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从而减轻了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改善了患者的血管通畅情况。
而在对比分析中,还发现,阿托伐他汀钙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的效果要优于降脂灵,说明其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有着更好的疗效。
除了对比治疗效果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药物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在这一方面,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均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中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反应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并堵塞血流,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中风或其他严重的血管疾病。
及时的治疗和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至关重要。
目前,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是广泛应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药物,它们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但在临床治疗中效果如何,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对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阿托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强效的血脂调节药物,它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钙可显著降低LDL-C、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能够提高HDL-C的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降脂灵降脂灵是一种以枸橼酸为主要成分的降脂药物,它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研究发现,降脂灵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的水平,还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脂蛋白(a)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三、临床疗效比较1. 降脂效果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都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有效地降低LDL-C的含量,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2.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均属于常用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多数患者能够良好耐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降脂药物可能会引起肌肉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肌酶水平。
3. 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阿托伐他汀钙和降脂灵均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效果更佳,能够显著减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相对于降脂灵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上更为优越,具有更显著的降脂效果和更好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效果。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
2017-11-10T13:54:57.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作者: 张庆顺
[导读]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对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对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
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38例,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脑循环改善、降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监
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和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
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Crouse积分
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利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
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颈动脉斑块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大量研究
[1,2]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是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关键。相关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加
速低密度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刺激细胞粘附因子,使血管舒张功能发生改变,急性脑梗死氧化应激功能多为异常状态。阿托伐他汀是血脂
调节类药物,能降低体内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且药物还有抗氧化、抗炎症等效果。本文对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氧化应
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数字随机化
分为两组,对照组
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 (63.5±6.8)岁,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
(
63.8±6.2)岁,半年内均无手术,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等,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确诊病情。均采取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改善脑部循环、降颅压
和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07)治疗,20mg/次,1次/天,口服给药,用药疗程6
个月。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症状,禁用影响血脂代谢相关药物,合理控制饮食。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斑块:应用颈部血管超声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cm则视为粥样斑块,>1.2cm视为内膜增厚,根据
结果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rouse评分=双侧颈动脉肿块厚度之和。颈动脉斑块监测安排1名专业人员操作,减少人为误差。
氧化应激指标:空腹抽取5ml静脉血,监测4项氧化应激指标: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硫代巴比妥酸显色
法测丙二醛,邻苯三酚自氧化比色分析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HPLC-MS法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t和X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斑块
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国内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的家庭造成严重
的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同急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动脉斑块是造成血管堵塞,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的主要因素,动脉斑块也是反
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有研究
[4]发现氧化应激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同急性脑梗死有关
联,相较于正常人,急性脑梗患者的两项指标在体内水平均明显要高,经有效治疗后,两项指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能较好的预防动脉斑块的形成。本文中两组患者
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偏低,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提高,说明其在急性脑梗死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动
脉粥样硬化被公认为是急性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5],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案。阿托伐他汀作为降血脂的有效药物,对体内胆
固醇、脂蛋白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氧化应激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观
察组使用该药物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
Crouse积分均显著减小,而对照组的动脉斑块改变轻微,上述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有强效动脉
血管保护作用,对动脉斑块有明显的作用,动脉斑块形成同血脂有关,该药物促进脂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减少斑块形成,和已有报道
[6,7]
结果基本相符。阿托伐他汀除能够较好的稳定动脉斑块外,还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
4项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效
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
通过影响氧化应激指标来更好的促进动脉斑块的减少,这对动脉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是重要的,动脉循环畅通后,脑组织血供恢复
[8],急
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利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的保护。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利于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国健,田双,李霞,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 2016
,
(1) :70-72.
[2]
陈宁,丁琪,袁志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 2013 ,
16 (1) :23-25
.
[3]
陈英月,毛素琼.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5): 155-156.
[4]
姜斌,马瑞,杜继臣.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 临床荟萃杂志,2013,28(7):749-752.
[5]
何永利 , 黄廷富 , 潘小平.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
化杂志
, 2015 , 23 (8) :834-836.
[6]
吕苏花 , 田士宏 , 杨晓雪.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超敏 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 2017 , 44 (4) :18-21.
[7]
杨保华,叶晓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J].医学综述 , 2016 , 22
(6) :1201-1204.
[8]
王发胜.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5, (14) :122-123.